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w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受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等多种因素影响,世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国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采取有效行动,发挥积极作用。
   “民以食为天”,历史上中国人长期受到粮食问题困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近年来,中国不仅成功解决14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更实现由“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粮食生产保持“17连丰”,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目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4.4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样的伟大发展成就本身就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联合国粮食峰会特使卡里巴塔说:“中国很好地管理好了自己的粮食库存,不仅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也为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柬埔寨官员埃塔说,中国成功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做法,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在实现粮食增收增产的同时,积极为推动世界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提供的杂交水稻技术让很多当地人“再也没有饿过肚子”;在古巴,中国带去的“辣木”丰富了古巴人的“菜篮子”;在斐济,中国传授的菌草技术帮助农民减贫致富,让很多人看到生活的希望。中国政府今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作物生产、畜牧业水产养殖、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中国向多个国家进行1500多项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项目区平均增产40%~70%,超过150万户小农从中受益。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国推动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把当地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步。
   同时,中国还推动国际社会加强政策协调,从全球层面提升粮农治理能力,推动各国在粮食减损、运输、检疫、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国际规则,促进形成公平公正的国际粮食市场秩序。
   此次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近年来,中国在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还大力弘扬浪费可耻、节约光荣之风,在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从2013年发起“光盘行动”到今年颁布实施《反食品浪费法》,再到呼吁世界各国加快行动、切实减少世界粮食损耗,中国倡议和举措为进一步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理念和经验借鉴。
   维护粮食安全,中国与世界命运休戚与共。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团结合作,为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不懈努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其他文献
“红船精神”“百团大战”“开栏解读”“巡回讲解”“三会一课”“线上线下”……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华阳集团结合企业实际,组建队伍、整合资源,创新宣讲方法,在用足用活红色资源的同时,积极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宣讲格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情热度,凝聚起集团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强大合力。坚持多主体参与,打造“五讲”宣讲体系   集
期刊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马路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不过,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一直没能很好解决,国庆假日期间,有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排队4小时充电的新闻就上了热搜。   充电桩等充电设施不足,成为阻碍人们选购电动汽车的“拦路虎”。比如,在有的城市购买电动车,电动车企业一般都提供安装充电桩的服务。但充电桩安装条件苛刻,首先需要有个人产权的固定停车位,仅这一条就把很多人挡在门外。而且,
期刊
追寻红色印记,重温红色精神。自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太原师范学院教科党总支第六党支部(科研支部)与山西燃产集团管道分公司党支部结对共建、结对学习,不仅提升了共建单位凝聚力,更增强了党建活力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和内容,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太原师范学院教科党总支第六党支部(科研支部)与山西燃产集团管道分公司结对学习,在回望历史进程中,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
期刊
“我今天在这里感受很强烈,科创的春天来了。”山西生物质新材料产业研究院院长桑涛说。10月17日下午,“科创中国”项目推介及品牌在山西省科协年会上发布,来自省内外九位产业技术专家围绕生物、农业、医学、能源等多领域推介了“科创中国”山西重点项目与重点技术。会上,桑涛介绍了以秸秆和芒草等可再生资源代为原料,开发的环保新材料。   “吸引我来到山西的,并不是有多少钱或者资源,而是这里广袤的黄土高原需要改良
期刊
“羲和”探日!10月1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的长征二号丁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羲和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14日,在沪召开的第九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陈杰详细介绍了卫星上的“黑科技”。“双超”卫星平台   据陈杰介绍,“羲和号”整星重量510千克,运行于轨道高度为5
期刊
10月14日,吕梁市科协联合吕梁市书法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科普吕梁书法展”在泰化文化园开展。吕梁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薛保平为活动致辞,吕梁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欣渭主持。   此次展览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科技工作者风采为主旨,突出“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题,作品内容以反映科学精神、科技创新、科普知识方面的名人名言和科技方面的诗歌为主,共展出书法作品138件,其中特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近日,记者从山西综改示范区获悉,由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潞安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研发的“水煤浆水冷壁废锅气化炉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在中国发明协会第二届“发明创业奖·成果奖”颁奖典礼上,荣获一等奖。   水煤浆水冷壁废锅气化炉系列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投资低、能量利用高、煤种适应性好、节能环保等优势。其研发及产业化是锅炉和煤气化技术跨界积淀、融合而成,是高校科技成果
期刊
刘通摄   10月8日,在中国宝武太钢集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生产线上正在生产太钢最新的“手撕钢”产品,目前“手撕钢”的研发生产已经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是因为科技創新,让太钢有了“手撕钢”这一拳头产品,结束了发达国家的垄断,加速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期刊
“你好,是吕梁山矿产品吧?我是方山县调度苗军,根据上级安排,今天全县将执行第三级有序用电序列,要求你公司今天下午16:00到21:00期間进行错避峰生产,请你们提前合理安排生产时间,严格执行用电方案,这样既不耽误正常生产,又能完成今天的工作任务,到时保持电话畅通,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联系你们进行调整,好的,再见!”随着一次次调度电话的拨出,方山县新一天的有序用电工作拉开了序幕。   面对当前紧张
期刊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刘吉臻: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路径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也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国,能源转型和发展面临众多挑战。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未来能源需求仍将快速增长,而中国能源资源逆向分布,化石储量有限,对外依存度大,能源安全形势和生态环境保护也存在现实问题。能源电力转型是必经之路,这不仅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甚至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共存。   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