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车上路”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为妥善解决这一难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要真正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就学,接受优质教育,还涉及更多的政策措施,需要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解决。为此,笔者以石家庄市为重点,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调研,以探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平等、优质的基础教育,为构建和谐河北、发展河北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
  
  一、石家庄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基本状况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量外来人口拥入石家庄市,其子女的就学教育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据有关部门统计,外地在石家庄市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员约有50万人,其中适龄入学儿童人数约5万人。市各级教育部门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断完善政策法规,采取了多项措施,积极为流动儿童在当地入学营造较好的环境,使流动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教育问题方面,石家庄市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市教育行政部门专门成立了“保护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工作小组,加大保护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力度,协调各中小学校认真解决流动儿童入学和就学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其次,出台优惠政策,使长期在石家庄市务工经商、相对固定的外来人口转化为城市居民,享受城市居民待遇。这样,这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第三,完善各项政策法规,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权益,明确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法律地位,依法保障其受教育的权益得到很好的落实。最后,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力求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积极进行办学体制改革,为流动人口子女更好地接受教育提供便利,鼓励和支持发展民办教育,满足流动人员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为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创造条件。
  
  二、石家庄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国家已经确立了解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但相对来说,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管理工作还跟不上。目前,要求外来子女入学时“三证”齐全根本做不到,特别是户籍管理很不规范。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感到没有必要或怕麻烦而不办理暂住证,结果给其子女上学带来很多不便,也给社区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对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子女更是缺少造册登记,对他们的家庭教育情况和思想学习表现缺少跟踪调查。因不能整体把握问题,造成政府部门在宏观调控、资源整合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
  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目前还没有被纳入迁入地或定居地的义务教育体系,有的就读于“民工学校”,有的连这样的学校都进不了。而有幸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并读到初中毕业的学生,一般在高中阶段必须返回原籍学习,甚至连缴付“择校费”入学也不可能。大多数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经费都留在户籍所在地,并没有随着他们的迁入而转拨过来,上一级政府也没有因此而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有的学校接受务工子女相对多一些,但这些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校不能也收不上任何额外的费用,甚至还得减免学杂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的质量。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流失现象严重,控辍保学难度较大,给学校管理带来困难。此外还有许多问题:务工子女转学后,往往得面对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教材发生变化的情况,一段时间适应不过来;务工人员因工作地点不断变动,造成孩子频繁转学,容易出现学习困难;务工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较差,容易造成孩子的失学;一些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打工者,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不健全或管理上的漏洞,往往出现一家好几个孩子的现象,使父母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也加重了家庭的负担;一部分务工人员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庭教育跟不上。这都对学校教学提出新挑战。
  
  三、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平等、优质教育的建议措施
  
  (一)教育管理的制度创新
  造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难以很好解决的制度性原因,是由于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造成的割裂,使得农民工群体难以享受居住地政府的公共服务。这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加以解决。关键是要突破目前以户籍为主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以常住人口居住地为依据的管理体制,从而为居住于本地区的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视为地方政府的本职工作,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为农民工子弟提供教育机会。其中之一就是要使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随着学生实际流动而转移,积极推进“无差别教育”,让城乡的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二)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要充分考虑流动儿童的就学因素,对流动儿童相对集中的学校,政府要增加公用经费的拨付。采取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首先,要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完全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其次,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提倡社会办学来补充教育资源的不足,鼓励和引导先富的家庭与群体捐资设立各种奖学金、助学金等。
  (三)社会积极回应,融合文化心理差距
  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特别是接受优质教育方面,不能与城市人实现机会均等。越来越强烈的教育地方化的特点,让农民工子女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时要付出比城里孩子更多的艰辛。这些孩子的父母有过农村生活经历,对城里目前的生活状态大都容易满足,而他们的孩子则不一样,他们选择的是和城里孩子的横向对比。这些孩子的职业期望与城里的孩子没有太大差别,他们都有强烈改变现实处境的愿望,渴望改变命运,渴望受人尊重。但现实是,这些孩子要实现自己的憧憬困难重重,要比城里的孩子艰难得多。他们的学习环境简单,接受教育的学校与城里的公办学校存在较大差距;由于父母职业不稳定,四处漂泊,教育的连续性较差,想要通过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难度较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问题,不仅是接受学校教育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接受城市文明的过程。我们要把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对外来人员子女高度重视,不歧视,不拒绝,要以加倍的爱心和耐心对待他们,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教育关注,真正做到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但愿这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能顺利、顺心地搭上城市教育的“快车”,享受到平等、优质的基础教育,踏上自己的理想征程。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哲学社会学教研部
  (责编/彭澜)
其他文献
文化形象名片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说其“古老”,是因为文化形象原本就是文化图腾的演化延续,是地方特征的文化表达;说其“新鲜”,是因为近来在一些有心人的刻意雕塑下,各地的文化形象越来越清晰化、格式化、市场化、工具化。目前,全国有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宁夏、青海、四川、湖南、贵州、内蒙古、重庆、上海等省(市、自治区)以及宁波、常州等大中城市开展了文化形象名片的推荐评选工作。河北省,有着燕赵文化和
期刊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  纵观催人奋进的“十二五”宏伟蓝图,最为引人瞩目的是一个主题和一条主线。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这是《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相当突出。要解
期刊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大又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胡锦涛同志在今年7月23日的讲话中更是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阐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发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
期刊
2010年,对于河北省文化系统而言,堪称体制改革的决战之年。全省绝大多数经营性文艺演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以大厂评剧歌舞团为代表的一大批文艺院团,在体制改革的春风促动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公益性文化单位全部实现内部机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任务全面告捷,文化宏观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敢于碰硬、敢于迎难而上,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
期刊
蔬菜是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农产品,蔬菜的价格与广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随着蔬菜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蔬菜产品的多样性和均衡供应以及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今年以来,江苏省盐城市场物价延续了上年底的走势,在食品价格上涨的引领下,呈现出明显上涨的态势。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价格调查监测资料显示:1~7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年同期上涨3%。其中与城镇居民息息相关的食品类价
期刊
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北省根据中央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树立新理念,明确新思路,采取新举措,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截至目前,提前完成重点改革任务,初步形成了改革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一、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提前完成,文化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省委明确要求改革工作年底前要走到全国前列。我们建立了“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以督查倒逼落实”的工作机制,确立了“自下而上、先易后难、管理先行”的
期刊
策划人语  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共和国的60华诞。60年来,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随着中国特色、中国经验上升为中国模式,近年来国际上对中国模式的讨论和研究也日益升温。特别是我国成功应对了汶川特大震灾、举办了一届最成功的北京奥运会、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后还能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发展,更让全
期刊
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充分发挥其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意义重大。笔者利用在武安市挂职的便利条件,对该市502个行政村的换届选举情况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专题调研。    一    武安市村民自治活动开始于1998年。2000年,市委、市政府从制度化建设入手,提出了理顺农村“两委”工作的110条规定,并最终归纳为“一制三化”,即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
期刊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发展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农村基层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河北省肃宁县实施基层民主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维稳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四个覆盖”,对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严重的问题在于组织农民”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争先创优活动中,肃宁县委、县政府结合对中央有关农村工作文件的学习
期刊
所谓“行政”,即在传统政治中,政府凭借对社会政治资源的垄断,扮演着绝对控制的角色。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纯粹的管理、被管理关系。公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被政府大包大揽。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要依靠政策和行政命令办事,因此,致使少数机关养成了衙门作风;更严重的是,政府行政能力衰减,公共政策无力应对大量社会诉求,无法裁决某些矛盾性的公共问题,导致出现一系列不和谐现象,例如发展的结构失衡、公共政策的偏颇、政治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