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教学课题研究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l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年的古诗课题研究即将结题,这期间小组成员一同学习研究,从最初的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备课上课到系統性的总结经验成果,我收获颇多。
  作为组内的一名老教师我首先参与了授课环节,我讲授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五年级下册的《清平乐·村居》,在师傅的指导和本组教师的指导下,我经过多次磨课,不断修改完善后最终定案并在学校推广。两次授课均得到了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我的两节录像课及教案都在“能力生根计划”阶段性成果总结展评会中获奖,其中《清平乐·村居》获得录像课一等奖的好成绩。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诗人通过简短的文字来表达他内心的真情实感,意境丰富,影响深远。小学阶段的语文书每册书都至少有两首古诗,随着学段的增加古诗教学的比重不断增加,书中精选的古诗更是千古流传,世人敬仰的名篇大作。教学古诗多短小精悍,虽然文字甚少,但其中所包含的寓意却很厚重。部分教师因专业素质不足,应付教学需要往往简单讲授古诗,为完成教学目标机械授课。很多古诗教学都是在通读的基础上诵读然后告诉孩子诗词的意思后简单归纳诗歌表达的情感就结束,学生通过记忆足以应对考试即可。这极大地忽略了孩子对诗歌探索过程中对美的体会和感悟,古人的写作心思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组教师针对以往问题进行探索,开辟了极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读的顺口,听的有趣,感的透彻,悟的明白。
  在探索中对于古诗教学我的收获有下几点作为分享:
  一、在读上下功夫,注重形式和效果
  只是读的流畅,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我组在探索时注重读的方式,并让读为学习服务,又避免了读古诗的单一无味。如教学《清平乐·村居》中,词可以被谱成曲,那我就采用打拍子读,有趣的同时也把握了诗歌的节奏。《四时田园杂兴》中教师以出图的形式读也是读诗的创新。
  二、抓景物,品意境
  古詩中的景物并不只是诗人所看到的那么简单,往往是一景一告白。《清平乐·村居》中有“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溪头卧剥莲蓬”,这个景物反复出现,仅仅因为家门口有小溪吗?其实作者欲借小溪来表达对这家人的祝福。小溪在流淌奏乐,更象征什么呢?幸福也可以渊源流长。通过一个“溪”字,足以让孩子对诗人佩服不已,激发学习兴趣。
  三、了解写作背景,知晓写作意图,走进诗人内心
  诗人写诗往往依托一定的时代背景,来表达内心的感悟。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中描绘了美好的田园风光 ,一家人相依相爱的幸福场面仅仅是为了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走进当时的时代就知辛弃疾当时生活的南宋被金占领,战火持续18年之久,他流离失所,很久未见到自己的家人,眼前幸福的一家人让他羡慕的同时更寄托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对和平生活的追求。通过一首诗,了解一个人,走进一个时代。这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更要教会学生去感悟去探索,去了解中华文化。
  古诗的意境美,诗人的情感真挚,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去探索研究,年少的孩子,未来的接班者,他们更应从小就了解古诗,爱上古诗,本课题组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励孩子学习古诗,爱上中华传统文化,这其中可能仍有不足,但希望更多的人来探索古诗词,让孩子感受不一样的课堂。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程下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的体验和理解,有独特感受,培养学生个性的阅读,会使课堂涌动着生动的火花
期刊
[内容摘要]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思考与创造,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等。在此笔者想结合英语学科自身特点和自己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就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去创新,发表一点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主要是后天
期刊
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的设置各种活动区,幼儿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在活动中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而区角活动中的材料是幼儿能力发展、经验积累的载体,它既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幼儿与教师、同伴、环境互动的中介,因此如何收集、投放区角活动中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
期刊
对于函数的学习,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具体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些函数的定义前都有“形如”两个字,也就是说是从形式上,通俗的说是从样子上来定义的,也分别研究过这几类函数的图像特征和性质,其中性质中的Y 随 X 的变化情况实际上是中职阶段学的单调性。对于它们的学习,我们的中职生,用他們话来说是 坐飞机,几乎见到就头痛,这对我们中职阶段学习函数知识就是一大障碍。中职阶段学习的函数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以著名教育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在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和“可能发展区”之间搭建过渡的“脚手架”,即在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和能力的最佳教学区内,教学词汇时初步尝试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语言“脚手架”,为优化词汇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最近发展区 脚手架 优化 词汇教学  一、概念正解——应识庐山真面目  1、理论依据  
期刊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不同特点与风格,采用组合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2.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当众演唱所学歌曲;3.能在演唱活动中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歌曲表现并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调控好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用具:钢琴、电子琴、五线谱电教板、课件、碰铃、响板、三角铁  教学过程 
期刊
问题提出:语文课本大作文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但缺乏专门的具体的写作指导,而练笔的机会少得可怜,学生一般在一单元结束时才有一次大作文,往往在综合性活动之后随意写一篇交差了事,写作能力迟迟不能提高。更兴趣而言。写作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的写作水平业已成为制约提升语文教学水平的瓶颈。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如何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成为必须破解的难题。  现象描述:
期刊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十课《山谷中的谜底》,饱蘸着哲理的深思。作者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會退让、以退为进。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性情和培养意志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
期刊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5)》(人教A版)中第二章的第三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就成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同时,求数列前n项和也是数列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公式推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将发挥以往时代从未有过的关键性作用: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依赖于教育。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在知识经济时代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教育科研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从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中仍偏重知识的传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