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钢的琴》是中国内地电影市场近十年来低成本好口碑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电影语言的表达自成风格,用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叙述了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故事,这种“矛盾”稀释了90年代下岗工人的迷惘、悲怆的情绪,转而着眼人性中的暖情与希望。喜剧化解悲情的形式立意让观者玩味无穷,其中诸多视听元素也值得细细推敲琢磨。
关键词:《钢的琴》;视听语言;隐喻;电影画面;电影声音
前言:在2012年,中国城市影院票房总额高达170.73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去年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再创中国电影总票房新高,同比增长9.06%,银幕数达到6007块,自2015年起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国产片票房为378.97亿元人民币,占比62.15%。在电影市场投资与票房均热络的环境下,笔者还是想谈一谈于2011年上映的一部低成本好口碑的中国电影--《钢的琴》。导演张猛系辽宁沈阳人,出生地培养了张猛极具东北地方特色的幽默感与喜剧天赋,其母陈佩云为演员,同时张猛继承了父亲张惠中作为喜剧导演的天赋。2005年张猛作为编剧创作的小品《功夫》由演员赵本山、范伟等表演,获得央视春晚小品类节目一等奖;2006年创作的小品《说事儿》由演员宋丹丹、赵本山,主持人崔永元表演,获得央视春晚小品类节目一等奖。《钢的琴》主演王千源在2010年10月31日获得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该片也入围第28届电影中国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张猛凭借该片入围第28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等,奖项与提名不胜枚举。这部电影是张猛继2007年指导电影《耳朵大有福》后第二部电影作品,之后还指导了《胜利》、《枪炮腰花》等多部电影,但笔者认为《钢的琴》仍是导演张猛最具代表性的电影作品。因此,笔者尝试解析《钢的琴》电影中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呈现,从电影的隐喻、画面、声音几个方面分析影片的表现手法。
1 隐喻的意象
影片中有三处空间出现了“电风扇”这样陈设,陈桂林为女儿小元缴钢琴培训班学费时,老师的办公室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另一房间内的落地风扇;陈桂林家中挂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书法,而旁边墙角就是一台落地风扇,再一旁的桌子上除了摆了盏台灯,还有一台小型台式风扇;陈桂林伙同一群人去学校偷钢琴未遂被抓进公安局时,第一个镜头就出现一台风扇和陈桂林茫然呆滞的脸庞。从人物衣着:大衣、围巾、毛衣,户外凋零的树木,屋内燃着的煤炉,几场雪景,可以看出故事在冬季发生、推进,电风扇本不必出现在电影画面中,而多次出现电风扇形象,笔者认为是导演自觉安排的隐喻。古时班婕妤失宠于汉成帝,作诗《怨歌行》以“秋天的扇子”作比,比喻自己于汉成帝而言就像秋凉以后的扇子被人抛弃不用了。而《钢的琴》讲述的是90年代初,一群曾经在钢铁工厂挥洒汗水和青春,现如今却四处谋生路的下岗工人的故事,他们就如同秋天的扇子和寒冬的电风扇,已被新时代弃用了。工业时代,工人阶级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翁,身上闪着劳动的荣光肩上扛着社会的责任,而工业主导的时代过去了,工人也被放逐了,工厂到处显露着破败颓靡,这是一个时代和一代人的失去与没落。
陈桂林与小菊在影片开头谈离婚的场景,接近尾声再次出现。二人背后厂房的顶棚颇有意味。由镜头拍摄的角度看,两片顶棚的形态极像一对翅膀,对应了离婚与“劳燕分飞”的意象。陈桂林身后的顶棚已经破陋不堪,只剩骨架,如同他的生活窘境,而小菊身后的顶棚则丰满扎实,对应了小菊的经济生活情况。
2 交错而局促的画面
在《钢的琴》中,画面总是充满了横横竖竖的线条交错。火车、火车轨、窗户边框、建筑物等等横向线条;烟囱、电线杆、围栏、淑娴家的“鱼缸”等等垂直线条。这些线条的交错分割了画面,如同淑娴对陈桂林说的“你有多难他们就有多难”,这群下岗工人还在适应着与过去的割裂,与工人身份的分离,无论是经济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是交错迷惘的。淑贤家造型同试管一样的“鱼缸”,即便鱼儿很小,也没有办法向前游动分毫,只能上下浮沉,充满了困顿与无力感。
小元在学校偷偷练琴,陈桂林与王抗美在室内聊天的一场戏中,煤炉的烟囱一直充当了被拍摄画面的前景,两人的交谈在各个拍摄角度均被部分遮挡,包括小元练琴时、王抗美被辞退时,烟囱总是进行着遮挡的“工作”,之后淑娴和陈桂林在小酒馆对话等场景,也有遮挡物作为前景出现,致使电影空间显现更加局促和捉襟见肘的尴尬,也暗示了他们生活境地的困窘和陈桂林为了完成小元钢琴愿望而四处用尽法宝的为难。
许多微妙的细节也被导演安排表现故事主人公的局促。王抗美在被学校辞退的场景中,他为了向学校老师解释进而上前一步,这一步加了一个他迈过地上的洗衣盆的细节,展现空间狭窄的同时增加了生活感与烟火气。陈桂林为小元制作纸板“钢琴”,画图是在楼道里完成的,因为只有那里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伸展。在完成了纸板“钢琴”陈桂林为女儿弹奏的时刻,他说“安静”,一旁画外的父亲偏偏咳嗽了一声,充满喜感,也让观众理解三代人同住一个屋檐下的紧张。
3 声音祭奠“离别”
自始至终, “离开”的声音贯穿了整部电影。这群人一直在与过去告别,与过去的人生和时代告别。影片开始,小菊的声音“离婚就是相互成全,你放我一马,我放你一马的事。”带入画面,妻子不仅要离开,还想要带走唯一的女儿,一句“孩子跟你是不会幸福的”,从金钱的层面剥夺了陈桂林作为父亲的主动权。紧接着葬礼演奏的段落荒诞而哀凉。表现痛苦和悲伤的俄罗斯民歌《三套车》被“金主”叫停,改成了节奏欢快旋律喜庆的《步步高》,挽联却写着“沉痛悼念母亲”,谋生活的桂林和他的乐队不得不向“资本”低头。小元游戏时“超级玛丽”的音乐声,影片多处经典老歌和俄罗斯、前苏联歌曲,都是记忆的启封者,将观众拉回那个已经离开的时代。烟囱倒塌后,陈桂林独自一人来到厂房拉响手风琴,孤独落寞在配乐中展开蔓延。一群人造钢琴调音时,陈桂林的电动车突然惊声倒地,桂林父亲离开了,往往噩耗的前兆总是一个打破常规的声音。影片尾声淑娴领衔的斗牛舞与情绪昂扬的工人、激情迸射的火光相得益彰,祭奠工业时代华章最后的谢幕。最末小元弹奏的《讨厌的啄木鸟》,与之无缝衔接的钢琴曲悠扬华丽,书写了人物内心对工业时代的的温情与浪漫,感念与感怀。
即便安然的生活变得局促,熟悉的时代已经颓败,但不妨碍《钢的琴》在这些工人的人生烙印下一頁华章。
参考文献:
[1] 陆绍阳.视听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2] 杜桦,吴秋雅.视听语言的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绵阳文化艺术学院)
关键词:《钢的琴》;视听语言;隐喻;电影画面;电影声音
前言:在2012年,中国城市影院票房总额高达170.73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去年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再创中国电影总票房新高,同比增长9.06%,银幕数达到6007块,自2015年起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国产片票房为378.97亿元人民币,占比62.15%。在电影市场投资与票房均热络的环境下,笔者还是想谈一谈于2011年上映的一部低成本好口碑的中国电影--《钢的琴》。导演张猛系辽宁沈阳人,出生地培养了张猛极具东北地方特色的幽默感与喜剧天赋,其母陈佩云为演员,同时张猛继承了父亲张惠中作为喜剧导演的天赋。2005年张猛作为编剧创作的小品《功夫》由演员赵本山、范伟等表演,获得央视春晚小品类节目一等奖;2006年创作的小品《说事儿》由演员宋丹丹、赵本山,主持人崔永元表演,获得央视春晚小品类节目一等奖。《钢的琴》主演王千源在2010年10月31日获得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该片也入围第28届电影中国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张猛凭借该片入围第28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等,奖项与提名不胜枚举。这部电影是张猛继2007年指导电影《耳朵大有福》后第二部电影作品,之后还指导了《胜利》、《枪炮腰花》等多部电影,但笔者认为《钢的琴》仍是导演张猛最具代表性的电影作品。因此,笔者尝试解析《钢的琴》电影中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呈现,从电影的隐喻、画面、声音几个方面分析影片的表现手法。
1 隐喻的意象
影片中有三处空间出现了“电风扇”这样陈设,陈桂林为女儿小元缴钢琴培训班学费时,老师的办公室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另一房间内的落地风扇;陈桂林家中挂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书法,而旁边墙角就是一台落地风扇,再一旁的桌子上除了摆了盏台灯,还有一台小型台式风扇;陈桂林伙同一群人去学校偷钢琴未遂被抓进公安局时,第一个镜头就出现一台风扇和陈桂林茫然呆滞的脸庞。从人物衣着:大衣、围巾、毛衣,户外凋零的树木,屋内燃着的煤炉,几场雪景,可以看出故事在冬季发生、推进,电风扇本不必出现在电影画面中,而多次出现电风扇形象,笔者认为是导演自觉安排的隐喻。古时班婕妤失宠于汉成帝,作诗《怨歌行》以“秋天的扇子”作比,比喻自己于汉成帝而言就像秋凉以后的扇子被人抛弃不用了。而《钢的琴》讲述的是90年代初,一群曾经在钢铁工厂挥洒汗水和青春,现如今却四处谋生路的下岗工人的故事,他们就如同秋天的扇子和寒冬的电风扇,已被新时代弃用了。工业时代,工人阶级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翁,身上闪着劳动的荣光肩上扛着社会的责任,而工业主导的时代过去了,工人也被放逐了,工厂到处显露着破败颓靡,这是一个时代和一代人的失去与没落。
陈桂林与小菊在影片开头谈离婚的场景,接近尾声再次出现。二人背后厂房的顶棚颇有意味。由镜头拍摄的角度看,两片顶棚的形态极像一对翅膀,对应了离婚与“劳燕分飞”的意象。陈桂林身后的顶棚已经破陋不堪,只剩骨架,如同他的生活窘境,而小菊身后的顶棚则丰满扎实,对应了小菊的经济生活情况。
2 交错而局促的画面
在《钢的琴》中,画面总是充满了横横竖竖的线条交错。火车、火车轨、窗户边框、建筑物等等横向线条;烟囱、电线杆、围栏、淑娴家的“鱼缸”等等垂直线条。这些线条的交错分割了画面,如同淑娴对陈桂林说的“你有多难他们就有多难”,这群下岗工人还在适应着与过去的割裂,与工人身份的分离,无论是经济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是交错迷惘的。淑贤家造型同试管一样的“鱼缸”,即便鱼儿很小,也没有办法向前游动分毫,只能上下浮沉,充满了困顿与无力感。
小元在学校偷偷练琴,陈桂林与王抗美在室内聊天的一场戏中,煤炉的烟囱一直充当了被拍摄画面的前景,两人的交谈在各个拍摄角度均被部分遮挡,包括小元练琴时、王抗美被辞退时,烟囱总是进行着遮挡的“工作”,之后淑娴和陈桂林在小酒馆对话等场景,也有遮挡物作为前景出现,致使电影空间显现更加局促和捉襟见肘的尴尬,也暗示了他们生活境地的困窘和陈桂林为了完成小元钢琴愿望而四处用尽法宝的为难。
许多微妙的细节也被导演安排表现故事主人公的局促。王抗美在被学校辞退的场景中,他为了向学校老师解释进而上前一步,这一步加了一个他迈过地上的洗衣盆的细节,展现空间狭窄的同时增加了生活感与烟火气。陈桂林为小元制作纸板“钢琴”,画图是在楼道里完成的,因为只有那里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伸展。在完成了纸板“钢琴”陈桂林为女儿弹奏的时刻,他说“安静”,一旁画外的父亲偏偏咳嗽了一声,充满喜感,也让观众理解三代人同住一个屋檐下的紧张。
3 声音祭奠“离别”
自始至终, “离开”的声音贯穿了整部电影。这群人一直在与过去告别,与过去的人生和时代告别。影片开始,小菊的声音“离婚就是相互成全,你放我一马,我放你一马的事。”带入画面,妻子不仅要离开,还想要带走唯一的女儿,一句“孩子跟你是不会幸福的”,从金钱的层面剥夺了陈桂林作为父亲的主动权。紧接着葬礼演奏的段落荒诞而哀凉。表现痛苦和悲伤的俄罗斯民歌《三套车》被“金主”叫停,改成了节奏欢快旋律喜庆的《步步高》,挽联却写着“沉痛悼念母亲”,谋生活的桂林和他的乐队不得不向“资本”低头。小元游戏时“超级玛丽”的音乐声,影片多处经典老歌和俄罗斯、前苏联歌曲,都是记忆的启封者,将观众拉回那个已经离开的时代。烟囱倒塌后,陈桂林独自一人来到厂房拉响手风琴,孤独落寞在配乐中展开蔓延。一群人造钢琴调音时,陈桂林的电动车突然惊声倒地,桂林父亲离开了,往往噩耗的前兆总是一个打破常规的声音。影片尾声淑娴领衔的斗牛舞与情绪昂扬的工人、激情迸射的火光相得益彰,祭奠工业时代华章最后的谢幕。最末小元弹奏的《讨厌的啄木鸟》,与之无缝衔接的钢琴曲悠扬华丽,书写了人物内心对工业时代的的温情与浪漫,感念与感怀。
即便安然的生活变得局促,熟悉的时代已经颓败,但不妨碍《钢的琴》在这些工人的人生烙印下一頁华章。
参考文献:
[1] 陆绍阳.视听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2] 杜桦,吴秋雅.视听语言的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绵阳文化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