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怎样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t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那么,怎样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呢?我认为: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中国人民培植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一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我们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
   二、进行五千年中国人民奋斗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在近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出路何在?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励,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许多求进步的先进思想人物,提出了不少济世图存的主张,企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都没有成功。“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真正救国救民的责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身上。
   三、进行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痛苦摸索,从多次失败中找到的,我们要教育学生应当珍惜这一正确的选择,让他们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光明的前途。
   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教育。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要同学生讲清讲足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他们了解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和前途的无限光明。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由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学生了解到了我国的社会建设的巨大成就之时,他们就会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将来自觉地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思想上要明确认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国情教育,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光荣使命,要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情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运用。国情教育必须寓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历史教材,以便得出结论,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国情教育中,教师在讲授时,要充满感情,表现出主观上的爱和憎,赞美和批判等鲜明的阶级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以生动的历史事实感染学生。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国情认识国情。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国情、分析国情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分析国情的基本原则,是正确认识国情的前提。进行国情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对历史国情知识,进行科学分析,去教育学生认清国情发展的真正规律,预见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使国情教育对客观世界及事物的发展以正确地反映。
   3、运用比较方法进行国情教育。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求同存异,或者求异存同,从而探寻正确的道路和适宜的措施。国情教育要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这样才能认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阶段,才能看清中国的历史进步,发展趋势和前景。国情教育只有将它放到同一历史时期内,进行不同国度的横向比较,才能找出国情中的长短差距,探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各种问题的答案,才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起。
   4、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在历史教学中,在讲国情中的积极有利因素方面,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讲国情中消极不利因素方面,要深刻分析产生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使学生心理能够产生出一种民族的紧迫感和忧患感,归纳到一点,通过认识国情,增强青少年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
   5、从实际出发,进行国情教育。国情教育必须从教育的对象学生出发,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与现实存在的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问题。
   6、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国情教育。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时,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除课堂讲授外,还可组织一些其它的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搞专题报告会等等。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使用教学挂图、幻灯、录像等,使之真正把课内外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的铜、铅 ,并对葡萄酒消解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方法简单、快捷 ,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对标准偏差为 0 .37%和 3.3% ,回收率为 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数学教学的目标中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随着科学与人文逐步走向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开始摆脱原有视野的局限:要求基础教育在重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面对的是活泼好动的儿童,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教师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强烈的鼓动性,深刻的启发性,严谨的科学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实践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设 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
我国各城市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老龄化人口急速增长的需要,更好地面对和迎接“银色浪潮”,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提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在当今社会里信息量激增,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然而,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在学校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其表
目的:探究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辅食添加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儿童保健门诊接受系统血常规检查的380名婴幼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有时还有孩子们的真知拙见,让人欣喜不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就如何创设主动参与
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精神。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这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由得要思考,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需要什么?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学中应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孩子们求学的欲望完全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到来,我们面临着一个交往日益频繁,同时竞争也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作为一个正进入初等发达国家行列的大国,要参与全球化的发展,要开展交往就离不开语言这一媒介。就目前而言,无可争辩的事实是,英语正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人们已普遍意识到现今许多情况下,英语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不可缺的方面,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中写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它启示我们,教师的职责并不是将知识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解决问题的方向,制定学习活动的规则,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科学课程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悟到一个新的教师观:教师还应当是一个学习者。教师作为学习者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当跟学生一起去学习,化学生之所忧,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