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景、苗培周:重视新课程改革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1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新景、苗培周在《教育评论》2014年第11期撰文指出,作为课程目标和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测量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可作以下理解:从存在形态来讲,三者具有相互独立性。其中,情感属于心理过程,态度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心理倾向,而价值观是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观念系统,是人格的核心组成部分。从内化程度讲,三者是具有层次递进性的情意连续体,价值观是态度的凝聚和升华,是概括化的心向和价值的人格化。为改变重知识而轻情感的教育状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应融入对学生教育结果的评价体系。在教育领域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测量变量,一般有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意志和责任意识等。除了上述这些,我们还应研究影响学生情感领域的背景因素,并将之纳入情感测评范畴。教师要重视影响学生情感因素的信息收集,通过对学生情感问题的精细分析与准确判断,进行针对性的补救与修正;采用多种评估方法以相互补充,使评估过程与结果并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特点;对蕴含其中的情感评估,可采用观察法、档案袋法和展示性评价法等多元方法。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及时反馈与公布情意评估结果。
其他文献
当王清平主编约请我在《中小学德育》杂志开设专栏时,我感到既荣幸又惶恐。对于一名一线普通老师而言,在这样一份优秀杂志系统地开设专栏,既是荣誉,更是挑战。  在最初的惊喜和慌乱后,我平静下来,眼前浮现起以往讲座现场一个又一个满含热忱的老师。他们听完我的带班经历与案例分享后,总是问道:“万老师,您有专著吗?我们想拜读,可以更细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我总是既感动又汗颜地说:“谢谢您,暂时没有,我会努力的
作者简介:特级教师,执教高中思想政治课十年,其后,从事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和编写德育教材,参与有关专家编写论著和德育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四百余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陈光全单元》《小学德育课程论》《教师发展之路》等专著。  中学德育课程作业的创新  作业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重建和提升课程意义的要素。鲁洁教授提出德育课程回归生活的理论,这种“回
摘 要 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每一个后进生的转化都需要班主任特别的爱。唯有用心觀察,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用爱打开孩子的心锁,将爱的温暖传递给孩子,激发起成长动力。  关 键 词 班级管理; 班主任;后进生;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2-00-03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
当前,以法治代替人治,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以法治国,同样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追求。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中小学全面使用“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无疑就是对这一世界潮流和国家意志的积极回应。但是,法治教育不只是德育课堂上的事,它还应是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师生的行为自觉,体现在师生的课堂生活、管理生活和文化生活中。但在当前的学校实践中,“人治”仍大行其道;相当多的学校把“法治教育”简化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品德课程中普遍存在将小组学习等同于个别学习或竞争学习的现象,难以发挥小组合作的效能。借助精准的课堂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设置必须清晰、明确、相互关联,小组学习对话序列必须平等、有价值,并保持2级音量;同时,采用过程性评价,借助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发挥同伴关系的价值,才能提升小组合作效能。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观察;观察量表 
最近,有幸读了檀传宝教授的德育专著《浪漫:自由与责任——檀传宝德育十讲》一书。单看如此诗意且富有想象力的书名,就立即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从德育的角度讲,我认为“浪漫”是一种情怀,“自由”是一种价值追求,而“责任”则是一种使命。  在十余年的德育实践中,笔者无疑曾目睹过许多温馨感人的教育场景,但也经常遇到一些实效性低下的德育困境——重成绩轻教化,重灌输轻体验等。那么在此状态下,面对枯燥繁杂的德育常态,
高一是初高中的衔接期。大部分高一新生随着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这种不适感,往往成为他们在新环境中学习、生活的障碍,形成初、高中衔接过程中的“断点”。学生如不能及时调适,将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丧失自信和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在高一年级开展了以“更快、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首先,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确立此次研究性学习的
2010年7月,新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并在高中教育部分明确指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这是从国家层面正式规定要加强对学生发展的指导。这一理念,催生了各地学校对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热潮。2011年,广东广雅中学前瞻性地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2013年,学校“生涯指导组”开始大力推广实施升学及职业教育。  让人脑洞大开的“人才招聘
摘 要 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必须回归教育原点,立足学校自身实际,指向学生发展,找寻课程顶层设计理念,进而整体构建课程体系,并聚焦开发“过程”本身,从而使课程开发服务于师生成长。如此,学校才能走出实践困境,营建德育新样态,走上内生式发展之路。  关 键 词 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德育新样态;跨学科教学;德育课程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10-00
摘 要以品德学科为核心,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搭建起全市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探索德育教师的发展路径:用“让每一个孩子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的理念,建立常态化的学习机制;以课堂研究为实践路径,夯实教师德育专业发展基础;以德育活动为载体,通过校本课程、公民意识和家庭教育建设,丰富师生的德育生活。  关 键 词教师德育专业化;品德教师专业发展;名师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