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引来作文的活水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有效改变作文教学现状,须努力创造多种写作模式,从短句、短章、片段写起,通过仿写、续写、改写等,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模式 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教学实际却是:老师怕教,学生怕学。教学往往事倍功半。为此,笔者进行了多种尝试,对消除学生对写作的反感情绪、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拟就一些短章训练,创设思维碰撞情境
  短章训练命题形式灵活、新颖,对于开发学生思维尤其是多角度思维很有好处,它只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揭示事物所蕴含的哲理。这种形式的训练,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反感情绪,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想火花,写作出了不少优秀的句子:“蜡烛:滚烫的泪,显示你的奉献并非心甘情愿”;“省略号:发话不多,作用不小,少写了这么多文字,不知你拿了多少回扣”;“竹子:为了成为草中之王,不惜内心空虚而节节拔高”;“天平:1.号称绝对的公平,可是哪怕一枚小小的硬币,也足以使你马上倾斜。2.只会评定量的精确,却从不过问左盘右盘各是什么”;“太阳:1.它之所以黑夜来临时退去,是为了让月亮也有一个尝试的机会。2.为了掩盖身上的黑子,当人们看它时,总是用针刺人的眼”。这些成功的短章,刺激了学生的写作激情,打开了他们的思维闸门。
  二、利用“天天卡”,坚持每天写“天天感悟”
  凡事都重在积累,作文更是如此,每天坚持写“天天卡”,天天一份。“天天卡”设有“天天成语”、“天天名句”、“天天感悟”栏目,学生每天只需15分钟就可完成。“天天感悟”150字左右,重点记录一天中的所想、所感,天天坚持。由于篇幅短小,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长期坚持下来,形成了一种习惯,一段时间没写反而觉得少做了一件事,会有一种空落的感觉。不少学生在“天天感悟”中,说最真实的话,抒最诚挚的情,记录心路历程,学生极为珍视这一份份真情实录,收藏起这一份份真实的感动,觉得充实、满足。曾有一次,学校需要“天天卡”展出,学生很不愿意,他们害怕丢失,因为在他们心里,这是一笔财富,一笔精神财富。
  三、适时进行仿写训练,从经典中找到捷径
  课文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目的在于教会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和写作。因此,我经常就课文的句子、片段甚至篇章进行仿写。学了罗素的《我为何而生》后,就要求学生写作一篇同题作文,因受了罗素文章激情的感染,同学们写得或激昂向上、或哀婉低沉,但都很有感染力。一个同学这样写道:“我希望把我的思想汇聚成文字,让这世上与我有同感的人认识我、理解我、分享我的喜乐。我希望有足够的金钱,让我的妈妈和妹妹过上富足的生活,让穷苦的人得到帮助……”学习江泽民的《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文时,我校正在筹备百年校庆,趁势我就要求同学们仿写,同学们写作热情被激发后,都写得很投入,写出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带着几多新奇、几多梦想跨进了坐落于盘龙江畔的昆明三中。我常想,三中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从10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论两岸风景如何变换,河上始终有渴望拥抱未来的旅客,有代代相传的船工和舵手。”……一篇篇、一段段都饱含对母校的浓烈深情,激荡着同学们一颗颗热爱母校的心。
  四、通过续写,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习了《项链》一文后,为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我布置学生续写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以后的情节,学生的联想丰富,想象合理,对人物的理解把握准确。与此同时,根据小小说的情节,要求学生续写。我曾经布置了这样一次写作,续写小小说《谁敲的门》的情节,小说的基本情节是:钟局长的房门口突然出现了一只包,里面是2万元现金。局长向各位认识的老板询问,是不是他们送的。众老板皆说自己不会那么寒酸,送区区2万元现金。钟局长寻人不果,但贪婪的性子令他将钞票存到了银行里。在那里,2万元被验出全是假钞。局长解释不了钱的来路,东窗事发,局长家里被查出存款1000多万。这种作文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激情,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同学们的联想大胆,想象奇特,符合情节发展的趋向。选读作文时,赢得了同学们的一阵阵掌声。
  五、运用改写进行写作训练,同时又熟悉了课文内容,弄懂了文意
  诗词是不可以翻译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我选了部分诗歌要求学生改写。《诗经》中的《邶风·静女》有同学是这样改写的:“我踟蹰着、等待着。蓦然回首,你手持彤管,望着我浅笑如花。你慢步走到我面前,半低着头,把彤管递给我。那彤管把你的面容映得娇羞可爱。星斗满天,我扣起你的五指,与你漫步在田间小径,忽见路边有茅草芽,你放开我的手,蹲身撷下一株给我。你抿住嘴唇不语,眼睛却灿若星辰……”改写得很好,诗意、诗味、诗情全出来了。戏曲单元的教学很难展开,因为时代的原因,戏曲语言生涩,难读、难懂,学生毫无兴趣,甚至厌恶。为此,我采取由学生先改写,挑出好的剧本进行表演的方式进行。一个单元四篇课文,一组负责一篇,就改写表演情况进行评比,优胜者给予奖励。同学们兴致都很高,从改写到表演都很认真投入,这样,不但熟悉了文章内容,弄懂了文意,表演中还要仔细揣摩人物心理、性格、习惯,更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达到了写作训练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合课文学习,进行各种形式的文学评论的写作
  学习古诗词或散文等,我常常让学生就其中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鉴赏;学习小说或戏剧,要求学生写人物形象分析。针对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一句,有同学这样评论道:“奔放的激情与旷世的潇洒背后,李白的胸腔里,填满的是一种仕途失意的苦闷与感伤。人若甘愿平凡,那么就算是云淡风轻也是幸福,但若是拥有了远大的抱负却不得志,饮下再多的酒也麻醉不了心中的悲愤。社会的黑暗,世俗的无奈,李白只能愤懑,只能蔑视,他斜着眼角窥看这个人间,再低下头,舔净自己这一路艰苦跋涉刮破的伤口。”这段文字透视了李白的内心,把李白读得准确、深刻。在对阿Q的分析中有这样一些文字:“世界上有一种人,龌龊到让你没有同情它的勇气;恶心到没有想可怜的冲动!有这样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许是心里的善良在作祟,自己对这句话一直很排斥,但读完《阿Q正传》之后,真切地觉得阿Q就是这样一种人,可悲到可恨,可恨到可怜,可怜到令人连最后的一点同情心也囊中羞涩。……一个骨头最硬的作家写出了一个骨头最软的人物,一次心灵的碰撞与震撼,麻木的看客们见证了阿Q的可悲……”这些文段观点颇有见地,认识深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和人物的理解,也给学生作文如何做到观点独到带来很大启发。
  这些训练,形式多种多样,方法灵活多变,又加上篇幅短小,没有严格的字数限制,深得学生的喜欢。对这些作文,学生都很重视,也很珍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激情,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写作文时的厌倦情绪。由于有热情,文章大多写得有声有色,或激情澎湃,或低沉哀婉,都是情之所至,出自肺腑,很能打动人心。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类哲学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虽然都把人称为类存在,但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从动词性的人出发,后者是从名词性的人出发。出发的基点不同导致理论的旨向也有根本的异质性。  关键词:类哲学 人本主义哲学 人本学 类存在  一提到类哲学我们就想到人本主义哲学,甚至把二者混为一谈,这不仅使我们无法正确理解类哲学而且还对类哲学造成极大的误解,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澄清。  费尔巴哈第一个明确地在人的类本质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更趋于理性化、实践化,能够很好地将新课标指导于教学实践,使得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笔者经过长期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总结出新课改下要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教与学、现代化与传统的关系。  关键词:新课改
摘要!汉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是少数民族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是汉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就业机会少、汉语言基础差等现状,笔者结合自身教学
近年来,农行安顺分行紧密围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凝聚人心作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控基础管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
摘要:“自媒体”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这种媒介基础凭借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作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如何在“自媒体”语境下准确定位,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甚至成败。  关键词:自媒体 研究生 辅导员定位  自媒体,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地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随着互联网技
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不同形式的间歇性低压低氧(intermittent hypobaric hypoxia,IHH)对发育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雄性Sprague-Dawley(SD)新生大鼠72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
绥阳县枧坝镇耿家寨,是个建筑雅致、环境优美的古寨,寨中一幢600多年的老屋见证了这个寨子的古往今来。这里座座青山环抱,道道瀑布高悬,棵棵古树参天,一条清清的芙蓉江从寨前
期刊
课堂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来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的平台,其中师生之间有效的情感交流是评价一堂优秀语文课的标准之一。因为语文课不仅是思维与交际的工具,更是人文
值本刊创刊80周年之际,我们收到了我国生理学界前辈和资深学者撰写的纪念文章,在本期发表。这些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本刊过去的艰苦历程和辉煌业绩的追忆,满怀着对本刊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