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年的古诗课题研究即将结题,这期间小组成员一同学习研究,从最初的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备课上课到系統性的总结经验成果,我收获颇多。
作为组内的一名老教师我首先参与了授课环节,我讲授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五年级下册的《清平乐·村居》,在师傅的指导和本组教师的指导下,我经过多次磨课,不断修改完善后最终定案并在学校推广。两次授课均得到了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我的两节录像课及教案都在“能力生根计划”阶段性成果总结展评会中获奖,其中《清平乐·村居》获得录像课一等奖的好成绩。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诗人通过简短的文字来表达他内心的真情实感,意境丰富,影响深远。小学阶段的语文书每册书都至少有两首古诗,随着学段的增加古诗教学的比重不断增加,书中精选的古诗更是千古流传,世人敬仰的名篇大作。教学古诗多短小精悍,虽然文字甚少,但其中所包含的寓意却很厚重。部分教师因专业素质不足,应付教学需要往往简单讲授古诗,为完成教学目标机械授课。很多古诗教学都是在通读的基础上诵读然后告诉孩子诗词的意思后简单归纳诗歌表达的情感就结束,学生通过记忆足以应对考试即可。这极大地忽略了孩子对诗歌探索过程中对美的体会和感悟,古人的写作心思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组教师针对以往问题进行探索,开辟了极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读的顺口,听的有趣,感的透彻,悟的明白。
在探索中对于古诗教学我的收获有下几点作为分享:
一、在读上下功夫,注重形式和效果
只是读的流畅,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我组在探索时注重读的方式,并让读为学习服务,又避免了读古诗的单一无味。如教学《清平乐·村居》中,词可以被谱成曲,那我就采用打拍子读,有趣的同时也把握了诗歌的节奏。《四时田园杂兴》中教师以出图的形式读也是读诗的创新。
二、抓景物,品意境
古詩中的景物并不只是诗人所看到的那么简单,往往是一景一告白。《清平乐·村居》中有“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溪头卧剥莲蓬”,这个景物反复出现,仅仅因为家门口有小溪吗?其实作者欲借小溪来表达对这家人的祝福。小溪在流淌奏乐,更象征什么呢?幸福也可以渊源流长。通过一个“溪”字,足以让孩子对诗人佩服不已,激发学习兴趣。
三、了解写作背景,知晓写作意图,走进诗人内心
诗人写诗往往依托一定的时代背景,来表达内心的感悟。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中描绘了美好的田园风光 ,一家人相依相爱的幸福场面仅仅是为了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走进当时的时代就知辛弃疾当时生活的南宋被金占领,战火持续18年之久,他流离失所,很久未见到自己的家人,眼前幸福的一家人让他羡慕的同时更寄托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对和平生活的追求。通过一首诗,了解一个人,走进一个时代。这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更要教会学生去感悟去探索,去了解中华文化。
古诗的意境美,诗人的情感真挚,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去探索研究,年少的孩子,未来的接班者,他们更应从小就了解古诗,爱上古诗,本课题组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励孩子学习古诗,爱上中华传统文化,这其中可能仍有不足,但希望更多的人来探索古诗词,让孩子感受不一样的课堂。
作为组内的一名老教师我首先参与了授课环节,我讲授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五年级下册的《清平乐·村居》,在师傅的指导和本组教师的指导下,我经过多次磨课,不断修改完善后最终定案并在学校推广。两次授课均得到了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我的两节录像课及教案都在“能力生根计划”阶段性成果总结展评会中获奖,其中《清平乐·村居》获得录像课一等奖的好成绩。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诗人通过简短的文字来表达他内心的真情实感,意境丰富,影响深远。小学阶段的语文书每册书都至少有两首古诗,随着学段的增加古诗教学的比重不断增加,书中精选的古诗更是千古流传,世人敬仰的名篇大作。教学古诗多短小精悍,虽然文字甚少,但其中所包含的寓意却很厚重。部分教师因专业素质不足,应付教学需要往往简单讲授古诗,为完成教学目标机械授课。很多古诗教学都是在通读的基础上诵读然后告诉孩子诗词的意思后简单归纳诗歌表达的情感就结束,学生通过记忆足以应对考试即可。这极大地忽略了孩子对诗歌探索过程中对美的体会和感悟,古人的写作心思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组教师针对以往问题进行探索,开辟了极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读的顺口,听的有趣,感的透彻,悟的明白。
在探索中对于古诗教学我的收获有下几点作为分享:
一、在读上下功夫,注重形式和效果
只是读的流畅,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我组在探索时注重读的方式,并让读为学习服务,又避免了读古诗的单一无味。如教学《清平乐·村居》中,词可以被谱成曲,那我就采用打拍子读,有趣的同时也把握了诗歌的节奏。《四时田园杂兴》中教师以出图的形式读也是读诗的创新。
二、抓景物,品意境
古詩中的景物并不只是诗人所看到的那么简单,往往是一景一告白。《清平乐·村居》中有“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溪头卧剥莲蓬”,这个景物反复出现,仅仅因为家门口有小溪吗?其实作者欲借小溪来表达对这家人的祝福。小溪在流淌奏乐,更象征什么呢?幸福也可以渊源流长。通过一个“溪”字,足以让孩子对诗人佩服不已,激发学习兴趣。
三、了解写作背景,知晓写作意图,走进诗人内心
诗人写诗往往依托一定的时代背景,来表达内心的感悟。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中描绘了美好的田园风光 ,一家人相依相爱的幸福场面仅仅是为了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走进当时的时代就知辛弃疾当时生活的南宋被金占领,战火持续18年之久,他流离失所,很久未见到自己的家人,眼前幸福的一家人让他羡慕的同时更寄托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对和平生活的追求。通过一首诗,了解一个人,走进一个时代。这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更要教会学生去感悟去探索,去了解中华文化。
古诗的意境美,诗人的情感真挚,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去探索研究,年少的孩子,未来的接班者,他们更应从小就了解古诗,爱上古诗,本课题组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励孩子学习古诗,爱上中华传统文化,这其中可能仍有不足,但希望更多的人来探索古诗词,让孩子感受不一样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