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特点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2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还能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等学校是社会有机体的部分之一,人际关系也贯穿于、存在于高等学校的教职员工与广大学生之中。据统计,大学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余时间中有70%左右用于人际交往。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终生的幸福都有重要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人前途,也关系到国家人才队伍的质量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尤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合作意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什么是人际关系及大学生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拒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是人类个体迈入社会群体,从事社会生活最为密切的一类社会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是个体顺利成长、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高等院校中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结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大学生人际关系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构成。首先,认知成分反映了大学生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识,是人际关系知觉的结果,是人际关系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其次,情感成分是交往双方在情感上的满意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与人的交往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反映出对交往现状的满意程度。其三,行为成分是指大学生交往双方外显的行为表现,如语言、手势、举止、风度、表情等表现个性和传达信息的行为因素,它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与形式。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按照人际交往对象来说,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有:
  1、同学关系。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一般、最普通的关系。拥有民主平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同学关系,不仅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能促进校风、学风的建设;不仅能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而且能促进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全面发展。
  2、师生关系。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主要关系之一。拥有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育相长的师生关系,不仅仅保证课堂的学习效果,还会深深的影响大学生在求学过程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
  3、恋爱关系。这也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一个方面。拥有正确的恋爱观,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净化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
  4、非正式群众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由于共同的学习兴趣、共同的爱恶观、共同的认识或思想而形成的小团体,也由于年龄与性格相近、社会背景相似、气质特点与仪表风度相似、能力特点或个性特点相似或互补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一般可分为:同乡关系或地缘关系、宿舍型关系、各种学习兴趣小组的关系、人缘关系等。大学生的这种非正式群体关系,普遍存在。这种关系处理得好与坏,将会直接影响学风、班风、校风的建设。
  5、网友关系。这是人类进入因特网时代,引起整个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交往关系。网络赋予人的社会交往及其关系、结构以新的内涵,从时间和空间上根本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的方式,形成了许多独特的观念、准则。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在目前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大学生的交际方式也变得更为丰富。电话早已成为大学生联络感情的主要途径,其中短信聊天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此外,选择与友人“结伴游乐、玩耍”的同学比例也不在少数;网络的快捷便利使相当多的同学选择网络交流方式;而愿意深层次地面对面交流和写信的人数与过去相比则大幅度下降。对此,也有部分学生认为面对面交流机会的减少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主动交往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年轻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变得困难。
  在一次对位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12所高校1200多名在校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对的最苦恼、最难适应的问题之一。
  调查显示,有84.4%的学生认为能够很好地与周围同学相处,有84.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两个以上知心朋友,这反映出独生子女大多数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但在与异性交往时,会有57.6%的学生存在不同原因的压力。学习成绩状况也会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成绩差的学生,与同学关系相对紧张,几乎没有知心朋友;成绩较差的学生,与同学关系一般,知心朋友少于两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同学关系融洽,知心朋友较多,因此家长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外,还应该关注一下他们的人际关系情况。另外,调查表明:过度自信也会给学生的人际交往造成障碍。
  大学生人际关系尽管只反映社会关系的一方面,但也是非常复杂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学风、校风的建设。因此,正确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征,建立民主平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新型大学生人际关系是时代的要求。大学生由于自身特有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特点。人际关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依附性与独立性并存。青年大学生自以为已成人,自尊心强,自以为是,渴望独立,却又不能完全独立。一方面由于实践经验少,当面临不熟悉的错综复杂的情境时,又模棱两可,心中无数;另一方面由于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对出现的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而自己认识短浅,阅历不深,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往往心理上产生依附性,而意识行动上产生独立性。
  2、从众性与主动性并存。大学生在某些事物、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上,本来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却往往是顺从大多数人的观点,害怕损害同学之间的关系,害怕自己受到孤立。有些大学生因为受不了委屈而变得消沉,严重的挫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身心健康。
  3、密切性和凝聚性并存。我们知道,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形式之一就是小团体。一般来说,小团体关系比其他一般性的人际关系要密切得多。如知心朋友的关系比寝室或者学习小组、兴趣小组形成的关系要密切。同学关系是最一般的交往关系,这种关系的凝聚力相当强,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或者小问题而与其他团体发生矛盾或者冲突。这种因为思想状况、情绪情感、兴趣爱好、认识等要素基本相似而形成的小团体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很有利的一面。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关心和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给与热情的关怀指导,引导他们发挥其积极的一面,使这种小团体真正成为班委、团支部即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4、闭锁性和孤独性并存。大学生在相互交往中,自尊心和自信心较强,许多思想不愿轻易向不了解自己的人吐露,也由于自我意识的变化,从而形成了自己闭锁性的思想领地。在心理上产生于其他同学及老师疏远的感觉,渴望找到能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人,但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往往又不轻易相信一个人,从而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闭,产生孤独感,造成同学、老师的不理解,给自己也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随之而来的是造成无信心。
  5、非现实性和现实性并存。这是网络时代赋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新的问题。网络社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定义,已经突破了传统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内涵。在网上,网民之间一般不发生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人们可以“匿名”交往,这就使得网络人际交往比较容易突破年龄、性别、相貌、健康状况、社会地位、身份、背景等传统因素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网民往往会面临网上网下判若两人的角色差异和角色冲突,极易出现心理危机,甚至产生双重或多重人格障碍。另外,网络的虚拟化使得部分大学生抱着游戏的态度进行参与或者与带着游戏态度参与的网友进行交往,从而产生与现实情况的认知差异,致使出现对人、对社会的信任危机感,而不愿直面社会生活。
其他文献
战争时期,美国一名军人在前线因违反军纪而被处决。当负责通报消息的人见到那名军人的寡妻孤儿时,却动了恻隐之心,竟谎称他们的亲人在战场上是如何地勇猛杀敌,屡立战功,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临走时他还特别抚摸着那年幼的孩子说:“你要永远记住,你是英雄的儿子,你有一个多么出色的爸爸!”从此,“英雄”的儿子在自豪与骄傲的心理驱动下,时时处处都表现得异常优秀,后来他确实成了一位真正令人敬仰的英雄。  这是一个多
期刊
宁夏高校招生录取接近尾声 高职生源好于往年    历时一个多月的2007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目前已进入到高职(专科)录取阶段,预计本周全部录取工作结束。高职(专科)共录取学生15073人,其中,区外高职(专科)计划招5573人,区内高职(专科)计划招生9500人。  记者昨日从录取现场获悉,三本录取已结束,录取分数线在400多分以上。昨日正在进行的是高职400分段的录取,预计在300分段就可以完成高
期刊
教育投入不足固然是一个问题,比这个问题更严峻更紧要的问题,则是教育投入和产出的不对称。  任何投入都应该追求产出的最大化,但教育不是经济部门,它的产出不应该是利润,而应该是社会效益。我们说教育投入和产出不对称,主要是说教育产出的社会效益没有做到最大化。教育应该产出的诸多社会效益中,第一效益是公正,这方面尤其有改进空间。由于贫富分化,无力负担教育成本的家庭增加。这就需要教育上的公共救济。教育是弱者改
期刊
前不久,衢州市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在江山市江山中学举行,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并亲眼目睹了来自全市各地的11位选手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此次评比一改以往“提前一个月通知限选课题,由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集体备课、通过‘试教--修改—再试教—再修改’,最后由选手上台表演”的做法,而是提前一天通知选手,选定同一教学内容(同课),然后各自备课,抽签“借班”教学以比高低。由于不
期刊
本刊讯: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第二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上提出:“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求有更多的教育家办教育,呼吁学校校长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  陈小娅在题为《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的讲话中指出:“今年教师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对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殷切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  这里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巧设情境,激起探究之欲    布
期刊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就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的话题。怕写作文成了学生的“顽疾”。很多教育工作者,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设计了种种的教学方案,如以文体为单位逐一训练的教学体系,以写作知识为序的训练体系等等。这些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作文教学,展示了作文教改的成绩,但是教学的效果却不是很令人满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无奈地发现学生对作文的冷漠态度依旧,作文教学在无形之中再次走上了传统的套路:仍然强调
期刊
两岸教育界倡议:进一步扩大两岸教育交流成果    由200余名两岸教育界人士参加的“首届两岸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10日晚在北京闭幕。论坛发表共同倡议提出:要以举办此次论坛为基础,建立并逐步完善两岸教育界人士就青少年社会教育进行定期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扩大两岸教育交流的成果。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俞贵麟、副主席叱利群,台湾省教育会理事长郭添财,台湾淡江大学教育政策与
期刊
近日,在教育部基教司、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举办的“首届教研室主任高级研修班”上。我们见到了广西玉林市教科所蔡梓权所长(以下简称蔡),并就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对他进行了专访。    教育前沿:蔡所长,您从广西远道而来参加这次会议,请谈谈有什么感受?    蔡:这次研修班是教育部基教司、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举办的,内容十分丰富。听了比利时学者罗杰斯先生关于组合教学法和学生能力评价的讲学、香港中文大
期刊
我国现行教育缺乏尊重    “听话教育”可以说得上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和学生“听话”,听话就是好孩子、好学生。卡尔·罗杰斯在《论做人之道》一书中写道:“在教育方面,我们往往制造出顺从者、定型人之后,对个人的教育就‘结束’了,而不是首先塑造出有自由创造力的、有自己特色的思想家。”可以说这句话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我们的教育现状。  中国现行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尊重早已为有识之士所诟病,究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