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而不骄”中的“泰”词义考证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44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论语·子路》篇中“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中“泰”字的词义存在一些争议,文章在传统训诂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考察了“泰”在同时期文献中的词义,并通过句式中词义间的关联确定“泰”是一个褒义词,表示“安详舒泰”。
  〔关键词〕 论语;君子;小人;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4-0083-04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此章中的“泰”与“骄”之所以能够有多种阐释,其特殊之处就在于“骄泰”在古文中经常连用,并且在连用时为同义词,并都带有贬义色彩,而在此章中两者并举,就有了一些辩证法的意味,是如杨逢彬所说表示“君子自负,但不盛气凌人,小人盛气凌人,却并不自负”[1],辨明君子的缺点与小人的做派?还是拿君子的做派和小人的做派进行对比,进而肯定君子的品行?两种不同的理解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骄”的意义在此是没有争议的,表示“骄傲、自负”之义,那么重点就是“泰”的含义,这也是我们探究“泰”词义的原因。我们之所以在传统训诂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探究“泰”的词义,是运用杨逢彬以考察分布为主轴的训诂方法[2],也就是在其《论语新注新译》导言中第十一点所论述的“我们的具体做法”[1],他所用的考证方法呈系统性、科学性,并且很具说服力,对《论语》很多疑难词句的考证都可以成为定论,但我们认为,在此章的论述上,有些不妥之处,在此提出重新讨论。
  首先我们看一下古代学者的研究。古代学者注意到孔子在此把“泰”与“骄”进行对比,证明它们有其相似性,而“泰”有正反两个方面,落脚点不同,阐释也不同。何晏把此句释为“君子自纵泰,似骄而不骄,小人拘忌而自骄矜”,实际是把“泰”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分别开来,重点强调的是君子的内在品质。自汉、宋、元、明、清以来的古代学者也多关注“泰”的内在本质,也就是其外在表现形成的内在原因,把它释为“安详舒泰”之义。早在宋代,就有学者明确辨析“侈泰”之“泰”与“泰而不骄”中泰的不同,如杨时《龟山集》“问:‘君子泰而不骄’、《孟子》‘传食于诸侯’,人或以为泰,君子可泰乎?答:‘非侈泰之泰,若心广体胖是也。’元代学者戴侗《六书故》、袁俊翁《四书疑节》、萧镒《四书待问》也都认为“泰”和“骄”在此表示相反的意思,不表侈肆之泰,而表安舒之泰。
  其次是现代学者的研究。现代学者对“泰”的理解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继承古代学者的研究,吸收何晏、黄侃、朱熹、刘宝楠、程树德等在注释中呈现的的观点,如杨伯峻(1958)[3](141)、南怀瑾(2002)[4]、傅佩荣(2006)[5](235)、李零(2007)[6](245)、李澤厚(2008)[7](400)、孙钦善(2009)[8](169)、钱穆(2013)[9](398)、曹音(2015)[10](139)等人,释“泰”为“安详舒泰”,只是在解读方面有细微的差异。二是把“泰”与“骄”当作近义词,而且是同一方面的近义词。如黄怀信(2006)[11](328)把“泰”释为“自大”,认为此章是论君子、小人行为作风不同。杨逢彬(2016)[1]把“泰”释为“自负”,并指出“骄”不仅自负,还盛气凌人,两者的对比是辨明君子的缺点与小人的做派有本质的区别。
  下面我们依照杨逢彬的“以考察分布为主轴”的训诂方式进行考证:第一,在寻找证据时分清主次,把语言系统内部的证据作为主要的、自足的证据,而不能从语言外部寻找理论。在对《论语》此章的解释中,我们不能以孔子的思想或者自身所要阐释的思想去解释,如李泽厚从孔子中庸的思想出发,认为“泰”符合强调无过无不及的“度”,释为“安坦”、朱熹从他自身的理学思想出发,认为“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它们只能是参证,还需再论证。第二,考察语言的内部规律和自己总结的规律。语言具有社会性,在考证词义时,运用语法与训诂相结合的方法,排比归纳同时代的语料,考察分布,明确其语法位置以及与其他词相结合的能力,可进一步固定词义。第三,不轻易推翻汉儒成说。考证分为对“泰”词义的考察和相同句式的考察,以全面理解其意义,把握此章的具体含义。
  一、 词义的考察
  第一,在王力的《同源字典》中“泰”有“甚”义,由此又引申出具有贬义色彩的“倨傲、傲慢”义。在《国语》、《左传》、《管子》、《大学》等文献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骄傲侈泰”、“侈泰”、“骄泰奢侈”等表示此义的用例。
  (1)故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管子·八观》)
  (2)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管子·禁藏》)
  (3)君骄泰而有烈,夫以德胜者犹惧失之,而况骄泰乎?(《国语·晋语》)
  (4)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韩非子·扬权》)
  (5)夫当家之爱子,财货足用,财货足用则轻用,轻用则侈泰。(《韩非子·六反》)
  (6)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春秋左氏传·襄公三十年》)
  (7)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礼记·大学》)
  而在《论语》中我们也可以找到“泰”的这两个义项,一是“倨傲、傲慢”义,如在《论语·子罕》中:“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二是“甚、过度”义,如《论语·述而》:“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因此,可以看出《论语》时代,“泰”确实可表示与“骄”相近的“倨傲、傲慢”义,这也是产生分歧的原因所在。
  第二,“泰”除了有上述贬义色彩,还可以与“太”相通,《说文解字》中:“太,古文泰”,“泰”为后起字。在先秦的文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此用法,如:   (8)管子对曰:“泰春民之功繇;泰夏民之令之所止,令之所发;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泰冬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管子·山国轨》)
  (9)民乃肯耕战,则人主不泰危乎,而人臣不泰安乎?(《韩非子·外储说》)
  第三,也就是我们所要探索的,在先秦文献中是否有“安详舒泰”的用例?首先,在先秦古籍《周易》中,“泰”不表示上述的三个义项,“泰”有“通”意,在《周易》中运用较多,同时《泰卦》也是六十四卦之一。
  (10)泰,小往大来。吉,亨。(《周易·泰卦》)
  (11)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周易·序卦传》
  而此后的“泰然”、“泰通、发展”之义也是由此引申而来。
  (12)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老子·道德经》)
  (13)桓公问管子曰:“事之至数可闻乎?”管子对曰:“何谓至数?”桓公曰:“秦奢教我曰:‘帷盖不修,衣服不众,则女事不泰。俎豆之礼不致牲,诸侯太牢,大夫少牢,不若此,则六畜不育。’”(《管子·事语》)
  (14)可以禁暴足穷,百姓待之而后宁泰。(《荀子·赋》)
  例句(12)出自《老子》中道经三十五章“太”通 “泰”,“安平太”并列,意义相近。例句(13)其中的“不泰”就是“不发展、不发达”之义。例句(14)杨倞注:足穷謂使穷者足也,百姓待君上之智而后安。宁泰当为泰宁也”。在焦循的《论语补疏》中,“泰,通也”,也是出自“泰”的这一含义。
  另外,在《论语》中,也有对“泰而不骄”内涵的具体阐释,如“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皇疏:“言不以我富财之众,而陵彼之寡少也。又不得以我贵势之大加彼之小也。我虽众大,而愈敬寡小,故无所敢慢也。能众能大,是我之泰:不敢慢于寡小,是不骄也,故曰泰而不骄也。”“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才能称之为“泰而不骄”,而且“能众能大”,才能称之为“泰”,如果“泰”表示“自大、自负”,也就不能称之为“无敢慢”了。
  因此,通过对“泰”词义的全面考察,我们认为,虽然它在《论语》时代有多种意义,但从以上考察,我们倾向于最后一种,表示“泰然、安详舒泰”,现代学者把“泰”进一步释为“自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 句式的考察
  王氏父子之所以在考证中有如此大的成就,主要是得益于对同一时代、同一句式的排比归纳,我们也通过对《论语》中的“君子……而不……”,“小人……而不……”句式进行考察,再运用现代语言学、词汇学的知识做出阐释。杨逢彬举出此句式在《论语》中其他地方的用法,如《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贞而不谅”等,进而推论出是同义词辨析。而“君子……而不……”,“小人……而不……”这种句式,在先秦时期的其他著作中并未出现,在《论语》中也只出现三例,因此我们从“……而不……”、“君子……小人……”这两种出现频率较高并且具有普遍性的句式入手进行考察。
  首先,是对“……而不……”句式的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在先秦文学中“而不”前后是否可以连接两个反义形容词?答案是肯定的,在《论语》中就有这样的例子,《论语·公冶长》:“或曰:‘雍也,仁而不佞。’”《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中的“仁而不佞”、“谲而不正、正而不谲”就是连接两个反义形容词。另外还有一些同时代的作品中也有此用法,如《韩非子·难言》:“臣非非难言也,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中的“华而不实”,《黄帝内经·灵枢》:“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中的“贪而不仁”。语言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那么我们是不可以否认在《论语》中可以出现修饰两个语义相反的形容词的。
  其次,我们对“君子……小人……”句式进行考察。《论语》中有16处之多“君子”与“小人”对举的例子,总体上来看,是肯定“君子”,否定“小人”,“君子”有才有德,其思想内涵也具有充实深刻的内容。“君子”是孔子极力塑造的一个理想人物形象,因此在对“君子”特征及品质进行描述时多用褒义词,反之对于“小人”的描述多带有贬义色彩,同时也是孔子所极力警惕成为的那一类人。[12]如:
  (15)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9)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20)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21)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三、 结 论
  通过以上对“泰”的词义以及句式的考察,论证在先秦时期“泰”已有“泰通”之义,再加上《论语·尧曰》对其内涵的具体描述作为佐证,而且“……而不……”句式可以连接两个相反的形容词,《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举的用例所表示的意义,我们认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中“泰”作为褒义词来讲更加合理。正如程树德在《论语集解》中所说“泰者,通也”,正是由于“君子”通达,因此被别人认为似有“纵泰”,但是其本质与“骄”不同。在进行具体阐释时,“骄”和“泰”有其相近之处,正如“和”和“同”、“周”和“比”,但是字面意思不能与其加以混淆,还是对前者进行肯定和强调,又,杨逢彬也提出“古书不可轻易否定汉儒成说”,在此我们也赞同汉儒的观点。因此,我们认为把“泰”释为“安详舒泰”比较合适,“自负”义还有待商榷。
  〔参考文献〕
  [1] 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60-261
  [1] 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5-26
  [2] 杨逢彬. 以考察分布为主轴的训诂——以《论语》为例[N].光明日报, 2016.11.13(07版)
  [3]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8.
  [4] 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6:632.
  [5] 傅佩荣. 傅佩荣解读论语[M]. 北京:线装书局,2006.
  [6] 李零著.丧家狗我读《论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7] 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8] 孙钦善.论语本解[M].北京:生活·图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9] 钱穆.钱穆先生全集 论语新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10] 曹音. 读懂经典丛书 论语释疑[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
  [11] 黄怀信校释;庞素琴,通检.论语新校释[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12] 吕方.孔子时代的“君子”和“小人”.孔子研究[J],2010(1):53-61.
  (责任编辑:马胜利)
其他文献
要保持管体直径为恒定,带钢宽度方向形状(包括月牙弯)的变化应当满足的不同条件,并举出几种类型,同时分析螺旋成型缝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对新型铣边机构的设想作一探讨。
赣南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情况调查□余悦黄南南郭东革命老区赣南,地处江西的南部,分布着较广的山林、湖泊,自然资源较丰富,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赣州
<正> 本组尖锐湿疣患者169例,男115例,女54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5天~12个月;99例病理组织检查证实。32例曾用冷冻或外用药物治疗未愈,21例有婚外性生活,14例配偶患
转型时期应加强对社会冲突的认识和调控□阎志刚美国当代杰出的政治学家亨廷顿曾经研究指出:一个高度传统化的社会和一个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社会,其社会运行是稳定而有序的,而一
文章在综合有关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ESI指数分析金砖国家在OECD市场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竞争性与互补性,通过RCA指数对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
税收筹划问题浅论□严俊一、税收筹划的涵义及相关分析税收筹划指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财务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而进行的纳税方案优化选择,旨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