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超越预设 睿智点石成金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zhang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预设生成是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学习的思维成果、开展实验操作获得的结果或结论,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它是教师在教学预案中所没有设想到的“意外”情况,因此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极性——尴尬或精彩。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研究应对策略。
  一、躬身鞠行——破“一眼三面”为“一眼五面”
  面对生动活泼的课堂,学生的表现更活跃,个性更彰显,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预设生成必然更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习者的感受,让师生的思维形成无缝对接,使教师的引导能随时顺应教学的动态发展,从而造就出更精彩的课堂。
  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先让学生观察小药箱、饼干盒、火柴盒、骰子、立方体模块等物体。
  师:请你从上面几个物体中选择一个物体,从自己的角度看这些物体,你能看到几个面?
  生1:我看到小药箱的一个面。
  生2:我看到饼干盒的两个面。
  生3:我看到火柴盒的三个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观察物体,我们有时能看到一个面,有时是两个、三个。
  生4:我看到了骰子的四个面!
  (这并不响亮的话,引起全班学生一阵议论,同时教师也被震住了)
  师(疑惑地):真的吗?你看到了骰子的哪四个面?
  (教师一边问一边走近生4的位置,没有发现四个面,再凑近蹲下身子靠近他。呀!他真的能看到四个面,原来这颗骰子的宽度小于两只眼的瞳距,左眼看到了左面,右眼看到了右面,所以能看到四个面)
  师(不动声色地):请你闭上一只眼睛或者离开点再看看,能看到几个面?
  生4:三个面。
  师:所以说,从一个角度看物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呀?
  (这时在教室正后方还有一只小手举得高高的)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5:老师,我从这个角度看,看到了教室的五个面,分别是上、下、左、右和正面。
  生6:是呀,老师,我也看到了五个面!
  (坐在后排的学生都相互应和着,整个课堂又一阵骚动)
  师: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们陷入了静静的沉思中)
  生7(坐在教室中间):老师,从我的方向看,我只看到前面的一个面,其他的面都是半个的。
  生8(坐在教室后排右面):从我方向看,看到前面和左面是整个面,其余的面也是半个的。
  师:是呀,我们是看到了这个长方体教室的五个面,可这是五个完整的面吗?
  生:不完整。
  师:对呀,我们说从一个角度看最多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三个面,指的是三个完整的面。
  ……
  课堂中,学生的多次“发现”,往往都是连教师一时措手不及的闪光点,在“教师的教要配合学生的学,服务学生”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也要“凑近”、“观察”、体验,进行适当的点拨,促使学生知识的内涵不断丰富。教师并不能把问题以“课后再讨论”等来敷衍学生,应即时应对、机智改变,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收到滴水凝珠、点石成金的效果。
  二、顺水推舟——反“由波及窝”为“由窝至波”
  教学中,由于学情的不同,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学生学习前的认识水平和经验状态各不相同,有些学生有超前学习的习惯,会直接进入问题的结论阶段,而忽略知识的习得和探索过程,给部分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使原先预设的教学过程发生了变化。这时教师不妨来个顺水推舟,使教学流程随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转变,进行逆向教学,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此促进教学过程更切合教学的需要。
  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圆面积的计算。”
  生1:老师,我知道!
  师:哦?你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生2:我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是把圆平均分成很多份后,相互夹着依次合起來,拼成一个长方形推导出来的。
  生3:我知道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这个图片越接近长方形!
  (教师听后一惊,一时不知所措,心想:“刚开始探究,结果怎么被揭开了,这堂课该怎么办呢?”静思几秒钟后,教师干脆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写到了黑板上)
  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不仅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为什么,那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圆怎么转化成长方形和为什么圆的面积可以用圆周率乘半径的平方来计算这两个问题好不好?
  生:好。
  ……
  (随着学生的提问,教师轻松地把课堂教学带入了探究之中)
  “越位”把结论性的成果在探究前被“先知先觉”的学生一语道破,出现这样的情景,显然不符合教学环节的安排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并且学生超越预设,把思维空间放大。为了保护学生的思维热情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直面意外,敢于发挥学生潜能,通过师生彼此的见解和再认识,满足学生交流和表达的需要。
  应该说,在课堂教学出现非预设生成时,只要教师通过冷静分析、平和对待、灵活应对,产生“无意插柳柳成行” 之感,也是一种教学的睿智。
  三﹑意料之外——化“异军突起”为“一马平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遵循科学性,讲究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不能为了“安全”起见,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
  采用多种手段,包括语言、眼神、脸色以及课堂的纪律教育,让学生有尽量多的预设生成,尽量少的非预设生成,对非预设生成采取搁浅甚至置之不理的态度,这样会使整个课堂进入尴尬的场面,抑制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因此,面对学生的非预设生成,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学机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调整预设,把握机会,就可能化尴尬为契机,演绎精彩的课堂。
  如在教学“可能性大小”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这个盒子里有1个红球和3个黄球。如果老师从纸盒里随意拿,每次拿一个,然后放回盒子里再拿,拿20次,哪种颜色的球拿到的次数可能多一些?”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都会认为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于是教师让学生实验验证,并填好表格(如下)。
  根据实验数据,不难发现十组有九组摸的黄球多,只有第九组数据产生意外。教师原本想把它当作一组错误数据一带而过,可一想数学课堂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也是学生探究的结果,不过太令人头痛了。如果肯定学生的数据,似乎与课堂研究的目标南辕北辙,但又不能说是错的,这的确是他们组实验的结果,叫人一下子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经过短暂的思索后,教师作了如下调整:“既然这样,我们计算一下总数,看看哪种颜色的球摸到的次数多。”“黄色。”“那么,第九组的数据也应该是真实有效。如果其他组的数据用A表示,第九组的数据用B表示,那么你们能用可能性的大小来描述吗?”“实验结果A的可能性大,B的可能性小。”“同学们真聪明,这也是我们不说‘一定’,而是说‘可能性大小’的原因。其实,像第九组的实验结果在数学中叫做偶然现象。”
  作为教师,尊重事实,用精妙的课堂机智,一方面解释了实验结果的偶然现象;另一方面,利用第九小组与其他组的结果比较,课堂中自然生成了一个新的教学资源——实验结果的可能性大小,成为学生巩固“可能性”知识的试金石。
  四﹑思维差错——捉“漏网之鱼”为“亡羊补牢”
  很多时候,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与教师的预设相符,教师往往会熟练驾驭,精彩纷呈;而当课堂中出现意外生成却错误地直接否定,或低调过场,这恰恰是课堂教学中的大忌。在教学中,学生的生成和思路不能顺应课堂教学的发展,会生成与教学主题相距甚远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方法,通过合理的调控,促进学生思维指向的明确性。
  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讲到“二五一十”的意义时,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用画一画、勾一勾的方法来表示“二五一十” 。当学生完成后上台反馈,第一个学生画了两次 “OOOOO”,很顺利地说出“两个五相加得到十就是二五一十”。接着又请了一位学生上台,展示作业并说明。很意外,这位学生的作业纸上只画了“OOOOOO” ,教师问:“你的纸上圆表示什么?”学生居然文不对题地说:“是三三得九!”明明要说明展示二五一十的,学生却说出了后面的内容,怎么办?如何做到既不伤学生自尊,又能马上纠正偏离,去“自圆其说”呢?当着如此多的听课教师又不能直接予以否定,教师灵机一动:“激发学生求变,既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逆向建构,又可以表示意义,做到融会贯通。”于是教师就问学生:“小朋友们,这位小朋友说的是三三得九,你觉得要表示二五一十,该怎么办呢?”“再添上几个0!”有位学生在下面小声说道。教师马上接过学生的话问:“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把这幅画补上一些0,用‘二五一十’来向大家说明呢? ”顿时小手林立……
  当学生明显的答非所问时,教师却能灵机一动,让学生来做出判断,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的纠错思考。同时让学生上台操作,教学气氛生动活泼,既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问题处理圆满。
  睿智,能拨正学生思雄,能点石成金,能服务学生,能造就课堂精彩纷呈。睿智,是课堂细节,哪怕是一句小声嘀咕、一个细微举动、一个不同的眼神,都可以活学活用,那当然是教师的理念和教学艺术了。
  (责编黄桂坚)
其他文献
观看琥珀的邢立达。图/IC  冷僻的古生物学界,杀出了热门的古生物学家邢立达。  2018年,一篇自媒体文章有这样一段话广为流传:能在SCI上发近百篇论文,连很多搞了五六十年的老教授都做不到……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16年中国大陆学校排名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升至12位……后来大家一查才发现,原来是因为邢立达博士当年毕业并留校。邢立达就职的中国地质大学官方微博转发了这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缺失的现象得到大多英语教育者和专家的认同。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英语专业教学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是很多英语教育者所关注的问题。笔者拟从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处境及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途径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专业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
摘要:本文以英国爱姆伍德学院和天津商业大学为例,对中英高尔夫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并为我国高尔夫专业教学提供了建议。首先,简要介绍了英国爱姆伍德学院的高尔夫专业和天津商业大学的高尔夫经营管理专业。其次,分析了中英高尔夫专业的专业课程各自的教学特点。最后,借鉴英国爱姆伍德高尔夫专业的教学模式,为我国高尔夫专业教学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尔夫专业;教学特点;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一支新兴的办学力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但是在高昂的学费下独立学院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只有针对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性质,在特定的地方经济条件下,构建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才能确保开展资助工作的意义。  关键词:安徽;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
摘要:在当前大学生闲暇时间十分充裕的情况下,笔者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状况、闲暇生活的主要形式、闲暇生活态度、闲暇时间和对闲暇生活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探究了影响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因素分析,有针对性的地提出了改进地方高校大学生闲暇教育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闲暇;闲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
摘要:“学生永远是正确的”。高校文检课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借助网络和搜索引擎掌握自学和创新的秘诀。因而在文检课教学的过程中,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兴趣为依托,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切入点,以网络为教学平台,采取以学生为主动、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学习来掌握各类知识。  关键词:高校;《文献检索》课;搜索引擎;学生主动;老师辅助  
写景抒情散文往往因“形”太散,而成为同学们阅读理解上的一块绊脚石,那么,对于写景抒情散文,我们如何把握其“神”,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呢?俗话说“移步换景,心随景动”,对于写景抒情散文,我们只要能把握“景之状”、“心之动”,便能解决这一问题。下面以《紫藤萝瀑布》一文为例加以说明。  首先,要观“景之状”,就是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什么特点。对于景物的特点,同学们不妨抓住那些人格化、比喻性的词句
陈世旭是文坛宿将。1979年发表在《十月》创刊号上的《小镇上的将军》,让陈世旭名满天下。正气凛然的将军和小镇上多情重义的人们,至今仍在我们的记忆中。这是只有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作家才会出现的小说。  将近四十年过去之后,陈世旭写了这部《老玉戒指》。主人公危天亮不是那位落难的将军,将军落难仍有余威,他身躯矮小瘦弱但军人的风范仍一览无余。这个危天亮不同了。危天亮生性呆板木讷,不善交际,不解风情,认死理
摘要:基于现代学习理论的任务型外语教学是以交际活动为核心,注重信息的沟通,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和交流。本文分为背景、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任务型教学设计原则和结束语等四部分来阐述任务型教学理论在《牛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语言图式;牛津小学英语    一、背景  目前,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备受关注。2001年5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将
摘要:如何培养本科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水利特色的高校在校本科生目前在充分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如何将创新融入到学习中,如何在学校与自身的共同努力下,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素质的水利高级人才,是本次研究的初衷,目前河海大学在大学生素质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关键词:水利高校;创新;创新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