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8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接收的单纯糖尿病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两组比较,对研究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年龄>60岁人群所占比例较高,且感染性疾病、COPD和肺癌发生率较高,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以感染性疾病、COPD和肺癌较为多见,应引起注意。
【关键词】 糖尿病 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096-01
由于糖尿病患者抵抗力降低,机体营养状况不佳,组织修复能力较差,因此,极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具有一定临床特点。加强对临床特点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临床积极预防和指导治疗。现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89例患者,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89例患者,平均年龄是(65.28±11.20)岁,年龄范围是49-78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47例、42例。将同期接收的单纯糖尿病90例患者作為对照组,平均年龄是(66.28±10.36)岁,年龄范围是50-79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48例、42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研究组与对照组资料进行收集,并比较分析。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呼吸系统疾病类型等。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和年龄
研究组56例年龄>60岁(62.92%),33例年龄<60岁(37.08%),男患者47例(52.81%),女患者42例(47.19%)。对照组41例年龄>60岁(45.56%),49例年龄<60岁(54.44%),男患者48例(53.33%),女患者42例(46.67%)。对照组与研究组男性、女性发病率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年龄>60岁人群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疾病类型
研究组中,40例感染性疾病(44.94%),其中23例肺炎,8例急性支气管炎,5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脓肿,1例脓胸;20例COPD(22.47%);17例肺癌(19.10%);6例肺间质纤维化(6.74%);3例肺结核(3.37%);3例支气管哮喘(3.37)。感染性疾病、COPD和肺癌发生率较高,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糖对细菌生长具有较大影响,为其提供丰富、充足的营养,利于生长及繁殖;当患者血糖浓度>14mmol/L,粒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易导致肺部感染;在高糖状态下,由肺胶原代谢分解的酶活性降低,造成代谢失衡,肺功能严重损伤。患者免疫功能较不平衡,因此,肺泡巨噬细胞的合成溶菌酶相应减少,降低杀灭细菌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易引起肺部肿瘤。研究报道,肺脏是该病主要的攻击靶器官,患者胰岛素抵抗,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对生长因子合成蛋白进行抑制,生长因子的活性明显增强[1]。呼吸系统疾病可对患者血糖造成一定影响,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表明与高碳酸血症及缺氧、感染等有关。高碳酸血症及缺氧可造成患者胰岛B细胞明显受损,释放胰岛素作用降低,释放减少,从而引起高血糖。肺部感染较严重时,中性粒细胞会释放出较多趋化因子及促炎因子,大量炎症因子引起升糖激素明显升高,脂肪加快分解,机体游离脂肪酸浓度大大增加;游离脂肪酸对体内胰岛素起到降低作用,炎性因子加快胰岛B细胞凋亡,减少胰岛素分泌[2]。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相互产生恶化作用,若患者高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合并肺部感染后则预后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控制感染难度;在感染作用下,易引起患者血糖升高,引起相关并发症,如高渗性昏迷和酮症酸中毒等,在极大程度上增加控制血糖难度。因此,必须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的研究,有效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良好控制血糖。在本文研究中,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年龄>60岁人群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表明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易发生于60岁以上人群。研究组感染性疾病、COPD和肺癌发生率较高,分别是44.94%、22.47%、19.10%,应做好预防及控制。
综上认为,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有一定临床特点,需引起重视,做好疾病预防,减轻疾病危害。
参考文献
[1] 陈萍,兀威.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16(17):58-59.
[2] 钱桂生.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1(11):68-69.
【关键词】 糖尿病 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096-01
由于糖尿病患者抵抗力降低,机体营养状况不佳,组织修复能力较差,因此,极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具有一定临床特点。加强对临床特点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临床积极预防和指导治疗。现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89例患者,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89例患者,平均年龄是(65.28±11.20)岁,年龄范围是49-78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47例、42例。将同期接收的单纯糖尿病90例患者作為对照组,平均年龄是(66.28±10.36)岁,年龄范围是50-79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48例、42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研究组与对照组资料进行收集,并比较分析。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呼吸系统疾病类型等。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和年龄
研究组56例年龄>60岁(62.92%),33例年龄<60岁(37.08%),男患者47例(52.81%),女患者42例(47.19%)。对照组41例年龄>60岁(45.56%),49例年龄<60岁(54.44%),男患者48例(53.33%),女患者42例(46.67%)。对照组与研究组男性、女性发病率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年龄>60岁人群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疾病类型
研究组中,40例感染性疾病(44.94%),其中23例肺炎,8例急性支气管炎,5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脓肿,1例脓胸;20例COPD(22.47%);17例肺癌(19.10%);6例肺间质纤维化(6.74%);3例肺结核(3.37%);3例支气管哮喘(3.37)。感染性疾病、COPD和肺癌发生率较高,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糖对细菌生长具有较大影响,为其提供丰富、充足的营养,利于生长及繁殖;当患者血糖浓度>14mmol/L,粒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易导致肺部感染;在高糖状态下,由肺胶原代谢分解的酶活性降低,造成代谢失衡,肺功能严重损伤。患者免疫功能较不平衡,因此,肺泡巨噬细胞的合成溶菌酶相应减少,降低杀灭细菌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易引起肺部肿瘤。研究报道,肺脏是该病主要的攻击靶器官,患者胰岛素抵抗,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对生长因子合成蛋白进行抑制,生长因子的活性明显增强[1]。呼吸系统疾病可对患者血糖造成一定影响,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表明与高碳酸血症及缺氧、感染等有关。高碳酸血症及缺氧可造成患者胰岛B细胞明显受损,释放胰岛素作用降低,释放减少,从而引起高血糖。肺部感染较严重时,中性粒细胞会释放出较多趋化因子及促炎因子,大量炎症因子引起升糖激素明显升高,脂肪加快分解,机体游离脂肪酸浓度大大增加;游离脂肪酸对体内胰岛素起到降低作用,炎性因子加快胰岛B细胞凋亡,减少胰岛素分泌[2]。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相互产生恶化作用,若患者高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合并肺部感染后则预后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控制感染难度;在感染作用下,易引起患者血糖升高,引起相关并发症,如高渗性昏迷和酮症酸中毒等,在极大程度上增加控制血糖难度。因此,必须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的研究,有效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良好控制血糖。在本文研究中,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年龄>60岁人群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表明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易发生于60岁以上人群。研究组感染性疾病、COPD和肺癌发生率较高,分别是44.94%、22.47%、19.10%,应做好预防及控制。
综上认为,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有一定临床特点,需引起重视,做好疾病预防,减轻疾病危害。
参考文献
[1] 陈萍,兀威.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16(17):58-59.
[2] 钱桂生.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1(1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