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旧皮箱的人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anjiao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我走过车水马龙的街头,看到商店的橱窗上摆着各种可爱别致的小人偶时,眼前总会浮现那个背着旧皮箱的人,那个在我儿时的年月里始终被一群孩童簇拥着的人。
  他穿着棉麻的长布衫,下身是一条黑色的大长裤,脚踩一双磨了边的布鞋,坐在离校门口不远的马路边上,慢慢悠悠地打开他那旧得掉皮的“百宝箱”,又慢慢悠悠地摆出箱子里的好物件。他是个捏面人的师傅,他的到来总让我们欣喜不已。
  高矮不一的孩子们把他的小皮箱围得水泄不通,个个目不转睛、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他手上的戏法。只见面人匠娴熟地轻捏起几小团不同颜色的面泥,然后分别捻搓在掌心,一一搓成球,再把其中红色的小球黏到绿色的大球上,接着这里一掐,那里一捏,最后戳进一支细长木签,一个皱着眉头,瞪着大眼的面娃就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孩子们早已睁大了眼睛,将小嘴撅成了O型。面人匠则是两眼一眯,乐呵呵地将捏好的面人递给等在一旁的买者。得面人者得意扬扬,不得面人者,满脸羡慕。
  我没有多余的零花钱,大多时候只得咽着口水眼巴巴地看着面人匠变戏法般地变出千姿百态的面人,再眼巴巴地望着那些五颜六色的孙悟空、猪八戒一个个落入其他孩子手中。我也曾央求过妈妈给我买一个面人娃娃,然而妈妈总是拒绝我的请求:“这玩意儿有啥好呀?你家里的娃娃比这个可好玩多了。”
  兴许是我的目光太过炽烈,引起了面人匠的注意,人潮渐渐散去之后,他突然伸手递给了我一个扎着两条大长辫的可爱的面娃娃,我愣住了,抱紧了胸前的书包,抿着嘴难为情地呢喃:“对不起,爷爷,我没有钱……”
  “这是我送你的,犒劳你陪了我这么久!”面人匠将身子向前倾了倾,我小心翼翼地接过他手中的面人,坐在了他的身旁。
  “爷爷,您明年春天还会再来吗?”
  “这个……不好说,不好说啊……有可能明年秋天,或者再也不来了……”
  “啊!为什么?”
  “哎,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像我这样的手艺人了……如今的生活好了,人們也不兴这玩意儿了,你看我们背后这些商店里,哪一个比我这差?能跳的会跑的,还能敲锣打鼓开飞机的,我这个,也就大家拿着新鲜新鲜,你看——”我朝他指的方向望去,地上有葫芦娃的一只被踩扁的胳膊……
  那天以后,我再也没在学校门口见到这个背着旧皮箱的老人,他送我的面人也早已风干毁坏。奇怪的是,从那以后,我戒掉了逛商店买玩具的习惯,因为面对那些一个个机器造出来的娃娃们,我总觉得少了一些灵动和个性。直至今天,走在街头闹市,我还是会怀念过去,怀念那个常年走街串巷,早已不知消失在何处的背着旧皮箱的人。
  点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什么样的角度切入才能显得不矫揉造作流于形式,本篇习作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从亲身经历入手,留心身边出现过却正在消失的“文化”(技艺),将行文统一在交错的时空里,环境的烘托,今昔的对比,细处的特写,让主题既深刻又不空虚,以小见大,朴素自然。
其他文献
一位乞丐,一代传奇。  方脸,颌下微须,粗手大脚,衣服东一块西一块地打满了补丁,却仍洗得干干净净,手上拿着那根碧绿的打狗棒,背上负着个朱红漆的大葫芦。“神龙见首不见尾”是你一生的写照。  你号称“北丐”,乃“天下五绝”之一,你是《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一代传奇。  你贪吃,才会以一句“撕作三份,鸡屁股给我。”豪然登场,才会被黄蓉的一手好菜迷住,才会为了吃连华山论剑的胜败都不管。但同样是因为
期刊
“这森林中生长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当我们走到树林中间阔大的拱形枝干之下,我的眼光首先就被林中树枝排列的奇特形状所吸引,感到奇怪的是这种形状,我从来没有看见过。”打开《海底两万里》,翻到《海底森林》这一章,湿漉漉的海风就扑面而来,字里行间,仿佛光线从水面穿过重重海草,斑驳地洒在我的身上。想象力当然是凡尔纳能在笔下创造出“海底森林”的一大因素,但正如绘画一样,越是天马行空的创意越需要细致的笔触将它描
期刊
课题回顾  “门外”,是一道风景,诱惑无限;“门外”,是一种状态,懵懵懂懂,迷迷糊糊;“门外”,是一种窥探,明知事不关己却忍不住一探究竟;“门外”是一种隔阂,你走不进去,他走不出来;“门外”,是一个故事,关于爱与被爱、守护与被守护……  以上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想象与联想,请厘清思路,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作文。门外  邓晓蓝  本文的木门,作者赋予了象征义。作者推开的客栈木门,既暗示着自己与小花姐姐情
期刊
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因为兰老头儿头发比较少(略等于无)显得花尖子(发际线,四川方言,传说花尖子高的人更聪明)比较高的缘故,他的想法相较其他人总要多些、怪些、有趣些——看到一棵树想到一间教室,被鳥屎砸中了也能自比牛顿……好吧,话不多说,欢迎进入兰老头儿的神奇世界。  重庆有座名刹叫华岩寺,华岩寺旁有所名校叫外语校,华岩寺的香火旺,外语校的学生多,华岩寺和外语校的树都很多,树多林子就大,林子大了就什么鸟
期刊
王君老师说,“我现在真是发自内心地希望,我为之耗费了时间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世界上简直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比‘无聊这件事情本身’更无聊,更让人觉得无趣与绝望。但意义是靠自己创造的。”追剧,也是如此。看完一部剧,如果稍微琢磨琢磨,悟出点儿什么,那追剧的这一大把时间,也就被赋予了意义了。本期接着听王君老师的追剧思考。  上一次我们聊的主角是顾廷烨,这一回,我想说说另外一个主角,盛明兰。  明兰作为
期刊
①“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又是玉兰花开时节,小区里时不时地抹过一丝忽远忽近的淡淡的花香。我又想起了母亲,每当我依偎在她身边时,总能闻见那如同玉兰花香似的气味儿,虽不浓郁却清新自然。  ② 驻足在那条由鹅卵石铺成的步道前,我想起了相册里我和母亲的那张合影。照片里的我刚学步,眼睛里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母亲呢,那么漂亮,别致的发髻,漂亮的妆容,一看就知道是
期刊
“二十三,糖瓜甜;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听奶奶说,以前这些顺口溜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而现在却没有几个孩子甚至是大人能够说出了。这些顺口溜没有了口耳相传,就这么渐渐地消失了。事实上,消失的不只是顺口溜,还有那些渐行渐远的年俗。随着年龄越长越大,我发现“年”正越走越远,年味越来越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  除夕之夜,本该是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坐在一
期刊
创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如是说——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它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菲狄亚斯、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方法指引  “人称文体”陌生化  平常写作常用第一、第三人
期刊
继“成语大会”“灯谜大会”后,今年,“传统文化”这个热点再次被点燃。传统文化毫无疑问将会是今年的中考作文热点命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发展而來,时间增添了它的厚度,但未将它与当下割裂开来。《中国诗词大会》引发古诗词热、春节团圆等传统习俗根植于心、传统技艺在传承中创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保护和传承,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共识。  面对“传统文化”这样一个宏观而抽象的命题,
期刊
谈作文教学的理念,已经谈得很多了。  我现在特别感兴趣的,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们懂得:写作理念和写作技巧,其实是息息相通的。技巧,不是讨巧。“技术”性的东西,从来不可能单独生存,它总是被一种思想照耀。或者说,它本身,只能是思想的孩子。  我总说,青春语文,你怎么活,你就怎么教;你怎么教,你就怎么活。你的教法,就是你的活法。  我还说,青春写作,你怎么活,你就怎么写;你怎么写,你就怎么活。你的写法,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