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新格局下的“双轨”教育模式探索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d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在我国的职教教师教育体系中,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和新教师入职培训无疑是受关注程度最高、成效也最为显著的两类教师教育举措。基于上海市业已实施的这两类工作实践,因其所具有的教育实施主体和教育对象同一性、教育目标一致性和教育内容交叠性等特征,在教师教育新格局下探索“双轨”教育模式,应加强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把握招录和招生环节、制定统筹性教育方案和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挖掘各自优势,打造协同联动、系统高效的区域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基础制度。
  关键词 “双轨”教育模式;中职新进教师;教育硕士;规范化培训;职教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04-0056-06
  教师决定着教育体系的质量,教师教育则是教育体系质量改善的杠杆[1]。系统的职前培养、完善的入职规范和健全的职后发展,构成了教师教育体系的三大核心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教教师教育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其核心发展阶段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一方面,国家大力推进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5年7月印发了《关于公布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确认结果的通知》(学位办[2015]28号),标志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实现了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本科层次职教教师培养持续萎缩的情况下,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下简称“职教专硕教育”)的出现为有效改善我国职教教师培养格局提供了新机遇;另一方面,为响应2010年国家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的“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上海市教委在2014年率先啟动市级中等职业学校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中职新进规培”)项目,并于2017年正式印发《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意见(试行)》(沪教委人[2017]21号),此项目开创了全国中职教师入职系列化、规范化培训的先河,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意义[2],同时也为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压力基本聚集于入职控制和职后发展环节的困局(即职业学校新教师很少来源于职教师范专业、大量选聘自高校其他专业)带来破解的可能性,通过中职新进规培帮助新进教师补齐培养欠账,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也可以为其终身专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职教专硕教育和中职新进规培这两类职教教师教育新举措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取了显著成效,联合打开了上海市职教教师教育的新局面。虽然两类新举措是针对职教教师教育不同核心发展阶段,但考虑到职教教师教育当前存在的质量界定不清、学历层次不明、来源不当等困境[3],以及两类新举措具备教育目标同向性、教育实施主体与教育对象同一性和教育内容交叠性等特征,在教师教育新格局下探索两类措施相结合的“双轨”教育模式,打造协同联动、系统高效的区域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性制度,可以进一步推进职教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构建职教教师“双轨”教育模式的逻辑起点
  (一)理论遵循:因应一体化教师教育的规律
  一体化教师教育,是为了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教师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建立起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4]。职教教师教育亦是如此,其核心发展阶段之间的衔接乃至结合机制的形成将有力促进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的构建。处于职前培养环节的职教专硕教育和处于入职规范环节的中职新进规培在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下寻找到新的结合契机,有利于在一体化进程中协调不同环节的目标、任务,提高协同效应、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效率和效果。
  (二)制度要求:落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
  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实现教师教育的全面振兴。《计划》明确提出,要“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养未来卓越教师”“发挥师范院校主体作用,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构建职教专硕教育与中职新进规培相结合的机制,是对职教领域教师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尝试,是建设现代职教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落脚点。这样一种“双轨”教育模式亦可推进《计划》中所提出的构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实施,通过“双轨”教育模式进一步推动职教专硕教育、中职新进规培方案的优化和完善,逐步实现职教专硕教育与教师资格认定相衔接。
  (三)实践需要:破解严峻的职教教师教育困境
  近年来,我国职教教师在质量和规模上均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一方面,在职教教师专业化和质量提升刻不容缓的时代背景下,入职新教师很少来源于对职教体系拥有系统认知的职教师范生群体;另一方面,在职教教师急需扩大规模的情况下,职教教师培养单位不断萎缩,培养能力持续缩减,近几年只有极低比例的职教师范生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执教[5]。上述供需矛盾反映的其实是职教教师教育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两大突出问题:其一,职教教师职业及其培养的专业性尚未得到普遍认可,两者都还远未成为正面积极的社会选择;其二,职业学校选聘新教师时存在着严重的教育专业性让位于学科专业性的现象,大幅降低了职教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在此背景下中职新进规培成为我国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治标和保底之策。在采取保底性补救措施的同时,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更需要在制度性治本之策上下功夫,高度专业化的职教专硕教育正属此列。在我国的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格局中,按常规发展步骤,由职教师范生的职前培养延续至新进规培的教育道路并不顺畅,探索职教专硕教育和中职新进规培相结合的机制,针对提前锁定职教教师身份的群体开展“双轨”教育模式,提高职教教师专业意识与职业认同,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有望使其成为我国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治标与治本兼顾的有效载体。   二、构建职教教师“双轨”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经验借鉴:国内同类项目和国外相关案例的牵引
  国内相关项目的探索和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是职教教师“双轨”教育模式构建的现实依据。一是职教教师“双轨”教育模式是我国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与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系列项目的延伸与发展,是对前期系列成果在新领域的尝试与突破。上海市于2010年启动教育部批准实施的“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改革项目,并于2011年印发《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改革实施办法》[6]。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印发的《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指临床、口腔、中医,下同)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办法,逐步统一住院医師规范化培训和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容和方式[7]。国家层面实施制度的推行,意味着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与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培养与培训、招生与招录、学位授予标准和临床医师准入标准的结合方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示范性的成功经验。与医生这类高度专业化的职业一样,教师的成长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离不开有体系的教育。2014年,上海市教委正式实施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相结合的改革试验项目(职业学校教师不在其列),从能力方面看,此举既可以发挥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有效提升教学技能的特点,又可以借助教育硕士注重教学知识理论系统学习、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的优势,更好地培养“好教师”[8],同时可以整体提高上海市基础教育师资的学历层次。由此可见,作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上海市在同类项目区域运行与全国推广上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二是职教教师“双轨”教育模式是他国经验的本土化探索。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举世公认,其背后离不开教师的重要作用。针对非师范背景却有意愿从事教师职业的群体,柏林自由大学通过教育硕士培养给予转业人员资质认证,其培养对象为对教师事业感兴趣的本科毕业生,以及对教师职业感兴趣、却未达到教师入职标准的硕士生。此类转业人员的能力补缺,不是单纯靠预备期见习就能完成的。其一,所缺失的部分并不能在预备期内完全补缺,需要为此专门提供硕士项目;其二,能力补缺时需要系统考虑内容和结构要素,涉及专业科学、专业教学论、教育科学学以及学校实践等板块[9]。硕士毕业后,才进入预备期。从上海市职教新进教师的专业背景来看,此群体基本可视为进入职教教师队伍的转业人员(即非职教师范生)。从德国经验来看,对此类群体的能力补缺仅仅依靠单纯规范化项目(类比德国的师范生预备期)来实现是艰难的,更需要借助体系性的硕士教育来支撑。进一步探索与构建职教专硕教育与中职新进规培相结合的“双轨”模式,以专业学位教育带动系统性学习,以规范化培训补齐新教师的能力短板,提升中职职教教师的学历层次,是一种兼顾长短需求、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二)基础支撑:教育目标、实施和内容的契合
  在我国的职教教师教育体系中,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和新教师入职培训无疑是受关注程度最高、采用最多、成效也最为显著的两类教师教育举措。上海市相关部门联合培养高校并行推行这两类职教教师教育举措,为教师教育新格局下的职教教师“双轨”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框架支撑。职教专硕教育和中职新进规培目标的同向性为“双轨”模式提供了思想框架和方向指引。常态规范地划分职教教师教育核心发展阶段,两类措施针对的核心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其功能也有所区别:职教专硕教育属于职前培养阶段,实现系统性教育功能,完整地构建职教教师知识框架与能力维度;中职新进规培属于入职规范阶段,协助新教师进行职前培养向教师工作的现实转换,解决其身份的转变、职业的认知、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与应用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问题等。但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迫切需要和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在我国当前职教教师职前培养和职业准入现状短期内无法根本改观的情况下,借助职教专硕教育和中职新进规培存在的自然交集和衔接关系,通过“双轨”模式实现融合,可以满足中职专业教师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的双重要求。
  两类举措实施主体和教育对象较强的同一性为“双轨”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基础和保障。一方面,职教专硕教育和中职新进规培的实施主体高度一致,两者措施的直接实施者(培养院校和师资培训中心)在上海市教委指导下,辅以教学实习基地、企业实践基地等,充分发挥所拥有的丰富的培养培训经验和各自优势,一体化考虑两类措施,既保证了各自的重点和特色,也谋求了整体协同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双轨”教育模式下的职教专硕教育招生对象直接从中职新进规培群体中筛选,教育对象的同一性也确保了对两类举措并轨的对接性和贯通性,保障了举措效果在中职新进教师个体身上的叠加性,提高了中职新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系统性和精准性,促进了中职新进教师参与职教专硕教育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两类措施教育内容模块的部分重叠是“双轨”模式的工作基础和效率保证,具体课程设置见表1。如前文所述,两类措施的具体功能有所区别,课程模块也会有所区别。在同一实施主体教育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背景下,具体来看,两类措施的课程模块仍有一定的对应性,具体课程存在一定的内容交叠,例如“职教专硕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与“中职新进规培—专业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职教专硕教育—专业选修课程—信息技术应用”与“中职新进规培—专业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等等。尤其是,职教专硕教育要求学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不少于3个月,当两类措施教育对象相同时,同时作为职校教师的新进规培对象,可以充分保证实习时间,有效实现这一要求。
  (三)需求分析:区域职教建设和个体能力提升的呼吁
  从上海市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根据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上海市职教专硕培养高校主要开设5类职教教师培养专业,见表2。在2014-2019年上海市中职新进规培项目的报名表中以“本科学历”加“专业课教师”为约束条件进行人群筛选,可以看出此类群体学历提升的需求专业与当前上海区域类职教专硕教育的专业布点基本吻合,以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和财经商贸类等为主,见表3,这也为“双轨”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专业教育保障。从学历角度看,为持续提升上海市中职教师学历层次、夯实国民教育保障基础,通过职教专硕教育对本科学历专业教师开展学历提升是必然之举。   上海市年均参加中职新进规培的教师过百人,其中硕士学历占比较高,基本在60%左右;具体到专业教师学历分布,本科生占比略有上升,见表4、表5。根据2014-2019年规培群体中随机取样统计,246名专业课教师仅有61名(37名本科学历、24名研究生学历)来源于师范院校或非师范院校的教育相关专业,若将学历背景限定于职教师范专业,人数将进一步下降[10]。从能力角度看,针对广大非职教师范背景的硕士学历专业教师开展系统的职教专硕专业教育同样存在必要性,有助于其更好地形成职业认同感,为其职后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结合学历分布、学业背景,从上海市历届参加中职新进规培项目的总体人数和统计数据来看,在区域内实施“双轨”教育模式,具有绝对的教育大势,满足教师长期的个体需求。
  三、構建职教教师“双轨”教育模式的实施路径和方案设想
  (一)加强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
  首先,注重教师教育者教育思想的更新与转变。“双轨”教育模式并不是简单机械地将两类教育项目叠加,教师教育队伍应认识到职教教师的成长规律和教育需求,既要明确各发展阶段的教育重点,又要在“双轨”思维下寻求异同点,有规划和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其次,优化双导师制度,职教专硕教育和中职新进规培两个环节原本均独立配备高校导师和职校导师,在“双轨”教育模式下事先规划与安排,争取保证两个环节导师的一致性,建立长期合作、相互协作的工作关系,实现理论和实践、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最后,组织统一的导师培训与考核,明确导师职责,强化导师认知,促使“双轨”教育工作成为其常态工作的一部分。
  (二)把握招录和招生环节
  一是在规培初期大力宣传利好政策,同时建立筛选机制,鼓励、协助有意继续深造的新进教师参与职教硕士的备考环节,进行初轮次选拔,形成预录取名单。二是重点推行本科层次新进教师就读计划,同时鼓励非职教师范生的硕士学历新进教师专业对口攻读职教专业硕士研究生。三是明确和落实新进教师和职业学校的人事关系,新进教师经过校、区和市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申请学费减免,鼓励规培学员在职就读职教硕士。四是在规培期有意识地促进新进教师与导师的交流合作,增强对研究主题的认知,减少硕士就读初期的磨合时长。
  (三)制定统筹性教育方案
  第一,基于一体化视角,综合考虑规范化培训方案和职教硕士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模块库,形成完整的教育方案。而后,针对职教师范专业的本科层次新进教师、非职教师范专业的本科新进教师、非职教师范专业的硕士新进教师、职教师范专业的硕士新进教师等四类群体的不同需求,匹配个性化的规范化培训方案和职教专硕教育方案。如针对职教师范专业的本科层次新进教师可适当减少职教理论的课程模块,针对非职教师范专业的硕士新进教师可适当增加专业教学论的课程模块。第二,建立课程模块的学分互认系统。“双轨”教育模式中的中职新进教师,在征得承担单位和培养高校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在基础培养方案中可申请免修部分重合课程模块,建立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针对可互换的内容,以提交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或单次课堂汇报等形式代替上课,获取学分,如新进规培的经历可以适当转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习的实践阶段[11]。第三,适当缩短教育年限。效仿国内其他项目,如“专硕 住院医师规培”将培养年限从“3 3/2”缩减至“3”,“教硕 普教规培”项目则将培养年限从“3 1”缩减至“3”,“职教专硕 中职规培”项目考虑缩减至3年(1年中职新进规培、2年职教专硕教育),降低时间成本是资源整合的成果,更是对新进教师的利好。结合机制的形成,可在教育内容上合并同类项,以便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两个阶段的教育任务。
  (四)增强专业设置的柔性和覆盖力
  一方面,参加中职新进规培的专业教师已接受过专业教育,在职校就业时也有了相应的专业领域归属,对职教专硕的专业选择直观明了,避免了原本职教专硕教育中就读专业与前置专业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另一方面,中职新进规培强调统分结合和覆盖全员,在项目核心主体负责教师通识能力模块的同时,可以充分调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参与专业内容和实践环节;职教专硕教育更强调系统性和专业指向,培养院校往往依托自身条件设置专业方向,但对区域内新进教师攻读职教专硕的专业覆盖能力有所不足,仍需加强。如表2所示,上海08交通运输类和14文化艺术类的本科层次新进教师人数较多,相应地这两类教育硕士需求也会较大,然而两个主要培养单位均没有开设这两类专业。亟须考虑增设相关专业。另外,即使有些专业类需求不大,但考虑到专业覆盖能力,承担培养任务的高校仍需要调动校内专业及相关职业院校和企业资源,为其他专业类提供可行性教育方案和教育硕士培养机会。
  (五)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首先,建立“四证合一”的机制[12],即建立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职教教师准入标准相结合的机制[13],贯彻落实《计划》精神,促进学位授予、教师准入与教师资格证获取的有效衔接。在双轨教育期间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和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教育硕士所有课程成绩合格且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大学)审核通过,可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实现“四证合一”。其次,及时形成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成长路径的追踪机制和互动机制,为新进教师个体建立培养培训档案,记录学生(学员)的成长,形成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成长路径追踪机制。建立职前职后交流平台以及职业认知、能力测评系统,学生(学员)既可在培养阶段深入实践,也可在规培阶段反思自己在培养阶段的成长,形成互动机制。通过测评系统监控进出口质量,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学员)自我认知变化曲线,也可以促进主管单位根据结果反思自身做法。最后,在上海市内推行相关政策,制定《关于中职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率先在上海市重点高校进行试点,做出表率。
  四、需要实现的其他突破   迄今为止,上海市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等方面已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示范性的成功经验。作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上海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师教育新格局下探索职教教师“双轨”教育模式,持续推动上海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是大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更是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健全发展历程上的一次创新。
  如前所述,作为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贯穿其整个学习和职业生涯的长期过程。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考虑到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构建“双轨”教育模式、实现职前培养与入职规培有效衔接机制是一个现实可行、标本兼治的重要路径。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其他问题亟需回答与突破,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链条和较好的制度环境。例如,如何进一步规范职教教师职业标准、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就读职教教师教育专业、从事职教教师工作;如何完善培养体系、提升职教教师培养的专业化水平,从源头上解决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问题;如何提升职教教师资格准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实现与职业标准和培养标准的有机链接,提高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系统培养的价值;如何完善职后专业化发展机制,形成完整的教师在职成长进阶模式,等等。
  在推进上述改革的同时,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职教专项教育与中职教师规培必将长期共存的事实。随着“双轨”教育模式的实施与推进,以及职教专硕教育逐步成为职教教师主流培养形式,长远来说理应会出现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重心从规培向培养的转换,到时“双轨”教育模式需积极应对,及时对两类措施的结合形式与内容作出相应调整。
  参 考 文 献
  [1]Dehmel, A. Lehrerausbildung im internationalen Vergleich: eine Diskursanalytische Studie zur Lehrerausbildung fu?r den Berufsbildenden Bereich in Deutschland und England[Z]. Paderborn: EUSL, 2011:1.
  [2]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教务管理办公室.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第二期)培训总结及培训效果调研报告[R].上海,2017.
  [3]曹晔.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J].职业技术教育,2017(1):37-42.
  [4]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70.
  [5][10]王继平,唐慧.职教教师“后置化培养”的典型意义和实践构建——以上海市中职新进教师为例[J].职教论坛,2020(7):93-98.
  [6]王金杰,俞倩丽,庄汝杰.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培养模式[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8(4):361-362.
  [7]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Z].国卫科教发[2013]56号,2013.
  [8]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相结合项目工作情况[EB/OL].(2015-09-22)[2018-04-22].http://edu.sh.gov.cn/web/jyzt/zygz11/jyzt_show.html?area_id=2999
其他文献
摘要:多维互动式双语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和人与环境互动实现专业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国际医药贸易课程中应用多维互动式双语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对应用中的要素进行设计、分析,对课前、课上和课后的实施程序进行组织,对多维互动式双语教学在国际医药贸易课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维互动式;双语教学;国际医药贸易;
摘要:面向未来,进一步研究独立学院会计学课程建设问题,解决目前已经出现、将来可能更大规模出现的会计人员失业问题,已成为会计专业、尤其是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必须慎重考虑解决的问题。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必须与时俱进。独立学院会计学课程的建设必须结合社会进步,考虑纳入多方面的信息化技术理论与实训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断感受到未来科技可能带来的变化,并作为共同进步的准备。  关键词:会计学;电子发票
摘要:作为一名国画专业毕业多年的中学美术教师,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山水画专业在职艺术硕士。希望通过不断完善中国画教学的教学方法,使学通过对国画的学习,感受中华传统文华的艺术观。从而拥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关键词:国画;学生;品格;西画;临摹  一、概述中学生学习国画的意义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画旁题箴言:“人咸知修其容,莫知修其性……”就提醒人们不要只修饰自己的容貌,要更重视自身品质
摘要:城市运动会的举办对于当地经济、社会、人文所带来的综合性发展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从阐述江西举办第七届城市运动会的必要性入手,对于城市运动会举办对城市发展效益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运动会;城市效益发展;城市运动会  会举办对城市发展效益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通过江西南昌举办的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为例子,我们就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的理解如何利用城市运动会来给城市的发展起到良好助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对体育问题的重视,体育项目以及体育训练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足球作为常见的体育项目,其发展与人才培育尤为关键,足球训练中有足球竞赛体系与足球训练体系两大体系在足球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江西省足球教育以及青少年足球培养现状,并分析了改进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以及训练体系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校园足球竞赛体系;足球训练体系;江西省足球教育  一、关于足球竞赛体系与训
摘 要 中职德育课程宏观上是国家精神塑造的主阵地、中观上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主渠道、微观上是合格公民培育的主战线,但现实中存在学校层面制度落实不到位、教师层面教改动力不足、学生层面入脑入心不完全等实然困境。以“Y理论”“项目化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为例探索并实施基于Y理论的中职德育课程项目化教学。在信任中职学生本性要求学习、在兴趣驱动下能主动承担责任、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将
我大概是一团飘不远也化不开的轻烟  只爱在新鲜的生命边缘残存  虚无是永恒的无  拥有是短暂的有  任何的碰撞 都將是烟一般的  天亮就消散  生活要擅长在重复里寻找规律  在规律里寻找乐趣  快乐的人能在云烟里看到日出  我只能在清醒的时候听到寂静  飞烟不该关心婚礼葬礼  只关心谁的心里 还缺一块栖息地  河意  河里有一只透明的手  像妈妈一样干燥、踏实  掌心的茧子抚过脸庞痒而亲切  听,
一座岛和一个人一样,时常被人们挂念着,并会得到更多的祝福。  走进闽东西洋岛,在29.8平方公里之内周旋,与渔民、渔船、渔网及鱼虾不期而遇,还与神庙不期而遇。最多的时候。岛上曾有20多座庙庵,计算下来的平均密度是每0.7平方公里就有一位神祗守护。  多神多福吧。当人们的祝福并不能表达心意的万分之一,只有托付给万物之灵。因此,东门就成了个诸神保佑的岛,得到最多祝福的岛。  各路神仙,屈指数来有通行的
摘 要 为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基于我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的时序演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且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明显高于区域经济系统;
丝绸是柔软的,它的幽雅与奇幻,色泽与纹理,代表了精致、富庶、高贵、江南、水以及摇曳斑斓的理想生活。它是古代中国的一个世俗符号,让一辈辈的先人们趋之若鹜,渴望衣锦而行,吹气如兰。丝绸也是坚硬的,当它从中国南方的蚕桑之地一跃而起,掉头北向时,一种神秘的意志与情怀便贯注其中,于是它就成了拓荒、西进、光荣、牺牲、开放和胸襟的代名词。它腋下生翼,高挂于北斗之上,由此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一根生动的血管,一条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