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研综述
我省自2005年全面进入高中课改,新课程理念是否在教学中得到落实?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有根本性的改变?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于2011年组织开展了全省高中英语教学情况调研活动,围绕课改以来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研究、教学评价、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内容,力求通过调查比较全面地了解当前我省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转变,学科价值与教育目标被高度认同。
广大教师高度认同学科核心价值,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教育目标。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研训工作的高度重视,工作成效日益显现。通过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转变,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价值与教育目标得到了高度的认同。
广大教师理性看待教材,关注学生共同基础。新课改以来,教师们已经基本上杜绝了对教材的盲从照搬行为,能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组织教学,能依据学情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说明教师从主观上已经具备关注学生、关注课标的意识,能理性地看待教材,正确处理其与学生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
2.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方式得到落实。
广大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关注教学三维目标。伴随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比较明显的转变,教师的课程标准意识、多媒体使用的技能等有了进一步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步得到落实。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氛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广大教师注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教师重视教学研究,有效提升教学行为。
多数教师能坚持阅读有关教学的书籍(包括外教社和外研社引进的国外的教学法、教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前沿书籍),在阅读专业书刊汲取学科营养的同时,还注重课堂观察和行动研究。我省高中英语教师重视教学研究,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加强相互间的学习和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我省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4.教学评价多元,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评价转向多元化,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广大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并且注意及时进行反馈矫正,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落实。
5.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教学资源渠道网络化。
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得到明显提升。新课程倡导加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目前,我省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外,还能积极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服务教学。
6.教学和科研联系紧密,教师重视专业发展。
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有明显提高。尽管教师的自我研修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也有近80%的教师参加过在职培训。教师的专业研修内容围绕教学方法及技能、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以及教学软件使用等方面。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有33.4%的教师参加过各级各类科研会议,有50.5%的教师参与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这说明广大教师具有较好的专业发展意识,坚持自我提升。
7.学生的学习渠道得到拓展,自主学习蔚然成风。
广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体现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他们能够自主选择校本课程和自主解决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时依靠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借助工具书、利用网络,进行独立的思考,不完全依赖老师。广大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广大学生普遍认同通过高中英语的学习,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高中阶段英语的学习,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目标得到落实,课程标准的学习策略目标得到体现,课程标准的文化意识目标得到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增强。
(何 锋)
问题呈现本次教学调查发现的问题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课程选择性不够,校本课程开设不足。
学校对课程宣传和管理不到位,课程建设能力有待加强。以学分制、模块化、选择性为标志的新课程方案较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与之相适应,学校要加强对课程的管理,确保课程的平稳实施。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学校对课程的宣传与管理普遍不到位,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亟需提高。调查发现,有12.5%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校本课程,有24.3%的学生不知道所学的各门课程已得到或将要得到的学分或者不知道应该得到多少学分才能毕业。
课程的选择性还不够充分,校本课程建设有待提高。新的高中课程方案最突出的特点是选择性。根据高中新课改方案,选修课虽只需28个学分,但设计的选修课模块非常多,仅选修课I系列就有100多个,再加上选修Ⅱ系列的模块(属于地方和校本课程),其总数大大超过必修课模块的总数。但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学校的选修模块的开设并没有按照国家课程要求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提供给学生选择的选修模块的范围很小,仅限于高考必考的某些内容,形成了选修模块必修化的趋势。在教师问卷问及“您所教学科能否按照学生要求开设选修模块”这一问题时,33%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开齐11个模块,认为达到8个模块的教学就满足了学生高考的需求,9-11模块只要给学生默单词,以应付高考需要。上述选修模块必修化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有63.6%的教师也认同这一观点。基于现行高考的现状,考虑到命题的可行性与试题的公平性,命题不可能将所有选修模块全面铺开,只能选择一部分作为考试范围。
调查数据显示,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待提高。只有56.5%的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其中有36.5%的学校开设了英美文学欣赏课程,27.6%的学校开设了英语电影欣赏课程,22.7%的学校开设了英文报刊选读课程,6.7% 的学校开设了英语演讲课程,还有4.5%的学校开设了英文歌曲欣赏、应用英语写作等课程。这些课程大多突出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忽视了学科的工具性的特点。
2.英语课堂生态失衡,课堂的适应性和开放性有待提高。
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而且还是学生接受学习策略培训、学习行为得到评估的最重要的场所[1]。英语课堂生态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三要素组成,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生态系统。课堂生态平衡性是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三要素之间何以达到平衡与稳定的状态。
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忽视生态性的倾向。一是应试教育目标与全面发展目标的失衡。应试教育把智育和分数放在首要位置,但它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把学习局限在应试范围之内,英语课堂被深深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课程与教学变成了一种机械训练活动。二是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的失衡。英语课堂作为一个教学生态系统,其公认的最佳规模是10-20名学生,这样才能确保教师和学生课堂输入、输出的质量和数量[2]。调查数据表明,我省平均高中班级生数在45-60人,大大超过了10-20这个数字,严重超过系统资源的承受力,未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和生态理论的最适原则,造成生态主体生理与心理压力增加。
3.教师专业发展缺乏长效机制,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有待加大。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我省师资的结构以及教师的在职研训情况对高中课程的深入实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全省抽样的教师基本情况中我们发现,我省的师资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大部分为未定级和二级教师)比例为52.4%。另一突出问题是优秀教师分布不均衡,青年优秀教师或县市级学科带头人绝大部分分布在四星、城区三星学校,不同星级学校中的教师比例存在显著差异。
目前的教师培训方式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发展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其主要问题在于教师的教师主动性不强、工作负担过重,这也是需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
[2]熊美华.生态化外语课堂整体教学探索[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
(何 锋)
我省自2005年全面进入高中课改,新课程理念是否在教学中得到落实?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有根本性的改变?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于2011年组织开展了全省高中英语教学情况调研活动,围绕课改以来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研究、教学评价、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内容,力求通过调查比较全面地了解当前我省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转变,学科价值与教育目标被高度认同。
广大教师高度认同学科核心价值,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教育目标。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研训工作的高度重视,工作成效日益显现。通过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转变,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价值与教育目标得到了高度的认同。
广大教师理性看待教材,关注学生共同基础。新课改以来,教师们已经基本上杜绝了对教材的盲从照搬行为,能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组织教学,能依据学情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说明教师从主观上已经具备关注学生、关注课标的意识,能理性地看待教材,正确处理其与学生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
2.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方式得到落实。
广大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关注教学三维目标。伴随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比较明显的转变,教师的课程标准意识、多媒体使用的技能等有了进一步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步得到落实。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氛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广大教师注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教师重视教学研究,有效提升教学行为。
多数教师能坚持阅读有关教学的书籍(包括外教社和外研社引进的国外的教学法、教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前沿书籍),在阅读专业书刊汲取学科营养的同时,还注重课堂观察和行动研究。我省高中英语教师重视教学研究,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加强相互间的学习和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我省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4.教学评价多元,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评价转向多元化,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广大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并且注意及时进行反馈矫正,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落实。
5.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教学资源渠道网络化。
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得到明显提升。新课程倡导加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目前,我省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外,还能积极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服务教学。
6.教学和科研联系紧密,教师重视专业发展。
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有明显提高。尽管教师的自我研修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也有近80%的教师参加过在职培训。教师的专业研修内容围绕教学方法及技能、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以及教学软件使用等方面。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有33.4%的教师参加过各级各类科研会议,有50.5%的教师参与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这说明广大教师具有较好的专业发展意识,坚持自我提升。
7.学生的学习渠道得到拓展,自主学习蔚然成风。
广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体现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他们能够自主选择校本课程和自主解决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时依靠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借助工具书、利用网络,进行独立的思考,不完全依赖老师。广大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广大学生普遍认同通过高中英语的学习,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高中阶段英语的学习,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目标得到落实,课程标准的学习策略目标得到体现,课程标准的文化意识目标得到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增强。
(何 锋)
问题呈现本次教学调查发现的问题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课程选择性不够,校本课程开设不足。
学校对课程宣传和管理不到位,课程建设能力有待加强。以学分制、模块化、选择性为标志的新课程方案较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与之相适应,学校要加强对课程的管理,确保课程的平稳实施。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学校对课程的宣传与管理普遍不到位,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亟需提高。调查发现,有12.5%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校本课程,有24.3%的学生不知道所学的各门课程已得到或将要得到的学分或者不知道应该得到多少学分才能毕业。
课程的选择性还不够充分,校本课程建设有待提高。新的高中课程方案最突出的特点是选择性。根据高中新课改方案,选修课虽只需28个学分,但设计的选修课模块非常多,仅选修课I系列就有100多个,再加上选修Ⅱ系列的模块(属于地方和校本课程),其总数大大超过必修课模块的总数。但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学校的选修模块的开设并没有按照国家课程要求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提供给学生选择的选修模块的范围很小,仅限于高考必考的某些内容,形成了选修模块必修化的趋势。在教师问卷问及“您所教学科能否按照学生要求开设选修模块”这一问题时,33%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开齐11个模块,认为达到8个模块的教学就满足了学生高考的需求,9-11模块只要给学生默单词,以应付高考需要。上述选修模块必修化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有63.6%的教师也认同这一观点。基于现行高考的现状,考虑到命题的可行性与试题的公平性,命题不可能将所有选修模块全面铺开,只能选择一部分作为考试范围。
调查数据显示,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待提高。只有56.5%的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其中有36.5%的学校开设了英美文学欣赏课程,27.6%的学校开设了英语电影欣赏课程,22.7%的学校开设了英文报刊选读课程,6.7% 的学校开设了英语演讲课程,还有4.5%的学校开设了英文歌曲欣赏、应用英语写作等课程。这些课程大多突出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忽视了学科的工具性的特点。
2.英语课堂生态失衡,课堂的适应性和开放性有待提高。
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而且还是学生接受学习策略培训、学习行为得到评估的最重要的场所[1]。英语课堂生态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三要素组成,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生态系统。课堂生态平衡性是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三要素之间何以达到平衡与稳定的状态。
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忽视生态性的倾向。一是应试教育目标与全面发展目标的失衡。应试教育把智育和分数放在首要位置,但它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把学习局限在应试范围之内,英语课堂被深深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课程与教学变成了一种机械训练活动。二是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的失衡。英语课堂作为一个教学生态系统,其公认的最佳规模是10-20名学生,这样才能确保教师和学生课堂输入、输出的质量和数量[2]。调查数据表明,我省平均高中班级生数在45-60人,大大超过了10-20这个数字,严重超过系统资源的承受力,未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和生态理论的最适原则,造成生态主体生理与心理压力增加。
3.教师专业发展缺乏长效机制,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有待加大。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我省师资的结构以及教师的在职研训情况对高中课程的深入实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全省抽样的教师基本情况中我们发现,我省的师资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大部分为未定级和二级教师)比例为52.4%。另一突出问题是优秀教师分布不均衡,青年优秀教师或县市级学科带头人绝大部分分布在四星、城区三星学校,不同星级学校中的教师比例存在显著差异。
目前的教师培训方式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发展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其主要问题在于教师的教师主动性不强、工作负担过重,这也是需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
[2]熊美华.生态化外语课堂整体教学探索[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
(何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