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沉降对草地植物生殖策略的影响

来源 :中国草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草地植物的生长与生殖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关于不同浓度、组分和时间氮沉降对植物生殖物候和生殖分配的影响已有研究。长期氮沉降能够增强植物种间竞争,特别是对光和土壤资源的竞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与生殖。在国内外关于氮沉降对草地植物生殖策略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植物生殖对策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氮沉降影响生殖策略的作用途径和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以N-甲基-N-亚硝基脲(MNU)为诱变剂,用半致死剂量处理燕麦品种:爱沃、陇燕4号和贝勒2代,并对获得的M2代突变体进行变异与光合特性分析。结果表明,MNU处理可产生丰富的变异类型,M2代突变体中以叶部变异株最多,占总变异株的46.01%;其次是株高变异株,占15.96%。MNU对不同燕麦品种的诱变效应不同,具体表现为:爱沃变异株中叶部变异株数占总数的87.76%,在株高变异株中占比67.65%,在穗部变异株数中占比64.00%,诱变效应最佳;陇燕4号的效应最
高等院校二级学院平安和谐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在二级学院安全工作开展过程中,安全体系建设、责任落实、管理效率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为例,探索出“四个一”管理体系、“三个融入”工作模式和“四个结合”工作特色,有效提升了二级学院安全稳定工作成效。同时,提出构建全方位的责任与制度体系、落实人员与经费的保障机制、开展规模化和渗透式的培训方式、改进重点薄弱环节的改革方案4个方面的建议。教学管理经验证明,其对提高高等院校二级学院安全稳定具有一定的作用。
以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并结合电话调研方式,从草莓种植园生态,农药、肥料、农膜使用情况,以及废弃物处理方式及其他配套技术的采用等方面,系统调查了北京草莓绿色生产现状。结果发现,虽然相关部门在推进北京草莓绿色生产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京郊农户在草莓生产中还存在农药、肥料、农膜使用方法和药肥废弃包装物、农膜处理方式的科学性不足,以及栽培等配套技术有待普及等影响绿色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因素。据此提出了多措并举提高草莓种植园绿色生产水平、相关方协同提高服务农户的力度、综合促进农户合理用药与施肥、进一步强化统一回收处理农
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08年,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专业恢复招生,已为湖北林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校企合作不深入、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有限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搭建了林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育人平台、构建了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采用了“赛研产训”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产教融合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高职林业院校林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0~2019年的1377篇草地恢复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iteSpace 5.3.R11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草地恢复的研究态势及热点前沿。结果表明:(1)近二十年来,草地恢复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其中,《Restoration Ecology》是相关产量最高的期刊,而生态学是最受欢迎的学科类别;(2)发文前五位的国家为美国(35.44%)、中国(19.03%)、德国(7.04%)、英国(6.61%)和荷兰(5.95%),相关研究
培养林业和生态建设领域高端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是实现高质量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694篇林业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总结了林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二级学科方向分类、研究性质归属和研究热点。同时,还对华中农业大学12名在读林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开展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相关看法。基于上述数据,总结了当前林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能够为各林业硕士培养单位和导师提供培养建议,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些许的贡献。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蒺藜苜蓿全基因组中共筛选得到16条CBL同源序列,基因家族成员在基因组中不均匀分布。蒺藜苜蓿CBL基因均包含内含子和外显子,外显子介于7~10个之间;编码蛋白序列介于202~308个氨基酸之间,含有变异程度不同的3~4个EF-hand结构域;家族成员中共鉴定到5个保守模体,且在N端大多含1~3个豆蔻酰化位点;进化分析发现,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3个不同类群,且MtCBL2和MtCBL10在进化过程中存在共线性关系;基因家族成员上游启动子区域存在多种类型植物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响应顺式作用元件,
黄花草木樨是一种广泛分布的豆科牧草,具6~7枚胚珠,但大多数荚果只形成1枚种子。对其种子形成过程、受精前后胚珠发育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其种子败育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黄花草木樨种子发育从基部开始,从基部向上数3号位置以后的胚珠大量败育,最终1号位置80%的胚珠可形成种子;受精前,胚珠发育无明显的位置效应,胚珠结构在细胞学方面无异常;与资源运输相关的维管在受精前、后的分布也无明显的位置效应;花粉管在子房中的分布无明显位置效应;自然居群不存在花粉限制,自花粉和异花粉在柱头上均可萌发且能正常生长;在
开花是高等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转变的重要发育过程,该过程受内外多种因素调控,该过程中成花素FLOWERING LOCUS T(FT)蛋白的诱导极其关键。苎麻和大蒜分别为短日照和长日照经济作物,对比研究两者FT基因家族特征,有助于理解植物的开花进化。研究基于苎麻和大蒜基因组注释,筛选出2个苎麻FT家族基因和11个大蒜FT家族基因。结合模式植物拟南芥AtFT蛋白和水稻Hd3a蛋白进行保守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苎麻FT蛋白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而大蒜的11个FT蛋白发生了广泛的氨基酸序列变异,仅有4个蛋白Asa2
【目的】OsIAA11参与的生长素信号途径在水稻生长发育阶段和环境因子响应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水稻生育后期的产量形成过程。利用CRISPR/Cas9编辑技术对粳稻中花11(ZH11)的OsIAA11序列进行编辑,获得OsIAA11突变植株,通过对突变植株的农艺性状指标开展田间调查分析,以期探索OsIAA11突变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方法】依据CRISPR/Cas9编辑原理,在OsIAA11第1和第2外显子区域设计2个20 bp的编辑靶点,并在水稻基因组数据库中比对分析靶点序列,排除非特异性编辑,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