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0例HBV-DNA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拉米夫定治疗组,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生化指标及HBV-DNA定量检测。结果: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在肝脏生化指标改善及存活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用可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近期疗效更满意。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用接米夫定/治疗应用肝炎乙型HBV-DNA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082
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08年4月收治HBV-DNA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诊断符合2008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30~65岁,平均48.2±5.6岁。所有病例均为HBV-DNA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HBV-DNA>104copies/ml),并排除其他病毒重叠感染。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对照组9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在接受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新鲜血浆、人血白蛋白等常规护肝、对症及支持治疗(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核苷(酸)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并根据核苷(酸)类药物的种类将20例患者分为二组,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1日1次,拉米夫定100mg,1日1次。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仅予拉米夫定100mg,1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有效者继续服用。
观察项目及指标:①生化指标及HBVM指标。治疗前常规作肝肾功能、HBsAg、HBeAg、HBcAb、HBV-DNA定量及血凝常规检测,以了解其基线状态或水平。治疗开始后前3个月,每月作1次肝肾功能检查,以后每2个月1次,每3个月作1次HBV-DNA定量、血凝常规检测,并对治疗前HBeAg阳性者进行复查。②疗程结束后生化学应答、病毒学应答情况及患者的存活率(本组治疗前HBeAg阳性者仅5例,故未将血清学应答作为观察指标)。
结果
治疗组存活9例(81.8%),死亡2例(18.2%)。对照组存活5例(55.5%),死亡4例(44.5%)。两组在存活率和死亡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治疗前及24周后主要生化指标比较,肝功能各项指标、凝血功能、白蛋白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74.8%,对照组为5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多家国际性的乙肝临床指南都认为,对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应选择核苷(酸)类药物[1,2],在失代偿性肝硬化治疗上的联合用药已基本形成共识[3]。拉米夫定虽能快速抑制HBV复制,但长期应用可以出现病毒的耐药变异。阿德福韦酯虽具有病毒耐药周期性长、变异率低的特点,但起效缓慢,抗病毒作用相对较弱。上述两药联合使用,既能减少耐药风险,又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
本文资料显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近期疗效还是令人满意的。本组观察的时间短,病例数较少,至于后续效果如何,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参考文献
1罗生强,张玲霞.2007年美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推荐意见简介.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477-480.
22009EASL乙肝诊治指南.中国医学论坛报,2009,5.21,35(19),D3.
3任红.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2008年版)解读.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16:243-246.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用接米夫定/治疗应用肝炎乙型HBV-DNA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082
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08年4月收治HBV-DNA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诊断符合2008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30~65岁,平均48.2±5.6岁。所有病例均为HBV-DNA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HBV-DNA>104copies/ml),并排除其他病毒重叠感染。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对照组9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在接受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新鲜血浆、人血白蛋白等常规护肝、对症及支持治疗(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核苷(酸)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并根据核苷(酸)类药物的种类将20例患者分为二组,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1日1次,拉米夫定100mg,1日1次。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仅予拉米夫定100mg,1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有效者继续服用。
观察项目及指标:①生化指标及HBVM指标。治疗前常规作肝肾功能、HBsAg、HBeAg、HBcAb、HBV-DNA定量及血凝常规检测,以了解其基线状态或水平。治疗开始后前3个月,每月作1次肝肾功能检查,以后每2个月1次,每3个月作1次HBV-DNA定量、血凝常规检测,并对治疗前HBeAg阳性者进行复查。②疗程结束后生化学应答、病毒学应答情况及患者的存活率(本组治疗前HBeAg阳性者仅5例,故未将血清学应答作为观察指标)。
结果
治疗组存活9例(81.8%),死亡2例(18.2%)。对照组存活5例(55.5%),死亡4例(44.5%)。两组在存活率和死亡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治疗前及24周后主要生化指标比较,肝功能各项指标、凝血功能、白蛋白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74.8%,对照组为5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多家国际性的乙肝临床指南都认为,对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应选择核苷(酸)类药物[1,2],在失代偿性肝硬化治疗上的联合用药已基本形成共识[3]。拉米夫定虽能快速抑制HBV复制,但长期应用可以出现病毒的耐药变异。阿德福韦酯虽具有病毒耐药周期性长、变异率低的特点,但起效缓慢,抗病毒作用相对较弱。上述两药联合使用,既能减少耐药风险,又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
本文资料显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近期疗效还是令人满意的。本组观察的时间短,病例数较少,至于后续效果如何,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参考文献
1罗生强,张玲霞.2007年美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推荐意见简介.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477-480.
22009EASL乙肝诊治指南.中国医学论坛报,2009,5.21,35(19),D3.
3任红.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2008年版)解读.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16:24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