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诸葛亮的优点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v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国演义》的诸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是作者最用心刻画的人物形象之一。诸葛亮超越了他所在的时代,历久不衰,千古传颂;他兼备了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的全面素质;他有神鬼莫测之机,夺天地造化之法……几千年来我们把他定位于一个千古难遇的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颂。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他能巧妙地应对,战胜强大的敌人。在复杂尖锐的军事斗争中,他展现出一种非凡的风采与气度。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怀着对刘备“尽忠”的心态,以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努力撑持着蜀汉家业,立下汗马功劳。
  关键词:诸葛亮 形象 优点
  
  一、引言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在这众多的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是作者最用心刻画的人物形象之一。他超越了他所在的时代,历久不衰,千古传颂;他突破了阶级界限,受到了广泛称赞;他兼备了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的全部素质;他有神鬼莫测之机,夺天地造化之法……传统的观点把他定位于一个千古难遇的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
  二、诸葛亮的人生历程
  诸葛亮的第一次亮相,是刘备第三次往隆中寻访,“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似乎已经暗示了诸葛亮的经世奇才。
  诸葛亮在这次与刘备相见时,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为刘备做了分析,承认了曹操和孙权实力的强大,提出了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联吴抗曹,鼎足三分,最后统一全国的兴国方略,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待到天下三足鼎立之时,人们惊呼诸葛亮有鬼神之机,未出茅庐而预知三分天下。
  从此诸葛亮结束了他的隐居生活,登上了政治舞台。诸葛亮出山之际,正是刘备穷迫之时。此时,关羽、张飞对诸葛亮很不服气,刘备迫于形势艰难,对他言听计从,可心中并不踏实。他要施展才能,阻力是很大的。在博望坡和火烧新野战争中以少胜多,这两次胜利奠定了他在刘备集团的指挥官地位。
  刘表死去,荆州易主。刘备奔江夏以避其锋,面临灭亡的困境,诸葛亮以一种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气概,只身到了东吴,担负起了联吴抗曹的使命。面对东吴投降派的责难,他舌战群儒,驳斥讽刺了东吴投降派的种种论调;面对孙权和周瑜的迟疑,他智用激将,坚定了二人的抗曹决心;面对周瑜欲置他于死地的险恶用心,他巧妙应对,几次转危为安。在离开东吴回江夏后,他指挥了破曹与夺荆州的战斗。曹军败北后,诸葛亮智取荆州,使刘备有了立脚之地。
  在庞统身死落凤坡,刘备在益州进攻受阻时,诸葛亮又一次为他扭转了局面,诸葛亮亲自率荆州兵马驰援刘备,拿下了益州。接着平定了已经被曹操占据的汉中。
  荆州之失,诸葛亮从容退兵,遣邓芝出使吴国,重新与吴国结盟。他又不辞劳苦,统兵南征,对蛮王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彻底臣服,永不再反。至此,诸葛亮稳定住了蜀汉局势。
  看诸葛亮辉煌的一生,他的大智大勇、智慧绝伦展示得淋漓尽致。他成为几千年来智慧的化身。
  三、诸葛亮的优点
  (一)胸怀大志
  诸葛亮隐居隆中,“好为《梁父吟》”,“每自比管仲、乐毅。”《三国志通俗演义》中黄承彦也曾口诵《梁父吟》一首,说是“在女婿家,观《梁父吟》记得这一篇”,“感而诵之。”诸葛亮弹奏或吟诵《梁父吟》,总是为抒发感慨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胸襟志向。诸葛亮虽生于乱世,隐居隆中,但并不是没有现实的追求,而是早在隐居时就已经确立了他的人生目标。他在草庐中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和向刘备展示的“西蜀五十四州图”,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斡旋天地之手,匡扶宇宙之机”的大儒、真儒。
  (二)智慧过人
  自从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到五丈原殒命,二十七年间,诸葛亮将他的运筹帷幄、机智过人表现得淋漓尽致。
  诸葛亮一出山,就是轰轰烈烈的三把火:一烧博望,二烧新野,三烧赤壁,烧得惊天动地。为了联吴抗曹的使命,他只身过江,面对周瑜的百般陷害,总是转危为安。其中草船借箭更是令人称妙;三气气死周瑜,让人嗟叹;刘备驾崩,魏国趁机侵扰,诸葛亮兵不血刃,安居平五路;蛮王造反,诸葛亮七擒孟获,妙计层出不穷;一出祁山,面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摆下空城计,可谓大智大勇;五出祁山,军中缺粮,装神弄鬼割走陇上小麦。
  诸葛亮的超人智慧还表现在一点,那就是:激将。激孙权,孙权立意抗曹;激张飞,张飞勇夺武陵;激关羽,关羽拿下长沙;激黄忠,斩杀夏侯渊;激赵云,连斩韩德父子五将。诸葛亮充分利用手下将士不甘人后的心理,取得了辉煌战果。
  (三)慧眼识人
  诸葛亮的观人用人独具慧眼。关羽、张飞在诸葛亮未出山时已经是名扬四海、功绩盖世,在他人的眼中,他们是必须仰望的英雄。关、张二人曾言:“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博望坡之战,战前张飞对刘备说:“哥哥何不使‘水’去?”对诸葛亮的不服溢于言表。诸葛亮不得不迁就他们,逐渐赢得他们的信任。
  诸葛亮更加器重的是赵云。他每次出征都会把赵云带在身边,把最棘手的任务交给他。赵云一生驰骋疆场,功劳卓著,当他身故时,“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
  言“莽张飞”,似乎张飞就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这种表象,蒙蔽了严颜,蒙蔽了张郃,甚至他的义兄刘备也不一定看得透。但诸葛亮却慧眼识人。张飞智取瓦口隘时,终日饮酒。“玄德大惊,忙来问孔明,孔明笑曰:‘原来如此!军前恐无好酒,成都佳酿极多,可将五十瓮作三车装,送到军前,与张将军饮。’玄德曰:‘吾弟向来饮酒误事,军师何故反送酒与他?’孔明笑曰:‘主公与翼德做了许多年兄弟,还不知其为人耶?……今与张郃相拒五十余日,酒醉之后,便坐山前辱骂,旁若无人。此非贪杯,乃败张郃之计耳。’”该役,张飞大胜。
  在诸葛亮看来,关羽不是完美的英雄,张飞也绝非莽夫那么简单。
  (四)鞠躬尽瘁
  诸葛亮出山后对刘备忠心辅佐,待蜀汉建立后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诸葛亮第六次伐魏之时,曾遣使者送巾帼素衣以激司马懿出战,不久,诸葛亮在五丈原归天。诸葛亮自归刘备后,兢兢业业,忠心耿耿,为刘备出谋划策。刘备白帝城托孤,将蜀汉重担一股脑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感念先主知遇之恩,尽心竭力辅佐刘禅,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一个人都干了。“凡一应朝廷选法、钱粮、词讼等事,皆听诸葛丞相裁处。”真是事无巨细,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方才放心。可以说,在刘备死后,是诸葛亮在撑持着蜀汉家业。诸葛亮于《后出师表》曾言“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用行动证明了他说过的话。
  四、结论
  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他能巧妙地应对,战胜敌人。在尖锐的军事斗争中,他展现出一种非凡的风采与气度。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怀着对刘备“尽忠”的心态,以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努力撑持着蜀汉家业。诸葛亮的优点人不可及,所以他变成了神话般的人物,为历代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的楷模。
  
  参考文献:
  [1] 唐风、冬梅编,《胡适、鲁迅等解读〈三国志演义〉》,辽海出版社,2002年版
  [2] (美)夏志清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 陈业强,《关于诸葛亮的评价问题》,《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4] 余兰兰,《近二十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研究述略》,《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11月第29卷,第6期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文化素质,转向了包括良好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型素质。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忧。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期刊
高考题以某种产品生产为情景,围绕发酵工程实施的各环节,如检测微生物营养、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微生物生长规律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及识图能力。注重材料分析和综合,重视在新情景下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从考试内容上看,命题多集中在细菌和病毒的结构与增殖、微生物营养、代谢与生长及影响因素、发酵工程的概念与内容上。题目可能会联系人类健康、生产生活
期刊
最近,笔者登陆ebeijing网站,该网站的Travel-Sighting部分介绍了北京的88个文化旅游景点。网页制作精心,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简洁生动,引人入胜。该网站是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支持下,由北京外事信息中心和运行管理中心运营和维护的北京官方门户网站,致力于为所有外国政府、组织和个人以及在北京的外国朋友学习、工作和旅行、娱乐,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  这引起了笔者的很大兴趣,于是逐页
期刊
《窦娥冤》是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的杰作,比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还要早三百多年。的确如王国维所说,是“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大悲剧”。  窦娥具有非常善良的性格,同时又富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反抗精神。但在元代“贪官横行宇内,冤狱遍于国中”的社会里,善良、正直和反抗的最后结局似乎只能是以悲剧收场。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这正是窦娥的悲剧所在,但是加诸在这个悲剧人物身上的种种
期刊
摘要:通过介绍柳宗元其人其事其经历,理解他的“愚”。明确他的“愚”实质是为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  关键字:柳宗元 “愚” 奋斗 理想    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选了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为何用“愚”命名呢?普遍的看法认为,作者以“愚”命名的原因是作者以 “愚”溪自况,只是自己遭受打击厚的一种无奈心情的自然流露,“皆不得为真愚”,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激愤之情。把这个答案塞给学生很容易,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
期刊
一字多音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有现象,无论是在古代汉语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普遍存在,而且数量繁多,情况复杂,难读难记难分辨,给汉字应用和普通话推广带来不少麻烦。但是,由于一个字形可以代表多个音节,抑制了书写符号数量的膨胀,使有限的汉字在丰富多彩的社会中发挥着无限的交际功能。因此,对于异读现象,既不能任其发展,也不能将其消灭,而是要查清来源,分清情况,采取措施加以规范和限制。  一、异读现象的来源  多
期刊
摘要:在封建文人心目中,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更是照亮诗人独特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既可洋溢起快乐壮丽的气氛;又可温暖着诗人的心灵,还可构成的优美意境,给予人安全而温馨之感;有时也可以觊觎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生活。灯是光明,是希望,是智慧,更是窥视封建知识分子内心独白和昭示封建社会秩序的一盏明灯。无灯的世界或暗淡的灯光则暗示着、象征着失望与痛苦的心态。  关键词:灯烛 意象
期刊
在古代诗歌当中,尤其是唐诗宋词,送别诗是很多的,这些送别诗就像文学长河中的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晶莹的光芒,抒发了诗人对亲人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  一、即景抒情,景中含情,景情交融  1.在离别之前用周围的景色渲染浓浓的离别之情。例如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在诗的开头作者即景抒情,用依依袅袅的柳丝营造一种依依惜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我想,对差生更应如此,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和爱。因此,应多给差生一点爱心。  关键词:爱心 信心
期刊
依法治教是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因而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实行依法治校是实施依法治教的关键,是依法治教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此为契机,展开依法治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更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依法治校提出的依据     首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