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龙]当设计不只是设计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作者出书,有些经不住市场考验,很快就如泡沫般消失;有些初试莺啼,恰好赶上社会需求潮流,出来的作品既叫好又叫座,于是再接再厉经营出个人品牌。
  吴东龙是后者。2006年《设计东京》在台湾甫一出版便大受好评,2007年飘洋过海,在大陆同样大受欢迎。2008年,他又推出《设计东京2.0》。在两岸文创产业同受瞩目的环境下,吴东龙的设计旅行书,像一颗美学的种子悄悄发芽,满足了一般人对于深度美学之旅的需求及兴趣。对台湾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实用旅行指南,带着它就可以开始一场另类东京之旅;对大陆的读者而言,这本书帮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日本设计现状的窗。
  吴东龙也因此成功变身“了解东京设计”的达人,并转型成为独立设计师,负责书籍封面设计;成立工作室,与出版社合作,成为“书系”选书人。
  
  设计与旅行的相遇
  吴东龙说,“我的旅行,是一连串与设计相遇的故事”。
  2000年,还未大学毕业的吴东龙与朋友去东京旅行。如果没有遇到“东京设计周”,这是一场无异于任何普通观光客行程的旅行。但是当“东京设计周”上,那些以往只能在书本里看到的大师作品,那些原本以为只是枯燥的艺术理论,真实且鲜活地展现在吴东龙眼前,设计的美妙让他兴奋不已,隐藏在他身体里的“设计因子”被激活了。吴东龙开始记录、整理自己所知道的东京设计资料,并在博客上与朋友分享。这些资料累积到一定分量,水到渠成,便有了《设计东京》。吴东龙说,出版这本书时,他希望从旅游观看设计的方式带领读者认识东京,所以书籍忠实地记录了他在东京旅行时的设计景点。
  第一本书出版之后,吴东龙依旧经常往返于东京与台湾。2006~2008年,东京出现了很多新的区域开发计划以及新的商店,东京的设计也进入另外一个不同的阶段。有了第一本书出版的经验和自身对于设计理解的深入,吴东龙看待东京设计的方式有了不同的角度——更有深度和广度。在第二本书里,他以Design Mall概念带领读者走进东京,不再简单地提供信息,更从设计者或是规划者的角度去探究那些店背后设计师的思考,设计与环境之间的关联等等。吴东龙希望这本书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让各个行业的人能从设计在日本同产业里发挥的作用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发现设计与生活相遇的可能
  “当设计不只是设计,正说明设计无所不在,它长在道路两旁,陈列在设计商店内,还在餐厅里等你朵颐;而一位位日本设计师更用作品一点一滴地对人们施以感化,让人们在设计城市中呼吸,这就是设计东京。”吴东龙在《设计东京》的序言里这样写道。东京是吴东龙眼中设计融入城市生活的典范。
  从2000年初次接触东京设计信息至今,十余年下来,用吴东龙的话说,“世界环境如三温暖一般,不断冷热交替地变化着”。如今,两岸读者接触日本设计相关信息越来越容易,虽然受2008年金融海啸的波及,东京近两三年的设计产业发展缓慢,但长久以来,设计对于东京人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因为经济萧条而减弱,依旧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东京人的生活。
  深入了解东京设计的同时,吴东龙的生活被“设计”深深影响——因为喜欢设计,他成了一个凡事喜欢追根究底的人。比如看到面纸盒,他会思考这个面纸盒让人觉得“好用”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它的设计本身;也许是因为摆放的位置;也许是因为使用者的使用习惯。他寻找各种可能的原因,也因此重新检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使用物品的方式,慢慢地,改变生活上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吴东龙还常常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寻找解决生活中小细节的方法。比如说卫浴间的设计,不应只考虑表面上看起来好看、舒适,而是应将洗完澡拿干毛巾、吹干头发这类的问题都考虑进去。吴东龙说,“这是一种将使用行为的顺序都考虑进去所进行的设计。很多好的设计,在于设计者先将这样的情况思考过一遍,我们在使用时,才会真正感受到设计者的用心。”这是吴东龙以自己旅行时居住过的,很贴心的饭店所采用的方法作为借鉴得到的心得。“在异地旅行生活,会发现许多不同的观看角度,如果只是谨守自己粗浅的生活经验与有限的知识看待事物,是多么狭隘。多看一些东西,会有多一些思考,去想有哪里不一样,然后生活因为这些思考而变得更有秩序、更舒适。”吴东龙如是说。
  2009年,吴东龙在东京学习生活半年。在异地生活时,不同于自己以往生活经验的碰撞,引起吴东龙更多思考,他以一个外来者的角度观看设计渗入东京生活的种种。“对大部分人来说,设计师叫什么名字,是什么风格,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因为那些信息与他们的生活并不息息相关。但是生活中有很多设计,观察的方式、观看的趣味,却影响着人们每天的心情与态度。”吴东龙希望能够给对设计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可以运用到自己生活念想的设计感悟,于是,他以《吴东龙的东京生活100+》,作为自己设计东京的“第三部曲”。
  
  出版是阅读的设计
  出版两本书之后,吴东龙与木马文化合作,成为“享读”书系的选书人。
  “书籍编辑或是选书人,大多是文学系或是其他语言专业出身。如果以我这样一位设计者的角度来选书,应该可以提供一种新的阅读视角。”吴东龙说。他以杂志为例,解释因为学科背景不同所引发的思考角度的差异。“大部分杂志编辑不见得是设计背景出身,他们报道与设计相关的信息,会从结果来报道,以大众感兴趣的点作为报道的出发点。而了解设计的人,下笔写文章的时候,会特别琢磨创意的思考过程,是怎么被激发的,设计过程中的困难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也许这种思考的差异是很细微的,但是还是可以拉出彼此的不同。”吴东龙说。因此“享读”书系不会有太多的定位,是从设计师的角度选择让读者觉得有趣的书,希望从事创意和与生活面向相关的人,可以通过书中的内容看到设计师的生活态度,或是环境如何透过设计去改变生活。
  同时兼具设计人和出版人的身份,吴东龙所理解的出版,是阅读的设计工作。因此除了在选书时带来设计师的视角外,他还提出“阅读离不开设计,也增加了设计的质感和层次”的观点。“做书人要想办法通过设计让读者愿意去接触书中的内容,或是想办法通过设计降低艰涩内容的阅读难度。就好像通过旅行去认识设计,也许你对旅行有兴趣,也许你对设计有兴趣,我把两者结合起来,产生了一个新的东西,引起话题,让大家在旅行中吸收设计或是产生关于旅行的不同想法。这也是一种阅读的设计,通过设计吸引大家阅读的兴趣。”
  
  阅读是一种创意态度
  跨界设计和出版两个领域,吴东龙对许多问题有不一样的解答。在出版界大呼书籍销量逐年下降之时,吴东龙认为“这并非全然代表阅读人口的萎缩,可能仅反应阅读形态的转变。”他观察“阅读”在日本的变化,得出“在日本东京,出版业亦是连年业绩下滑,但‘阅读’却化身为各个主题在各种产业面向蔚为话题。”
  他在一篇文章中以日本为例,介绍“阅读创意×阅读”正发散出更多生活层面的立体阅读。2006年,在大阪,以阅读为主题开幕“堂岛Hotel”,书籍成为饭店大厅里最有人文气质的装饰陈列品,吴东龙说,“在堂岛里,人们阅读住居,也阅读饭店”;2008年,涩谷开设新出版书店“SPBS”,将开放厨房的概念带入书店,出版社与书店只有一层玻璃之隔,书籍更以鲜见的年代来区分,吴东龙认为,这种创举让陈旧的阅读行为不断制造新的话题;而在东京书店出现的Book Director,“将引导一场精彩的阅读秀”。
  身为一名设计师,吴东龙坦言阅读是自己获得灵感的养分之一。不过他也深感很多设计同行缺乏文字的阅读。“他们的阅读比较偏向图像的。但是要了解设计的深度和广度,还是需要透过文字阅读来获得。很多好的创意都是在阅读里发展开的,如果缺少阅读,创意会显得比较表面,流于视觉上的刺激,显得没有深度,无法隽永。”
  
  “如果创意来自阅读,阅读也能是一种创意态度,若能有更多的创意新思维,是不是可以期待在下一个生活篇章里翻阅多一点的阅读蓝海?”吴东龙提出这样的疑问。
  当设计不只是设计,我们期待,通过设计对生活全方面的渗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其中当然更包括出版和阅读。
其他文献
人体经络瑜伽  作者: 蔡佑慈  页数: 192   出版日期: 2010年8月  定价: 新台币280元  本书窥探人体经络“通则不痛”——瑜伽对经络的影响与对体质的改善。经络瑜伽能按摩硬结的经穴,当伸展到极至时,更能刺激经络的起点,藉此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增强脏腑机能。尤其当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初期可透过经络瑜伽运动快速舒缓解除,达到“经之所过,病之所治”的功效。瑜伽不只塑身养生,还能预防改善
期刊
我的PASA厨房—减法料理的慢滋慢味  作者: 江冠明   页数: 256   出版日期: 2011年1月  定价: 未知  本书揭露作者做菜的独家秘诀与观念和各种菜肴前后调整作法,以达到最美味境地的过程。每章末作者并亲自教学示范PASA厨房的名菜,例如:碳烤洋葱猪排、培根茄子、野菜料理、青酱羊排等。有别于一般人是跟着食谱或厨师学习料理手艺,跟着食材调味料理照表抄课,本书作者想要传授读者他独特的“
期刊
Text_刘媛媛(大陆) Design_Phil Mattson (Channel.ad)    2008年年底的一天下午,突然接到社长从北京打来的电话,说是有一个古籍整理的大项目需要我们社抽调人手去北京长期工作,并问我愿不愿意接受这一任务。电话里我仅得知该项目与明代职官制度有关,不过多年的历史学专业培养使得我深知职官制度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也明白这一课题的价值,因此一口应允下来。  赴京前几日
期刊
丧礼上的故事  作者: 甘耀明  页数: 240   出版日期: 2010年12月  定价: 新台币270元  出生在日治时期的阿婆,长寿的秘诀,竟然是听故事,甚至靠“故事药”治病与排遣悲伤。当阿婆过世时,她唯一要求是邀请大家到她的丧礼上讲故事,所以路过的、奔丧的、看热闹的人通通来讲故事了……。我是阿婆的孙子,当然就负责在丧礼上记录故事啰。希望读者阅读后能在阳光下哈哈大笑,暂时忘却忧愁,人生就该如
期刊
中国茶  作者: 吴建丽   页数: 240   出版日期: 2010年12月  定价: 人民币98.00元  高端、时尚可收藏亦可送礼的茶书。学泡中国茶,是本书的基调。中国茶讲究品鉴不分家,将传统的六大茶类做了创新的解读,通过学习泡茶这一方式,把茶的基本分类、特点、鉴赏、品味逐一讲解明清楚。从茶的起源、发展、制作再到名茶传说、名茶冲泡,一环扣一环,把茶从外到内,从远到近层层讲解地,趣味无穷。  
期刊
Text_陈忠坤 Photo_北京湛庐文化 Design_Miso    相传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铸一剑,因通体“湛湛然黑色也”而得名“湛庐剑”,此剑取自“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象征着精华与灵光,更象征着仁者无敌,享有“天下第一剑”之盛誉。越王勾践、吴王夫差、楚昭王、薛仁贵、岳飞都曾佩带此剑。传闻湛泸剑有灵性,只伴贤君,且剑在国旺。若君无能,则剑自会飞弃而去,国亦败。
期刊
众所周知,摄影是一种“瞬间的艺术”。这个“瞬间”,其实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摄影师对摄影场景的理解与解构之后的再现。对很多人来说,评判这个“瞬间”,无非是说这是否是一张好照片。按照传统摄影教材的定义,好照片要符合三个标准:要有一个基本的主题、要突出重点、要简洁明了。如果从更深的层面理解,这三个标准还不能完全拿来评判照片的好与坏,有些好照片甚至经典照片,也不尽符合这三个标准。除此之外,正确的曝光、对
期刊
遮蔽的时间  作者: 裴在美  页数: 288   出版日期: 2006年8月  定价: 新台币300元  裴在美,一位学艺术的人,拍过电影,从事过表演,写了不少的剧本和小说,累积了成绩;也无可避免地遭遇挫折,至今却仍欣然踯躅于创作的道途。在这部作品中,一个深沉剔透的心灵从容地穿梭于当下艺术和文化的现象之中,连贯自身的思索经验与其它创作者的精华,对此一时刻的现实和人生提出问答。时而发出动人的独到见
期刊
一开门,傅国涌就说:“这几天真是忙死了。”原来,他最近正在为位于杭州市中心耶稣堂弄寓所拆迁的事四处奔走。这套房子,恰巧在司徒雷登故居旁边,傅国涌与司徒雷登“做邻居”的美谈,即将随着拆迁终结。而司徒雷登,也是他的新作《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中的主人公之一。多年来,傅国涌执着于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出一条脉络,不是宏大的历史叙述,也不是简单的史料堆砌。从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到百年言论史研究,到为近代
期刊
稍纵即逝的印象  作者: 王聪威   页数: 240   出版日期: 2005年1月  定价: 新台币240元  王聪威作品具有强烈的前卫性格,其且各拥殊异风姿,乍看之下,也许极甜美、现代风格、意识流、疯狂暴虐、存在主义、冥想哲思……不同的小说面目,但王聪威贯串文章的关注视线,是要读者在阅读时,离开这个被现实事物所胶着的世界,放弃现世的思考逻辑。   本书收录《m的婚礼》、《稍纵即逝的印象》等八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