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资监管的突破、传统行业的整合及有利的新政策,促成了外资进入中国兼并收购市场
2005年接近尾声之时,著名的美国收购基金KKR和Bain Capital(贝恩)在香港开始了扩张之旅。这意味着,继Carlyle(凯雷)和Warburg Pincus(华平)之后,全球大基金再度瞄准了中国的兼并收购市场,认为入场时机已经成熟。
私人股权基金从20世纪90年代中起就已活跃在中国市场,但多数是以创投基金的形式进入,投资额通常都是几百万美元,很少超过2000万美元,而出路最终几乎都是在纳斯达克上市。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者,莫过于凯雷在CTRIP(携程旅行网)的投资——凯雷投了800万美元,两年之内携程上市,凯雷功成身退,卖掉的携程股票价值1亿美元,回报15倍;而携程也由于凯雷资金的支持,加上一个强势的管理层,在中国网上旅游方面独占鳌头;无论从业绩增长幅度及稳定性还是从股价表现来看,都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中的佼佼者。
尽管回报如此具有吸引力,但总投资额毕竟太小,似乎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国际金融大鳄的胃口。
凯雷在2005年对收购重组国企迈出了极大的一步——以8亿美元的巨资,收购太平洋保险及徐工的股份,正式向传统行业迈进。华平也在2006年伊始,投资1.25亿美元给国内最大的电器零售商国美。这是华平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后最大手笔的投资,也是华平在投资广州富力地产后再次出击传统行业。
一些国际投资银行的直接投资部门也开始大力寻找机会,特别是在消费品行业和服务性行业中的契机。
摩根士丹利在蒙牛乳业的投资获利颇丰,高盛也步其后尘,投资了国内肉制品行业龙头公司之一的雨润;新加坡政府麾下的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大手笔入股广东的大地产商合生创展。近期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广东发展银行85%的股权项目到底会花落谁家。
我们认为,全球最大的这些私人股权基金之所以开始希望在中国市场一展拳脚,一方面是由于近来国内监管机构对外资进入管理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即使最敏感的金融业也开始有重大突破。比如,在中金公司之后,高盛也在中国成立了合资投资银行高盛高华;瑞银更是付出巨资进入北京证券,成为第一家在国内有券商执照的外资证券行。
而广发银行85%的股权如果卖给外国财团,就将是政府在WTO限期之前,提前放宽外资投资银行的比例。这种放宽也是形势所迫。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最近表示,中国银行业正面临着收购和兼并的趋势,银监会将努力创造一个各类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环境。
而标准普尔在其《中国50大商业银行》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国银行业两极分化程度加深,实力弱小的银行无力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银行间开展并购的时机已经成熟。如果现在不卖,等到市场真正全面向外资开放后再卖,价格及买家的实力都可能会大打折扣;而卖不出去又经营不良的银行,最后可能还是要政府掏腰包来拯救。
但更重要的是,传统行业已经开始整合,外资正在整合的游戏中寻找赢家。如房地产行业,在政府宏观调控、银行紧缩信贷的双重打击之下,中小型地产商几乎已经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这正好为有品牌的大地产商提供了兼并收购的机会,又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外资有的是资金,缺的是国内的关系和人脉;而国内的大地产商能在这方面补其所短,双方一拍即合,造就了华平与富力、淡马锡与合生的双赢联姻。
另一个让人垂涎的行业——零售业也在进行新一轮的洗牌。有些企业如国美电器,想长期站稳行业龙头的雄心已定,需要的是高明的幕后军师,特别是能在资本市场帮助他们运筹帷幄的智囊;而华平在全球零售业有丰富的整合经验,如收购美国的Neiman Marcus。它向国美电器投资1.25亿美元,既给国美带来了资金、品牌和全球性的视野,也帮华平填上了全球零售整合在中国的这一块。最近,美国最大的房屋装修零售商Home Depot也认为,中国市场已发展到了他们可以进入的地步,他们选择的进入途径,很有可能是收购国内相对有市场份额的同类企业,比如东方家园。
此外,最近政府的新政策对A股公司招徕外资也大行方便。任何外资如愿意购买超过10%的股权,愿意被锁定三年,就无需受QFII额度的限制。这对很多私人股权收购基金都开启了一条新的投资道路;A股中的消费、服务、金融、基建板块,对外资更是极富吸引力。可见,各种各样越来越多的外资,都会窥探在中国兼并收购的新机会。
作者为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部主管
2005年接近尾声之时,著名的美国收购基金KKR和Bain Capital(贝恩)在香港开始了扩张之旅。这意味着,继Carlyle(凯雷)和Warburg Pincus(华平)之后,全球大基金再度瞄准了中国的兼并收购市场,认为入场时机已经成熟。
私人股权基金从20世纪90年代中起就已活跃在中国市场,但多数是以创投基金的形式进入,投资额通常都是几百万美元,很少超过2000万美元,而出路最终几乎都是在纳斯达克上市。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者,莫过于凯雷在CTRIP(携程旅行网)的投资——凯雷投了800万美元,两年之内携程上市,凯雷功成身退,卖掉的携程股票价值1亿美元,回报15倍;而携程也由于凯雷资金的支持,加上一个强势的管理层,在中国网上旅游方面独占鳌头;无论从业绩增长幅度及稳定性还是从股价表现来看,都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中的佼佼者。
尽管回报如此具有吸引力,但总投资额毕竟太小,似乎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国际金融大鳄的胃口。
凯雷在2005年对收购重组国企迈出了极大的一步——以8亿美元的巨资,收购太平洋保险及徐工的股份,正式向传统行业迈进。华平也在2006年伊始,投资1.25亿美元给国内最大的电器零售商国美。这是华平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后最大手笔的投资,也是华平在投资广州富力地产后再次出击传统行业。
一些国际投资银行的直接投资部门也开始大力寻找机会,特别是在消费品行业和服务性行业中的契机。
摩根士丹利在蒙牛乳业的投资获利颇丰,高盛也步其后尘,投资了国内肉制品行业龙头公司之一的雨润;新加坡政府麾下的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大手笔入股广东的大地产商合生创展。近期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广东发展银行85%的股权项目到底会花落谁家。
我们认为,全球最大的这些私人股权基金之所以开始希望在中国市场一展拳脚,一方面是由于近来国内监管机构对外资进入管理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即使最敏感的金融业也开始有重大突破。比如,在中金公司之后,高盛也在中国成立了合资投资银行高盛高华;瑞银更是付出巨资进入北京证券,成为第一家在国内有券商执照的外资证券行。
而广发银行85%的股权如果卖给外国财团,就将是政府在WTO限期之前,提前放宽外资投资银行的比例。这种放宽也是形势所迫。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最近表示,中国银行业正面临着收购和兼并的趋势,银监会将努力创造一个各类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环境。
而标准普尔在其《中国50大商业银行》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国银行业两极分化程度加深,实力弱小的银行无力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银行间开展并购的时机已经成熟。如果现在不卖,等到市场真正全面向外资开放后再卖,价格及买家的实力都可能会大打折扣;而卖不出去又经营不良的银行,最后可能还是要政府掏腰包来拯救。
但更重要的是,传统行业已经开始整合,外资正在整合的游戏中寻找赢家。如房地产行业,在政府宏观调控、银行紧缩信贷的双重打击之下,中小型地产商几乎已经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这正好为有品牌的大地产商提供了兼并收购的机会,又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外资有的是资金,缺的是国内的关系和人脉;而国内的大地产商能在这方面补其所短,双方一拍即合,造就了华平与富力、淡马锡与合生的双赢联姻。
另一个让人垂涎的行业——零售业也在进行新一轮的洗牌。有些企业如国美电器,想长期站稳行业龙头的雄心已定,需要的是高明的幕后军师,特别是能在资本市场帮助他们运筹帷幄的智囊;而华平在全球零售业有丰富的整合经验,如收购美国的Neiman Marcus。它向国美电器投资1.25亿美元,既给国美带来了资金、品牌和全球性的视野,也帮华平填上了全球零售整合在中国的这一块。最近,美国最大的房屋装修零售商Home Depot也认为,中国市场已发展到了他们可以进入的地步,他们选择的进入途径,很有可能是收购国内相对有市场份额的同类企业,比如东方家园。
此外,最近政府的新政策对A股公司招徕外资也大行方便。任何外资如愿意购买超过10%的股权,愿意被锁定三年,就无需受QFII额度的限制。这对很多私人股权收购基金都开启了一条新的投资道路;A股中的消费、服务、金融、基建板块,对外资更是极富吸引力。可见,各种各样越来越多的外资,都会窥探在中国兼并收购的新机会。
作者为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