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唑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尿液电解质排泄的影响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pine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病毒唑、安慰剂双盲对照研究244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24h尿液K+,Na+及Cl-离子排泄量的测定结果。其中尿钾24h排泄量在病毒唑组从用药后第2日起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尤以第4病日前入院的早期患者为甚,两组24h尿钾排泄量均高于正常水平。尿钠24h排泄量,病毒唑组从用药后第4日至用药后第10日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5),其中早期患者更为明显。两组的尿钠24h排泄量均低于正常水平。早期入院的病毒唑组患者于用药后第6日就达到正常水平。尿氯24h排泄量病毒唑组从用药后第2日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01)。结果表明,应用病毒唑后尿液电解质的排泄量明显增加、早期用药者效果更为明显。

其他文献
1987~1888年从苏州地区分离的259株伤寒沙门氏菌,209株(80.7%)为多重耐药,耐药种类达9~11种之多。质粒电泳显示均一的质粒图谱,耐药菌株都有1条分子量约为98.6 Mdal的大质粒带。耐药菌株的结合转移试验表明,全部菌株均能转移耐药性到受体菌;对部分耐药株进行了质粒转化及消除试验。上述实验结果证明:苏州地区伤寒杆菌的多重耐药性系耐药性R质粒所介导。对该质粒的确认有助于病原菌的鉴定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和尼龙棉柱法,经过改进,人外周血总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分离的纯度分别达到97.8±2.3%、91.6±4.5%和74.2±12.1%,提高了细胞片的质量,制片时间缩短了87%。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的免疫荧光试验表明,1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急性期69份总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标本中病毒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95.7%、65.2%和68.1±,到多尿后期和恢复期转阴。结果提示
期刊
本研究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方法结合标记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抗-HBc-7sIgM和抗-HBc-19sIgM。结果示6例急性肝炎(急肝)患者血清中的抗抗-HBc-19sIgM效价均明显高于抗-HBc-7sIgM(25.1±4.6 vs 5.9±1.1);相反,22例慢性肝炎(慢肝)患者中有20例抗-HBc-19sIgM效价低于抗-HBc-7sIgM(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