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社区中的多元文化融合研究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t398896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国际融合大潮流,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打造高品质国际化社区已成为中外社区居民的共同期待。同时,国际化社区内异质文化的流动与汇集也已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使我们对城市国际化社区治理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基于上海、杭州、义乌某些国际化社区目前现状,以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为依据,分析了国际化社区的多元文化融合程度,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社区;多元文化;融合
  1.国际化社区多元文化融合情况分析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统领下,我国对城市社区建设,尤其是国际化社区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而随着世界各地人士的入住,多元文化渐渐发生碰撞。因此,如何促进以人为本,多方参与的多元共治体制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调研我们发现国际化社区在多元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1物质层面的文化融合
  物质文化指居民在社区中享受的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居民对物质条件的了解程度和使用程度。①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物质层面文化融合的重点往往在于外籍人士是否与当地居民一样享受社区提供的同等物质条件,是否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物质方面的影响。
  公共设施是社区物质资料的基础。因此,对社区内公共设施了解程度越高,使用越频繁,外籍人士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可能性就越高。从侧面表明双方能够和平的共享社区物质条件,具有一致行动的物质基础。②
  在进行的调查1发现,社区外籍人士对社区公共设施的了解程度中,非常了解的占23%,比较了解的占49%,比较不了解的占21%,非常不了解的占7%。
  在进行的调查2发现,社区外籍人士对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程度中,经常使用的占21%,有时使用的占36%,偶尔使用的占34%,从不使用的占10%。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了解社区公共设施的外籍人士占大多数,但还有1/3左右的人不了解,甚至是非常不了解;而有近乎1/2的人员几乎不使用这些设施。从访谈中得知,大部分国际化小区的公共设施并不多。大多数外籍人士所了解的公共设施往往局限于生活中离不开的设施。再加上不充足的双语标识、当地居民有时过分关注,使得多数外籍人士选择减少使用公共设施,以避免这样的状况。
  1.2精神层面的文化融合
  精神文化在这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熟悉、培养,渐渐趋于一致的社区认同感、社区归属感等心理层面。其文化融合涉及到居民在相处过程中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相互影响。③而社区归属感又是社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通过对社区归属感探讨目前国际化社区在精神层面文化融合的程度。
  社区归属感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居民对居住社区、群体的认同、喜爱和依恋。取决于居民对社区的满足程度,由绿化环境、人际关系、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程度和社区服务等方面构成。④本调研主要从人际关系和满意程度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外籍人士的人际关系,其好坏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社区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
  在进行的调查3发现,社区外籍人士和社区居民的交流频率中,从不交流的占9%,每月1-2次占30%,每周1-2次占27%,每周5-6次占32%。
  在进行的调查4发现,社区外籍人士的当地朋友个数中,没有占11%,1-2个占26%,3-5个占25%,6-10个占17%,10个以上占21%。
  从数据中我们看出大多数社区外籍人士有着较多的当地朋友。而与当地居民沟通的频率却并不高,这似乎相互矛盾。事实上是现代人社区生活的通病:交友范围局限于自己的工作、学习范围。即使都是中国人,彼此之间相处的机会自然也少。相反,有一部分外籍人士很享受这种看上去冷静且自由的相处方式。社区满意度也能佐证这一点。数据如下:
  在进行的调查5发现,社区外籍人士对现社区的满意程度中,非常满意占51%,满意占46%,较不满意占2%,不满意占1%。
  97%的外籍人士都对社区的硬件环境和软件服务表示满意,也都表现出了长期居住的意愿。通过访谈我们也了解到对社区不满意的外籍人士主要是来华大学生。对于像“不能夜不归宿”、“寝室不能有功率过大、有安全隐患的电器”等规定,他们虽然能够理解学校对于学生安全的重视以及关心,但仍然觉得收到了束缚。
  2.促进国际化社区多元文化融合的建议
  目前国际化社区多元文化融合程度还有所欠缺。这一方面是因为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使得我们在国际化社区管理方面来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社区发展偏重不同,使我们一时忽略了这一点。在此提出一些建议意图促进国际化社区的多元文化融合。
  首先,制度管理是维护社区建设有序进行的必要手段。可以借鉴上海滨江社区的做法——由专人负责。又或者是像广佛交界的大沥黄岐片区——采取诸如聘请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顾问团队、培养本地外国人义工等社会工作手段。不但利用了外籍人士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优势,冲破了社区管理层面人员与外籍人士之间的语言沟通障碍和文化隔阂,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社区居委会“减负增效”和“去行政化”,将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从繁杂的行政工作中解放出来。⑤
  除了有制度保障外籍人士的权益以外,社区也应该关注外籍居民对软服务的需求,为外籍人士提供志愿者翻译、代缴公共事业费、代订报刊杂志等服务。在设立专门的咨询部门的同时,也可以招募或培养志愿者与外籍人士结对:不定期主动上门联系,在沟通联系感情的基础上,宣传政策法规,收集意见诉求。
  这一点类似于英国社区的服务管理体系,以社区组织和成员的力量为主,由社区居民自发联合成立联合会或者以教会为基础的地方组织等,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当然,我们也可以模仿国外一些大型公司向社区提供免费的专业援助。这不但保障各种志愿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也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塑造公司的公共形象,开发潜在的商机。⑥
  3.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城市国际化的深入,社区作为城市的缩影,无可避免地需要走向国际化。在这一过程中,各种来自不同国家有着鲜明特征的文化的大量涌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完善国际化社区建设的难度。
  调研发现目前国际化社区文化融合程度还有所欠缺:不到位的公共设施普及,欠缺的文化活动宣传,仍需加强的社区归属感等。当然,如何促进国际化社区文化融合的实践经验还需要一步步积累。在此,仅期望能帮助国际化社区认识到目前的文化融合现状,做出改变以适应目前的城市社区的国际化大趋势的背景。
  注释
  ①陈素琴.城市混合型社区文化融合
  ②陈素琴.城市混合型社区文化融合
  ③陈素琴.城市混合型社区文化融合
  ④陈微.如何培养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中国民政》,2002年第4期
  ⑤樊鹏.国际化社区治理:专业化社会治理创新的中国方案
  ⑥裴蓉.中外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马西恒、童星.《敦睦他者_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之路——对上海市Y社区的个案考察》
  [2]陈平.《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3]焦爱华.《浦东国际社区人文环境发展状况研究》
  [4]高征阅.《上海市国际化社区发展中的文化融合问题研究》
  [5]朱秉渊.《在京韩国人及其社会融合状况——以望京“韩国城”为例》
  [6]新浪网.《“联合国社区”培养外国人义工》
  [7]陈素琴.《城市混合型社区文化融合》
  [8]裴蓉.《中外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9]陳微.《如何培养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10]樊鹏.《国际化社区治理:专业化社会治理创新的中国方案》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计量大学2019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9002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迫切要求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新时代党建工作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是不断开创党建伟大工程新局面的推进方向。文章结合单位实际,就提升县级供电企业党建质量进行一些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供电企业;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1.课题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对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工作做出全
期刊
【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设音乐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感受音乐之美,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完成对小学生的全面培养。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针对合唱教学,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合唱兴趣,挖掘小学生的音乐天赋,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引言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的效果并不理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最为突出的政治传统与优势,政工干部是思政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自我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的凝聚力和未来发展动力。基于此背景,本文以政工干部自我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为研究起点,分析队伍建设现状的同时挖掘出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和策略,包括有准确的自我定位、合理的自我定位期望价值、重视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构建多元化的能力提高路径,以期为我国企业政工干部自身能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 +”持续发展的时代下,结合先进技术、网络平台和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 + 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是实现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提出的打造“金课”要求的重要手段。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成为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热点。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其可行性进行论述,以大学英语这一公共基础课程为对象,阐述“互联网 +”环境下大学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大鲜明特色。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水准,优化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从而增强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基层党组织要想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探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有效途径、载体和方法,培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风气,而创新学习方式是建设学习型党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极富时代性与先进性特征的教辅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初中教育之,有力地推动了各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渗透,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就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及应用策略作了分析,旨在为初中历史教学的良好推进提供一些新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技术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需要在日常课堂当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法指导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学
期刊
1.现当代花鸟画艺术图式生成的主要方式  1.1对传统花鸟画艺术图式的解构及整合  绘画从本质上来讲是民族审美、文化内涵的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表达。而中国画在绘画历史发展脉络中,所呈现的文化底蕴在审美取向、表达方式和技法方面都有着相应的影响。  中国画十分注重艺术图式的传承,外在表现形式可分为四点:其一,原作的传承。好的名家名作是画家智慧的结晶,有研究意义;其二,摹写前代佳作。以此引发共
期刊
【摘 要】基于2017年青岛市青年发展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影响青年群体信任水平高低的各种因素。分析表明教育程度、家庭关系满意度、邻里关系满意度、参加社区活动的频率、自我期望对青年群体的人际信任有重要影响,教育程度、邻里关系满意度、参加社区活动的频率、自我期望对青年群体的社会组织信任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青年群体;人际信任;社会组织信任  引言  社会信任问题影响广泛,从政策的实施制定到
期刊
【摘 要】文化是引导社会风气和凝聚社会人心的不可替代力量,是发展振兴乡村的灵魂工程。笔者立足徽州发展实际,审视徽州文化的重要价值,考察徽州民众文化自信现状,思考培育和涵养徽州民众文化自信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徽州文化;乡村振兴;徽州民众;文化自信  引言  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党的十九大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