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使其成为连接亚太经济圈,通达欧洲经济圈,形成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有利于促进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的交流和融合,形成紧密的经济区,对于世界和平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沿线国家具有共赢性。
但是,西北五省(区)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方面,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深层次的合作理念和协调机制。建议各省(区)进一步挖掘优势,培育特色,找准切入点,强化互补性,统筹发展促进共同发展和整体发展。
9月9日上午,国内首部丝路经济带蓝皮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在陕西省政府新闻发布厅发布。陕西省社科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石英介绍该蓝皮书主要信息,并与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白宽犁、金融投资研究所所长谷孟宾、发展合作处处长牛战美共同答记者问。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朱晓悦主持发布会。
国内首部丝路经济带蓝皮书
《报告》由陕西省社科院组织精锐科研力量研创编撰,权威皮书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既是国内第一本丝绸之路经济带蓝皮书,也是陕西省社科院倾力打造的又一个特色与品质双赢的咨政平台,在社科研究与党政决策、现实需求之间架起了新桥梁。
《报告》全书包括“总报告”、“综合篇”、“经济篇”、“社会文化篇”等4个部分37份原创性专题报告,汇集了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权威专家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全面呈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省份的战略定位和建设现状,并在综合研判国内外环境、深刻剖析现存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和国际化视角,对深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兼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务实之策,理性预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未来趋势,客观展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富有挑战性而又令人振奋的美好前景。
作为陕西省社科院连续性年度智库产品—“陕西蓝皮书”家族的新成员,《报告》的研创编撰,在发扬“陕西蓝皮书”品牌和平台优势的基础上,首次并成功实现了在更大范围内跨地域整合科研力量和学术资源,为推进社科研究协同创新探索了新路子。正如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一样,《报告》秉古风承新意,聚合力求共赢,不仅承袭了“陕西蓝皮书”决策参考、政策先声、投资指南、新闻来源和数据查证等功能,其前瞻性、针对性、实证性和时效性等特征也更加鲜明,更具全球视野和权威性。被誉为科学决策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国内外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态势的最新指南。
“丝路五通”正在加速推进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并表示先从“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做起,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报告》分析认为,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使其成为连接亚太经济圈,通达欧洲经济圈,形成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有利于促进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的交流和融合,形成紧密的经济区,对于世界和平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沿线国家具有共赢性。同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抵抗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有利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出后的一年时间里,围绕“丝路五通”,沿线省区和城市积极响应、缜密规划布局,大力实施“五通”建设,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和组织合作基础,自上而下的联动推进机制也逐步形成。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沟通机制趋于成形;综合性的道路网络已初具规模;贸易便利化措施不断得到落实并促进贸易畅通;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速了货币流通;依托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民心相通正在加速实现。
《报告》预测,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深化,未来将展现六大趋势,即:丝路经济带将成为能源、贸易、文化紧密合作交流的平台;丝路经济带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将进一步强化;多路径道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成为丝路沟通的桥梁;贸易与投资将使丝路经济带对外开放格局加速形成;开放性金融支持将助推丝路经济带货币流通及贸易便利化;民心相通将有效复兴和发扬丝绸之路的文化繁荣。
西北五省(区)战略定位同质化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五省(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使其迎来了又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从国家层面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后,西北五省(区)抢抓机遇、前瞻性谋划、大手笔推进,纷纷确立了各自的战略定位和恢宏蓝图。
陕西:挖掘区位、资源、科技、文化、产业等优势和潜能,聚力打造“絲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西安积极建设“一高地六中心”,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高地、金融商贸物流中心、机械制造业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高端人才培养中心。
甘肃: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和驿站,利用古丝绸之路贯穿境内1600多公里的战略通道优势,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构想。兰州提出要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城市和核心枢纽。
青海:依托特殊的地缘优势、重要的战略通道、有力的资源支撑、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以及民族宗教的共通连接,确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基地、重要支撑”的发展定位,主动争取与中亚多国建立“圆桌会议机制”,倾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通道。
宁夏:发挥全国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中阿博览会平台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建设中阿空中丝绸之路、中阿互联网经济试验区、中阿金融合作试验区和中阿博览会战略平台,致力于构建中阿合作的桥头堡,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 新疆:毗邻中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提出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着力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并努力成为丝绸之路經济带上的能源枢纽。乌鲁木齐表示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报告》指出,西北五省(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既期待发挥各自优势赢得本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力求经济带的整体发展以实现协同效应。但是,综合比较西北五省(区)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深层次的合作理念和协调机制,如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均提出了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规划。因此,西北五省(区)还需进一步挖掘优势、培育特色,找准切入点,细化、精准战略定位和发展重点,强化互补性,深化区域协作,增强向西开放的产业准备,以统筹发展促进共同发展和整体发展。
陕西应充分发挥新起点作用
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发源地,曾经铸就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时下,陕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最大限度发挥区位优势明显、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文化底蕴深厚、能源资源富集等比较优势,对于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引领西部科学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均有重大意义。
《报告》认为:陕西应加快建设并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作用。在推进丝路经济带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将重点定位于搭建物流平台、完善交通运输通道、加强科教服务、提供金融服务,力求与其他省区互利共赢;适时调整能源产业结构,转变能源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开发、能源供应、市场流通、服务体系等方面来构建能源产业体系;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通道建设中,推动中欧铁路班列的大整合,完善连接东西的陆空交通网络,发挥空间管理职责;加强技术和人才输出,大力引进外贸型外资企业;加强与中亚五国的产业互补和产业对接,努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报告》还进一步指出,西安虽然与北京、上海相比金融竞争力相对较弱,金融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国内一线高度。但相对于兰州、银川、西宁和乌鲁木齐来说,西安金融具有绝对优势,具备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建议西安大力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健康发展,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争取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跨境贸易结算中心。
陕西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中心,还应在文化交流上取得新突破,延续古丝绸之路在促进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平衡和文化意义的共同分享上所发挥的桥梁作用,将丝路新起点形象塑造与传播、历史文化品牌塑造与传播、丝路文化品牌塑造与传播、丝路主题旅游形象塑造与传播等作为提升文化传播工作的发力点。《报告》提出:陕西应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媒介资源,整合官方渠道和民间渠道,把握对外传播的规律和时机,重视发挥新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转变话语形态,推进语言教育,融入世界话语体系,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但是,西北五省(区)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方面,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深层次的合作理念和协调机制。建议各省(区)进一步挖掘优势,培育特色,找准切入点,强化互补性,统筹发展促进共同发展和整体发展。
9月9日上午,国内首部丝路经济带蓝皮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在陕西省政府新闻发布厅发布。陕西省社科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石英介绍该蓝皮书主要信息,并与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白宽犁、金融投资研究所所长谷孟宾、发展合作处处长牛战美共同答记者问。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朱晓悦主持发布会。
国内首部丝路经济带蓝皮书
《报告》由陕西省社科院组织精锐科研力量研创编撰,权威皮书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既是国内第一本丝绸之路经济带蓝皮书,也是陕西省社科院倾力打造的又一个特色与品质双赢的咨政平台,在社科研究与党政决策、现实需求之间架起了新桥梁。
《报告》全书包括“总报告”、“综合篇”、“经济篇”、“社会文化篇”等4个部分37份原创性专题报告,汇集了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权威专家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全面呈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省份的战略定位和建设现状,并在综合研判国内外环境、深刻剖析现存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和国际化视角,对深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兼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务实之策,理性预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未来趋势,客观展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富有挑战性而又令人振奋的美好前景。
作为陕西省社科院连续性年度智库产品—“陕西蓝皮书”家族的新成员,《报告》的研创编撰,在发扬“陕西蓝皮书”品牌和平台优势的基础上,首次并成功实现了在更大范围内跨地域整合科研力量和学术资源,为推进社科研究协同创新探索了新路子。正如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一样,《报告》秉古风承新意,聚合力求共赢,不仅承袭了“陕西蓝皮书”决策参考、政策先声、投资指南、新闻来源和数据查证等功能,其前瞻性、针对性、实证性和时效性等特征也更加鲜明,更具全球视野和权威性。被誉为科学决策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国内外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态势的最新指南。
“丝路五通”正在加速推进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并表示先从“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做起,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报告》分析认为,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使其成为连接亚太经济圈,通达欧洲经济圈,形成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有利于促进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的交流和融合,形成紧密的经济区,对于世界和平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沿线国家具有共赢性。同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抵抗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有利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出后的一年时间里,围绕“丝路五通”,沿线省区和城市积极响应、缜密规划布局,大力实施“五通”建设,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和组织合作基础,自上而下的联动推进机制也逐步形成。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沟通机制趋于成形;综合性的道路网络已初具规模;贸易便利化措施不断得到落实并促进贸易畅通;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速了货币流通;依托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民心相通正在加速实现。
《报告》预测,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深化,未来将展现六大趋势,即:丝路经济带将成为能源、贸易、文化紧密合作交流的平台;丝路经济带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将进一步强化;多路径道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成为丝路沟通的桥梁;贸易与投资将使丝路经济带对外开放格局加速形成;开放性金融支持将助推丝路经济带货币流通及贸易便利化;民心相通将有效复兴和发扬丝绸之路的文化繁荣。
西北五省(区)战略定位同质化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五省(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使其迎来了又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从国家层面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后,西北五省(区)抢抓机遇、前瞻性谋划、大手笔推进,纷纷确立了各自的战略定位和恢宏蓝图。
陕西:挖掘区位、资源、科技、文化、产业等优势和潜能,聚力打造“絲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西安积极建设“一高地六中心”,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高地、金融商贸物流中心、机械制造业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高端人才培养中心。
甘肃: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和驿站,利用古丝绸之路贯穿境内1600多公里的战略通道优势,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构想。兰州提出要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城市和核心枢纽。
青海:依托特殊的地缘优势、重要的战略通道、有力的资源支撑、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以及民族宗教的共通连接,确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基地、重要支撑”的发展定位,主动争取与中亚多国建立“圆桌会议机制”,倾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通道。
宁夏:发挥全国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中阿博览会平台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建设中阿空中丝绸之路、中阿互联网经济试验区、中阿金融合作试验区和中阿博览会战略平台,致力于构建中阿合作的桥头堡,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 新疆:毗邻中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提出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着力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并努力成为丝绸之路經济带上的能源枢纽。乌鲁木齐表示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报告》指出,西北五省(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既期待发挥各自优势赢得本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力求经济带的整体发展以实现协同效应。但是,综合比较西北五省(区)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深层次的合作理念和协调机制,如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均提出了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规划。因此,西北五省(区)还需进一步挖掘优势、培育特色,找准切入点,细化、精准战略定位和发展重点,强化互补性,深化区域协作,增强向西开放的产业准备,以统筹发展促进共同发展和整体发展。
陕西应充分发挥新起点作用
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发源地,曾经铸就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时下,陕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最大限度发挥区位优势明显、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文化底蕴深厚、能源资源富集等比较优势,对于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引领西部科学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均有重大意义。
《报告》认为:陕西应加快建设并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作用。在推进丝路经济带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将重点定位于搭建物流平台、完善交通运输通道、加强科教服务、提供金融服务,力求与其他省区互利共赢;适时调整能源产业结构,转变能源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开发、能源供应、市场流通、服务体系等方面来构建能源产业体系;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通道建设中,推动中欧铁路班列的大整合,完善连接东西的陆空交通网络,发挥空间管理职责;加强技术和人才输出,大力引进外贸型外资企业;加强与中亚五国的产业互补和产业对接,努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报告》还进一步指出,西安虽然与北京、上海相比金融竞争力相对较弱,金融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国内一线高度。但相对于兰州、银川、西宁和乌鲁木齐来说,西安金融具有绝对优势,具备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建议西安大力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健康发展,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争取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跨境贸易结算中心。
陕西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中心,还应在文化交流上取得新突破,延续古丝绸之路在促进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平衡和文化意义的共同分享上所发挥的桥梁作用,将丝路新起点形象塑造与传播、历史文化品牌塑造与传播、丝路文化品牌塑造与传播、丝路主题旅游形象塑造与传播等作为提升文化传播工作的发力点。《报告》提出:陕西应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媒介资源,整合官方渠道和民间渠道,把握对外传播的规律和时机,重视发挥新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转变话语形态,推进语言教育,融入世界话语体系,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