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下。”这里的“人文”指传统意义上的礼教文化,主要包括社会人伦秩序、精神文化现象及其规律。新的“人文精神”主要指蕴含在人文科学研究中的精神导向,如追求真理、珍惜生命、尊重人格、倡导公正、关爱他人、追求幸福等。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那就是求真、求善、求美。
  什么是人文教育?可以说,人文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教育和训练有所不同,训练是传授某种技艺,教育则是要给人提供某种精神品质。但是,为了升学等诸多因素,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存在偏差,偏重于科学知识的教育,疏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关怀,重视教会学生生存的手段,疏于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我们无形中走入了一个致命又危险的怪圈——把人当作学习的工具。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热情的人,我们教育出来的人将来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人格是否健全,能不能顺畅地融入社会,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
  提倡人文教育,并非要求科学教师一定要满腹经纶、博古通今,而是应该具备一定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意识,只要有心,这种人文情怀很容易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并传授给学生。
  一、科学教学中充满着求真精神的教育
  求真精神,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人文精神,它渗透在科学教学的方方面面,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公式的推导、对结论的论证、对理论的推敲以及对错误的纠正方面,更是充分地表现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交流评价等。毫无疑问,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每一节科学课中进行一点一滴地渗透,因为教师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恰是求真精神的最佳表率。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的求真精神更是每一个人的精神榜样。因此,对科学史的描述是对求真精神的很好注释。比如在《运动和力》这一章的教学中,伽利略的名字不得不提。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他的科学成就,更在于他的求真精神!求真,意味着要挑战传统。为了推翻流传了两千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的许多错误观点,伽利略曾当众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还巧妙地设计了斜面实验,不仅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得出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也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伽利略曾亲自研磨镜片,制成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用它来观测天体,不仅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还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伽利略为人类思想的解放和近代科学的诞生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的求真精神深深地影响和激励着后人继续攀登科学高峰!一部科学史就是人类的巨大精神财富,科学家们的探究故事就是最好的求真典范。
  二、科学教学中处处体现求善精神的教育
  如果说求真是对真理的尊重,那么求善就是对人、对自然的尊重。善的内涵很广,从关爱自己,到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热爱国家、关注世界,这是一种逐步上升的善。关爱自己是小爱,是人的本能,后面几种是大爱,大爱的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虽然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具备胸怀天下的情怀,但人人都应该具备胸怀天下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的确可以在教学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
  1.科技的正确应用关乎人类的命运
  在学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时,爱因斯坦的事迹值得一提。对初中学生来说,教师可以不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以不讲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可以不讲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但是,有必要讲一讲爱因斯坦的生平,关于他的科学影响,关于他的诺贝尔奖,关于他高尚的人格!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因为对世界充满了爱,所以对自己曾经的一次科学行为懊悔不已: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人类的正义感出发,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而当研制成功的原子弹真正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时,爱因斯坦痛心的表示,当初提议研制核武器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什么武器,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是石头和木棍。”多么耐人寻味的一番话啊!毫无疑问,使用核武器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到底在给人类制造危险呢?还是应该致力于造福人类?爱因斯坦晚年始终坚持反核立场,他甚至懊悔自己当初不该提出理论(质能方程),其实,客观地说,爱因斯坦是不必过于自责的,他提出的质能方程理论更没有错,甚至被后人称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公式之一,科学的向前发展会使核武器的问世成为必然,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关键是我们人类应该像爱因斯坦一样会反思科学技术的真正意义,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关心人类终极的命运!
  又如,当我们讲到动物的生殖方式时,一定会提到克隆技术,比如克隆羊、克隆猕猴、克隆猪、克隆马……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比如治疗疾病、器官的移植等,但是克隆人呢?假如人体克隆获得成功,它将给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是人体克隆技术必将会带来的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不妨大胆地给学生提出来,让他们讨论,引发他们思考。最后指出:克隆技术一旦被滥用于克隆人类自身,将不可避免地失去控制,带来空前的生态混乱,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伦理道德冲突。所以克隆对人类到底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人类本身。
  由此看来,对科学成果的利用,也包含着人文精神,随着科学的非人道化后果的日益加剧,20世纪的许多思想家一直关注着,并致力于科学与人道主义的结合。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只是一种工具,它可以造福于人,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果没有人文的掌舵,则科学的发展必将迷失方向。
  2.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文精神培养的主旋律
  我印象最深的是讲授《观察生物》。在学完这一章的主要知识点以后,学生对于许多动物和植物又有了全新的了解,对动植物,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喜爱之情,当学习最后一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节时,我对课本上的各种珍稀动植物的图片进行逐一介绍之后,又补充说:“现在地球上的深林在减少,地球沙漠化越来越严重,许多动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此时,我看到不少同学脸上出现了黯然的神情,我接着说:“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一种生物没有资格在地球上生存呢?学生:都有资格。哪一种生物应该被杀戮或砍伐呢?学生:都不应该。人类如果不能保护生物,最后地球上还剩下人类这种单一的物种,人类还能生存吗?学生:不能。”此时,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起来,七嘴八舌表达了要保护生物、保护地球的决心,个个俨然一副地球的主人翁的姿态,我知道,此时他们的心里悄悄地种下了大爱的种子。   3.心存感恩是做人之根本
  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是一味地强调和追求教育的科学性,而疏远和淡忘了爱的力量、人性的力量。比如,在学习《新生命的诞生》的系列知识时,讲到受精的过程是上亿个精子经过长途跋涉后,最终仅有一个精子成功与卵细胞结合这一事例,就可以适时教育学生每一个生命都来之不易,每一个人都应该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而对胚胎的发育、生命的诞生过程的教学更是应该让学生理解肩负孕育生命的母亲之辛苦和伟大,使学生更加热爱父母、敬重长辈。爱的教育不是班主任的专职,只要我们有心,每个科学教师随时都有机会教会学生懂得爱、学会感恩!
  当然,向善精神的内涵很广。我们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和学生实验,以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可以通过补充一些书本之外的宇宙探秘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通过介绍美国、苏联的航天科技和更多介绍中国的航天事业,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感情;通过介绍和讨论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科学教学中蕴含着唯美精神的教育
  综观现在中小学教材,能感受到几乎所有的编者都越来越注重图文并茂的编写风格,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的唯美图片,并能多制作精美的课件进行教学,让学生觉得:学习科学是一种美的熏陶和享受。
  除此之外,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渗透诗歌教育,也不失为一种美的文化熏陶。例如,在《月相》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首先从美丽的月球照片引入各种月相,并附上一句耳熟能详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学生立马显现出兴趣盎然的状态;在学完月相知识以后,不妨再次应用诗歌对知识进行加深,例如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殊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在学到参照物的概念时,不妨吟一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引用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中的“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引导学生讨论:小儿为何不应人?鱼又怎么会惊?在学到光线的漫反射现象时,穿插进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字不是虚构,而是正确地反映了在一定条件下光发生漫反射的结果……如此词句,不胜枚举。通过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使原本枯燥的专业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趣味横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追求真理是科学的使命,而真和美又像一对孪生姐妹,追求到真,也就体验到美。在追求真的过程中,如果体验不到美,学生的学习是索然无味的。追求真善美是人的天性,科学课程的重要教育目标是理性地发展和升华这种人的天性。
  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在人文教育中渗透科学精神,科学和人文相互交融,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科学教学只有真正站在“为人”发展的角度上,从而唤醒对真善美的内在追求,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奥秘,体验人生意义,才能使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得益彰。历史证明,片面地崇尚科学或片面地崇尚人文,都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所以,新世纪教育价值的走向是:注重科学人文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杜时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曲铁华,梁清.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3(11).
  [3]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4).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网络无处不在,网络行业也是有前景的行业,可是职业院校网络专业普遍面临招生不好,就业专业对口率不高等问题,文章从工作岗位出发设计网络人才培养目标,从工学结合出发将工作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所选32例腕关节,男17例,女15例;年龄在31~68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31例伴尺骨茎突骨折;3例伴正中神经部分损伤,均无腕骨骨折及排列异常;AO分型,C1型8例,C2型1
在分析"两抢"案件发案特点的基础上,主张引入"危险倾向人员"概念;在网络控制前提下,加强对出租房的监控与管理,对"危险倾向人员"进行重点监控;对抢夺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作出
为探索全脂乳粉产地溯源的可靠方法,以不同产区的6种全脂乳粉为研究对象,用理化分析的方法测定了样品的蛋白、脂肪、灰分含量和溶解度4个理化指标,同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法为主辨证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与对照组42例,分别予以中药辨证治疗和芬必得内服,2组均以2周为1个
2011年2月24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580人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在生病时,表示"经常"或"有时"想到去看中医的人占67.9%,表示"很少"的人为
言词证据的判定离不开逻辑方法的运用,常用的言词证据判定有五种逻辑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五种方法的分析、研究,以便引起人们对逻辑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提高言词证据判
近年来,全国各地屡屡发生执法民警遭受袭击事件,直接侵害了民警的人身权利,严重干扰了民警的执法工作.袭警案件的频发既有社会原因和行为人的原因,也有立法和司法的原因,还有
目的:观察自拟痤疮饮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痤疮饮内服,对照组用美满霉素、螺内酯口服,均以6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
3月31日,英山县水产局组织全县46名水产养殖企业负责人及养殖大户到麻城考察学习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和发展特色渔业经验。考察组先后参观了麻城市泥鳅养殖基地、福牌有机鱼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