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思潮的衰落与反乌托邦思潮的兴起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qi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乌托邦”是诸多思想家和社会学家的梦想,但在上千年的思想实验和社会实践后仍然只存在于幻想之中。“乌托邦”的内涵随着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变化,几乎成为了专制的代名词。甚至于在近代人們不再相信“乌托邦”,并随着政治与经济环境的改变兴起了“反乌托邦”思潮。
  关键词:乌托邦;反乌托邦;意识形态;专制;后现代主义
  一、乌托邦内涵的变化
  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提出于托马斯·莫尔的名著《乌托邦》中。
  十九世纪,无数乌托邦理想主义者在欧文、傅里叶等人的率领下,将自己心中梦想的乌托邦社会带入现实,但是在欧洲和美洲,乌托邦共同体仍然是昙花一现。自此起,乌托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当年在莫尔笔下的世外桃源。
  “只要教权的和封建的有组织的中世纪秩序能够把自己的天堂置于社会之外,并在其他一些世俗领域中超越历史和钝化革命的锋刃,那么天堂的观念仍是中世纪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在中世纪天堂的观念虽然是超越现实的,但是这一观念和目标是置于“社会之外”的,并且不进行革命,所以这一观念并不是乌托邦的。但是当特定的社会组织把这些理想、目标和蓝图纳入到他们的实际行动体系中并试图完全实现他们时,这些意识形态就变成了乌托邦的。
  假如我们用兰道尔的术语,把每一种实际存在并不断延伸的社会秩序称作“托邦”(从τ?πο?这个词来),那么作为革命功能的理想蓝图将变成乌托邦的。
  不难看出,乌托邦的出现往往是伴随着对原有秩序的打破,同时有一种不协调的取向,倾向于摧毁现存秩序的纽带。
  二、乌托邦的本源缺陷
  乌托邦缔造的梦想将不断地把人们引向遥远的便,使他们沉浸在迷雾和财富岛中。正像波德莱尔说的:“我们的灵魂是一条三桅杆的船,它一直在寻找它的伊卡里亚。”
  (一)始于绝对的自由
  乌托邦思想是现代性的产物,现代性最重要的主题是人的解放,乌托邦世界是对人类解放后的生活得一种理想的描述。理性科学的进步观恰恰与人类历史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理性和进步恰恰是因为能为人的解放提供动力。“近代西方所构建的进步观念是一理性进步论,人们相信通过科学技术发展可以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完善人性以达到自由。”正如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所倡导的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使得社会进步,使得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代表现代性产物的乌托邦思想,从一开始本质上是一种理性主义进步观。“进步观念被建立在理性的根基上,人们相信人类理性的巨大力量,并以此取代上帝的权威,把理性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人类渴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期望摆脱自然和历史的束缚,决定自我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最初的两次工业革命将人类进带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最近的一个科学技术发展使得人类进入全新的另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人们相信通过自身的发展、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完成征服自然、发展社会的使命,达到完善人性以得到绝对自由的境界。”始于对自我生活的美好追求、对绝对自由的追求,人类社会开始通过现代性的力量构建自己心中的乌托邦。这是建立在理性科学基础之上现代性的美好的一面,作为人类动力之源,它起到了带动了人类世界的进步作用。
  (二)终于绝对的专制
  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曾用三个口号“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描述他对大洋国的担忧。现代性本身就是一个集矛盾于一身的概念,它最终的出路或许只有如反乌托邦思想者所述的“终于绝对的专制”。科学技术与现代性是当代社会乌托邦最主要的源动力,与现代性紧密相联系的是绝对理性主义和真理观上的绝对主义、权威主义。“这种真理观容易导致压迫和强制,是一种不宽容的真理观”。加之,现代性主导的绝对理性主义认为世界只有一个真理,这种一元论表现为真理观上的霸权主义。人类期望的充满现代性的乌托邦城邦,国家的意识形态受到现代性进步观的思想的主导,其最后表现为高度专制极权主义与集体主义色彩。如科幻电影《撕裂的末日》中所展现的社会,政府当局宣扬:“如今我们和平共处,人类团结一心,战争消失了,仇恨成了回忆……”人们将政府宣扬的意识形态奉行为一种绝对的理性主义,社会似乎平静稳定,但内部隐藏着各种危机。这种所谓建立在科学、理性与民主基础之上的现代性逐渐暴露出其专制、暴力且充满危险因子的本真面目,最终暴露了阴暗的弊端,现代性观念支撑下的解放(乌托邦)冲动可能会将人间变成地狱。导致这种虚幻的乌托城邦会终于绝对专制。
  “乌托邦是建立在对理性对科学的信仰之上,但科学和理性并没有兑现人们的美好期望,相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异化为机器和商品的努力,理性和科学并没有消除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法西斯和专制集权毁灭了人们进步的期望。人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而这一切往往是以理性、科学、进步的名义出现的。”理性进步理论在社会进步中逐步演化为绝对理性,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完成对人民的承诺,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幻灭感。而社会主义阵营倡导的集体主义最后变成了扼杀人类情感、意识的集权主义,严重地背离了社会主义思想自由的原则。
  从根本上,乌托邦只是纯粹以理性、科学、进步为根基的镜花水月;从实现方式上,是对个人欲求的抹杀和人性的片面肯定;从目的上,是走向集权主义和思想禁锢的。
  三、反乌托邦艺术作品对乌托邦思潮的批判与反思
  尼尔波兹曼曾经说过:“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人类曾经是工业机器时代的主宰者,而如今逐步沦为科学技术的奴隶。欧美反乌托邦的科幻电影展现了多重未来世界的黑暗影像:国家最高统治者暴力集权,电脑科技冷酷无情地操纵人类世界,克隆人反攻地球奴役人类,无节制开发所导致的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等等。这些无不在警示人类应该去反省与思考。集体主义与极权主义主题、反科技主义主题、理性与非理性的主题与革命与自由的主题是欧美反乌托邦色彩科幻电影中最为重大的四个主题。   二十世纪是一个裂变的时代,人类的方方面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物质生活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精神思想上,两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导致人类的信仰发生了动摇,人们不得不重新开始反思,试图在多重思想、意识形态的夹缝中求得生存的信念,关于存在主义思想哲学的思考或者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疑问萦绕在人类的脑海里。欧美反乌托邦科幻电影叙事方式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体现在叙事结构的碎片化与拼贴化,开放式结局产生多元化意义,非线性叙事引发观众多向度思考等。将黑暗、阴郁、腐败、落寞的未来世界生动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从更为真实、真切的一面引导观众展开反思。
  电影《雪国列车》的种种设置,呈现出一幅典型的乌托邦世相——一个在末日浩劫之后残存的人类文明,被极权统治者凭借一己“崇高理想”,推行等级森严的血腥统治。而影片所传承的,正是从乔治·奥威尔的《1984》、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扎米亚京的《我们》等反乌托邦文学中衍生出来的反乌托邦精神。反乌托邦文学旨在反映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物质文明发达得近乎完美,然而在这样的“天国”中人们的精神却受到严苛的控制,毫无自由可言。由于20世纪的独裁政权此起彼伏,对“乌托邦”的质疑成为一股潮流。而电影,则适时地继承了对乌托邦理想的批判精神,并运用想象力将其发扬光大。
  四、对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思潮的反思
  从发生学上来讲,乌托邦是一源始性的概念,反乌托邦因乌托邦而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反乌托邦是乌托邦的副本。说起乌托邦,人们想到的往往只是思想家们所构想的文学的、政治的等具体的乌托邦,而忽视了乌托邦所赖以建立的思想原则。如果说,具体的乌托邦构想可比作一幢建筑,那么乌托邦赖以建立的那些隐而不见的思想原则和哲学基础则可被认为是这幢建筑真实根基。
  (一)乌托邦与本体论思维方式
  反乌托邦思想的出现,是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乌托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模式。反乌托邦思想则是对本体论思维模式的反叛。
  乌托邦思想的存在是以整个世界的二分为基础的。乌托邦思想家把世界分为“实然世界”和“应然世界”,并认为他们所构想的乌托邦世界才是本质的、真实的,而现实世界则是一个虚假的、应被否定的现象世界,而整个人类史就是由虚假世界向本质世界过渡的历史。可以说,乌托邦的存在是以本质与现象、真实与虚假的二元对立为基础的,这种二分法与本体论中本体与万物的划分是一致的。
  这种二元对立的等级制思维模式潜藏着强制和完全否定的因素。受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影响,乌托邦思想家往往将这种等级制的思考方法自觉不自觉地带入到它们所构想的乌托邦之中。因而,受这种思维模式所支配的乌托邦往往也成为压制性的,这样就使得乌托邦背离了要给人以自由的初衷。这可从太阳城中的制度设计中看出来。太阳城的设计者要设计一个自由的合人性的制度,但是却创造了一个不自由的等级世界。
  乌托邦的设计者未能自觉地意识到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存在及其影响,当代的反乌托邦思想家则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乌托邦思想的反对者都纷纷把矛头指向了乌托邦思想所固有的本体论思维模式,指向这种“实然世界”与“应然世界”的二分法,指向“应然世界”对“实然世界”的强制,从哲学上消解这种本体论思维模式。
  (二)反乌托邦对科学与理性的反思
  在中世纪尽管存在着天国的观念,但是并没有真正的乌托邦,因为,在基督教和乌托邦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原则矛盾。其一,宗教的天国关注的不是此世,而乌托邦所精心营造的是此世;其二,从原罪的观点来看,人自身没有实现“天国的力量”,天国的实现只能靠神的怜悯和救恩,而乌托邦却要求人本身就有实现它的力量。
  经历了启蒙运动之后,主体意识觉醒,原罪观念得以消除是乌托邦产生的条件。曼纽尔兄弟也认为,只是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乌托邦才如井喷一样涌现。乌托邦建立在对人的力量的绝对自信之上,如果说,在基督教中,历史的主体是神,那么乌托邦便把历史的主体从神变为人。他们相信,正如神可以营造一个天国一样,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建设人间的天国。
  乌托邦观念与人们对自身的态度紧密相关,那就是对人的无限能力的信仰。这种态度造成了一个深刻的理论后果,那就是把人当成了像神一样的一个具有无限能力的主体,认为人也可以像神一样自由的掌握历史的进程和方向。这种具有无限能力的主体的观念表现在人们对“理性”和“科学”的迷信之上。
  这种无限能力的主体观念在现代遭到了普遍的质疑,这种质疑以人们对科学和理性的反思表现出来。反乌托邦思想家也是其中的一个分子,他们甚至把理性和科学视为现代文明的罪魁祸首,在他们的作品中科学和理性总是作为专制和强迫的同义语出现。无论是对本体论思维方式的消解,还是对建立在科学和理性之上的无限主体的批判,反乌托邦思想都和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念十分相近,可以说,它就是后现代哲学观念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法】让-克里斯蒂安·珀蒂菲斯《十九世纪乌托邦共同体的生活》,梁志斐,周铁山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谢江平:《反乌托邦思想的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戴镏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務印书馆,1986年版。
  [6]【英】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董乐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简介
  陈泳竹,女,四川宜宾人,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14级哲学专业学生。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美国本届总统竞选选情呈现出一些新态势:初选纷乱不堪,主流媒体集体迷失,“政治潜规则”被打破。毋庸置疑,总统选举制度必然有其存在的功效:第一,它是政治精英进入政府的“快车道”;第二,它会保障各州权利划分“不偏不倚”。但总统选举制度的弊端也是暴露无遗:初选制度不合理,总统大选套路深,暗箱操作办法多。  关键词:美国总统选举;新态势;功效;弊端  一、本届总统选举新态势  (一)初选选情纷乱不堪
期刊
摘 要:在数字化电视普及的现代,互动电视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在“三网融合,三屏联动”的背景下,作为数字电视的一大发展方向,互动电视更是值得去研究和探索更多可能的形式和内容,发现和挖掘数字电视作为拥有高普及率传播媒介的潜力。电视剧这种最为普遍的专门在电视或互聯网上播映的演剧形式,也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寻求自己的发展方向。如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网络电视剧、互动电视剧、网络自制剧。笔者认为,为
期刊
摘 要: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的陈布雷,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陈布雷为人谨慎,作为蒋介石“御用”笔杆,他廉洁自律,不拉帮结派,不贪污腐败,颇有“贤相”之风,被蒋介石称为“完人”。作为蒋介石的秘书,陈布雷忠心耿耿、兢兢业业,跟随蒋介石22年,是一位典型的秘书。  关键词:陈布雷;秘书;秘书思想  一、新闻工作经历的铺垫  陈布雷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1)1911年以前为成长、求
期刊
摘 要:对于一张报纸来说,除了要把好内容的关,还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也就是对报纸的版面有更高水平的要求。因为报纸的版面是报纸内容与形式的一种承载体,不仅可以反映出报纸的质量及整体水平,而且还可以反映出报纸的设计风格。从党报这个角度来看,若想要版面达到创新,就要让新闻的内容与形式实现完美呈现、舆论导向与新闻价值实现完美融合,从而形成党报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党报;版面;创新;策略  版式简洁、统一
期刊
摘 要:195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轰金门,第二次台海危机爆发。这是一场包含了政治、军事、外交诸多因素在内的炮战,对中美台三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大陆在这一事件过程中对美方的博弈策略的研究入手,来详细介绍这一事件。  关键词:第二次台海危机;中美;斗争策略  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近四年的艰苦奋战,到1950年6月,全国除西藏、台湾和少数海岛以外其他领土均已获得解放。然
期刊
摘 要:随着传媒业的迅速发展和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媒体愈加重视新闻美术。报刊美编用特有的形式记录着时代的背影,新形势下,对美术编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从提高人文素养、新闻素养入手提高美编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党报;美术编辑;人文素养;新闻素养  西方新闻界有一句名言:一图胜千言。新闻美术独特的新闻视觉,决定了它的价值含量和传播速度,也决定了其与时俱进的蓬勃的发展方向。当前,随着传媒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既让时政新闻报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对于时政新闻来说,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使新闻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传播力进一步扩大,才能在新媒体时代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一直以来,时政报道都被称为 “中国新闻报道中最后一个堡垒”,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时政新闻报道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与新媒体合理嫁接,在保持自己的特色的同时,在新的传播格局中闯出一片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思潮下如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针对性分析,探讨新思潮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针对问题,提出创新点。  关键词:新思潮;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一、新思潮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政治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经济文化的多元化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流行。在此经济条件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对全球化的今天更具有不断适应新环境,防止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防止西方文化中的
期刊
摘 要:中国服饰艺术以其独特的服饰语言表达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意境:其一,表现为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其二,表现为追求礼制秩序美;其三,表现为以华贵、精细、丰富为美;其四,表现为呈现出许多具体化、个性化的审美特征。儒家思想对中国服饰文化的影响主要在中国人“天人合一”、中庸的服装审美意识,其道德对服装审美意识也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儒家;服饰艺术;天人合一  美是人们追求的一个
期刊
摘 要:新时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老师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出现的新情况着手,对影响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的策略,以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有效性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健全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视域也发生着重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