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想一下:你浑然不觉地生活在一个别人为你打造好的世界里,到处都是摄像头,24小时地向另一个世界直播你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
另外一个世界里,有很多你的“粉丝”,他们饶有兴致地看着你毫无隐私的生活,在互联网上建立起社区、论坛和兴趣小组,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你进行围观、点评甚至想象。
他们会讨论,睡梦中的你什么时候醒来;会猜测,你会喜欢上哪个异性?他们觉得已经成为你的朋友,对你倾注了情感,在遥不可及的地方呵护你的成长……
这是在讲那部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吗?在那个虚拟的故事里,别出心裁的“真人秀”因为迎合了大众的“窥探欲”而红透半边天。但这却是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中国,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故事里的“楚门”是国宝大熊猫。
随时随地“窥探”大熊猫的私生活
现在,很少有人能有在野外看见大熊猫的幸运,一般只能偶尔在动物园里远观。再加上大熊猫本身“呆萌”的属性,大众对它充满了特别的好奇和热爱,也使大熊猫多了一份无形的价值。
将大熊猫的无形价值变为真金白银,美国迪斯尼可以说是抢在了中国“地主”前面,创造了经典的成功案例。但迪斯尼对大熊猫这种资源的利用方式依然是传统的,不足以尽显这种濒危动物本身能够传递给人的信息。如果把大熊猫当作传播载体,它可以承载更加多样而生动的中国文化符号,也可以承载环保、和谐、爱等多种价值诉求。
“如果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将真实大熊猫的生活展现给大家,让人们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IP电视等多种终端看到它,一定会得到大家的欢迎。”中国网络电视台国际传播事业部总监、熊猫频道负责人朱启良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央视旗下的中国网络电视台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设置了28路高清摄像机,将不同成长阶段的雌雄老幼的大熊猫全天24小时的一举一动拍摄下来,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实时发布这些视频。全世界的大熊猫爱好者们可以随时随地“窥探”大熊猫的私生活,只需要轻轻一点,就能看到中国西南某个科研基地的摄像头下正在发生着什么。
这个设想并不是最近才冒出来的。一两年前,大熊猫基地就尝试过这种做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直播网站。但是因为技术、平台及渠道的受限,最终没有成功运作起来。
熊猫基地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后来央视也有了这种想法,因此与大熊猫基地一拍即合,决定合作。借助于中国网络电视台一云多屏、全球传播的优势,通过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来实现这个新的创意。
熊猫频道2013年8月6日正式上线,此前测试两个月。测试一个月后,已经在网络世界蹿红。
朱启良告诉本刊记者,“我们投入了很大精力来保证直播的精彩程度,首先是高清摄像头有工作人员24小时遥控和导播,保证镜头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最好的,跟你拿着摄像机去拍差不多。另外有文字的解说,这个大熊猫叫什么名字,哪个区的大熊猫有什么故事,跟旁边的大熊猫曾经发生过什么。也让网友参与进来讨论,现在的直播评论每分钟至少五六条。”
朱启良说,CNTV项目组的工作人员也是从这时候才开始了解大熊猫真实的处境和丰富的个性,有些人做着做着自己就变成了“熊猫控”。
社交媒体让熊猫频道未播先火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项目组人员认定熊猫频道“必火”。有很多例子让他们充满信心,比如YouTube上一段红遍全球的十几秒钟的视频:一个刚出生的大熊猫宝宝打一个巨响无比的喷嚏,顿时将它的妈妈吓得四肢僵直。那画面能把人“萌翻”。
“一个十几秒钟的视频能火成那样,这也给了我们底气。”朱启良说,“基地的大熊猫也有很多很萌很可爱的视频,一定足够吸引眼球。”
除了视频直播,熊猫频道也是一个网络社交平台,是首个“喜欢大熊猫的人们的网络社区家园”。
“我们给100多只大熊猫建立了专属的‘粉丝圈’,把每一只大熊猫明星化,网友只要关注一只大熊猫就可以得到它的视频。网友可以留言说想看哪一只大熊猫,同样的呼声多的话,信号就会切换过去。” 朱启良介绍。
让熊猫频道团队没有想到的是,社交集群效应提前助推了熊猫频道的火热。熊猫频道正式发布之前,就已经在国内外知名的社交网站上搭建了统一的“ipanda”官方账号,并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和包装。比如在YouTube上播放制作精良的比较长的片子,Facebook则侧重于直播和资讯。目前,Facebook对于熊猫频道的传播有独特的优势,在社交平台上能播出高清直播的现在就只有Facebook。
据熊猫频道团队介绍,来自境外的用户都可以直接通过Facebook和Twitter等账号登录熊猫频道的官网,熊猫频道的用户分布面已经覆盖167个国家和地区,在英文版还没有推出的情况下,海外用户量已经占到总用户量的百分之十几。访客中,同一IP停留时间平均在五分钟以上,并且跳出率比较低,很多人已经形成每天访问的习惯。
2013年7月,在微博上的“熊猫粉”对正处于测试期的熊猫频道进行“无组织”的传播,不少明星、“大V”的关注和转发也吸引了大量网民的目光,熊猫频道正式发布前,这个网站就已经火起来了。这对熊猫频道团队而言,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社交媒体起这么大的作用是我们没料到的。开始的打算,是先通过传统的发布会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再通过社交媒体。现在感觉是社交媒体已经把它炒起来了。”朱启良对本刊记者说。
“直播中国”的前景
在动物园里装摄像头做实况直播,或者以网络视频的模式推广珍稀动物保护,国内外不乏先例,“直播大熊猫”也并不是第一次。
英国爱丁堡动物园内的企鹅是最早的比较有影响的“被直播动物”,开始于2009年6月。基于“真鹅秀”的巨大成功,2011年12月,来自四川雅安碧峰峡的两只大熊猫“阳光”和“甜甜”到达爱丁堡动物园后,随即被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之后,动物园又对该园内几只松鼠猴进行了“直播”。目前,爱丁堡动物园的直播依然持续着。
美国许多有熊猫的动物园也都推出了24小时直播大熊猫的视频栏目,放在其官方网站上供人观看。比如孟菲斯动物园对大熊猫“丫丫”和“乐乐”的直播,亚特兰大动物园和圣地亚哥动物园也对中国送来的大熊猫以及他们繁育的后代进行过直播。
但是,国外的这些“动物园官网直播”与中国大熊猫基地的“熊猫频道直播”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动物园直播动物很大程度上是广告性质的,其目的是要吸引人们去动物园参观,但“熊猫频道直播”并不是这个初衷和意图。频道的外延和内涵都要丰富很多,它直接就是一个“频道”,也是一个完整的社区,成本代价也更巨大。事实上,国外也还没有这种与电视台和独立新媒体合作,建立频道搭建直播平台的做法。
据了解,设立熊猫频道一开始的出发点主要是公益,而做成精品品牌之后,也不会担心盈利模式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据介绍,接下来CNTV计划推出“直播中国”系列,以高清直播技术和全球分发能力传播中国珍稀野生动物、风景名胜、文化遗产和名优特产等内容,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提供各种可能的服务。
另外一个世界里,有很多你的“粉丝”,他们饶有兴致地看着你毫无隐私的生活,在互联网上建立起社区、论坛和兴趣小组,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你进行围观、点评甚至想象。
他们会讨论,睡梦中的你什么时候醒来;会猜测,你会喜欢上哪个异性?他们觉得已经成为你的朋友,对你倾注了情感,在遥不可及的地方呵护你的成长……
这是在讲那部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吗?在那个虚拟的故事里,别出心裁的“真人秀”因为迎合了大众的“窥探欲”而红透半边天。但这却是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中国,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故事里的“楚门”是国宝大熊猫。
随时随地“窥探”大熊猫的私生活
现在,很少有人能有在野外看见大熊猫的幸运,一般只能偶尔在动物园里远观。再加上大熊猫本身“呆萌”的属性,大众对它充满了特别的好奇和热爱,也使大熊猫多了一份无形的价值。
将大熊猫的无形价值变为真金白银,美国迪斯尼可以说是抢在了中国“地主”前面,创造了经典的成功案例。但迪斯尼对大熊猫这种资源的利用方式依然是传统的,不足以尽显这种濒危动物本身能够传递给人的信息。如果把大熊猫当作传播载体,它可以承载更加多样而生动的中国文化符号,也可以承载环保、和谐、爱等多种价值诉求。
“如果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将真实大熊猫的生活展现给大家,让人们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IP电视等多种终端看到它,一定会得到大家的欢迎。”中国网络电视台国际传播事业部总监、熊猫频道负责人朱启良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央视旗下的中国网络电视台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设置了28路高清摄像机,将不同成长阶段的雌雄老幼的大熊猫全天24小时的一举一动拍摄下来,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实时发布这些视频。全世界的大熊猫爱好者们可以随时随地“窥探”大熊猫的私生活,只需要轻轻一点,就能看到中国西南某个科研基地的摄像头下正在发生着什么。
这个设想并不是最近才冒出来的。一两年前,大熊猫基地就尝试过这种做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直播网站。但是因为技术、平台及渠道的受限,最终没有成功运作起来。
熊猫基地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后来央视也有了这种想法,因此与大熊猫基地一拍即合,决定合作。借助于中国网络电视台一云多屏、全球传播的优势,通过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来实现这个新的创意。
熊猫频道2013年8月6日正式上线,此前测试两个月。测试一个月后,已经在网络世界蹿红。
朱启良告诉本刊记者,“我们投入了很大精力来保证直播的精彩程度,首先是高清摄像头有工作人员24小时遥控和导播,保证镜头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最好的,跟你拿着摄像机去拍差不多。另外有文字的解说,这个大熊猫叫什么名字,哪个区的大熊猫有什么故事,跟旁边的大熊猫曾经发生过什么。也让网友参与进来讨论,现在的直播评论每分钟至少五六条。”
朱启良说,CNTV项目组的工作人员也是从这时候才开始了解大熊猫真实的处境和丰富的个性,有些人做着做着自己就变成了“熊猫控”。
社交媒体让熊猫频道未播先火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项目组人员认定熊猫频道“必火”。有很多例子让他们充满信心,比如YouTube上一段红遍全球的十几秒钟的视频:一个刚出生的大熊猫宝宝打一个巨响无比的喷嚏,顿时将它的妈妈吓得四肢僵直。那画面能把人“萌翻”。
“一个十几秒钟的视频能火成那样,这也给了我们底气。”朱启良说,“基地的大熊猫也有很多很萌很可爱的视频,一定足够吸引眼球。”
除了视频直播,熊猫频道也是一个网络社交平台,是首个“喜欢大熊猫的人们的网络社区家园”。
“我们给100多只大熊猫建立了专属的‘粉丝圈’,把每一只大熊猫明星化,网友只要关注一只大熊猫就可以得到它的视频。网友可以留言说想看哪一只大熊猫,同样的呼声多的话,信号就会切换过去。” 朱启良介绍。
让熊猫频道团队没有想到的是,社交集群效应提前助推了熊猫频道的火热。熊猫频道正式发布之前,就已经在国内外知名的社交网站上搭建了统一的“ipanda”官方账号,并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和包装。比如在YouTube上播放制作精良的比较长的片子,Facebook则侧重于直播和资讯。目前,Facebook对于熊猫频道的传播有独特的优势,在社交平台上能播出高清直播的现在就只有Facebook。
据熊猫频道团队介绍,来自境外的用户都可以直接通过Facebook和Twitter等账号登录熊猫频道的官网,熊猫频道的用户分布面已经覆盖167个国家和地区,在英文版还没有推出的情况下,海外用户量已经占到总用户量的百分之十几。访客中,同一IP停留时间平均在五分钟以上,并且跳出率比较低,很多人已经形成每天访问的习惯。
2013年7月,在微博上的“熊猫粉”对正处于测试期的熊猫频道进行“无组织”的传播,不少明星、“大V”的关注和转发也吸引了大量网民的目光,熊猫频道正式发布前,这个网站就已经火起来了。这对熊猫频道团队而言,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社交媒体起这么大的作用是我们没料到的。开始的打算,是先通过传统的发布会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再通过社交媒体。现在感觉是社交媒体已经把它炒起来了。”朱启良对本刊记者说。
“直播中国”的前景
在动物园里装摄像头做实况直播,或者以网络视频的模式推广珍稀动物保护,国内外不乏先例,“直播大熊猫”也并不是第一次。
英国爱丁堡动物园内的企鹅是最早的比较有影响的“被直播动物”,开始于2009年6月。基于“真鹅秀”的巨大成功,2011年12月,来自四川雅安碧峰峡的两只大熊猫“阳光”和“甜甜”到达爱丁堡动物园后,随即被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之后,动物园又对该园内几只松鼠猴进行了“直播”。目前,爱丁堡动物园的直播依然持续着。
美国许多有熊猫的动物园也都推出了24小时直播大熊猫的视频栏目,放在其官方网站上供人观看。比如孟菲斯动物园对大熊猫“丫丫”和“乐乐”的直播,亚特兰大动物园和圣地亚哥动物园也对中国送来的大熊猫以及他们繁育的后代进行过直播。
但是,国外的这些“动物园官网直播”与中国大熊猫基地的“熊猫频道直播”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动物园直播动物很大程度上是广告性质的,其目的是要吸引人们去动物园参观,但“熊猫频道直播”并不是这个初衷和意图。频道的外延和内涵都要丰富很多,它直接就是一个“频道”,也是一个完整的社区,成本代价也更巨大。事实上,国外也还没有这种与电视台和独立新媒体合作,建立频道搭建直播平台的做法。
据了解,设立熊猫频道一开始的出发点主要是公益,而做成精品品牌之后,也不会担心盈利模式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据介绍,接下来CNTV计划推出“直播中国”系列,以高清直播技术和全球分发能力传播中国珍稀野生动物、风景名胜、文化遗产和名优特产等内容,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提供各种可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