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工业维生素”的稀土,广泛运用于各领域,大到飞机、火箭,小到纽扣、拉链。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全世界的30%,其中四川省凉山州的稀土储量在全国又排名第二,现今仍有一大部分稀土资源储量尚未完全探明,因此凉山的稀土产业被列为攀西战略资源开发乃至国家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
大家都说,如果凉山的稀土产业开发成功,那么四川的稀土产业将被盘活。而四川稀土产业的崛起,又将带动中国稀土业整体的腾飞。
那么,四川稀土业现状如何?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后,四川稀土又将如何整装出发?记者深入凉山州稀土矿山腹地,为大家揭秘四川稀土几十年的“变形”之路。
●乱象——
从“金山”“银山”变千疮百孔
2014年12月9日清晨,一辆小车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疾驰,经过一个半小时车程,这辆小车终于到达目的地——凉山州冕宁县牦牛坪。
记者下车极目远眺,黄色的沙土被铲成了阶梯形,一层一层,像涟漪一样往山脚扩去。再向山腰望去,也是这样的黄沙和阶梯。挖掘机、大货车来往穿梭,记者问矿上的工人:“货车里拉的就是才开采出来的稀土吗?”“这不是开采的稀土,你们看到的这些黄沙都是以前乱开乱采以后被废弃的尾砂。”
“经过我们近4年的善后,尾砂的情况已经比我们刚刚进山时好得多了。以前这些废砂就这么随意乱堆着,堆得像一座小山一样,风大的时候吹得漫天黄沙。”
废弃尾砂是无度开采带来的恶果之一。从2007年开始,凉山州下大力气整治乱开乱采现象,从那时起,合理的处置废弃尾砂就成为一项重大工程。
稀土中含有17种元素,冕宁县的稀土中含有其中10种,这些元素呈现出不同色彩、光泽,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远远望去,真就像守着一座座“金山”“银山”。
对于外行来说,稀土中的这些元素只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个概念。但对于采矿者来说,这些概念就是真金白银。
当发现了这一座座的“金银山”后,在早期“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的政策影响下,社会各界一哄而上,大肆在稀土矿区开采稀土矿,最多时采选企业达100多户。
矿山负责人告诉记者:“打个不恰当但是又很形象的比喻,这些企业就像野猪一样,哪里有好东西就往哪里拱,这块地的东西拱没了就换一块地接着拱。他们分辨稀土也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在没有先进仪器的情况下,靠的是经验,好的稀土色泽好,肉眼也能看出来。而且这些企业追求的并不是深加工,他们只负责挖出来卖个好价就行。”
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论证,监管滞后,致使污染严重、安全问题突出,矿产资源所在地逐渐陷入“资源拿走,污染留下、财富拿走,贫困留下”的困境,这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问题。
●治理——
从千疮百孔到生态回归
面对一山的廢弃尾砂、稀疏的植被,记者禁不住问道:“这么多的废砂,又经过多年的无序乱采,这里岂不是荒山一座?”
一听记者这么问,一屋子的矿工们都笑了。负责人告诉记者:“你别小看了这些废弃的尾砂,里面的‘宝贝’还多得很!”
当年,那些小企业因为生产条件低下,所以对挖出来的矿石只是初步筛选以后就丢弃了,所以废弃尾砂中还含有利用价值很高的稀土元素。而且对于私采乱采的小企业来说,设备落后,许多稀土元素他们根本无法提取,更别说深加工。据矿山负责人介绍,光牦牛坪一座山探明的稀土资源就可以供应50年之久。
既然不是“荒山”,那如何改变“荒”的现象,让荒山重新变为“宝山”?
思考过这个问题后,凉山州做出决定——大力整顿稀土产业。整顿的第一步就是关停、合并小矿场,进行资源整合。
几年整合下来,曾经100多家各自为阵的企业“化散为整”,形成了现如今以四川江铜稀土、万凯丰稀土新能源科技公司、德昌志能稀土等为龙头的13家企业。2014年,这些企业还成立了集团,抱团式发展。
政府清除了曾经“小作坊”式的开采模式,这是改变多年乱象的重要一步。随之而来的,由有技术、有实力、更专业的大企业牵头发展稀土的优势逐步显现。
负责牦牛坪矿区开发的四川江铜稀土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曾经满目疮痍的牦牛坪,公司经过勘查、论证制定出了计划,投入6.9亿用于治理、开发、保护。
2008年公司进山后,就将力量主要集中在治理尾砂上,7年过去,曾经堆积如山的尾砂变成了一层层阶梯形。“将来我们会采取露天开采的方式,你们看到的阶梯形尾砂堆,以后就是我们的开采场,从以前的尾砂里,我们提炼出了公司现在的主打产品,把曾经的尾砂变成目前开发的重点。在治理过程中发现的富矿,会留着下一步再开发。这样不仅把以前的‘烂摊子’治理了,也把矿区结构合理化了。”
不仅如此,江铜还在同步进行植被恢复的实验,“因为海拔高,有些草类不适宜生长,所以我们还在实验阶段,以后尾砂上还将栽种上实验成功后的植物,一步一步恢复曾经的生态。”除了植被,政府拿出7000万联合公司力量重新修建了一条水渠,将曾经被尾砂堵塞的河道重新引到山下,为山脚的村子重新找回灌溉水源。废砂变宝贝,植被也在回归,满目疮痍的牦牛坪,经过7年治理已经有了改变,曾经的那座“荒”山正变回“宝山”。
这样的变化并不只存在于牦牛坪,凉山州其它6个采矿区也在悄然变化着,凉山稀土产业开发逐渐走上正轨。
●产业——
从政府保驾到多方出击
乱象已经不复存在,但作为攀西战略资源重点开发的项目,如何让产业更好、更强,这是凉山州和各大企业共同面临的新问题。
“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2007年凉山州政府投大量资金,在冕宁设立了稀土高新材料产业园区。园区建设完工后,政府马不停蹄开始引入企业,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延长产业链,积极发展终端应用产品,尽一切可能在政策、资金、土地上为稀土开发“保驾护航”。
凉山稀土龙头企业,万凯丰稀土新能源科技公司正搭上这趟“顺风车”。公司2008年入驻产业园区的时候,正好赶上凉山州大力整合稀土资源,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万凯丰顺利收购了当地一家小型分离厂。收购以后万凯丰对小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培训,解决了小厂曾经的技术难题,延长了公司产业链,为产品下游开发打下基础。
不仅如此,凉山州政府还将助推万凯丰成立四川凉山稀土研究院,届时,四川大学、东北大学、海南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都将参与到我省稀土的开发和研究中来。“建成产学研一体,可以为公司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万凯丰副总经理徐天宝如是说。
在政府的助力之下,经过7年时间,万凯丰已经拥有自己的矿场、加工厂、分离厂,完成了产业链的搭建,“上游原材料成本的降低,大大提高了我们下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徐总粗略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公司生产催化剂的成本在1000元左右,但最终成品可以卖到2.5万元。2015年,公司还将与四川大学合作,进行富铈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生产,这是电机驱动的主要材料,一旦生产成功,将打破美、日在这个材料上的垄断地位。
凉山州在努力完善稀土产业的发展,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产业链延伸的路,而来自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也相当“给力”。近5年来,四川省稀土企业申请科研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产业化推广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约60多个,其中已建项目40个,在建项目达2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60亿元。
从无序开采到大力整顿、治理、开发、保护,再到产业链的形成,四川稀土这一路“变形”磕磕绊绊,在今后的“变形”中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变形”的脚步不会停止,四川稀土业已经做好了扬帆远航的准备。(责编:李静)
大家都说,如果凉山的稀土产业开发成功,那么四川的稀土产业将被盘活。而四川稀土产业的崛起,又将带动中国稀土业整体的腾飞。
那么,四川稀土业现状如何?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后,四川稀土又将如何整装出发?记者深入凉山州稀土矿山腹地,为大家揭秘四川稀土几十年的“变形”之路。
●乱象——
从“金山”“银山”变千疮百孔
2014年12月9日清晨,一辆小车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疾驰,经过一个半小时车程,这辆小车终于到达目的地——凉山州冕宁县牦牛坪。
记者下车极目远眺,黄色的沙土被铲成了阶梯形,一层一层,像涟漪一样往山脚扩去。再向山腰望去,也是这样的黄沙和阶梯。挖掘机、大货车来往穿梭,记者问矿上的工人:“货车里拉的就是才开采出来的稀土吗?”“这不是开采的稀土,你们看到的这些黄沙都是以前乱开乱采以后被废弃的尾砂。”
“经过我们近4年的善后,尾砂的情况已经比我们刚刚进山时好得多了。以前这些废砂就这么随意乱堆着,堆得像一座小山一样,风大的时候吹得漫天黄沙。”
废弃尾砂是无度开采带来的恶果之一。从2007年开始,凉山州下大力气整治乱开乱采现象,从那时起,合理的处置废弃尾砂就成为一项重大工程。
稀土中含有17种元素,冕宁县的稀土中含有其中10种,这些元素呈现出不同色彩、光泽,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远远望去,真就像守着一座座“金山”“银山”。
对于外行来说,稀土中的这些元素只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个概念。但对于采矿者来说,这些概念就是真金白银。
当发现了这一座座的“金银山”后,在早期“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的政策影响下,社会各界一哄而上,大肆在稀土矿区开采稀土矿,最多时采选企业达100多户。
矿山负责人告诉记者:“打个不恰当但是又很形象的比喻,这些企业就像野猪一样,哪里有好东西就往哪里拱,这块地的东西拱没了就换一块地接着拱。他们分辨稀土也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在没有先进仪器的情况下,靠的是经验,好的稀土色泽好,肉眼也能看出来。而且这些企业追求的并不是深加工,他们只负责挖出来卖个好价就行。”
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论证,监管滞后,致使污染严重、安全问题突出,矿产资源所在地逐渐陷入“资源拿走,污染留下、财富拿走,贫困留下”的困境,这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问题。
●治理——
从千疮百孔到生态回归
面对一山的廢弃尾砂、稀疏的植被,记者禁不住问道:“这么多的废砂,又经过多年的无序乱采,这里岂不是荒山一座?”
一听记者这么问,一屋子的矿工们都笑了。负责人告诉记者:“你别小看了这些废弃的尾砂,里面的‘宝贝’还多得很!”
当年,那些小企业因为生产条件低下,所以对挖出来的矿石只是初步筛选以后就丢弃了,所以废弃尾砂中还含有利用价值很高的稀土元素。而且对于私采乱采的小企业来说,设备落后,许多稀土元素他们根本无法提取,更别说深加工。据矿山负责人介绍,光牦牛坪一座山探明的稀土资源就可以供应50年之久。
既然不是“荒山”,那如何改变“荒”的现象,让荒山重新变为“宝山”?
思考过这个问题后,凉山州做出决定——大力整顿稀土产业。整顿的第一步就是关停、合并小矿场,进行资源整合。
几年整合下来,曾经100多家各自为阵的企业“化散为整”,形成了现如今以四川江铜稀土、万凯丰稀土新能源科技公司、德昌志能稀土等为龙头的13家企业。2014年,这些企业还成立了集团,抱团式发展。
政府清除了曾经“小作坊”式的开采模式,这是改变多年乱象的重要一步。随之而来的,由有技术、有实力、更专业的大企业牵头发展稀土的优势逐步显现。
负责牦牛坪矿区开发的四川江铜稀土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曾经满目疮痍的牦牛坪,公司经过勘查、论证制定出了计划,投入6.9亿用于治理、开发、保护。
2008年公司进山后,就将力量主要集中在治理尾砂上,7年过去,曾经堆积如山的尾砂变成了一层层阶梯形。“将来我们会采取露天开采的方式,你们看到的阶梯形尾砂堆,以后就是我们的开采场,从以前的尾砂里,我们提炼出了公司现在的主打产品,把曾经的尾砂变成目前开发的重点。在治理过程中发现的富矿,会留着下一步再开发。这样不仅把以前的‘烂摊子’治理了,也把矿区结构合理化了。”
不仅如此,江铜还在同步进行植被恢复的实验,“因为海拔高,有些草类不适宜生长,所以我们还在实验阶段,以后尾砂上还将栽种上实验成功后的植物,一步一步恢复曾经的生态。”除了植被,政府拿出7000万联合公司力量重新修建了一条水渠,将曾经被尾砂堵塞的河道重新引到山下,为山脚的村子重新找回灌溉水源。废砂变宝贝,植被也在回归,满目疮痍的牦牛坪,经过7年治理已经有了改变,曾经的那座“荒”山正变回“宝山”。
这样的变化并不只存在于牦牛坪,凉山州其它6个采矿区也在悄然变化着,凉山稀土产业开发逐渐走上正轨。
●产业——
从政府保驾到多方出击
乱象已经不复存在,但作为攀西战略资源重点开发的项目,如何让产业更好、更强,这是凉山州和各大企业共同面临的新问题。
“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2007年凉山州政府投大量资金,在冕宁设立了稀土高新材料产业园区。园区建设完工后,政府马不停蹄开始引入企业,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延长产业链,积极发展终端应用产品,尽一切可能在政策、资金、土地上为稀土开发“保驾护航”。
凉山稀土龙头企业,万凯丰稀土新能源科技公司正搭上这趟“顺风车”。公司2008年入驻产业园区的时候,正好赶上凉山州大力整合稀土资源,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万凯丰顺利收购了当地一家小型分离厂。收购以后万凯丰对小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培训,解决了小厂曾经的技术难题,延长了公司产业链,为产品下游开发打下基础。
不仅如此,凉山州政府还将助推万凯丰成立四川凉山稀土研究院,届时,四川大学、东北大学、海南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都将参与到我省稀土的开发和研究中来。“建成产学研一体,可以为公司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万凯丰副总经理徐天宝如是说。
在政府的助力之下,经过7年时间,万凯丰已经拥有自己的矿场、加工厂、分离厂,完成了产业链的搭建,“上游原材料成本的降低,大大提高了我们下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徐总粗略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公司生产催化剂的成本在1000元左右,但最终成品可以卖到2.5万元。2015年,公司还将与四川大学合作,进行富铈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生产,这是电机驱动的主要材料,一旦生产成功,将打破美、日在这个材料上的垄断地位。
凉山州在努力完善稀土产业的发展,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产业链延伸的路,而来自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也相当“给力”。近5年来,四川省稀土企业申请科研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产业化推广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约60多个,其中已建项目40个,在建项目达2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60亿元。
从无序开采到大力整顿、治理、开发、保护,再到产业链的形成,四川稀土这一路“变形”磕磕绊绊,在今后的“变形”中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变形”的脚步不会停止,四川稀土业已经做好了扬帆远航的准备。(责编: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