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意义重大。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方面,传统地理课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此需要拓展学生的地理学习途径。文章以自媒体应用为例,探索拓展地理学习的新路径以及自媒体应用中教师关键作用的发挥途径,以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自媒体;学习途径
一、落实核心素养需要拓展地理学习途径
核心素养培养是落实党中央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未来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地理核心素养包括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尽管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在国家层面还未出台,但是“基于初高中地理课程学科思想、育人价值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可将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有机统一[1]。”故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包括初高中在内的整个中学阶段的共同教学目标。
1.传统地理课堂不能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龙应台说:“上一百堂美学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解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他在市场弄脏自己的裤脚[2]”。地理学科更是如此,“地理”包括“地”和“理”,“理”莫不来自于“地”, “地”是基础。所以,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素养与其他三个素养相比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它“能够很好地综合体现其他三个核心素养,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3]。”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及价值观[1]”。但长期以来,围在大墙里的传统地理课堂基本处于与自然和社会隔绝的状态,知识和技能本位,忽视能力培养,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空对空” 教学模式。因缺少在真实情境下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学生学到的基本上是“死”的知识,故难以形成能力,更不能上位为品格和价值观。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式的学习,谈何培养核心素养?
2. 拓展学生学习路径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然选择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在地理课堂之外拓展新的学习路径,如地理社团、兴趣小组、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地理游学等,增加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社会的机会,将课堂学习和地理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然而这些新的学习途径开展现状严重滞后。以某地地理社团活动为例,“地理社团成立和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和限制条件,如学生课业负担重、业余时间过少;应试环境下,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程度低;活动经费没保证,另外还有外出考察活动的交通、安全问题等[4]。”正是应试环境、经济条件及学生的安全责任等现实条件制约,造成“许多地理教师对课外活动有计划无实施、有想法无做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弱化延缓、淡化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5]。”而且可以预见,这些制约因素在短时间内很难消除。
随着信息技术加速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微信、QQ等自媒体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么,自媒体能否为学生的地理学习、为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打开新的路径?
二、自媒体助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
1.借助自媒体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尝试
自媒体具有内容丰富多彩、信息传播迅捷的特点,且受众又可以自主参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微信、QQ等自媒体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及自控能力,易受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侵害,故大多数家长、学校反对学生玩手机。然而毕竟信息化大潮势不可挡,家长和学校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手机和网络,如果引导得当,手机和网络亦有可能助力孩子的成长。近年来笔者尝试借助微信辅助学生地理学习,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事情起因于一堂地理课,一位学生偷玩手机被发现,作为惩罚,笔者给他布置了课外作业,要他用手机拍摄几张所在镇区水污染的图片。几天后,他如约把“作业”传给了笔者。笔者看图片质量不错,于是当作PPT素材在“中國的水资源”教学中使用。当学生们认出这些图片拍摄地点就在身边,很感兴趣,尤其当获知图片拍摄者是自己的同学时,学生们更加震惊。这个场面触动了笔者,就鼓励学生们也拿起手机拍摄自己身边的地理,在地理课上展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学生们热情极高,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为了能给他们更多发表“作品”的空间,笔者和学生共同创建了一个叫作“爱地理”的微信群,学生在群里不仅可上传自己拍摄的地理图片、视频,还可讨论地理学习的收获和看法,十分踊跃,这个群简直成了小小的地理沙龙。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笔者感觉这届学生身上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和往届学生相比不仅地理学习兴趣更浓厚,而且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分析和表达力及动手能力等方面普遍提高,而且他们更关心时事,更关心祖国、社会和家乡的发展,有着更大的社会责任担当。可见对于手机网络自媒体,如果引导得当,它完全可以成为学生地理学习、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2.借助自媒体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可行路径
(1)参与自媒体,任务驱动下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指有目的、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一切发明创造无不起步于观察。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地理学习和研究离不开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力,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发现就来自其对世界地图的观察,地理的野外实践、天象观测等活动更离不开观察。然而,现在的青少年大都“对生活周遭的观察能力变差了[5]。”“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冷漠成了散播在每个人之间的常态性病毒[5]。”他们对周围世界表现得十分漠然,缺乏对身边事物起码的好奇心。笔者也注意到,就连很多生活在农村的初中学生,都不能辨别出他们房前屋后种植的水稻和小麦,以致于教师课堂上不得不为他们补充有关知识。 学生参与自媒体后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无形的“任务”压力,这使得很多同学,无论外出旅游还是走亲访友,甚至是上学路上,都会留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素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到自己在自媒体上发布的“作品”引来师生围观、跟贴甚至点赞,学生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论认为,尊重需要一旦得以满足,人会变得热情高涨、自信满满,并会向更高层次努力。在这种反复的强化中,他们会逐步养成留意身边、勤于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2)借助自媒体,触摸现实利于知识上位成核心素养。借助自媒体平台,学生能把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产生联结,从而加深理解,实现知识的“复活”,避免知识学习的浅表化和碎片化,进而使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得以养成。例如,小李同学所在村庄旁边正在开挖鱼塘,地面以下3、4米以内是棕黄色土壤,下面有一个40厘米左右的黑色土层,再向下就是红褐色的粘土层。他发现,在这个黑色土层里居然存在田螺壳、河蚌壳和已变黑的芦苇根。当他拍成图片发到群里后,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特别是对黑色土层的存在感到不可思议,在群里展开讨论。一些同学,通过访问上年纪的村民以及上网查找沛县的地质、水文资料,知道沛县古代地势低洼,湖泊面积广大,古称“沛泽”,那个黑色土层(村民称作“老湖底”)应该是古代湖泊湖底土壤。笔者引导他们思考:这个古代湖泊怎么变成了平原?也就是近地面的那3、4米深的棕黄色土层哪里来的?立即就有学生提出,会不会是黄河携带的泥沙。笔者又问,黄河历史上是否曾在沛县泛滥过?很快就有同学上传了在网上搜索到的《黄泛区范围图》,沛县正在黄泛区之中,曾多次被黄河淹没。经过一个多月的层层抽丝剥茧,由土壤、到地形、水文,再到生态环境,从现在到历史,关于沛县几千年来地形的变化脉络,在探究中逐渐清晰起来了。
兴奋之余,有的同学们感叹,在课堂上学习黄河历史上多次泛滥成灾,觉得那是发生在和我不相干的遥远地方和久远年代,没想到我们的家乡我的先人也深受其害;更有的同学举一反三:我们家乡的地形变迁实际是华北平原形成的缩影,脚下的泥土就是来自遥远的黄土高原;又有同学说,如果黄土高原不加强水土保持,黄河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治,说不定今后我们这里还可能再受其害。显然,借助这个自媒体平台,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不经意间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3)体验自媒体,走近社会利于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社会是复杂的,既充满真善美,同时也不乏假恶丑,自媒体为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打开了一扇窗。学生们上传的既有生活中节水、节电的小窍门,也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意漫画,有镇北部焦化厂滚滚黑烟,也有夜市上烟熏火燎、猛吃海喝的社会众生相。跟帖的同学或贬或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满满的正能量。小张同学家所在的村子,因附近煤矿采煤塌陷需要搬迁,但他十分眷恋,于是用镜头记录下这个村庄在地球上消失的过程。从这个村庄因塌陷造成的房屋开裂开始拍摄,到村民搬迁、房屋推倒,最后土地塌陷成为湖沼为止。他把一张张图片传到群里,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下面摘录一个讨论片断。
小张:(图片略)这就是我们的村庄。
小王:真不错,真漂亮,绿水环绕、桃红柳绿。
小张:可是它不久将在地球上消失了!
小李:怎么回事?
小张:采煤塌陷,要搬迁了。生我养我之地呀,我真有点不舍得!
小马:是啊,故土难离嘛。
小刘:你们村搬到哪里?
小张:镇上。国家给建了新村。
小李:新村的居住条件肯定比老村要好多了。
小张:是的,但我还是舍不得它。这里环境安静、空气清新,景色优美。
小马:是啊,都是煤炭惹的祸,煤炭燃烧污染空气,但我们国家能源紧张,不开采煤炭还真不行。
小李: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研究生产出更多的新能源,减少煤炭使用,减少空气污染,减少土地破坏,别再因为采煤,让更多人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
小张:对,我也这样想,让咱们共同努力!
......
从对故乡的依恋,到服从国家的需要,最后提出努力学习,学生的想法和做法所体现出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正是地理教育的终极目标。借助自媒体,打造一个立德树人的育人平台,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他们为建设国家、改造社会而努力的责任感。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自媒体平台助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
创建微信群等自媒体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不难,但要使之长期活跃、发挥育人功能却不容易,需要教师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做工作,因此,自媒体成功助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教师主导性作用是关键。如何打造持续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自媒体平台?教师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扮演好主导“角色”。
1.做好组织者与协调者
家长的支持是关键。面对部分家长对学生玩手机的不理解甚至反对,教师可利用家长会、家长群、公开信等形式和家长沟通、交流,使他们明白自媒体辅助地理学习的意义;同时,将对学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措施告知家长,打消其顾虑,争取其支持。
培养一批责任心强、能力强的同学,建立管理组织,协助教师进行网络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管理措施,要求群内同学一律实名,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传播内容也制定标准、严格要求;重视学生文明上网教育,师生携手共同把自媒体打造成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平台。
2.做好策划者与领航者
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得他们做事情缺乏持久性,自媒体平台可能活跃一阵就冷清下来了。这时教师要及時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渡过“疲劳期”。当学生认为身边没有什么新鲜的有价值的东西了,教师要及时站出来帮助他们寻找新的关注点。例如,所住村庄的婚丧节庆民俗、农事活动或搜集解读民间谚语等。另外,开展专题调查,如春节期间,调查所在村庄或小区内停放的小汽车分别来自哪里,根据统计绘成分布图,看看有什么规律,并讨论原因。总之,通过指导让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找到好的地理素材并不难。
自媒体作为帮助学生地理学习的一种平台,是地理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为地理学习服务的。为此,教师可结合教学进度制定自媒体平台上的活动计划,引导学生围绕计划开展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地理原理,而且便于应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地理实践力。例如,学习“中国的人口”时,请学生分别调查自己家族中从曾祖父、祖父、父亲到本人几辈中各有兄弟姐妹几人,绘成谱系图在平台上交流、讨论;请教祖父母或其他长辈,草绘出本村不同年代的范围,绘成地图在平台上交流、讨论等;或调查本村外出打工的村民工作地,绘制成分布图等。
3.做好参与者与评价者
制定科学的评估细则,对学生在平台上的表现定期评价。每月评选精华帖、优秀播客,加以表彰,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平台的活跃度。评价是最好的引导,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创作精品,提高自媒体平台的内涵。
俗话说,“扶上马,送一程”,对于平台建好正常运营后,教师切不可撒手不管,当“甩手掌柜”。教师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浏览学生的“作品”,及时点评、鼓励,并分享自己的心得,推动自媒体平台向更高层次持续发展。
总之,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要求广大地理教师要更新观念,重新审视地理课堂教学的不足,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研究和拓展教育教学新途径,以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与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改革路径探讨[J].地理教育,2019(2):4-6.
[2] 伏成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地理教育,2019(2):10-12.
[3] 王民,黄劲松,蔚东英.“地理实践力”水平划分标准与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7(9):19-22.
[4] 任卫夏.初中学生地理社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地理教学,2011(9):19-20.
[5] 唐全腾.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自媒体;学习途径
一、落实核心素养需要拓展地理学习途径
核心素养培养是落实党中央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未来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地理核心素养包括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尽管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在国家层面还未出台,但是“基于初高中地理课程学科思想、育人价值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可将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有机统一[1]。”故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包括初高中在内的整个中学阶段的共同教学目标。
1.传统地理课堂不能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龙应台说:“上一百堂美学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解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他在市场弄脏自己的裤脚[2]”。地理学科更是如此,“地理”包括“地”和“理”,“理”莫不来自于“地”, “地”是基础。所以,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素养与其他三个素养相比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它“能够很好地综合体现其他三个核心素养,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3]。”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及价值观[1]”。但长期以来,围在大墙里的传统地理课堂基本处于与自然和社会隔绝的状态,知识和技能本位,忽视能力培养,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空对空” 教学模式。因缺少在真实情境下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学生学到的基本上是“死”的知识,故难以形成能力,更不能上位为品格和价值观。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式的学习,谈何培养核心素养?
2. 拓展学生学习路径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然选择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在地理课堂之外拓展新的学习路径,如地理社团、兴趣小组、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地理游学等,增加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社会的机会,将课堂学习和地理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然而这些新的学习途径开展现状严重滞后。以某地地理社团活动为例,“地理社团成立和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和限制条件,如学生课业负担重、业余时间过少;应试环境下,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程度低;活动经费没保证,另外还有外出考察活动的交通、安全问题等[4]。”正是应试环境、经济条件及学生的安全责任等现实条件制约,造成“许多地理教师对课外活动有计划无实施、有想法无做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弱化延缓、淡化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5]。”而且可以预见,这些制约因素在短时间内很难消除。
随着信息技术加速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微信、QQ等自媒体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么,自媒体能否为学生的地理学习、为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打开新的路径?
二、自媒体助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
1.借助自媒体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尝试
自媒体具有内容丰富多彩、信息传播迅捷的特点,且受众又可以自主参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微信、QQ等自媒体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及自控能力,易受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侵害,故大多数家长、学校反对学生玩手机。然而毕竟信息化大潮势不可挡,家长和学校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手机和网络,如果引导得当,手机和网络亦有可能助力孩子的成长。近年来笔者尝试借助微信辅助学生地理学习,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事情起因于一堂地理课,一位学生偷玩手机被发现,作为惩罚,笔者给他布置了课外作业,要他用手机拍摄几张所在镇区水污染的图片。几天后,他如约把“作业”传给了笔者。笔者看图片质量不错,于是当作PPT素材在“中國的水资源”教学中使用。当学生们认出这些图片拍摄地点就在身边,很感兴趣,尤其当获知图片拍摄者是自己的同学时,学生们更加震惊。这个场面触动了笔者,就鼓励学生们也拿起手机拍摄自己身边的地理,在地理课上展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学生们热情极高,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为了能给他们更多发表“作品”的空间,笔者和学生共同创建了一个叫作“爱地理”的微信群,学生在群里不仅可上传自己拍摄的地理图片、视频,还可讨论地理学习的收获和看法,十分踊跃,这个群简直成了小小的地理沙龙。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笔者感觉这届学生身上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和往届学生相比不仅地理学习兴趣更浓厚,而且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分析和表达力及动手能力等方面普遍提高,而且他们更关心时事,更关心祖国、社会和家乡的发展,有着更大的社会责任担当。可见对于手机网络自媒体,如果引导得当,它完全可以成为学生地理学习、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2.借助自媒体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可行路径
(1)参与自媒体,任务驱动下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指有目的、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一切发明创造无不起步于观察。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地理学习和研究离不开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力,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发现就来自其对世界地图的观察,地理的野外实践、天象观测等活动更离不开观察。然而,现在的青少年大都“对生活周遭的观察能力变差了[5]。”“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冷漠成了散播在每个人之间的常态性病毒[5]。”他们对周围世界表现得十分漠然,缺乏对身边事物起码的好奇心。笔者也注意到,就连很多生活在农村的初中学生,都不能辨别出他们房前屋后种植的水稻和小麦,以致于教师课堂上不得不为他们补充有关知识。 学生参与自媒体后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无形的“任务”压力,这使得很多同学,无论外出旅游还是走亲访友,甚至是上学路上,都会留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素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到自己在自媒体上发布的“作品”引来师生围观、跟贴甚至点赞,学生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论认为,尊重需要一旦得以满足,人会变得热情高涨、自信满满,并会向更高层次努力。在这种反复的强化中,他们会逐步养成留意身边、勤于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2)借助自媒体,触摸现实利于知识上位成核心素养。借助自媒体平台,学生能把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产生联结,从而加深理解,实现知识的“复活”,避免知识学习的浅表化和碎片化,进而使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得以养成。例如,小李同学所在村庄旁边正在开挖鱼塘,地面以下3、4米以内是棕黄色土壤,下面有一个40厘米左右的黑色土层,再向下就是红褐色的粘土层。他发现,在这个黑色土层里居然存在田螺壳、河蚌壳和已变黑的芦苇根。当他拍成图片发到群里后,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特别是对黑色土层的存在感到不可思议,在群里展开讨论。一些同学,通过访问上年纪的村民以及上网查找沛县的地质、水文资料,知道沛县古代地势低洼,湖泊面积广大,古称“沛泽”,那个黑色土层(村民称作“老湖底”)应该是古代湖泊湖底土壤。笔者引导他们思考:这个古代湖泊怎么变成了平原?也就是近地面的那3、4米深的棕黄色土层哪里来的?立即就有学生提出,会不会是黄河携带的泥沙。笔者又问,黄河历史上是否曾在沛县泛滥过?很快就有同学上传了在网上搜索到的《黄泛区范围图》,沛县正在黄泛区之中,曾多次被黄河淹没。经过一个多月的层层抽丝剥茧,由土壤、到地形、水文,再到生态环境,从现在到历史,关于沛县几千年来地形的变化脉络,在探究中逐渐清晰起来了。
兴奋之余,有的同学们感叹,在课堂上学习黄河历史上多次泛滥成灾,觉得那是发生在和我不相干的遥远地方和久远年代,没想到我们的家乡我的先人也深受其害;更有的同学举一反三:我们家乡的地形变迁实际是华北平原形成的缩影,脚下的泥土就是来自遥远的黄土高原;又有同学说,如果黄土高原不加强水土保持,黄河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治,说不定今后我们这里还可能再受其害。显然,借助这个自媒体平台,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不经意间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3)体验自媒体,走近社会利于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社会是复杂的,既充满真善美,同时也不乏假恶丑,自媒体为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打开了一扇窗。学生们上传的既有生活中节水、节电的小窍门,也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意漫画,有镇北部焦化厂滚滚黑烟,也有夜市上烟熏火燎、猛吃海喝的社会众生相。跟帖的同学或贬或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满满的正能量。小张同学家所在的村子,因附近煤矿采煤塌陷需要搬迁,但他十分眷恋,于是用镜头记录下这个村庄在地球上消失的过程。从这个村庄因塌陷造成的房屋开裂开始拍摄,到村民搬迁、房屋推倒,最后土地塌陷成为湖沼为止。他把一张张图片传到群里,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下面摘录一个讨论片断。
小张:(图片略)这就是我们的村庄。
小王:真不错,真漂亮,绿水环绕、桃红柳绿。
小张:可是它不久将在地球上消失了!
小李:怎么回事?
小张:采煤塌陷,要搬迁了。生我养我之地呀,我真有点不舍得!
小马:是啊,故土难离嘛。
小刘:你们村搬到哪里?
小张:镇上。国家给建了新村。
小李:新村的居住条件肯定比老村要好多了。
小张:是的,但我还是舍不得它。这里环境安静、空气清新,景色优美。
小马:是啊,都是煤炭惹的祸,煤炭燃烧污染空气,但我们国家能源紧张,不开采煤炭还真不行。
小李: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研究生产出更多的新能源,减少煤炭使用,减少空气污染,减少土地破坏,别再因为采煤,让更多人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
小张:对,我也这样想,让咱们共同努力!
......
从对故乡的依恋,到服从国家的需要,最后提出努力学习,学生的想法和做法所体现出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正是地理教育的终极目标。借助自媒体,打造一个立德树人的育人平台,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他们为建设国家、改造社会而努力的责任感。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自媒体平台助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
创建微信群等自媒体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不难,但要使之长期活跃、发挥育人功能却不容易,需要教师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做工作,因此,自媒体成功助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教师主导性作用是关键。如何打造持续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自媒体平台?教师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扮演好主导“角色”。
1.做好组织者与协调者
家长的支持是关键。面对部分家长对学生玩手机的不理解甚至反对,教师可利用家长会、家长群、公开信等形式和家长沟通、交流,使他们明白自媒体辅助地理学习的意义;同时,将对学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措施告知家长,打消其顾虑,争取其支持。
培养一批责任心强、能力强的同学,建立管理组织,协助教师进行网络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管理措施,要求群内同学一律实名,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传播内容也制定标准、严格要求;重视学生文明上网教育,师生携手共同把自媒体打造成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平台。
2.做好策划者与领航者
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得他们做事情缺乏持久性,自媒体平台可能活跃一阵就冷清下来了。这时教师要及時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渡过“疲劳期”。当学生认为身边没有什么新鲜的有价值的东西了,教师要及时站出来帮助他们寻找新的关注点。例如,所住村庄的婚丧节庆民俗、农事活动或搜集解读民间谚语等。另外,开展专题调查,如春节期间,调查所在村庄或小区内停放的小汽车分别来自哪里,根据统计绘成分布图,看看有什么规律,并讨论原因。总之,通过指导让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找到好的地理素材并不难。
自媒体作为帮助学生地理学习的一种平台,是地理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为地理学习服务的。为此,教师可结合教学进度制定自媒体平台上的活动计划,引导学生围绕计划开展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地理原理,而且便于应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地理实践力。例如,学习“中国的人口”时,请学生分别调查自己家族中从曾祖父、祖父、父亲到本人几辈中各有兄弟姐妹几人,绘成谱系图在平台上交流、讨论;请教祖父母或其他长辈,草绘出本村不同年代的范围,绘成地图在平台上交流、讨论等;或调查本村外出打工的村民工作地,绘制成分布图等。
3.做好参与者与评价者
制定科学的评估细则,对学生在平台上的表现定期评价。每月评选精华帖、优秀播客,加以表彰,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平台的活跃度。评价是最好的引导,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创作精品,提高自媒体平台的内涵。
俗话说,“扶上马,送一程”,对于平台建好正常运营后,教师切不可撒手不管,当“甩手掌柜”。教师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浏览学生的“作品”,及时点评、鼓励,并分享自己的心得,推动自媒体平台向更高层次持续发展。
总之,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要求广大地理教师要更新观念,重新审视地理课堂教学的不足,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研究和拓展教育教学新途径,以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与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改革路径探讨[J].地理教育,2019(2):4-6.
[2] 伏成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地理教育,2019(2):10-12.
[3] 王民,黄劲松,蔚东英.“地理实践力”水平划分标准与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7(9):19-22.
[4] 任卫夏.初中学生地理社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地理教学,2011(9):19-20.
[5] 唐全腾.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