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改良策略浅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_590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的学习是一门学习故事的课程,在这一门课程中,学生理应总结到许许多多有重大意义的知识,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不断地反思自身。着重阐述核心素养,谈高中历史课堂的改良策略,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学习效率
  一、注重细节化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对于历史这一门文科类的学习而言,更多是和文字打交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严谨的思维方式,同时也需要紧扣细节来分析由某一个点是如何得到的答案。学生学习到的许多知识都是由教师们充分备课出来讲课的结果,因为在考纲里面有些内容是不考的,所以教师也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行详略的讲解。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对学生的历史学习的要求变高了,不仅要让学生准确地回答某一个事件的意义,还需要去记住许许多多的小细节。而历史事件细节的渗透就体现在平时教学课堂的主要内容,历史教师们需要注重细节化的教学,在保证学生能够对书本内的知识完全理解消化后,再进行课外的延伸,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在学习近代史和抗日战争过程中,对于8年抗战和14年抗战这两个时间点的选择是如何来的,需要对学生仔细讲解。8年抗战是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的,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的时间节点。而历史上后来又改为14年抗战,这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这只是局部的抗日战争。所以,后来的历史对于抗日战争的时间选择,历史上是承认后者,1931年开始。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14年抗战。
  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战之说。但期间6年,中日双方出于各自原因,始终控制战争规模没有扩大到国战。关于这两个时间节点的争议,教科书中也进行了演变,而考纲上的内容正是承认1931年14年抗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楚的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区别,两者又代表着什么样的事件,在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教师在课堂上都会详细地一一道来。具体讲一些事件发生的小细节,可以让学生对这一事件印象深刻。
  每个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独特意义,而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思考这其中发生的意义。许多事件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成就了这种趋势?学生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教师在课堂讲解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历史的真实意义,然后从具体的某一个点进行分析,来引导学生以这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历史的大事件。从而在教学的课堂上是学习历史的效率越来越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拓宽教学方式,增强历史学习的课堂氛围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小觑,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起到知晓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对他们的参与、思考方向及与课程的联系等做出针对性的引导。这也是教师对历史课堂做出宏观调控的需要。二是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过度的干预,在课堂上对学生过度的掌控,会阻碍学生思路的有效打开,使学生总是不自觉地跟着教师意愿进行发展,教师放任学生不管与管控太严都是对高中生不负责任的体现,教师一定要掌握好相应的度,对不同学生状况进行掌控,并且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做出调整。
  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过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战争的对比,因为鸦片战争和第2次鸦片战争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发生的。其中二者事件中有许多可比性,通过引导和比较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目的、意义,还有一个过程以及签订相关的条约过后的国家现状。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应用方式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师的相关引导作用。
  在学习各国宗教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到宗教这一部分,本来知识点就比较繁荣复杂,同时对于考试的要求,这一部分不太高。所以说教师要结合学生考试要求的考点进行课堂引入学习,自然而然对于本国的佛教可能会着重一些,世界上其他的宗教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记住一些重要的要点就可以了。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拓宽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堂学习的魅力,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历史不仅仅只是应付考试,这更是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对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们能够在教学课堂上运用的外在媒介越来越多,信息化的触屏电脑,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音频视频的教学方式,都能够使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学习历史的真正内涵,但一些多媒体的学习渗透,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三、有效运用教学情境,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在进行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创设的每个情境都具有意义,不能对教参上的情境简单复制,如在讲授“大一统汉朝”相关历史知识时,可以设计诸子百家给汉朝天子献计策的情境,让学生分别代表诸子,再选择几个同学演汉朝的大臣与统治者,让他们进行讨论,其目的就在于介绍汉初为什么会选择道家的治国思想。这种教学方式效果明显,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诸子百家相关思想的复习,自然而然地进行了复习工作,每个情境都要目的明确否则就是无效的,缺乏意义的教学情境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历史的学习是文科的学习,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尚且要讲述一篇文章的情经过,结果,更何况是历史这一门知识点前后都相关的一门课程。对于情景教学创设目的,需要做出明确的定义,以及角色的分工需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份上。就当同学来参入到这个情景模拟的过程中,除了书本上学习到的一些死知识,学生还可以去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点。
  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要运用教学情境进行历史知识点的渗透,那如何有效运用教学情境,就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情境教学的成功与运用需要通过真实案例来体现,而不只是简单的定义。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有些国家参与了,有些国家参与不上。对于参加的这些国家,在課堂上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去扮演一个国家。因为这些国家都有一定的本国特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获胜国和落败国会有不一样的展现。通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过后,来模拟获胜国和落败之间的状态对比,学生就能够去理解到在战争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所能展现出来的现状。
  能运用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提升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要根据情景教学方法适应的范围和特点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必要时,也可以采用传统说教式的方式,只要是能够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四、结语
  在培养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高中历史课堂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高效性,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想出最优的解决方案,能够对一些问题的解答了如指掌。对于历史这一门学科,学生也需要培养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从而来应对这千变万化的历史题型。总而言之,历史课程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需要在慢慢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俊利.基于课程目标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渊源与内涵[J].历史教学,2016,(05).
  [2]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1).
  [3]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09).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影响ICU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ICU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功能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患者的病历
肥胖是当下全球牵涉范围最广的慢性疾病,也是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某些癌症的重要风险因素。其中“白色脂肪棕色化”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即将体内的储存多余
公共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是信息的发散地。“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出发点的添加与联合,“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开展有效的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实现有效的转型对国家和社
目的 研究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骨矿含量情况。方法 选择158例原发性成人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测定桡尺骨的骨矿含量,同时检测其血清中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一、引言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英语》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遵循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到听的能力的培养。然而,笔者在多年的农村初中
现在分词作状语,可以表示时间、原因、条件、让步或伴随情况等。除伴随情况没有相应的状语从句外,其余的在作用上都相当于一个状语从句。
一、整体语言教学的主要理念 整体语言教学又称全语言教学(Whole Language),是语言教育界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整体语言教学之父”古德曼(K·Goodman)
目的应用PBS对Yersinia属菌进行低温增菌培养试验.方法用生理盐水分别稀释Yersinia属菌,然后接种在0.5%兔溶血的PBS液体内,进行分离培养.结果Yersinia属菌在20~25 d出现一个峰
病毒样颗粒(VLPs)包裹纳米粒子的亚细胞结构仿生设计在催化领域潜力巨大。本文构建了一株基于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的基因工程菌,用于分泌表达重组豇豆褪绿斑驳病毒衣壳
临床医生是一个忙碌的群体!首先,作为医生,治病救人乃第一天职,中国的病人多,医生也就愈加忙碌;在完成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医生还要做一些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三级医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