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漓江是广西亮丽的生态“名片”,保护好漓江水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文章对漓江流域主要污染源进行分析,指出了漓江流域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治理对策。
【关键词】流域治理;水污染防治;治理对策
1.研究背景
漓江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一级支流桂江上游河段[1],发源于桂林市兴安县西北部的越城岭主峰猫儿山东北之老山界南麓,流向由北向南,流至兴安县溶江镇老水街与古运河灵渠汇合后始称漓江,干流流经兴安、灵川、桂林城区、阳朔、平乐等市县后,于平乐县平乐镇北与恭城河汇合后始称桂江。漓江干流全长214km,流域面积12159km2[2],流域内总人口349.48万人,占桂林市总人口64.72%。“十三五”期间,广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开展漓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Ⅱ类以上,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目标要求。但是仍存在部分支流水质不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能力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薄弱等问题。本文对漓江流域目前存在水环境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对如何提升漓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做出探讨,为科学保护好漓江提供参考。
2.漓江流域水环境问题分析
2.1水环境质量分析
从表1近年来漓江水质监测情况来看,干流水质都能保持在地表水Ⅱ类以上,上游水质相对较稳定,中下游水质在枯水期、平水期容易出现波动。重点支流水质容易出现超地表水Ⅲ类情况,水质不稳定,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氨氮。漓江流经桂林市区,支流桃花江和小东江污染程度较高,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对干流水质有一定影响。
2.1主要污染源分析
根据对漓江流域污染源的统计和初步分析,漓江污染源主要为城镇生活污染源,其次是农村生活污染源,再次是农业面源污染源和船舶码头生活污染源。
2.2.1.城镇生活污染影响分析。流域内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部分市县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高,主要是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偏小,满足不了城镇发展需求,还有就是雨污分流不彻底,造成部分雨水经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部分老旧小区、城中村污水管网收集系统不完善,污水收集率低,居民生活污水未实现集中收集,仍存在污水直排现象。有少部分乡镇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或已建成的也普遍存在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偏低的问题,生活污染未得到有效处理。
2.2.2.农村生活污染影响分析。一是随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纵深推进,游客人数逐年上升,旅游线路沿线和景点景区周边的农家餐馆越来越多,很多餐馆普遍缺少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大部分直排。据统计,目前流域内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86座,但从设计处理规模来看,仅覆盖约40%的农村人口。二是部分已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由于运维资金缺乏、管网未连通、进水水量少、进水浓度低等问题,难以正常运行,没有发挥实效。
2.2.3.农业面源影响分析。流域内的青狮潭灌区是桂林市两大大型灌区之一,有效灌溉面积约37.34万亩,流域内化肥农药施用量大,而灌區配套措施不完善,在雨季降雨冲刷作用下,农业面源污染会随着泥水冲砂汇入河流,化肥与农药的过量使用,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平水期、丰水期的时候,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河流总磷浓度升高主要原因之一。
2.2.4.船舶码头生活污染影响分析。桂林市共有旅游客运77个泊位,主要分布在漓江流域干支流,船舶生活污染问题突出。一是虽然部分码头建设了船舶生活污水收集系统,但是污水处理能力欠缺,船舶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置。二是有的客运码头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存在生活污水直排现象。
3.漓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对策
根据漓江流域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按照重点突出、问题导向的原则,推进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现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3.1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流域内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全部进行提标改造,出水提高至一级A标准,提高污水处理率。二是加快推进流域内未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建制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三是对城区城中村、老旧城区的污水管网出现破损、错接、混接等进行全面排查建档,形成问题清单,及时开展雨污分流、管网修复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率。四是加强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模式,提升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能力。
3.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一是完善流域内青狮潭灌区等大中型农业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采取灌排分离等措施控制农田氮磷流失。二是采取测土配方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推广土壤与绿化肥分流失控制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途径,实现化肥减量。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控农药过量使用。
3.3加大治理资金投入力度。财政部门优先协调做好重点项目资金保障工作,发改、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积极争取更多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资金投入漓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同时不断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政策引导、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定价、实施特许经营、完善受益和成本风险共担机制,吸引和聚集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和保护漓江生态环境,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开展漓江生态保护提供保障。
4..结语
漓江是广西亮丽的“名片”,是中国人民的“宝贝”,保护好漓江水生态环境,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应履职尽责,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统筹推进漓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继蕤,侯宇丹.桂林漓江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措施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09(10):47-49.
[2]郭纯青,曾成,唐荣华. 推进漓江流域综合治理 构建漓江流域水环境安全[A].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5:5.
作者简介:
郑红萍(1985年—)、女、汉族,广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水环境治理。
【关键词】流域治理;水污染防治;治理对策
1.研究背景
漓江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一级支流桂江上游河段[1],发源于桂林市兴安县西北部的越城岭主峰猫儿山东北之老山界南麓,流向由北向南,流至兴安县溶江镇老水街与古运河灵渠汇合后始称漓江,干流流经兴安、灵川、桂林城区、阳朔、平乐等市县后,于平乐县平乐镇北与恭城河汇合后始称桂江。漓江干流全长214km,流域面积12159km2[2],流域内总人口349.48万人,占桂林市总人口64.72%。“十三五”期间,广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开展漓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Ⅱ类以上,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目标要求。但是仍存在部分支流水质不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能力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薄弱等问题。本文对漓江流域目前存在水环境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对如何提升漓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做出探讨,为科学保护好漓江提供参考。
2.漓江流域水环境问题分析
2.1水环境质量分析
从表1近年来漓江水质监测情况来看,干流水质都能保持在地表水Ⅱ类以上,上游水质相对较稳定,中下游水质在枯水期、平水期容易出现波动。重点支流水质容易出现超地表水Ⅲ类情况,水质不稳定,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氨氮。漓江流经桂林市区,支流桃花江和小东江污染程度较高,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对干流水质有一定影响。
2.1主要污染源分析
根据对漓江流域污染源的统计和初步分析,漓江污染源主要为城镇生活污染源,其次是农村生活污染源,再次是农业面源污染源和船舶码头生活污染源。
2.2.1.城镇生活污染影响分析。流域内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部分市县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高,主要是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偏小,满足不了城镇发展需求,还有就是雨污分流不彻底,造成部分雨水经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部分老旧小区、城中村污水管网收集系统不完善,污水收集率低,居民生活污水未实现集中收集,仍存在污水直排现象。有少部分乡镇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或已建成的也普遍存在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偏低的问题,生活污染未得到有效处理。
2.2.2.农村生活污染影响分析。一是随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纵深推进,游客人数逐年上升,旅游线路沿线和景点景区周边的农家餐馆越来越多,很多餐馆普遍缺少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大部分直排。据统计,目前流域内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86座,但从设计处理规模来看,仅覆盖约40%的农村人口。二是部分已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由于运维资金缺乏、管网未连通、进水水量少、进水浓度低等问题,难以正常运行,没有发挥实效。
2.2.3.农业面源影响分析。流域内的青狮潭灌区是桂林市两大大型灌区之一,有效灌溉面积约37.34万亩,流域内化肥农药施用量大,而灌區配套措施不完善,在雨季降雨冲刷作用下,农业面源污染会随着泥水冲砂汇入河流,化肥与农药的过量使用,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平水期、丰水期的时候,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河流总磷浓度升高主要原因之一。
2.2.4.船舶码头生活污染影响分析。桂林市共有旅游客运77个泊位,主要分布在漓江流域干支流,船舶生活污染问题突出。一是虽然部分码头建设了船舶生活污水收集系统,但是污水处理能力欠缺,船舶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置。二是有的客运码头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存在生活污水直排现象。
3.漓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对策
根据漓江流域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按照重点突出、问题导向的原则,推进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现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3.1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流域内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全部进行提标改造,出水提高至一级A标准,提高污水处理率。二是加快推进流域内未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建制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三是对城区城中村、老旧城区的污水管网出现破损、错接、混接等进行全面排查建档,形成问题清单,及时开展雨污分流、管网修复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率。四是加强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模式,提升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能力。
3.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一是完善流域内青狮潭灌区等大中型农业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采取灌排分离等措施控制农田氮磷流失。二是采取测土配方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推广土壤与绿化肥分流失控制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途径,实现化肥减量。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控农药过量使用。
3.3加大治理资金投入力度。财政部门优先协调做好重点项目资金保障工作,发改、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积极争取更多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资金投入漓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同时不断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政策引导、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定价、实施特许经营、完善受益和成本风险共担机制,吸引和聚集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和保护漓江生态环境,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开展漓江生态保护提供保障。
4..结语
漓江是广西亮丽的“名片”,是中国人民的“宝贝”,保护好漓江水生态环境,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应履职尽责,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统筹推进漓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继蕤,侯宇丹.桂林漓江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措施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09(10):47-49.
[2]郭纯青,曾成,唐荣华. 推进漓江流域综合治理 构建漓江流域水环境安全[A].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5:5.
作者简介:
郑红萍(1985年—)、女、汉族,广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水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