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行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华北敌后抗战的重要基地之一,是晋冀鲁豫边区的腹心地带;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又成为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前沿阵地与可靠后方。在纪念太行革命根据地创建80 周年之际,王占文先生应中共左权县委宣传部之约编写了《太行人民抗战民歌选集》。王占文先生一直致力于文化教育研究,曾编著《左权县民歌花戏进课堂教材》(1—4册),出版专著《流转千年的歌舞》《浴血辉煌》《晋中历史文化丛书·左权民歌花戏篇》等。這本《太行人民抗战民歌选集》也正体现了王占文先生扎实的文化研究功底,堪称是一部太行革命根据地创建、斗争、发展、壮大,直到取得战争最后胜利乃至新中国成立的壮丽史诗。
民歌作为太行人民表达情感、沟通交流的主要艺术形式,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文艺形态之一,是进行革命宣传的重要手段,也是“红色文化”传播的理想媒介。在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人民群众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形式,记录着他们亲历并融入挽救民族危亡之战的情感火花;记述着那段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而英勇不屈、浴血奋战的真实历史。同时,我们也能从中感到人民群众在对那一场场、一幕幕、一件件真实事件的歌咏中所传达的最为鲜活淳朴的情感——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
除了内容真实感人,本书还完整、系统、全面地展示了八十年间太行民歌的发展与承续过程。本书以历史的纵贯线设置了十个板块、八大主题,从“国殇遗恨”“浴血烽火”,到“清漳血花”“国际风云”,再到“浴火情缘”“气焰万丈”,以及“东方曙光”“时代辉煌”,可见编者之深厚文化积淀及匠心独具。本书不仅收录了一首首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太行人民抗战民歌,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地理风貌和历史故事,使得那一段历史和文化更加鲜活和立体。地方民歌至今传承保留得如此完整、系统、全面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此外,在主要收录抗战时期的民歌的同时,《太行人民抗战民歌选集》也兼收了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民间不断传承创作的民歌作品,不仅体现了编者对于历史发展承续性的考虑,也可使读者从整体角度观察和欣赏太行人民革命民歌发展的脉络。作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作为特定历史语境下处于“风口浪尖”的太行革命根据地,抗战民歌诞生并扎根于太行山这一特殊的地域文化空间,肩负起了特定时代赋予文艺的使命,也以最“接地气”的方式阐释着苦度灾荒、生产自救、誓死抗敌、热爱和平等内涵,是抗战文艺作品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历史篇章。它不仅可以为历史爱好者和文艺爱好者提供一份关于太行革命根据地的系统而全面的研究资料,也为广大读者带来一份关于“红色文化”的审美体验。它用民歌承载烽火太行的英雄记忆,激活了人们血液里奋发图强的基因,在太行这片“红色文化”沃土上,再次开启打造民歌品牌的新征程,为革命老区注入新的文艺魅力。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窦连秀)
民歌作为太行人民表达情感、沟通交流的主要艺术形式,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文艺形态之一,是进行革命宣传的重要手段,也是“红色文化”传播的理想媒介。在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人民群众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形式,记录着他们亲历并融入挽救民族危亡之战的情感火花;记述着那段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而英勇不屈、浴血奋战的真实历史。同时,我们也能从中感到人民群众在对那一场场、一幕幕、一件件真实事件的歌咏中所传达的最为鲜活淳朴的情感——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
除了内容真实感人,本书还完整、系统、全面地展示了八十年间太行民歌的发展与承续过程。本书以历史的纵贯线设置了十个板块、八大主题,从“国殇遗恨”“浴血烽火”,到“清漳血花”“国际风云”,再到“浴火情缘”“气焰万丈”,以及“东方曙光”“时代辉煌”,可见编者之深厚文化积淀及匠心独具。本书不仅收录了一首首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太行人民抗战民歌,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地理风貌和历史故事,使得那一段历史和文化更加鲜活和立体。地方民歌至今传承保留得如此完整、系统、全面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此外,在主要收录抗战时期的民歌的同时,《太行人民抗战民歌选集》也兼收了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民间不断传承创作的民歌作品,不仅体现了编者对于历史发展承续性的考虑,也可使读者从整体角度观察和欣赏太行人民革命民歌发展的脉络。作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作为特定历史语境下处于“风口浪尖”的太行革命根据地,抗战民歌诞生并扎根于太行山这一特殊的地域文化空间,肩负起了特定时代赋予文艺的使命,也以最“接地气”的方式阐释着苦度灾荒、生产自救、誓死抗敌、热爱和平等内涵,是抗战文艺作品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历史篇章。它不仅可以为历史爱好者和文艺爱好者提供一份关于太行革命根据地的系统而全面的研究资料,也为广大读者带来一份关于“红色文化”的审美体验。它用民歌承载烽火太行的英雄记忆,激活了人们血液里奋发图强的基因,在太行这片“红色文化”沃土上,再次开启打造民歌品牌的新征程,为革命老区注入新的文艺魅力。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窦连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