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园”乡土文化脉系,引领校园特色文化发展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king_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乃各育之首。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以德育引领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极其重要而不可回避的课题。我校注重立足实际,突出自我创建,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纽带,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发掘乡土文化资源,寻找教育的依托,创办了“三园文化”教育基地,构建乡土文化脉系,使空洞的德育有了实在的载体,也使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展现了独特的风采,走出了一条以校园乡土文化建设引领德育发展的特色之路。
  
  因地制宜构建校园“农博园”
  
  苏北地区的传统农具和农村生活用品很有地方特色,这些农具和生活用品有着2000多年的沿革,代表着一种地域农村农业文化。如今,由于经济的发展,具有时代意义的传统农具及器物都慢慢地被人们遗忘,甚至消失了。但是那吱吱作响的水磨,缓缓走来的牛车,古色古香的瓦罐,不时唤醒人们对乡情的回忆,可以说乡土文化是故乡的一根神经。我校从这一实际出发。把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生活相融合,积极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建起了江苏省第一家校园“农博园”,并成立课题组,由此展开了极富有深度的文化创建活动,引领我校学生走进了传统文化中,陶醉在精神境界里,为促进学生未来健康成长注入了新动力。
  我们创建“农博园”这一具有浓厚特色地域文化的过程是这样的:
  1 组织调查,追寻历史内涵
  首先,利用每周的地方课,组织学生开展传统农具调查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方案,召开讨论会,按区域分组调查,通过寻找农具、登记造册,查找资料、请教老农,并根据搜集到的传统农具信息,撰写介绍农具的短文,从中也体会到乡土文化的深远内涵。
  2 精心策划,展示乡土文化
  进入园内,可以参观以“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教育”为主题的15间展厅。展出了蓑衣、斗笠、八仙桌、灶台、各种炊具等生活用品;犁、耙、耩子、磙子、土瓮、石磨等农具。
  3 开展活动,拓展德育空间
  建园三年来,学校利用“农博园”的优势,在学生中间重点开展“访农户、看农变、知农忧、听农乐、写农事、诉农情”的“六农”社会综合实践系列活动。一批批学生走出“农博园”,走进新农村,看乡村面貌变化,看农户家庭变化,了解农民新想法,了解农村新事物,体会农民新感受……
  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开展了征文、演讲、绘画、板报稿征集、编辑农具资料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我校“农博园”的建成,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厚实的文化思想底蕴,深得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赞誉。
  
  与时俱进,筹建乡土树园
  
  2003年,为响应江苏省宿迁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宿迁及乡土树种进城镇的号召,我校通过多种途径,筹建了校外基地—“乡土树园”。在筹建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通过采集树种、栽植树苗认识了本土树种的多样性,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分清了乡土树木的种类,能辨别说出各种乡土树木的名字,了解其生长习性,能画出树木的枝干及叶子的形状;在管理过程中,学生们浇水、松土、捉虫、喷药等,了解了树木的特性,在持续保护的过程中,我们渗透爱护环境教育,学生受益匪浅。这些知识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它有效弥补了学科课程的不足,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乡土树园”这一文化园、生态园筹建与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学生的生态教育、环境教育,激发了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极富时代气息的创新精神。
  
  雕刻“梅园”,提升校园文化精神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对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但校园精神文化才是校园文化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将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并深度联系我校特有的“梅花”品牌资源,在成功建设“农博园”与“乡土树园”之后,2006年又正式启动了美丽的“梅园文化”的建设工作。梅花独放天下春。梅花以其形色高雅、刚毅、圣洁,被人们用以比德、畅神。我们雕琢“梅花文化”,旨在引导师生由欣赏梅景而喜爱梅花,欣赏梅花继而品味梅品,提升人品,真正实现将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校训”内在精神无缝对接,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学校的文化层次、文化品位和文化精神。具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建设梅国物质实体
  通过全校讨论、征集意见,形成方案。利用现有的用房和场地,启动“梅园”工程。内分三部分:展放实物的梅居、种植多品种梅花的梅林和与梅花有关的诗词歌赋及学生作品的梅苑。
  第二步:征集与“梅花”有关的文化作品
  广泛动员全体师生,搜集中国历代名家诗词歌赋,组织师生撰写装裱,张贴悬挂,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热情,校园涌现出了动人的文化场景,学生的文化情节由此拉开了序幕。
  第三步:活动搭台,喝响“梅魂”
  一是围绕“梅花”这一美丽的极富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物象,开展一系列活动,有“我爱梅花征文、征画”活动,“歌咏梅花”为主题的绘画、书法比赛,吟颂梅花诗词歌赋的朗诵比赛等,同时积极筹建以“梅花”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拟订每年12月为梅花月等。
  象征着铮铮铁骨、不屈不挠、幸福吉祥的梅花,敢斗霜雪,疏放冷艳,历来是中华文化精神中的宝贵财富,它影响了无数代人的文化思想。梅文化堪称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枝奇葩。我校建设“梅园文化”,必将引导广大师生精神境界的大提升,为其人生健康成长打下厚实的底蕴!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它对学校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其建设的过程,就是对师生进行行为和审美塑造的过程,最终结果将更进一步作用于建设者本身以及更多的后来者,使其向真、善、美的境界步步迈进。大凡名校,无不具有独特的优秀的校园文化并浸润着每一个人,在引领着每一位师生精神更加饱满丰厚。学校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学校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是校园文化决定输赢!著名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在新的形势下,我校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正是立足于人的发展。我们相信,我校乡土文化教育的成功,必定会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底蕴,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单位:江苏泗洪县梅花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个新 kinetic-spectrophotometric 方法为铜(II ) 的决心被建议。方法在弱酸的氧化上基于铜(II ) 的催化效果由氢的灿烂的蓝染料(RAWL ) 过氧化物。铜(II ) 罐头 determine
工读学校的学生多数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家庭情况普遍不好,素养不高,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如何让工读学生学好语文,这当中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应让语文课堂充满兴趣与活力,尝试建构充满兴趣与活力的工读特色语文课堂。结合本校工读学生的特点,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心底都渴望自己在学校所度过的时光是充实
为保证工程安全性,武汉市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三阳路公铁两用过长江隧道需利用轨道梁间空隙作为废水泵房集水池。通过对轨道梁构造措施进行优化设计及结构受力分析检算,解
目的研究自体及异体输血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整群抽选2012年6月—2014年8月在该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自体组(n=48)和异体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深刻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建构校本培训,应以实际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策,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和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在教育资源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如何让学校充满生命的活力?如何继续保持住自己的优势
考察了改性杂聚糖作为水基钻井液润滑剂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杂聚糖具有较好的润滑作用。随着老化温度升高,杂聚糖处理水基钻井液的tg值先保持不变再增大,杂聚糖在水基钻井液
“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传统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以《信息论基础》课程中的最佳不等长编码章节为例,介绍了课程实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师式”线上
目的研究并探讨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对象为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随机将这100例
目的 观察两种的不同微创入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诊治的110例(11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
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校长要不断进行反思并对各项管理举措进行改进,才能不断超越自己,给学校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教学一得”到“读书笔记”    为促使教师养成读书学习与反思总结的习惯,学校要求教师在每学期期末交一份纸质文稿“教学一得”,题材不限,可以是论文、教学设计、随笔、总结。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我的博客里有了这样的留言:“为啥非得这样反思呢,浪费纸张啊!”“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