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A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学生才可能具有较好的数学素养。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数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灵动机敏的观察能使学生抓住事物本质、产生联想、快捷地找出解题途径。能启发学生思维,提出创造性思维方法,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一项基本的、重要的教学活动,本文结合教学活动中例子谈自己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选择观察的对象
   1、观察数学题目中数量关系
  
   2、观察数学题目中的数与式结构,产生解题的切入点。
  
   点评:作出函数的图(先将函数化成一个角形式),据图象观察数与式之间的联系得出思维过程及答案。
  对于同一数学题目,观察的立足点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观察效果,善于选择数量关系、数式结构、特征以及内在规律等进行观察,是观察能力较强的体现。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选择观察对象,解决好“观察什么”的问题,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重要内容。
   3、观察数学题目中的内在规律
  
   二、在教学过程中优化选择观察方法
   学生不会观察产生解题能力偏低的根本主要原因:(1)观察片面,只看到到问题的局部或某一方面;(2)无序观察,忽视系统的层次关系;(3)静态观察而无动态变化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优化选择观察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乐于接受。
   总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任务,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落实观察的手段。 (接上页)两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往左边数两位点上小数点得3.6。此时,教师不能把教学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算72×5时,实际是把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那么所得到的积360就要缩小100倍得到3.6。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
  2、要有简算意识。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计算的质量。例如:计算16×25=,可以把原式变为25×4×4=100×4=400,这样既容易算对又省时。因此,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简算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
  3、养成验算的习惯。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计算时力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五)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1)针对性练习。针对本单元或是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
  (2)对比性练习。当学生已经较好掌握了本阶段计算学习后,要把与本阶段相关的特别容易混淆的计算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混合计算中提高能力。
  (3)应用性练习。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计算最终是解决问题的手段。通过熟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水平。
  (六)重视错例分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把自己作业本、练习册、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会大大提高。
  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耐心细致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从细处入手,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教学工作定能取得一定成效。让数学合作学习行之有效
  ——再议数学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刘诒兴
  (顺昌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南平353200)
  
  【摘要】: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地开展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习小组有合理的分工安排以及精心选择需要解决问题,能够促使合作学习在课堂上行之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倾听分工选择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方式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也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成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合作探讨问题、交流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纠正、彼此欣赏,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运用还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呢?
  一、指导倾听,让学生明白"听"的意义
  合作学习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放在首位。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交流时要学会自控守纪,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要在倾听的过程中能够适当的记录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让小组长指定轮流发言,力求每个成员都参与交流,提高弱式群体的参与意识。
  故事一:这些都是我的
  在讲一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大家的面前放着很多的学具,学生围桌而坐,每组6-7个人。在学生初步认识这四种立体图形的情况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用学具搭一个物体,起个名字,看看都用了哪些立体图形。我的话音还没有落,学生都疯抢起来,手快的孩子抢到的学具多一些,手慢的孩子一个也没有捞到,孩子们吵吵嚷嚷,大部分学生都在说"这个是我的,我不会给你的"。看到教室里这种场面,我不知所措,心中充满了失败感。
  思考:
  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低年级学生有时也很"调皮",课堂上不注意听讲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生不能静静地听同伴与老师在说什么,总是举着小手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因此,课堂上的"倾听"习惯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的。如,让学生说说:"刚才他说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听懂了什么?""听不明白的又是什么?""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等等,这样逐步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听讲,使注意力能慢慢集中起来。当然,这样做不是几节课就能见效的。但是,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意识,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学生学会倾听,形成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在组员发言时,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要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见解。要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品质,是对他人的尊重。
  二、合理分工,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
  具体明确的合作要求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还有小组应该怎样分工,组长应该怎样组织,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做什么、怎样做,都要使学生明确。
  故事二:别理她,继续玩
  怎么也忘不了,数豆子给我带来的尴尬,这节课让学生借助豆子这个媒介来进行估数和认数。在开课前,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盆豆子,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为了防止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时候出现乱抢乱抓的现象,我对学生的要求大约有6条。我在说要求的时候,我看到一些孩子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抓豆子玩,有的孩子已经在玩了。我说:"大家要认真听要求,先不要动豆子。"这句话,我连续说了三四遍,一点效果也没有。当我再说的时候,两个孩子不耐烦了,调皮的说:"别理她,我们继续玩。"听课的老师笑了,我却笑不出来。虽然最后凭借着经验我度过了尴尬,但是这件事情却留给我很多的思考。
  思考:
  在提要求时我是这样把握的,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要求要让学生重复一遍,加深理解;复杂的要求要用文字的形式出示;对于不容易理解的要求教师还要进行适当的讲解。而不能提出"下面你们进行小组讨论",或是"你们在小组内说说吧"这样模糊的要求,否则就会形成少说一句话,十句补不上的被动局面,会使很多小组在合作时无所适从,合作效率会大大降低。
  合作学习前有学习的要求,一般来说我们总是要总结几条。在学生小组合作前读给学生听,然后象征性的问学生明白了吗,学生因为想尽快的开始活动,所以总是说听明白了,于是总会出现不知所措的学生。我想,教师的要求要简洁明了,能用一句话说完的绝对不用第二句话说。再者,尝试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小组合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也是个不错的方法,这样在长期的熏陶下,学生的合作习惯会慢慢养成。
  三、精心选择,适合探讨的问题
  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交流,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交流,才能解决问题,造成:1、由于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同样由于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学生逐渐感到厌倦。2、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合作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分析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合作。
  故事三:小小辩论会。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的举"√",有的"×",老师没有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正反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讨论过后,各队推选出代表,小小辩论会开始了。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圆分成了两份?反方代表点头:是,是。正方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只见反方同学顺手从圆形纸片 上撕下一片纸,指着其中的一份问: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由底气不足到服气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里。老师紧紧地握着反方同学的手说:祝贺你们,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又深情地握了握正方同学的手说: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有意义的争论!同学们开心地笑了,老师也笑了。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中,既有紧张激烈的辩论,又有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课堂气氛紧张却又其乐融融。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思考:
  合作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而问题的提出,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二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两种问题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最好,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多而碎、甚至偏,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尺度,选择具有一定思考价值,能引发学生思考、争论、求异、求新的问题,选择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的问题,不能纠缠在琐碎的问题上。凡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合作的必要。面对研究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怎样发挥群体的力量,在合作的氛围中推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的研究有一个深入发展的过程。在学生不断合作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然后想出解决的办法,使学习活动不断深入下去。这个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是应该注意的。
  一项需要分工且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务是促成合作行为的最基本条件。教师选择好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并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有趣、富有挑战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很好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的设计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而且,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个人学习有困难,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合作。
  总之,要让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使小组合作学习生动活泼且富有实效,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学习,体验成功,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其他文献
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对乡镇政府提出了下一步该如何走的问题,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目前正在湖北省全面推开,它的成功
【摘要】对小学数学在新课标下的读写算进行研究。通过读、写、算来分析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读、写、算"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点拨,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同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通过师生之间的和谐配合,进而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读写算    数学这门学科是客观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是构成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计算是一种逻辑思维性很强的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此,分析错误原因,制定、实施矫正的策略,对于小学生避免或减少计算错误,提升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笔者在2002年暑假期间参加新疆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时,有几位给我们授课的文科专家学
期刊
【摘要】非负性的含义是指大于或等于零。刚升入七年级,我们主要学习了绝对值的非负性:任何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 |a|≥0。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从绝对值的定义中总结它的非负性,并正确理解典型题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关键词】绝对值非负性 "0 0"型灵活运用  
期刊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它已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关注焦点。据统计,二十世纪以来,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达到2235万人,这个数字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人数还多。目
练习是指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是整个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由懂到会,由生到熟,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方可达到。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内化自己的能力,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练习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窗口,是进行师生交流的桥梁,是调整教学方法的指南。因此,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为提高学生练习效率应做到以下几点:  
期刊
【摘要】七、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接近生活、趣味性的学科,然而数学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游戏于课堂,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本文浅析了游戏教学的现状,如何进行游戏教学,及探讨游戏同课堂四环节的结合。  【关键词】游戏数学课堂学生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语文课上会侃侃而谈,在英
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地开展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习小组有合理的分工安排以及精心选择需要解决问题,能够促使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