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13年7月15日—8月17日组织十六个州、市进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茜主持。本刊总第124期曾对“幸福昆明”“魅力德宏”“曼妙普洱”“和谐楚雄”“宜居大理”“梦想红河”“神奇文山”“幸福玉溪”进行过全方位的报道,本期对“活力曲靖”“神奇西双版纳”“好梦丽江”“生态怒江”“和谐迪庆”“绿色临沧”“奋进昭通”“温润保山”进行持续报道。
珠江源头 活力曲靖
执行:本刊记者□茹其平 田海燕/文 茹靖峰/图
循着珠江源头,沐着和谐春风。2013年7月26日上午10点,昆明海埂会堂迎来了“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九场“活力曲靖”。中共曲靖市委副书记、市长范华平就曲靖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范华平介绍说,曲靖地处五千里珠江的源头,自古即是入滇锁钥。作为云南第二大经济体、云南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曲靖越来越认识到牺牲环境的发展得不偿失,是一种贫困式的增长。生态环境才是“美丽曲靖”的灵魂。为此,曲靖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打造产业升级版,形成活力曲靖的重要支撑 要解决好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示范样板,抢抓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机遇,扶持发展以生态庄园为载体的优势产业。二是建设全省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打造烟草、电力等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曲靖建成中外游客旅游的目的地。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为活力曲靖留足发展空间 要坚持从源头上治理污染问题,完善清洁生产机制,从根本上缓解城市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5年来,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4%,淘汰2276.8万吨落后产能,关闭94户污染小企业,全面推进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
实施绿满珠源行动,构筑活力曲靖生态屏障 坚持生态保护和建设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人工建设和自然恢复相结合,加强对库区、湿地、重要水源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管理与保护。加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农村能源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十一五”以来,全市公益林面积达到125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7年时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强化水土流失、矿区塌陷地等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的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46平方公里。
实施“四城联创”行动,夯实活力曲靖发展基础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水平建设要求,以园林城、卫生城、平安城、文明城“四城联创”为抓手,推进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实施道路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和人工湖建设,科学编制绿地系统规划。计划用2至3年时间,推进中心城区白石江、潇湘江“五大工程”的建设,确保2014年年底前“两江”全线截污。到目前,全市县以上所在地“两污”设施项目全部建成运行,污水处理率达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12年,全市城区绿地率达33.3%,绿地覆盖率达36.4%,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为活力曲靖提供保障 建立了主要河流以县(市、区)长为水环境保护主要责任人的“河长制”,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环保信息交流和沟通协调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区域统筹协作等机制,建立矿村共建为主的生态环境综合补偿机制。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改革稳步推进,9个县(市、区)成立林权管理服务中心。采取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差别电价、阶梯水价等措施,支持接续替代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打下了基础。
范华平满怀信心地总结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山清水秀、天朗气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正在珠源大地上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李金龙
和谐无忧 神奇版纳
执行:本刊记者□茹其平 李金龙/文 茹靖峰/图
当一种神奇的力量惠泽万物的时候,当一种原始的气息扑面而来的时候,当一种远古的淳朴沁人心脾的时候,记者已经陶醉在神奇的西双版纳。
2013年7月30日上午10时,“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神奇西双版纳”专场在昆明召开。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副书记、州长罗红江介绍了西双版纳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罗红江在发布会上谈到,西双版纳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聚集区、物种基因库、森林生态博物馆;西双版纳有着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而神奇的民族穿梭于原始森林的年轮中,描绘着版纳人民的神话;西双版纳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它是全国惟一的水、陸、空口岸都俱备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多个东南亚国家接壤,这些优越的区位条件造就了西双版纳。
罗红江还告诉记者,西双版纳是一片被大自然所宠爱的土地,大自然慷慨地赠予了西双版纳充足的阳光、丰沛的降水、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等。西双版纳在拥有着众多的自然条件优势下,还继续探索着其它发展之路,西双版纳政府针对基础设施薄弱的瓶颈制约问题,举全州之力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打造完善的交通网。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启动磨憨——磨丁中老跨境经济合作区域建设,建立完善中老泰“三国六方”合作机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过家文化艺术节提升为省级艺术节,西双版纳边境贸易交易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罗红江说到,“有森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人”。西双版纳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把“生态立州”列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之首。同时,西双版纳还是全省率先提出建设生态州目标的地区,它制定了20多部与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相关的法规、规章,以铁的手腕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了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将全州所有集体天然林和农地天然林纳入公益林管理范围并实施生态补偿。 西双版纳,水是舞台,水是背景,水是宏大叙事的中心剧情。寄托着无数人追求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最后,罗红江呼吁大家一起来让美丽的西双版纳更加美丽,呵护好西双版纳这片人类的绿色家园,让西双版纳成为一块和谐无忧的净土,安居乐业的天堂,不断谱写“美丽云南·神奇西双版纳”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韩 超
大美玉龙 好梦丽江
执行:本刊记者□茹其平 梁 田/文 茹靖峰/图
“边陲古城气势雄,遍布名胜醉春风。遥望玉龙琼山峻,俯视墨潭泉液通。万朵茶花一半山,千翠绿树十三峰。佛洞烟霞锁翠微,金沙虎跳腾碧空。”丽江的美,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美,丽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却可以通过语言进行描述。
2013年7月31日,“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系列专场发布会“好梦丽江”专场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市长和良辉就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进行了四个方面的介绍。
生态文明理念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丽江各民族崇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丽江人的生活中至今还传承着“三眼井”节水习俗,还保持着“夏不用风扇,冬不用暖气”等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千百年沉淀下来并植根于丽江人血液中的是“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生存理念。
生态文明之树枝繁叶茂,花开艳丽。丽江历届党委、政府从丽江实际出发,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环境保护推动和优化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把保护和建设“美丽丽江”作为最直接、最迫切、最长远的具体行动,提出了“以自然生态保护为重点,狠抓污染防治不放松”的工作方针,突出“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强化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实施“两江、三湖、五工程”的生态保护举措,着力实施好各类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探索绿色发展和低碳国土实验区建设,在全市倡导和推行低碳生活方式,不断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功打造了以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老君山、泸沽湖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为代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典范。
生态文明建设多措并举,统筹发力。丽江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丽江最宝贵的资源、最靓丽的名片,就是丽江经济增长的新途径和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也是最大、最长远的经济利益。丽江用“六个通过”狠抓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强化生态规划引领,夯实生态建设基础;通过实施六大工程(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濒危物种保护工程,环境治理改善工程,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治理,提升生态建设成效;通过大力开展生态创建,丰富生态建设内涵;通过突出重点区域保护,提升生态建设质量;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创新生态建设模式;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生态建设氛围。
生态文明建设扬帆高歌,再绘蓝图。围绕“美丽中国”“美丽云南”的宏伟目标,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已经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结合丽江实际,着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着力打造宜居、乐居的生态环保城市,着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持续增加生态建设投入,着力环保能力建设和生态监察,着力环保宣教和社会参与,从而达到“不断巩固和发展推进‘美丽丽江’建设,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夺取生态文明建设更大成绩,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
最后,和良辉对丽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并代表丽江126万各族人民,诚挚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到丽江共享丽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红利。
责任编辑:李金龙
傈僳风韵 生态怒江
执行:本刊记者□张博雅/文 茹靖峰/图
俗话说,“最美的女儿养在深闺,最美的风景藏在边陲”。怒江,藏在中国西南一隅深山中的风景,绝世而独立的沉醉自有其风韵;怒江,中国惟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是以江河命名的行政区之一,也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
2013年8月1日上午,“美麗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怒江”专场在昆举行。怒江州委副书记、州长李四明就怒江州“生态立州”的发展思路和“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向记者介绍了怒江州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绩。李四明表示,将继续打造怒江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让怒江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实施生态移民,建立立体生态保护模式。怒江州探索建立了“山顶封和禁、半山移和退、河谷建和育”的立体生态保护模式,即对海拔2000米以上山顶生态相对完好区,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采取严厉的封山保护措施,禁止一切牧、耕、猎、伐等活动,严格保护原始自然生态景观;对海拔2000~1500米的生态脆弱区,以国家易地安置扶贫和退耕还林为重点,采取移民和退耕等措施,着力恢复生态;对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大力实施经济林果等特色生态产业建设,培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基地,并同步开展陡坡地生态治理、防护林建设、绿化美化等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四个百万”工程,探索“四林”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李四明接着介绍了怒江实施百万亩林果基地、百万亩中药材基地、百万株庭院经济林、百万头商品畜基地等“四个百万”工程建设的成效;以及探索建立峡谷山区“混农林业发展模式”,即在经济林木下种植蔬菜、中药材、牧草和养殖畜禽,走出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的“两全共进”之路。2012年,怒江州林业总产值实现5.97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6%。
实施全民大行动,营造舒适人居环境。李四明还谈到,自2010起,怒江州先后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全民大行动等系列活动,已累计造林300余万亩,义务植树1200万株;并在全州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营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在政策措施保障方面,怒江州首创了向村委会派驻生态特派员的政策,设立生态建设奖励基金,制定村规民约,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截至2013年,全州累计兑现补偿资金5042万元,初步形成了公共财政支撑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目前,怒江州森林面积增加到了160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72.96%,森林蓄积量增加到了1.66亿立方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在不断扩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量也在明显增加,发现了灵长类新物种“怒江金丝猴”。李四明表示,怒江州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经评估达到1123.58亿元,约占全省1/10,位于全省前列。
李四明最后总结道,把生态建设提高到“立州之本”的高度来认识,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科学之路、和谐之路和文明之路,生态是怒江最重要的资源和资本,是怒江州的生存之基和发展之本。
责任编辑:韩 超
扎西德勒 和谐迪庆
执行:本刊记者□茹其平 李金龙/文 茹靖峰/图
迪庆因香格里拉而扬名于四海,在藏语中,“迪庆”意为“吉祥如意的宝地”,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藏语中的“扎西德勒”意为“吉祥如意”。迪庆,一片诞生着神奇的土地,大自然孕育了令人惊叹的灵山秀水。它是人们寻之久远的家园。
2013年8月2日,中共迪庆州委副书记、州长黄政红在 “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和谐迪庆”专场发布会上向媒体记者表示了建设和谐迪庆的决心。黄政红表示,迪庆是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我们将让“香格里拉”这块世界级的品牌,一直綻放在美丽的中华大地上。黄政红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关于迪庆生态建设的一些措施。
实施天保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黄政红说,近年来,迪庆州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让群众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加强,生态环境也随之越来越好。为了保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迪庆州实施了天保工程,通过建设国家公园,积极探索生态发展的新思路。昔日的砍树人,如今变成了种树人和护树人,有的人还在普达措景区开起了环保车,有的开办了藏家客栈,从事起了生态旅游业。
建设国家公园,探索发展新思路。将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百姓利益和民族文化传承结合起来,以国家公园的形式积极发展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目前,已建立起普达措国家公园和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初具规模,迪庆州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3.9%。
全国首家实施了“禁白”工程。黄政红告诉记者,从2002年开始,迪庆全州实施了“禁白”工程,在全国尚属首例。实施“禁白”工程,经历了一段群众不支持到群众自觉遵守的过程,过去塑料袋满天飞的场景,如今已大为改观,城市和乡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也进一步得到了建立和完善。
开展能源替代,降低资源消耗量。农村能源替代项目的实施,减少了农村能源的消耗。现在,无论人们走进哪个村庄或者是农户家中,都可以看到太阳能和沼气灶。原来农村盖房用的房板,每年都要砍伐不少栎树,如今已初步改用彩钢瓦和板岩代替。
培育生物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园。黄政红在发布会上谈到关于迪庆的产业时强调,迪庆州要将生物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建设松茸加工、香格里拉花卉、高山植物等绿色园区,重点发展饮品、食品、药品、观赏四大工程,加快干果、药材、葡萄、蚕桑、红豆杉五大基地建设,现已形成拥有自主开发和发展能力的生物产业集群。
坚持环保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环保方面,黄政红说道,迪庆州坚持“四不批,三严格”的原则,项目建设实行“一票否决制”,实行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传承民族文化,构建人文和谐家园。黄政红告诉记者,迪庆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强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
最后,黄政红谈到,迪庆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生态立州战略,以建成国家重要生态功能示范区为契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着力营造绿色环境,创建生态文明。力争把迪庆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
责任编辑:韩 超
生态高地 大美临沧
执行:本刊记者□茹其平 韩 超/文 茹靖峰/图
临沧市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是祖国的绿色殿堂,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前沿窗口,是一座文化特色鲜明、自然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明显的边地城市。临沧也是“世界佤乡”,全市有佤族人口23.5万人,占世界佤族人口的60%,是佤文化的荟萃之地。
2013年8月5日上午,“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发布会临沧专场召开,中共临沧市委副书记、市长锁飞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了记者提问。据锁飞介绍,临沧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风光迷人,是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金属王国”“水电富矿”“药物宝库”“天然花园”的缩影,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原始植物群落自然景观,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临沧全市处处焕发着绿色生机,现共建成自然区5个、自然保护小区1个,森林覆盖率已达到了62.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28个百分点,原始植物群落自然景观保留完整。临沧主城区负氧离子浓度达到1900个/cm?以上,拥有珍贵树种20多种,野生高等植物3700多种,野生动物7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2种,与缅甸相连的南滚河国家公园,被誉为“植物基因库”,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国家公园。
临沧是“亚洲独具特色的水电基地”。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环抱其境,区内河流众多,水位落差大,蕴含有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市内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云南省人均拥有量的近两倍。
锁飞指出,建设“美丽云南”,临沧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力建设美丽环境,通过实施滇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抓住美丽临沧之要,着力充当“七彩云南”和“森林云南”建设的排头兵;二是着力打造美丽产业,以“构筑生态高地,成就大美临沧”为目标,以发展十大产业、建设十大园区、实施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坚持绿色发展,做大绿色产业,壮大整体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围绕“把临沧打造成云南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典范”的目标,按照“资源利用集约化、能源开发清洁化、工业发展园区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城镇环境宜居化”和“一产发展生态化、庄园化,二产发展绿色化、园区化,三产发展特色化、高端化”的思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三是着力弘扬美丽文化,建设大美临沧,不仅要有“外表美”,更要有“内涵美”,这个内涵,就是大美临沧的“灵魂”,是临沧各族人民自然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全面体现和升华,是最质朴、最丰满、最纯粹的文化;四是着力构建美丽边地,中缅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沿边开放水平明显提升,边境呈现出生态良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谐、边境稳定的良好局面;五是着力创造美丽生活,按照“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深入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不断加大旧城、旧村、旧房、旧校舍改造力度;六是着力塑造美丽品牌,巩固提升好“世界佤乡,天下茶仓”“边地风光,大美临沧”等代表临沧形象的绿色生态品牌。 责任编辑:梁 田
磅礴乌蒙 奋进昭通
执行:本刊记者□茹其平 韩 超/文 茹靖峰/图
昭通位于云南省北部、金沙江下游,地处滇、川、黔结合部的乌蒙山腹地,昆明、成都、贵阳、重庆四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交汇地带,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和“云南北大门”之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和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境内气候宜人,物产丰饶,有“资源金三角”和“聚宝盆”的美誉。
2013年8月6日上午,“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在昆明海埂会堂召开,中共昭通市委书记刘建华在会上介绍,昭通市委、市政府按照十八大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沿着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突出发展这个主题,筑牢交通、农田、水利三大基础,打好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实现产业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两翼齐飞”的“1332”发展思路,始终坚持把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为昭通的总体目标之一,不断加大“七彩云南·昭通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力度,通过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監管与服务”“当前与长远”“继承与创新”等关系,把昭通生态建设的成果,作为面向川渝展示“美丽云南”的窗口。
刘建华表示,为了实现水复其清、山复其绿、云复其淡,将举全市之力扎实建好“三个昭通”:一是建好“山水昭通”,大力实施“兴水强昭”战略,狠抓保水、保土、保肥“三保措施”,扎实开展土地石漠化治理,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推进水源地环境整治,坚持“一河一策”的治污原则,全面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二是建好“森林昭通”,着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草原生态保护工程,新增营造林117.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2.6%;深入推进城市、城镇面山和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绿化,绿地面积大幅提升;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共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15处,保护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2%;林业系统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基本涵盖了全市9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90%的野生和高等植物种类;三是建好“清洁昭通”,狠抓异味、扬尘污染治理,强化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废弃物污染防治,加大噪音、大气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运营监管,重点抓好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实现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增加农村沼气池建设数量,将新建沼气池3.8万口,当前,昭通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
刘建华强调,昭通将着眼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坚守资源控制红线,突出结构调整主线,筑牢环境保护防线;着眼于生态田园、优美宜居,全力打造新型城镇体系,把构建节约资源、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抓好规划、建设、管理,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责任编辑:梁 田
休闲胜地 温润保山
执行:本刊记者□茹其平 韩 超/文 茹靖峰/图
保山,古称永昌,取永世繁昌之意,具有区位、文化、生态三大优势。内居滇西中心,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独特的区位优势使保山成为了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是历史上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驿站。保山市辖1区4县,2012年末总人口数达254万。
2013年8月7日上午,“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系列新闻发布会“温润保山”专场在昆明海埂会堂召开,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松出席发布会,并对保山进行了推介。吴松介绍说,保山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6.5℃,林地面积19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素有“春城中的春城”和“天然氧吧”之称。
国家级地质公园——腾冲火山热海,是世界上罕见的火山地热伴生地,温泉遍布全市,是理想的康体疗养、休闲度假之所;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世界动植物南北交汇走廊”“物种基因库”(占世界植物基因的29.9%)、“自然博物馆”的美誉名扬世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据吴松介绍,保山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保山市在社会发展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理念,全面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参与了“七彩云南”“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促成了云南省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腾冲纲领》,形成了“政府大力倡导、群众人人参与、全社会共同推动”的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氛围;二是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加快:2005年至今,保山市累计造林46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6.1%提高到了近62%,以腾冲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业日益兴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初显成效;三是生态市创建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总的看来,保山市生态建设与城乡环境保护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保持了天蓝、山青、水净和空气清新的良好生态环境;四是打造了一批亮点:腾冲在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中,注重历史文化和生态的保护与建设,成为了全省旅游亮点,探索出了古镇开发“浮现文化、适度开发”的和谐模式。
吴松指出,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保山将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理清生态文明建设和打造“温泉之都、珠宝之都、休闲之都”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争取到2015年,保山市生态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绿色消费模式初步形成,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
吴松强调,为实现以上目标,保山将重点推进生态文明“五个一”建设和“三都”打造相融合。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主要突出:“一观”,强化生态意识,构建生态文明价值观,打造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一区”,建设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地”,构建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高地;“一圈”,以高黎贡山为核心,构建南亚、东南亚合作圈,以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一障”,建设面向西南的生态安全屏障,依托资源、文化等优势,推进“美丽保山”建设。
责任编辑:梁 田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13年7月15日—8月17日组织十六个州、市进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茜主持。本刊总第124期曾对“幸福昆明”“魅力德宏”“曼妙普洱”“和谐楚雄”“宜居大理”“梦想红河”“神奇文山”“幸福玉溪”进行过全方位的报道,本期对“活力曲靖”“神奇西双版纳”“好梦丽江”“生态怒江”“和谐迪庆”“绿色临沧”“奋进昭通”“温润保山”进行持续报道。
珠江源头 活力曲靖
执行:本刊记者□茹其平 田海燕/文 茹靖峰/图
循着珠江源头,沐着和谐春风。2013年7月26日上午10点,昆明海埂会堂迎来了“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九场“活力曲靖”。中共曲靖市委副书记、市长范华平就曲靖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范华平介绍说,曲靖地处五千里珠江的源头,自古即是入滇锁钥。作为云南第二大经济体、云南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曲靖越来越认识到牺牲环境的发展得不偿失,是一种贫困式的增长。生态环境才是“美丽曲靖”的灵魂。为此,曲靖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打造产业升级版,形成活力曲靖的重要支撑 要解决好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示范样板,抢抓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机遇,扶持发展以生态庄园为载体的优势产业。二是建设全省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打造烟草、电力等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曲靖建成中外游客旅游的目的地。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为活力曲靖留足发展空间 要坚持从源头上治理污染问题,完善清洁生产机制,从根本上缓解城市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5年来,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4%,淘汰2276.8万吨落后产能,关闭94户污染小企业,全面推进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
实施绿满珠源行动,构筑活力曲靖生态屏障 坚持生态保护和建设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人工建设和自然恢复相结合,加强对库区、湿地、重要水源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管理与保护。加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农村能源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十一五”以来,全市公益林面积达到125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7年时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强化水土流失、矿区塌陷地等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的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46平方公里。
实施“四城联创”行动,夯实活力曲靖发展基础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水平建设要求,以园林城、卫生城、平安城、文明城“四城联创”为抓手,推进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实施道路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和人工湖建设,科学编制绿地系统规划。计划用2至3年时间,推进中心城区白石江、潇湘江“五大工程”的建设,确保2014年年底前“两江”全线截污。到目前,全市县以上所在地“两污”设施项目全部建成运行,污水处理率达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12年,全市城区绿地率达33.3%,绿地覆盖率达36.4%,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为活力曲靖提供保障 建立了主要河流以县(市、区)长为水环境保护主要责任人的“河长制”,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环保信息交流和沟通协调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区域统筹协作等机制,建立矿村共建为主的生态环境综合补偿机制。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改革稳步推进,9个县(市、区)成立林权管理服务中心。采取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差别电价、阶梯水价等措施,支持接续替代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打下了基础。
范华平满怀信心地总结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山清水秀、天朗气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正在珠源大地上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李金龙
和谐无忧 神奇版纳
执行:本刊记者□茹其平 李金龙/文 茹靖峰/图
当一种神奇的力量惠泽万物的时候,当一种原始的气息扑面而来的时候,当一种远古的淳朴沁人心脾的时候,记者已经陶醉在神奇的西双版纳。
2013年7月30日上午10时,“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神奇西双版纳”专场在昆明召开。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副书记、州长罗红江介绍了西双版纳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罗红江在发布会上谈到,西双版纳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聚集区、物种基因库、森林生态博物馆;西双版纳有着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而神奇的民族穿梭于原始森林的年轮中,描绘着版纳人民的神话;西双版纳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它是全国惟一的水、陸、空口岸都俱备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多个东南亚国家接壤,这些优越的区位条件造就了西双版纳。
罗红江还告诉记者,西双版纳是一片被大自然所宠爱的土地,大自然慷慨地赠予了西双版纳充足的阳光、丰沛的降水、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等。西双版纳在拥有着众多的自然条件优势下,还继续探索着其它发展之路,西双版纳政府针对基础设施薄弱的瓶颈制约问题,举全州之力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打造完善的交通网。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启动磨憨——磨丁中老跨境经济合作区域建设,建立完善中老泰“三国六方”合作机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过家文化艺术节提升为省级艺术节,西双版纳边境贸易交易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罗红江说到,“有森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人”。西双版纳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把“生态立州”列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之首。同时,西双版纳还是全省率先提出建设生态州目标的地区,它制定了20多部与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相关的法规、规章,以铁的手腕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了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将全州所有集体天然林和农地天然林纳入公益林管理范围并实施生态补偿。 西双版纳,水是舞台,水是背景,水是宏大叙事的中心剧情。寄托着无数人追求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最后,罗红江呼吁大家一起来让美丽的西双版纳更加美丽,呵护好西双版纳这片人类的绿色家园,让西双版纳成为一块和谐无忧的净土,安居乐业的天堂,不断谱写“美丽云南·神奇西双版纳”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韩 超
大美玉龙 好梦丽江
执行:本刊记者□茹其平 梁 田/文 茹靖峰/图
“边陲古城气势雄,遍布名胜醉春风。遥望玉龙琼山峻,俯视墨潭泉液通。万朵茶花一半山,千翠绿树十三峰。佛洞烟霞锁翠微,金沙虎跳腾碧空。”丽江的美,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美,丽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却可以通过语言进行描述。
2013年7月31日,“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系列专场发布会“好梦丽江”专场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市长和良辉就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进行了四个方面的介绍。
生态文明理念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丽江各民族崇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丽江人的生活中至今还传承着“三眼井”节水习俗,还保持着“夏不用风扇,冬不用暖气”等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千百年沉淀下来并植根于丽江人血液中的是“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生存理念。
生态文明之树枝繁叶茂,花开艳丽。丽江历届党委、政府从丽江实际出发,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环境保护推动和优化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把保护和建设“美丽丽江”作为最直接、最迫切、最长远的具体行动,提出了“以自然生态保护为重点,狠抓污染防治不放松”的工作方针,突出“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强化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实施“两江、三湖、五工程”的生态保护举措,着力实施好各类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探索绿色发展和低碳国土实验区建设,在全市倡导和推行低碳生活方式,不断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功打造了以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老君山、泸沽湖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为代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典范。
生态文明建设多措并举,统筹发力。丽江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丽江最宝贵的资源、最靓丽的名片,就是丽江经济增长的新途径和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也是最大、最长远的经济利益。丽江用“六个通过”狠抓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强化生态规划引领,夯实生态建设基础;通过实施六大工程(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濒危物种保护工程,环境治理改善工程,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治理,提升生态建设成效;通过大力开展生态创建,丰富生态建设内涵;通过突出重点区域保护,提升生态建设质量;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创新生态建设模式;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生态建设氛围。
生态文明建设扬帆高歌,再绘蓝图。围绕“美丽中国”“美丽云南”的宏伟目标,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已经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结合丽江实际,着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着力打造宜居、乐居的生态环保城市,着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持续增加生态建设投入,着力环保能力建设和生态监察,着力环保宣教和社会参与,从而达到“不断巩固和发展推进‘美丽丽江’建设,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夺取生态文明建设更大成绩,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
最后,和良辉对丽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并代表丽江126万各族人民,诚挚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到丽江共享丽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红利。
责任编辑:李金龙
傈僳风韵 生态怒江
执行:本刊记者□张博雅/文 茹靖峰/图
俗话说,“最美的女儿养在深闺,最美的风景藏在边陲”。怒江,藏在中国西南一隅深山中的风景,绝世而独立的沉醉自有其风韵;怒江,中国惟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是以江河命名的行政区之一,也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
2013年8月1日上午,“美麗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怒江”专场在昆举行。怒江州委副书记、州长李四明就怒江州“生态立州”的发展思路和“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向记者介绍了怒江州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绩。李四明表示,将继续打造怒江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让怒江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实施生态移民,建立立体生态保护模式。怒江州探索建立了“山顶封和禁、半山移和退、河谷建和育”的立体生态保护模式,即对海拔2000米以上山顶生态相对完好区,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采取严厉的封山保护措施,禁止一切牧、耕、猎、伐等活动,严格保护原始自然生态景观;对海拔2000~1500米的生态脆弱区,以国家易地安置扶贫和退耕还林为重点,采取移民和退耕等措施,着力恢复生态;对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大力实施经济林果等特色生态产业建设,培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基地,并同步开展陡坡地生态治理、防护林建设、绿化美化等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四个百万”工程,探索“四林”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李四明接着介绍了怒江实施百万亩林果基地、百万亩中药材基地、百万株庭院经济林、百万头商品畜基地等“四个百万”工程建设的成效;以及探索建立峡谷山区“混农林业发展模式”,即在经济林木下种植蔬菜、中药材、牧草和养殖畜禽,走出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的“两全共进”之路。2012年,怒江州林业总产值实现5.97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6%。
实施全民大行动,营造舒适人居环境。李四明还谈到,自2010起,怒江州先后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全民大行动等系列活动,已累计造林300余万亩,义务植树1200万株;并在全州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营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在政策措施保障方面,怒江州首创了向村委会派驻生态特派员的政策,设立生态建设奖励基金,制定村规民约,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截至2013年,全州累计兑现补偿资金5042万元,初步形成了公共财政支撑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目前,怒江州森林面积增加到了160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72.96%,森林蓄积量增加到了1.66亿立方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在不断扩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量也在明显增加,发现了灵长类新物种“怒江金丝猴”。李四明表示,怒江州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经评估达到1123.58亿元,约占全省1/10,位于全省前列。
李四明最后总结道,把生态建设提高到“立州之本”的高度来认识,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科学之路、和谐之路和文明之路,生态是怒江最重要的资源和资本,是怒江州的生存之基和发展之本。
责任编辑:韩 超
扎西德勒 和谐迪庆
执行:本刊记者□茹其平 李金龙/文 茹靖峰/图
迪庆因香格里拉而扬名于四海,在藏语中,“迪庆”意为“吉祥如意的宝地”,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藏语中的“扎西德勒”意为“吉祥如意”。迪庆,一片诞生着神奇的土地,大自然孕育了令人惊叹的灵山秀水。它是人们寻之久远的家园。
2013年8月2日,中共迪庆州委副书记、州长黄政红在 “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和谐迪庆”专场发布会上向媒体记者表示了建设和谐迪庆的决心。黄政红表示,迪庆是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我们将让“香格里拉”这块世界级的品牌,一直綻放在美丽的中华大地上。黄政红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关于迪庆生态建设的一些措施。
实施天保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黄政红说,近年来,迪庆州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让群众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加强,生态环境也随之越来越好。为了保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迪庆州实施了天保工程,通过建设国家公园,积极探索生态发展的新思路。昔日的砍树人,如今变成了种树人和护树人,有的人还在普达措景区开起了环保车,有的开办了藏家客栈,从事起了生态旅游业。
建设国家公园,探索发展新思路。将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百姓利益和民族文化传承结合起来,以国家公园的形式积极发展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目前,已建立起普达措国家公园和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初具规模,迪庆州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3.9%。
全国首家实施了“禁白”工程。黄政红告诉记者,从2002年开始,迪庆全州实施了“禁白”工程,在全国尚属首例。实施“禁白”工程,经历了一段群众不支持到群众自觉遵守的过程,过去塑料袋满天飞的场景,如今已大为改观,城市和乡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也进一步得到了建立和完善。
开展能源替代,降低资源消耗量。农村能源替代项目的实施,减少了农村能源的消耗。现在,无论人们走进哪个村庄或者是农户家中,都可以看到太阳能和沼气灶。原来农村盖房用的房板,每年都要砍伐不少栎树,如今已初步改用彩钢瓦和板岩代替。
培育生物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园。黄政红在发布会上谈到关于迪庆的产业时强调,迪庆州要将生物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建设松茸加工、香格里拉花卉、高山植物等绿色园区,重点发展饮品、食品、药品、观赏四大工程,加快干果、药材、葡萄、蚕桑、红豆杉五大基地建设,现已形成拥有自主开发和发展能力的生物产业集群。
坚持环保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环保方面,黄政红说道,迪庆州坚持“四不批,三严格”的原则,项目建设实行“一票否决制”,实行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传承民族文化,构建人文和谐家园。黄政红告诉记者,迪庆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强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
最后,黄政红谈到,迪庆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生态立州战略,以建成国家重要生态功能示范区为契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着力营造绿色环境,创建生态文明。力争把迪庆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
责任编辑:韩 超
生态高地 大美临沧
执行:本刊记者□茹其平 韩 超/文 茹靖峰/图
临沧市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是祖国的绿色殿堂,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前沿窗口,是一座文化特色鲜明、自然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明显的边地城市。临沧也是“世界佤乡”,全市有佤族人口23.5万人,占世界佤族人口的60%,是佤文化的荟萃之地。
2013年8月5日上午,“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发布会临沧专场召开,中共临沧市委副书记、市长锁飞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了记者提问。据锁飞介绍,临沧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风光迷人,是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金属王国”“水电富矿”“药物宝库”“天然花园”的缩影,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原始植物群落自然景观,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临沧全市处处焕发着绿色生机,现共建成自然区5个、自然保护小区1个,森林覆盖率已达到了62.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28个百分点,原始植物群落自然景观保留完整。临沧主城区负氧离子浓度达到1900个/cm?以上,拥有珍贵树种20多种,野生高等植物3700多种,野生动物7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2种,与缅甸相连的南滚河国家公园,被誉为“植物基因库”,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国家公园。
临沧是“亚洲独具特色的水电基地”。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环抱其境,区内河流众多,水位落差大,蕴含有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市内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云南省人均拥有量的近两倍。
锁飞指出,建设“美丽云南”,临沧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力建设美丽环境,通过实施滇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抓住美丽临沧之要,着力充当“七彩云南”和“森林云南”建设的排头兵;二是着力打造美丽产业,以“构筑生态高地,成就大美临沧”为目标,以发展十大产业、建设十大园区、实施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坚持绿色发展,做大绿色产业,壮大整体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围绕“把临沧打造成云南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典范”的目标,按照“资源利用集约化、能源开发清洁化、工业发展园区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城镇环境宜居化”和“一产发展生态化、庄园化,二产发展绿色化、园区化,三产发展特色化、高端化”的思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三是着力弘扬美丽文化,建设大美临沧,不仅要有“外表美”,更要有“内涵美”,这个内涵,就是大美临沧的“灵魂”,是临沧各族人民自然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全面体现和升华,是最质朴、最丰满、最纯粹的文化;四是着力构建美丽边地,中缅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沿边开放水平明显提升,边境呈现出生态良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谐、边境稳定的良好局面;五是着力创造美丽生活,按照“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深入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不断加大旧城、旧村、旧房、旧校舍改造力度;六是着力塑造美丽品牌,巩固提升好“世界佤乡,天下茶仓”“边地风光,大美临沧”等代表临沧形象的绿色生态品牌。 责任编辑:梁 田
磅礴乌蒙 奋进昭通
执行:本刊记者□茹其平 韩 超/文 茹靖峰/图
昭通位于云南省北部、金沙江下游,地处滇、川、黔结合部的乌蒙山腹地,昆明、成都、贵阳、重庆四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交汇地带,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和“云南北大门”之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和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境内气候宜人,物产丰饶,有“资源金三角”和“聚宝盆”的美誉。
2013年8月6日上午,“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在昆明海埂会堂召开,中共昭通市委书记刘建华在会上介绍,昭通市委、市政府按照十八大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沿着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突出发展这个主题,筑牢交通、农田、水利三大基础,打好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实现产业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两翼齐飞”的“1332”发展思路,始终坚持把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为昭通的总体目标之一,不断加大“七彩云南·昭通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力度,通过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監管与服务”“当前与长远”“继承与创新”等关系,把昭通生态建设的成果,作为面向川渝展示“美丽云南”的窗口。
刘建华表示,为了实现水复其清、山复其绿、云复其淡,将举全市之力扎实建好“三个昭通”:一是建好“山水昭通”,大力实施“兴水强昭”战略,狠抓保水、保土、保肥“三保措施”,扎实开展土地石漠化治理,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推进水源地环境整治,坚持“一河一策”的治污原则,全面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二是建好“森林昭通”,着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草原生态保护工程,新增营造林117.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2.6%;深入推进城市、城镇面山和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绿化,绿地面积大幅提升;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共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15处,保护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2%;林业系统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基本涵盖了全市9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90%的野生和高等植物种类;三是建好“清洁昭通”,狠抓异味、扬尘污染治理,强化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废弃物污染防治,加大噪音、大气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运营监管,重点抓好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实现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增加农村沼气池建设数量,将新建沼气池3.8万口,当前,昭通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
刘建华强调,昭通将着眼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坚守资源控制红线,突出结构调整主线,筑牢环境保护防线;着眼于生态田园、优美宜居,全力打造新型城镇体系,把构建节约资源、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抓好规划、建设、管理,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责任编辑:梁 田
休闲胜地 温润保山
执行:本刊记者□茹其平 韩 超/文 茹靖峰/图
保山,古称永昌,取永世繁昌之意,具有区位、文化、生态三大优势。内居滇西中心,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独特的区位优势使保山成为了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是历史上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驿站。保山市辖1区4县,2012年末总人口数达254万。
2013年8月7日上午,“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系列新闻发布会“温润保山”专场在昆明海埂会堂召开,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松出席发布会,并对保山进行了推介。吴松介绍说,保山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6.5℃,林地面积19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素有“春城中的春城”和“天然氧吧”之称。
国家级地质公园——腾冲火山热海,是世界上罕见的火山地热伴生地,温泉遍布全市,是理想的康体疗养、休闲度假之所;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世界动植物南北交汇走廊”“物种基因库”(占世界植物基因的29.9%)、“自然博物馆”的美誉名扬世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据吴松介绍,保山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保山市在社会发展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理念,全面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参与了“七彩云南”“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促成了云南省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腾冲纲领》,形成了“政府大力倡导、群众人人参与、全社会共同推动”的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氛围;二是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加快:2005年至今,保山市累计造林46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6.1%提高到了近62%,以腾冲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业日益兴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初显成效;三是生态市创建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总的看来,保山市生态建设与城乡环境保护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保持了天蓝、山青、水净和空气清新的良好生态环境;四是打造了一批亮点:腾冲在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中,注重历史文化和生态的保护与建设,成为了全省旅游亮点,探索出了古镇开发“浮现文化、适度开发”的和谐模式。
吴松指出,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保山将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理清生态文明建设和打造“温泉之都、珠宝之都、休闲之都”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争取到2015年,保山市生态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绿色消费模式初步形成,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
吴松强调,为实现以上目标,保山将重点推进生态文明“五个一”建设和“三都”打造相融合。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主要突出:“一观”,强化生态意识,构建生态文明价值观,打造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一区”,建设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地”,构建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高地;“一圈”,以高黎贡山为核心,构建南亚、东南亚合作圈,以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一障”,建设面向西南的生态安全屏障,依托资源、文化等优势,推进“美丽保山”建设。
责任编辑:梁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