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会工作创新路径探讨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b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新时期下,我国高校工会得到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推进高校工会工作改革与创新,既是社会大环境的形势所趋,也是推动高校工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对目前我国高校工会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会工作创新路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工会;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5-0085-02
  一、引言
  近些年来,“互联网+”思维引领了互联网技术与我国传统行业的深度结合,互联网与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变得更加密不可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工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不断实现高校工会工作改革与创新,是目前我国高校工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互联网+”对于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的优势
  (一)互联网的便捷性
  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兴媒体,解决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速度慢、传播时间长的缺陷,给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均带来许多便利。通过个人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人们就能够随时随地地接收消息、反馈消息,大大提高了高校工会工作的便捷性。
  (二)互联网的时效性
  高校工会的职能繁多,工作覆盖范围广,经常举办各类活动以及比赛等,因此需要同时处理多项工作的文件以及资料。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直接将文件资料打包后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极大地提升了高校工会的工作效率。
  (三)互联网的安全性
  为了保障教职工群体的利益,高校工会有着民主管理以及监督的职能。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高校工会能够对于目前的民主管理以及监督职能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教职工的参与度。使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线上的匿名评议以及打分,在进行涉及到单位以及领导的打分时可以有效避免线下的作弊以及拉票情况,有助于教职工反映真实的想法,提高民主管理以及监督的有效性以及客观性。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会工作现状
  (一)高校工会工作职能发挥不强
  高校工会通常是由高校的党委以及上级的工会组织所领导,其包含的职能為维护、建设、参与以及教育这四项,其中主要发挥的职能为改善高校教职工工作生活环境、维护教职工的权益、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以及为教职工提供专业的职业技术培训服务等。虽然高校工会所包含的职能非常多,但是目前多数的高校工会的例行工作只有开教代会、发放一定的福利以及组织一些活动等,而一些权益维护以及培训等工作都是由教职工所在的高校单位所负责了,这就导致了工会与教职工所在单位的一些职能有一部分的重叠,导致工会部分的职能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高校工会发展不受重视
  高校工会不仅承担着上述所提到的职能,其还承接着向下传递高校相关政策以及向上反映教职工意见的“桥梁”作用。但是在高校工会实际运作过程中,这种作用则较为单一化,主要还是由上向下这种单方向的关系。教职工如果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其自然会通过单位、高校部门等渠道进行解决,通过高校工会来解决事情的情况少之又少。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高校工会在教职工心目中的重要性还不够、民主参与度不高,再加上高校工会监督力度不足、考评激励制度不够,导致教职员工在工会中的参与积极性不高,高校工会的发展不受重视。
  (三)互联网技术应用不足
  目前许多高校陆续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高校工会中来,打造“互联网+”的新型高校工会。但是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工会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还远远不足,一方面,高校工会网络管理人员的互联网思维较为滞后,并非专业的互联网技术人员,导致了高校工会的工作无法很好地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导致用户使用体验不佳。另一方面,高校工会缺乏统一、完整的数据库,在获取、整理、分析、维护信息等方面做得不佳,同时信息安全也是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一大问题。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会工作创新路径
  (一)提高高校工会工作针对性
  高校工会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根据工作的具体内容做好岗位责权的明确划分,减少工会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职能发挥不到位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发挥高校工会的四项基本职能,提高高校工会工作成效。第一,在教职工权益维护工作方面,要提高教职工通过工会维权的意识,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将维权的途径以及方法等进行详细说明,同时还要做好普法工作,并设置留言板、讨论区等,实现双向反馈。第二,在民主管理方面,高校工会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便携性,将教代会的相关制度以及程序进行合理的优化,提高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应用互联网技术还能够有效地保护教职工的个人隐私,能够真正有效地激发教职工内心的想法与意愿。第三,在教职工培训以及引导方面,高校工会应当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党的最新政策、理念、方针等进行传播,引导教职工进行深入学习,为高校学生树立榜样。
  (二)拓展高校工会服务覆盖面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工会发展的首要要求便是提高高校工会的话语权,即提高高校工会服务的覆盖面。首先是拓展高校工会服务的维度,结合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改变高校工会传统的发放福利及举办活动的单一印象,将工会的服务内容扩展到维权、扶贫、法律咨询等方方面面,切实发挥出教职工的群众属性。其次是要增加高校工会服务的广度。目前高校教职工群体呈现出多样化、全方位的发展趋势,不仅教职工对高校工会的服务需求在不断增加,服务需求的个体化差异也同样在扩大。在树立相关规范、积极做好引导工作的同时听取教职工的意见,让工会工作更加贴近教职工实际,更加亲民。最后要提高高校工会服务的高度,将高校工会例行的开会、听报告、写报告等模式与教职工日常使用的微信、QQ、钉钉、微博等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提高高校工会在教职工生活工作中的重要程度。   (三)线上线下协同建设
  在2015年7月时,我国政府网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可以看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同建设模式是高校工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过去传统的高校工会模式中,大多数工作的开展都是在线下进行的,互联网只是作为辅助工具;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了高校工会的载体之一,必须要重视互联网平台建设对于高校工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互联网+”高校工会也不是完全依赖于线上网络,线下的实体平台建设也同样重要。要将线上平台的建设以及线下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完整的高校工会运作链条,努力实现线上听取需求、线下开展服务的高校工会运作新格局。
  (四)加强新媒体技术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工会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样化以及便捷化,充分提高高校工会的运作效率。目前人们常用的新媒体平台有QQ空间、微信公众号、钉钉、微博以及新兴的短视频平台等。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高校工会能够及时地向教职工们推送相关的信息以及开展服务,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有效扩宽高校工会的工作阵地。高校工会可以将新媒体平台作为新时期线上工会宣传的主力场所,通过舆论的引导能够有效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凝聚力,提高工会发展的重视程度。同时,教职工们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将自己好的经验与方法进行展示与分享;并且,教职工也能通过新媒体平台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意见,大幅提升了教职工向上反映問题的便捷性,也就能够很好地激发教职工的工会参与积极性。
  (五)构建统一、完善的数据库
  《全国工会网上工作纲要(2017—2020年)》中提出了“四大建设”的主要任务,其中智慧数据库的建设是摆在首位的。可见,如何结合大数据技术建设智慧数据库是目前我国高校工会建设的重点。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起智慧数据库能够对信息化时代中海量的数据进行加工以及处理,为高校工会政策的科学制定以及精确服务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此外,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还能够为高校教职工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定制服务,针对不同教职工的不同需求可以向其推送不同的服务内容,从而实现服务质量的提升。构建智慧数据库一大关键点在于打破信息壁垒,以实现高校工会之间信息的高效交互,避免数据孤岛的形成,提高工作效率。
  (六)加强工会干部人才队伍的素质建设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工会开展工作不仅仅是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工会工作中来,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思想上以及理念上的转变,抛弃传统的、落后的思维模式。因此,高校工会要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浪潮,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加强新技术的学习。首先,高校工会要积极采用培训、讲座、专家指导等形式,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工会干部的培训工作,让工会干部充分了解互联网技术以及相关知识,提高干部的互联网素养。其次,高校工会要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聘请,让专业的人才担任工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帮助工会建立起高素质的优质人才队伍,为高校工会未来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结论
  综合所述,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进行高校工会工作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庞大、系统性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不仅需要社会各方面为其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也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支撑。
  参考文献:
  [1]卫霞,史军.关于新媒体时代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J].山东工会论坛,2018,(03).
  [2]王静.“互联网+”时代工会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以重庆市产业工会和区县工会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7,31(3):119-124.
其他文献
【摘要】 我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戏曲承载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构成。随着全球多元文化互融进程加速,国外文化与国内文化在交流中不断碰撞、沟通与融合,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在新的多元文化时代情景下,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如何获得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为此,本文从传统文化创新的角度出发,挖掘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精髓,并详细论述了时代发展与中
期刊
【摘要】 十九大以来,国家越发重视国内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而发展问题在农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加速农村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已经是目前我国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应国家发展要求所提出的重点战略。目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农村多方面全方位的推进,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推动进行研究,希望能给乡村的文化创意产业一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文化振兴 
期刊
【摘要】 归绥地区一直有种植荞麦的传统。近代以来,归绥民众种荞、食荞十分普遍。近代归绥地区不同民族的民众,对荞麦有不同的食用方式和方法。荞麦以其独特的优越性,跻身近代归绥民众饭桌上的重要主食之一 。  【关键词】 近代;归绥;荞麦;饮食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5-0081-02  近代归绥地区,在这里指归绥道(治今
期刊
【摘要】 伴随着现当代社会文化的快速交融,地域文化在众多文化发展背景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梅山地域文化背景下所衍生出来的民居木雕作为当地独有的历史文化内容,在此时的发展和继承也变得非常的紧迫。梅山民居建筑木雕作为将梅山地域性文化生活、民族审美内容、民间风俗习惯融为一体的特殊地域艺术载体,对当地的历史文脉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意义。由此,本文以双峰县老故事民俗文化博物馆长廖莉的访谈形式,提炼、总结、探
期刊
【摘要】 优秀的动画分镜需要具备剧情表述清晰、给人以充分的观影乐趣、给人以历久弥新的回味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都涉及到“观众”,也就是说,衡量分镜头的质量,完全取决于其服务于观众的水平,本文即以此为指导思路探讨动画分镜的创作方法。  【关键词】 分镜;观众;情绪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5-0070-02  动画分镜是以
期刊
【摘要】 吸血鬼作为欧洲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符号,从诞生之初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好莱坞工业体系中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本文联系社会背景的转变,结合观众观影心理变化,将吸血鬼电影划分为萌芽阶段,浪漫主义阶段和现实主义阶段三个阶段来梳理吸血鬼类型电影的发展。  【关键词】 吸血鬼电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
期刊
【摘要】 在整个书法史上,颜体是继二王书法之后的第二个高峰,占有突出的地位。尤其是颜真卿的行草书,是颜真卿“变法”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而“鲁公三稿”又是颜真卿行草书的代表之作。所以“鲁公三稿”是研究颜体者绕不过去的重要方面,而这一方面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通过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主要分析“鲁公三稿”的“变法出新意”之所在,揭示出颜真卿“新意”是建立“变法”之上。  【关键词】 颜真卿;三稿;
期刊
【摘要】 马来西亚的主要官方语——马来语,其小说在多元族群叙事里显示了特定的建构意识,尤其在书写异族他者建构的层面上,既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又具有书写主体本身的特殊性。有关他者建构的视野暴露了特有的“符号权力”生成逻辑。其质量的产生与“主观精神”的形成,显示了文学创作明晰的目的与发展过程。本文以法国社会理论家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field)理论介入马来文学的他
期刊
【摘要】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新媒体艺术在博物馆设计与陈列中的重要性一时无两,其通过多元化的表现手段以及极具观众参与感的互动性技术,为观众与博物馆展品之间搭建了一座可沟通的桥梁,令观众能更深层次地认知体验展品所处的历史空间,为其共通情感氛围创造可能。本文从其在博物馆的平面、立体、空间三个维度的应用,结合既存设计,探讨了新媒体艺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以期为博物馆中新媒体艺术多元化应用的探索提供一定借鉴意
期刊
【摘要】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国也是世界的瑰宝,在全球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文化向世界各地的传播依靠着翻译,优秀的翻译是锦上添花,而事实上翻译市场良莠不齐,很多时候不能良好地进行读者关照。生态翻译学的出现,平衡了文化差异,使人类紧紧相连,共同构建人类共同体,通过英译使文化原汁原味又易于接受的傳输向世界,向世界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分析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