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服装专业课程的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tia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以西方国家的课程结构为基础,遵循西方国家服装教学体系的内容与原则,导致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相对薄弱。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建立健全优秀传统文化在服装专业课程中的教学策略,是当下高校服装专业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传统文化   服装专业   教学策略
  文化振兴是民族复兴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因此,高校服装专业应将专业发展规划建立在坚守我国传统文化底线的基础上,在课程中树立将我国传统文化与时代创新紧密结合的教学思路,创设完备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一、传统文化与服装专业课程结合的重要性
  (一)传统文化是本土服装市场的竞争主流
  我国传统文化题材之广博、内蕴之丰硕、形式之多样,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比拟与替代的。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我国传统文化已成为全球时尚设计师的聚焦点。我国传统文化在设计领域的竞争力日益凸显,本土服装设计市场的竞争相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成为我国本土服装设计发展的主流方向。
  (二)传统文化融入服装专业课程的现实意义
  实施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服装专业课程建设,是促进传统文化在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中发展的前提,也是大幅提升学生本土创新设计能力的基础。服装专业是多学科知识交叉与实践创新并重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涉及设计、打版、工艺、制作、营销及东西方服饰结构与文化内涵等。传统文化融入服装专业课程的建设需从综合角度出发,在融合社会价值、民族文化、精神内涵、时代创新的基础上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三)为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新思路
  当下,各大服装院校开设的服装专业课程基本以西方服装课程理论为主,教授西方的服装设计理念、款式结构、裁剪方式、制作工艺等。因此,我国高校服装专业的具体教学多沿用西方服装课程体系的设计思维与理论成果,导致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服装专业体系的教学较为薄弱。若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文化在服装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就要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将部分授课内容本土化。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服装专业课程中的建设问题
  一是缺乏纲领性规划。在现阶段的高校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中,常出现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传统文化服装课程的教材编写与结构设置缺少纲领性的规划统筹,致使传统文化在服装专业课程中存在标准散乱化、方式随意化、教学碎片化、内容孤立化的问题,形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服装教学内容与西方的服装教学内容各自为政的局面。
  二是教学模式的落后。当前传统文化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偏重于教师单方面输出知识的“填鸭式”教学,单纯让学生记忆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情境导致生搬硬套的授课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缺失,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本土设计元素的创新,造成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与现代化的市场需求、市场机制的不协调,存在脱离实际市场的弊端。
  三是教师的教学认识不足。在部分高校服装专业中,从事传统文化服装研究的师资力量不足。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深厚,对传统文化辨识不清晰,简单地将传统文化服装课程教学等同于服装史论,甚至只依靠课本内容对传统文化课程进行教授,过多地介绍服装的历史发展脉络、历史事件、服装造型,而忽略了我国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民族审美等人文因素对传统服装造型的渗透作用。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融入过程中的矛盾
  一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虽有沉积的砂石,但也不乏璀璨的明珠。在进行服装专业的传统文化課程建设的同时要有筛选,不可将所有传统文化混为一谈。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现代大众审美价值,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相融合,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二是中西方文化的矛盾。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中西方文化的多元化交流、深层次融合、多维度发展是服装专业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在保持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让我国的服装专业课程与国际接轨,把西方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的优点为我所用,能更好地将现代文化与中西方的设计理念、教育模式、文化元素融合,创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服装专业课程体系。
  三是守旧与发展的矛盾。在西方文化大潮的全面入侵下,部分教师一味否定我国传统文化并认为传统就是守旧的表现。在当前服装专业教学工作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宣讲并不是简单的套用与模仿,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守旧”中发展,寻找到“守旧”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
  (二)服装教学团队的提升
  一是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教师是学生获取专业技能、学习系统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需改善固化的课程教学思路、制订出严密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计划,以更加灵活的教学策略将文化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以更加多元的教学方式解析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以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在服装设计中实现本土文化的创新。
  二是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在高校服装专业中,传统文化课程的高质量建设与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密不可分,建立健全教师的定期培训与考核机制,督促教师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高质量师资团队探讨制定与当下服装产业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水平的教学手段、高效的教研管理办法,加快我国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课程的进程,培养出具有传统文化继承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的服装设计人才。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是教学行为的转变。高校需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服装课程建设,利用多元化教学创设高效课堂,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使传统文化的服装教学改革能够有目标、有方向、有系统、有层次地开展。
  二是课程目标的定位转变。课程目标的制定直接决定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的制定,因此高校的服装专业应将我国传统文化作为开展服装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将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为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必修、选修等类型的课程。多维度提升传统文化课程在服装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的长远开展,进而使学生在课程中全面体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为服装创新设计所用。
  三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若高校服装专业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传统文化创新性思维与设计能力的服装设计人才,就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服饰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认知。
  四、结语
  当下,教师需要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课程教学导向,透过文化符号在教学中融入我国优秀的人文精神,结合新时代服装的审美创新趋势,将我国传统文化与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我国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付海龙,王洁.高职院校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困境与对策[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2):23-26.
  [2]杨兵,范淑英.试论博物馆在传统技艺传承中的作用——博物馆教育与艺术院校美术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探索[J].文博,2015(1):71-75+81.
  [3]黄妍,林秋瞿,高嵬.关于传统工艺及材料调研在设计课程中链状训练研究的教学思考——以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学个案研究为例[J].艺术教育,2018(1):153-154.
  [4]骞海青.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纺织报告,2018(12):61-62+65.
  [5]刘艳艳.当前服装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135.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提高大面积肠瘘患者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63例腹部手术后出现大面积肠瘘患者,在肠瘘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比较PDCA循环管理优质护理实施前后治疗效果、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患者自愈率65%明显高于实施前,并发症发生率50.79%、死亡率3.17%、再入院率15.87%,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
摘要:生态保护红线已逐步上升至国家保护战略高度,是我国探索生态保护及其管理制度的重要创新之一。本文以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为研究区域,选用201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矢量数据、2017年Landsat-8 OLI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将森林服务功能分级区域与生态敏感性分级区域叠加处理,得到汤泉街道的生态保护红线。  关键词:生态保护红线;千层饼模式;森林生态功能;生态敏感性;汤泉街道  1
目的 探讨针对性急救与护理对急诊宫外孕患者疼痛程度、治疗情况、不良事件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宫外孕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急救与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不良事件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均P<0.05)
摘要:高压系统是整个建筑电气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压系统调试工作需要工作人员能够给予更多重视。在具体调试工作落实中,注意绝缘电阻测量、注意每相导电回路电阻测量、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安全保障工作。采用不同方式,实现调试工作的有序进行,将高压系统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从而提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高压系统调试  在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对于电力供应可
目的 了解不同科室间护士共情能力现状。方法随机抽样选取7个科室的279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医院护理人员的共情得分为(104.16±17.41)分,得分率为74.4%。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共情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称是影响护理人员共情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事关系的护士共情得分比较,差异均无
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强调以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实际需要为核心,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学科融合,以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高度一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不同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出发,探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方法与过程。  关键词:小学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项目
目的 观察中药热奄包配合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我院推拿科就诊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分别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对照组)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热奄包和灸法进行治疗并采取护理措施(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及治疗后分别进行疼痛评分、JOA评分及治疗效果评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
摘 要:依托远程教育资源开展网络培训,是当前教师培训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参训教师来说,网络培训使他们的学习安排更有主动性。然而,网络培训也存在学习倦怠、监管不到位等诸多弊端。如果在教师网络培训中引入激励机制,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采用设计性研究方法,通过教师网络培训中的激励机制设计研究,力图形成系统化的激励机制体系,让参加网络培训的教师感受到近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使其能更好地融入
目的 探讨实施风险管理在脑内血肿清除术后意外拔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3年在我院进行脑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10年至2011年)和实验组(2012年至2013年),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拔管风险管理与护理措施,实验组则在传统拔管风险管理与护理的基础上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其专业操作知识与规范,同时对传统操作进行相应的改进。对比两
目的 探讨管床责任制护理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5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ICU监护时间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GCS评分、Karnofsky预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