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静坐的木椅 我得和 我的腐朽 同坐 黏腻腻地 在离开以前灵魂体操 堕落的清晨 种下黯淡 一座活火山 需要亲吻 甜蜜地倾斜 练就浑身 豪气的温度 枯骨 枯骨 你活着我死了 在太空飘浮 一直一直吹 穿堂的风羞涩的春雷 春日很擂 寒流炸开头颅 我和右腿在深夜里氣虚 随意扭转疼痛 随意疼痛来袭 点燃诗经 适合静默的暗语 这一次真变形 不敢睡去 怕黎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坐的木椅
我得和
我的腐朽
同坐
黏腻腻地
在离开以前
灵魂体操
堕落的清晨
种下黯淡
一座活火山
需要亲吻
甜蜜地倾斜
练就浑身
豪气的温度
枯骨
枯骨
你活着我死了
在太空飘浮
一直一直吹
穿堂的风
羞涩的春雷
春日很擂
寒流炸开头颅
我和右腿在深夜里氣虚
随意扭转疼痛
随意疼痛来袭
点燃诗经
适合静默的暗语
这一次真变形
不敢睡去
怕黎明瘫痪在梦境的地铁
最多,至少
越来越像母亲
在阴雨天哀悼昨日狂欢
我们闭口不提
骨折的长寿花
在冰箱寻觅
午茶点心时光
眺望落地窗外
一千只飞鸟自由
人间琐碎
多在餐桌椅行进
冰火菠萝油面包加黑咖啡
奶茶和葱花夹心苏打饼
我们臣服美味絮语
遮蔽疼痛带来不适症状
叉子插向
玻璃盒内削好苹果
日复一日
培养良好节操
剩下
一直忘记初老
在你唇瓣四溢
即使言语浓缩
也可能腐烂怯懦
谁能躲过忽晴忽雨
忽风忽雪这么那样的
喘息
落叶和头皮屑齐飞
油菜花弯着佝偻背脊
麻雀翅膀骨折
纷纷盘腿坐下
一座森林
其他文献
魔 术 师 没有高高的礼帽和长长的燕尾服 它只是静默在那里 等 等春光 啁啾舞蹈 鸟 四处走动 白云 唯有他不动声色 攀岩者行动前那样默视 上缘的路径 没有道具的遮掩 举着赤臂和赤诚之心 一缕春风终于拂面 它忽然就捧出一树白鸽子 春雷春雨后 它又把鸽子变得无影无踪 玉兰树好像就是这样定 型 术 你的心情和你的任性 没人能管得了 把木头打成桌子和椅子 让铁变成刀
汉语文学的现代化肇始于新诗,并辐射开去,标明文学甚至是汉语文化的新身份,其重要性在“五四”那代学人中,胡适知道,钱玄同知道,傅斯年也知道,所以不遗余力,不惜矫枉过正。新时期的汉语文学再出发同样肇始于新诗,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甚至是虽然早就写成但影响始于新时期的食指的《相信未来》,都透露着新时期文学“春天”的信息。百年现代汉语文学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会有新诗或嘹亮或沉郁的声响。从本质上
独坐苍茫 秋天的雁阵很快被云遮蔽 远山暧昧得有些捉摸不定 想着山那边见过或陌生的人 茶杯感到了三寸凉意 一起上路的伙伴已寥落成一 远方也完全是一个人的事 沿途鲜嫩的名字握手即忘 语言寺庙里供奉的许多尊神 被朝拜者看清后先后死去 山下的湖水在抄袭昨天的江河 石頭还是水里的石头 虽然已让时间拿捏得日渐光滑 今晚的梦在哪儿栖身不必再想 风已把词典从凉吹到冷雪上 应季的雪洋洋
万 物 生 我向往春天葳蕤的激情 总是盛开,草与花朵砥砺互勉 绝不辜負季节 从内部衍生的灯盏明灭有度 沉浮……唯有向上的力 能够揭示秘密 鉴于此,我继续前行 不问路有多远 一直走就会看见风吹万物 大地澄明闲 云 他吸纳山林的真气 千年修炼走向涅槃。 他被闪电击打, 锻造的黄金宝瓶把火焰 塑造成先知。 但风依旧迅疾, 不断膨胀的人间烟火也能铄金。 出入山林 就能
说到21世纪诗歌,评论界的观点可谓姚黄魏紫,仁智各见。但最具代表性的不外乎有两种。第一种意见认为,进入新世纪以后的新诗已经彻底淡出中心和正宗的位置,被边缘化到近乎“死亡”的程度,它在生活中充其量也只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指证相当确凿。第二种意见则认为,新世纪诗歌空前“复兴”,已经获得了“新生”的可能,写作队伍、作品数量、受重视程度、传播速度与方式均处于理想状态,可以说诗坛的氛围是朦胧诗之后最好的阶段,
和大量的评论文章相比,罗振亚写诗不多,除早年的《挥手浪漫》外,就是中国青年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这本《一株麦子的幸福》了。诗集命名为《一株麦子的幸福》,实际上也可引申为一片“土地”(李向阳屯)的幸福,或一个人(罗振亚)一生的幸福。对于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种种滋味,罗振亚用手中的笔将之艺术地记录下来,发自肺腑的感叹世事如烟中升华出一束思想的光芒,使诗作更具審美价值。 在一次“亲情诗”的对话中,罗振亚说过:“
遗珠,或踪迹 书架上,打印出的未刊稿 蒙上灰霾又被擦净,忍耐着等待 文档里半成品的诗作 不时吵吵着,递来词语的眼神 记忆中那些叫人懊悔的瞬间 或许会在梦中击垮你,带着一丝 报复的快意。人生需要修复的 不是伤痕,而是未完成 为此,诗人创造了爱 但是否也附赠了耐心与希望? 我们时时回顾,不让初衷 变成遗失的珠玉,我们为寻找 而留下的脚印,也像一幅寻宝图 如果恰好被某个孩子捡
秋雨声 雨声在窗外 不知何时开始响起 我侧头看看外面 除了夜,什么也看不到 我正写的故事里 也有一个夜晚 也有夜晚裹挟的一场秋雨 它下在汉朝,下在大漠深处 一个骑奴出身的人 指挥他的千军万马 雨水淋湿他的头盔和铠甲 淋湿他坐骑的每一根鬃毛 一万支火把在雨中熄灭 湿淋淋的夜晚好像永不会干 我尝试看清他的脸 也看清他的一生 或许,我听到的雨声也被他长久地听过 雨声在
2020年2月20日,诗人刘章老师在河北石家庄的家中安然而逝。从此刘章诗词,就成为刘老师的遗作了。一念及此,悲从中来。心中荡漾着深远的怀想,也奔涌着不尽的哀思。然而对于一位有着鲜明精神谱系和情感标识的诗人而言,最好的纪念莫过于去读他的作品。诗在,心就还在。诗活着,人也活着。在各种疫情传言的包围中,我打开《刘章诗词》来读,仿佛重新和刘老师交换着会意的眼神,心灵也变得更加澄澈和纯净了。 因为在新诗和
夜读 山谷行走的,一位印第安学徒 距离几步之遥,一块大石头 从他头顶悬崖掉落 几秒钟前,他 恰好停了下来 系自己的鞋带。他的师傅 事后却如此回应:或许 下一次,恰恰 就在他停下的时候 一块更大的石头,会落下 砸到他 他所能做的,只是 完美无缺,系好自己的鞋带 在一万米的夜空 细微的顶灯下,我合上书本 窗外,有巨大的虚空 隔着一层玻璃 一个人目光安静地望着我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