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部表土花粉研究

来源 :植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t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花粉百分含量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内蒙古中部表土花粉与植被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 ,探讨了草原花粉组合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发现 ,草原区表土花粉以藜科和蒿属 ( Artemisia)为主 ,并以前者占优势地位 ,麻黄属 ( Ephedra)亦较常见。草原区植被的 A/C(蒿属 /藜科 )值较干旱区草原植被为低 ,分布规律也较干旱区复杂 ,但仍能反应干旱程度的差别 ,而且还反映了草原植被的退化程度。松属 ( Pinus)和桦属 ( Betula)的花粉在个别样品中占有较大比例 ,是环境噪音 (指外源性的、超代表性的花粉 )的主要来源。不同植被类型在花粉组合上各有特点 ,可以从花粉百分含量的数量特征上进行区分。在研究中还发现草原区的严重退化在花粉组合上具有明显表现 Pollen content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pollen and vegetation in central Inner Mongoli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len assemblages in the grasslan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ir formation were discussed.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urface pollen in the grassland area is dominated by Chenopodiaceae and Artemisia, and the former is dominant. Ephedra is also common. The value of A / C (Artemisia / Chenopodiaceae) in grassland area is lower than that in arid area, and its distribution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in arid area. However, it still reflects the difference of drought degree and reflects the degree of degradation of grassland vegetation. Pollen of Pinus and Betula occupy a large proportion of individual samples and are the major source of environmental noise (exogenous, super-representative pollen). Different types of vegetation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ollen assemblage, which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pollen percentage. In the study,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serious degradation of grassland area had obvious manifestations in pollen assemblages
其他文献
于1986-1991年,应用地震地质方法,对台湾海峡的地震地层和地质构造进行调查。采用地震剖面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台西盆地的构造演化进行研究。认为该盆地由厦澎坳陷、乌丘屿坳
学术部是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的核心工作部门,以每年的国产影片主竞赛单元、小成本电影单元等评奖组织工作为核心,以相关研讨会、展映活动为特色,再加上全国大学生影评大
克里斯蒂·里比(Chris D.Nebe),美国蒙纳瑞克斯好莱坞电影公司总裁,拥有多年国际影视制作经验。由里比先生执导的系列纪录片《神秘中国》向全球观众介绍神秘中国、魅力中国、
全球变化研究已成为第四纪地质学中的热点,其中年代尺度的高灵敏度、高精度测量又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Edwards工作表明,用热电离质谱(TIMS)技术研究珊瑚的~(238)U-~
松辽盆地所处地壳块段的纵向结构,依密度大小可分为上、中、下地壳.在上、中地壳间有一厚的3km的低密度层段.它可能是上地幔熔融物质析离出来的“流体相”在地壳中聚集的岩浆
华南武夷山北缘边界被绍兴—江山—东乡断裂带所限。该断裂带至少保留了三期构造事件的形迹。第一期发生在800Ma~900Ma的晚元古代,呈NW向SE的区域推覆韧剪变形运动,以构造混杂岩和区域绿片岩相
根据新藏公路沿线实际观察资料和前人的最新成果,总结了新疆西昆仑库地蛇绿岩的构造特征、层序及岩石学特征;对库地蛇绿岩形成时代、原始构造环境等有争议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
在江南古陆东段,广泛发育晚元古代的玄武岩,据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可区分为明显不同的两类:低钛玄武岩和高钛玄武岩.它们由上地幔的不同程度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结晶形成. L
松辽盆地白垩系油页岩中的Mn、Ca、Ba、Sr、P、Na、Zn、Th等元素含量高于国际标样(SDO-1)2~100倍,呈明显富集趋势。有机质(干酪根)中Zn、Ba、Cu、Mo、Pb、Ni、Y、Co、Mg、B等元素含量高于其页岩平均含量1.5~200倍,说明有机质相是它们的
由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10月7口发布的两项新标准:珠宝玉石名称(G旷Y16552—1996)和珠宝王石鉴定(GB/T19553—1996)于1997年5月1日实施,自生效之日起,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7T0043—93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