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自然课程学习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展开,在自然体验基地中亲身经历实践活动,并从传统灌输式课堂转型为建构式教学,让学生在大自然的课堂中开展科学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基地;课堂转型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小学生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孩子们越来越远离自然。罗宾.摩尔曾经说过:“自然环境是感官刺激的主要来源,因此有时间、有地方感知世界,自由自在地在户外环境中探索和玩耍,对于儿童内心生活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现实中学生往往忽视了感官带来的各种丰富体验。因此校园体验基地的开发建设非常重要。
本文针对小学自然教学过程中的以“基地体验式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转型进行充分研究,探究如何将体验式学习应用于小学自然教学中,希望对小学自然教学的课堂转型作一个初步探讨。
1 校园体验基地乐学习
“基地”就是开展体验活动的基础性地点,是体验活动的集中性支撑点,是学生课堂以外体验活动的主阵地。立足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辟种植体验基地,供学生体验种植,通过开展活动,努力使这个体验基地成为学生联结大自然的桥梁和纽带,提升探索大自然的乐趣。
在开展有关种植体验活动之前,学生们关于植物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为了让他们产生深刻的自然体验,我们通过种植基地的建设,努力构建学生从“知识世界”向“生活世界”过度的桥梁,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生活化。每次种植植物前,对于植物的选择,学生们兴趣盎然。通过了解蔬菜的特性,并根据它们的特性来决定栽种的时机和种植的方法;通过观察记录西红柿、土豆的生長记录,认识植物的身体结构并学会撰写观察日记。这些活动把原本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生也更愿意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乐于学习知识、亲近自然。
2 课堂内外实践优教学
大自然是孩子的天然实验室,只有在大自然中的学生才会显现出他们的本色。通过“基地体验式学习”的自然课堂实践转型,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种植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有效提升科学素养。
2.1 探索在基地中开展课堂探究教学的方法
我们在体验基地尽量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观察、记录、实验、画图等,鼓励学生以多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关注植物各部分的形态特征、结构功能;了解植物生长对环境的适应性,还可以结合具体内容组织学生做些小实验。组织学生观察植物的生命周期,选取校园内某些植物,对植物“什么时候开始萌芽”、“什么时候开始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果实成熟”等内容进行观测、记录等。基地体验式学习改变了自然课堂实践的转型,使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教学,只在室内课堂上,而更多的是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在野外或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实验。
2.2 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基地体验式自主学习方式
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认为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体验,引导其能够积极主动探究是小学自然学习的核心方式。在学习植物叶的内容时,我们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种植基地观察各种植物的叶,根据它们的不同特征,尝试给它们分类,并以绘画的方法把各种不同的叶观察记录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时,由于学生亲身经历自主学习观察,有物可寻,印象深刻,教师只需要在一些关键内容上加以指导,学生便轻松地获得相关科学知识。
2.3 探索在基地中开展长周期探究活动指导的策略
长周期观察活动具有开放性和持续性的特点,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科学观察的过程,体验观察的艰辛与乐趣,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长周期观察活动需要学生的参与,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有限的课堂往往不能让学生充分施展。为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尤其是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体验基地开展长周期探究活动。通过家校联合的实践体验,使对于如天文现象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易于让学生理解,并产生兴趣,使得体验基地延伸到家庭中。
3 教学评价体系促发展
科学探究活动是一项实践性的综合性活动,它关注学生的亲身实践,关注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由于活动具有开放性、不可预见性,会导致活动结果因人而异,如果导致了好的结果,学生可以体验到过程的艰辛,获得成功的喜悦;但也会有一些意外情况,导致活动局部甚至整体性失败的可能,活动结果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该探究活动本身的失败。因而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进行评价,不论最终结果成功与否,只要学生经历了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有意义的经验和体验,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完善自然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体验式”学习为中心的活动开展的效果、学生在活动前后的转变、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因此完善自然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索“体验式学习”为中心的学习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的成果展示和评价,是整个基地体验式学习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可以在教室内设置展示角,可以办展览会等,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尽可能地放大,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乐趣,给他们更多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以“基地体验式学习”为中心的小学自然课堂转型立足学校“体验式学习”的特色为基础,通过构建校园体验实践基地,营造良好的基地体验环境,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它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重新定位自我,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自然课程标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 高慎英.体验学习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辛继湘.体验式教学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4] 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基地;课堂转型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小学生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孩子们越来越远离自然。罗宾.摩尔曾经说过:“自然环境是感官刺激的主要来源,因此有时间、有地方感知世界,自由自在地在户外环境中探索和玩耍,对于儿童内心生活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现实中学生往往忽视了感官带来的各种丰富体验。因此校园体验基地的开发建设非常重要。
本文针对小学自然教学过程中的以“基地体验式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转型进行充分研究,探究如何将体验式学习应用于小学自然教学中,希望对小学自然教学的课堂转型作一个初步探讨。
1 校园体验基地乐学习
“基地”就是开展体验活动的基础性地点,是体验活动的集中性支撑点,是学生课堂以外体验活动的主阵地。立足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辟种植体验基地,供学生体验种植,通过开展活动,努力使这个体验基地成为学生联结大自然的桥梁和纽带,提升探索大自然的乐趣。
在开展有关种植体验活动之前,学生们关于植物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为了让他们产生深刻的自然体验,我们通过种植基地的建设,努力构建学生从“知识世界”向“生活世界”过度的桥梁,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生活化。每次种植植物前,对于植物的选择,学生们兴趣盎然。通过了解蔬菜的特性,并根据它们的特性来决定栽种的时机和种植的方法;通过观察记录西红柿、土豆的生長记录,认识植物的身体结构并学会撰写观察日记。这些活动把原本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生也更愿意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乐于学习知识、亲近自然。
2 课堂内外实践优教学
大自然是孩子的天然实验室,只有在大自然中的学生才会显现出他们的本色。通过“基地体验式学习”的自然课堂实践转型,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种植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有效提升科学素养。
2.1 探索在基地中开展课堂探究教学的方法
我们在体验基地尽量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观察、记录、实验、画图等,鼓励学生以多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关注植物各部分的形态特征、结构功能;了解植物生长对环境的适应性,还可以结合具体内容组织学生做些小实验。组织学生观察植物的生命周期,选取校园内某些植物,对植物“什么时候开始萌芽”、“什么时候开始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果实成熟”等内容进行观测、记录等。基地体验式学习改变了自然课堂实践的转型,使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教学,只在室内课堂上,而更多的是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在野外或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实验。
2.2 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基地体验式自主学习方式
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认为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体验,引导其能够积极主动探究是小学自然学习的核心方式。在学习植物叶的内容时,我们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种植基地观察各种植物的叶,根据它们的不同特征,尝试给它们分类,并以绘画的方法把各种不同的叶观察记录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时,由于学生亲身经历自主学习观察,有物可寻,印象深刻,教师只需要在一些关键内容上加以指导,学生便轻松地获得相关科学知识。
2.3 探索在基地中开展长周期探究活动指导的策略
长周期观察活动具有开放性和持续性的特点,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科学观察的过程,体验观察的艰辛与乐趣,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长周期观察活动需要学生的参与,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有限的课堂往往不能让学生充分施展。为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尤其是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体验基地开展长周期探究活动。通过家校联合的实践体验,使对于如天文现象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易于让学生理解,并产生兴趣,使得体验基地延伸到家庭中。
3 教学评价体系促发展
科学探究活动是一项实践性的综合性活动,它关注学生的亲身实践,关注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由于活动具有开放性、不可预见性,会导致活动结果因人而异,如果导致了好的结果,学生可以体验到过程的艰辛,获得成功的喜悦;但也会有一些意外情况,导致活动局部甚至整体性失败的可能,活动结果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该探究活动本身的失败。因而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进行评价,不论最终结果成功与否,只要学生经历了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有意义的经验和体验,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完善自然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体验式”学习为中心的活动开展的效果、学生在活动前后的转变、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因此完善自然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索“体验式学习”为中心的学习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的成果展示和评价,是整个基地体验式学习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可以在教室内设置展示角,可以办展览会等,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尽可能地放大,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乐趣,给他们更多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以“基地体验式学习”为中心的小学自然课堂转型立足学校“体验式学习”的特色为基础,通过构建校园体验实践基地,营造良好的基地体验环境,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它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重新定位自我,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自然课程标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 高慎英.体验学习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辛继湘.体验式教学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4] 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