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里的生活秘密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
  在伦敦,想要确定位置极其简单——使用Postcode(邮政编码)。只要你留下一连串字母和数字,再加上建筑物的名称或数字,邮递员就能送信、送包裹上门。
  现在有了手机地图APP,只要输入起点和终点的邮编,地图就可以算出最节省时间的路线、最经济的路线、换乘最少的路线以及每条路线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等。
  在英国,处处都需要使用邮编,如果你的邮编有所改动,必须第一时间通知你的银行和其他关联机构。与其他许多国家邮政编码系统不同,英国的邮政编码很容易解码,并且具有很强的地理描述性。
  英国大约有170万个邮政编码,为了保证正确率,这个数字一直在变化。每个月大约有2750个邮政编码被创建,同时2500个邮政编码被终止使用。全英国约有3000万个实际地址或投递点,平均1个邮编分配给17个投递点。邮政编码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地方,使英国人的生活比想象的更加快捷方便。
  邮编虽然只是英国人生活方式中的一个小细节,但却相当重要。在邮政编码的帮助下,英国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任何东西运送到各自的主人手上。英国人如此强调邮编,我常常怀疑这是他们的理性和热爱规则的基因在作祟——一定要把事情放到自己设定的框架中,不喜欢混乱,不能忍受沒有规则。
  ②
  这一切都始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在整个19世纪,伦敦的人口增长迅速。1800年,伦敦的人口只有100多万;但到了1900年,人口已超过600万。邮政编码的数量反映了人口的增长。1854年,时任邮政局长查尔斯·坎宁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委员会对如何更好地划分伦敦各区域做了研究,以便更有效地进行邮件的分发。这个问题并不简单,1856年,伦敦约300万人口收到了共1亿多份邮件。这项研究项目由罗兰德·希尔爵士领导,他们研究决定,以圣保罗大教堂附近的中央邮局为中心,画了一个半径为12英里的近似圆形的区域,伦敦以此被划分为10个区。
  从那个时候起,伦敦的邮编就变得简单明确,有方向感。邮编分为两部分——外码和内码,第一部分是外码,以字母和数字组成,根据所处位置在伦敦的方位而定;第二部分的内码由一个数字和两个字母组成,数字根据区域名称而定,两个字母根据具体街道名称而定。
  因此,从理论上讲,任何英国的地址都可以通过房屋号码(或名称)和邮政编码来识别。邮政编码已不仅仅是帮助处理邮件的工具。随着邮政编码被嵌套到各部门、地区和区域中,它已经成为定义地理位置的一个方便的标签。
  英国国家统计局制作了一个目录,目录中包括所有当前正在使用和终止使用的英国邮政编码,并与英国的各种行政地理相匹配。这个参考源将邮编与人口普查以及其他人口数据联系起来。
  ③
  在伦敦,很多人喜欢问你的邮政编码,不要误会,人家不是想给你写明信片、寄礼物,他们只是想通过问你的邮编来间接了解你的经济情况,因为这要比直接问你的收入更有礼貌。
  每个伦敦人心中都有一张自己关于邮编的地图。虽然在英国,口音、衣着和名字仍然可以透露出很多关于“你是谁”的信息,但邮政编码有着更为强大的威力。
  伦敦的“老钱”(继承祖业的家庭)几乎都住在Kensington、Chelsea和Mayfair这三个区域,它们覆盖着伦敦“最贵”的几个邮编——以SW3开头的切尔西区、以SW7开头的南肯辛顿区和骑士桥区、以SW1开头的威斯敏斯特区和贝尔格莱维亚区,以及 W1K、W1J开头的梅菲尔区。
  给所在地址编号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就像给每个人配以身份证号一样,看似冰冷,却高效,非常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
  英国国家统计局对居民大规模人口调查后发现,邮政编码与收入有关,这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参考价值。
  但让人产生恐慌的是,英国高等教育局(HEA)已经开始使用个别学生的邮编和人口普查的小地区贫困指数来确定其社会、经济地位。一些调查中还显示,邮编还间接影响了学生们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以及在第一份工作中的收入。某种程度上,邮编决定着英国年轻人的一生。
  邮编不仅意味着英国人的过去,还预言了英国人的未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人要如此“迷信”邮编了。原来,邮编才藏着英国人最大的秘密。
  (岐岐摘自《读者·原创版》2021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穿着朴素,从来不为自己添置高价的服装,但他十分注意仪表,总是穿得很整洁。他对衣着的配色尤为重视,常常把色彩学中的原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记得抗战期间父亲在浙江大学教授艺术欣赏课时,有一天一个女学生来访。在他们谈话的过程中,我几次发现父亲的目光停留在那個女学生的围巾上,欲言又止,不知何故。直到那位女学生起身告辞时,父亲才微笑着对她说:“你穿蓝色的旗袍,却围上一条紫色的围巾,这两
期刊
1984年,美国国家生物医学研究基金会启动了一个免费在线数据库项目——蛋白质信息资源数据库(PIR),其中包含超过28.3万种蛋白质序列。如今,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可以将其获得的未知蛋白质与该数据库中的已知蛋白质进行比对,考察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借助这些数据,科学家能够快速、准确地推断出某种蛋白质的进化史,及其与各种生命形式的关系。  这个规模庞大的在线数据库的建立,要归功于一位名叫玛格丽特·戴霍
期刊
智慧的多少不在于知識的广博。我们不可能无所不知。智慧的多少不在于知道尽可能多的东西,而在于知道,哪些知识是最需要的,哪些是不太需要的,哪些是几乎不需要的。在人所需要的所有知识中,最重要的知识是,知道如何生活得好,即生活中恶尽可能地少,善尽可能地多。当今时代人们学习一切无用的技能,却不学这一个最需要的技能。  假如所有的知识都是真正的知识,那么所有的知识便都是有益的了。但事实上错误的判断往往被奉为真
期刊
我们应当虚心地接受一个事实:蚂蚁这种小小的节肢动物,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比我们聪明得多。  蚂蚁的大脑真的很大。有的蚂蚁,比如被称作“流浪蚁”的短蚁属,大脑占其体重的15%。按占比计算,它们是世界上大脑最大的蚂蚁。人们经常用大脑在体重中的占比粗略地表示智力水平,尽管这个方法不是非常完美。  我们也可以说蚂蚁的大脑非常小。短蚁的大脑重量是0.005毫克——约为一粒盐的1/10。但是,发表于2011
期刊
一  在乡下,月亮是不可忽视的。李白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从幼儿时期便有的印象,如今的人若想拥有古人这份纯真浪漫的体验,恐怕只有在乡下才能实现。因为月亮固然大而常见,不像星星那样光芒细弱,容易被大气层中的灰尘和光污染遮蔽,城市的夜晚却到底有太多光亮的东西了,中天一弯清冷的半月,带给一个小孩的感受,有时恐不超过路边一盏路灯,或是对面楼房里明明灭灭的灯火。而乡下则不同,在夜晚广袤无垠的黑暗中
期刊
去年春天,午饭前,我准备下山进城。站在半坡上,大地美丽的景色人们可以一览无余。  潮湿的泥土播散着春的气息。我刚刚由一片冷杉林钻出,静静地停在一丛灌木旁。一只鸟儿在灌木带刺的枝丫上栖息,它张开小嘴,似一柄剪裁衣物的剪刀。看来,这娇嫩的小东西在枝头上正努力练习歌唱。四周是这样美丽,令人陶醉,令人心旷神怡,处处可感受到、听到一种轻柔歡畅的憧憬,一种喜悦和一种无拘无束的欢欣。在鸟儿张开的小嘴里,我看见了
期刊
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是在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发展壮大的。在成功传递航天“接力棒”并实现人类探索太空梦想的众多功臣中,冯·布劳恩是至关重要的一位,也是最为特殊的一位。  布劳恩在火箭方面创造的成果使人类开启了两个时代:一个是战争史上的弹道导弹时代,这一成就使他在历史上毁誉参半,也从侧面证明了科技既能创造文明也能毁灭人类;另一个是人类登月时代,如果没有这位现代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人类登月从梦想变为现
期刊
47岁以前的狄仁杰 (公元630年—700年),无论是在大唐帝国,还是在后世,其实并不出名。  这一年是唐高宗仪凤元年 (公元676年),虚岁47岁,来自大唐并州 (今山西太原)的狄仁杰,正式担任六品官职的大理丞。这位主管刑狱的中年人,上任第一年即判决了大唐国内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17000多人,而涉案人员竟然全部称允公道,没有一人喊冤申诉。  这是大唐 (公元618年—907年)历史上,司法界的
期刊
99吨金子上的25只毛丝鼠  因为长着一身值钱的毛皮,短尾毛丝鼠(Chinchillachinchilla)在十九和二十世纪被人猎杀到几近灭绝。现在,这种生活在南美高海拔地区的啮齿目动物已经沦为濒危物种。  它们的近亲、毛丝鼠属的另一个物种长尾毛丝鼠(Chinchillalanigera)是宠物“龙猫”的野外祖先,现在也已濒危。  在智利,就有那么一群短尾毛丝鼠生活在350万盎司(约99吨)黄金之
期刊
“尽管数十年来,我们不懈地搜寻着地球上一些最熟悉和偏远的地方,但生物多样性科学家估计,仍然有超过90%的自然物种是未知的。”美国加州科学院院长香农·贝内特近日表示。这一说法超越许多人的刻板印象,毕竟现实中的各种动植物已经令人目不暇接。  尽管我们不断听到有物种灭绝的消息传来,但新物种的探索成果也是惊人的。2019年,加州科学院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发现71个新物种,包括花卉、鱼类、珊瑚、蜘蛛、海参、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