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重在“听、说、读、写”,其中任何一项都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但现阶段,大部分高中生在语文写作能力上都表现较弱,在考试中经常因为作文的偏题、语病等问题而丢分。因此,如何提高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就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在汲取传统写作教学精髓的基础上,合理导入课外阅读机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汲取素材、语言;再在这个基础上,对作者的写作风格、语言特点进行仔细分析,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认知面,丰富他们的写作经验;再根据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鼓励他们进行模仿式练习,这可以将他们的想法和行文风格落实到笔端,打造出良好的写作练习平台,从而让高中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写作习惯。在具体操作方法上,本文将围绕素材收集、手法分析、模仿练习三个方面,分析课外阅读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继而指出如何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效性。
挖掘文字素材,丰富知识底蕴
课外阅读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他所撰写的文章往往会脍炙人口,甚至让人拍案叫绝。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在围绕课外阅读培养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时,语文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挖掘文字素材,由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比如,《呼啸山庄》《基督山伯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文学名著,这些著作不但在文字风格上别具一格,而且在内容上也与作者所处的年代背景遥相呼应,真实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文风貌和政治特色。在学生阅读期间,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书中暗指的历史事件及事件造成的影响,还有时间等问题进行记录,由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
当然,课外阅读的范围并不局限,也可以在社科、教育等方面,如有关地理、历史、军事航天等知识的书籍等,都是良好的课外阅读材料。像军事、航天等图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发展现状,他们撰写议论文时能提供有力论据;阅读地理和历史方面的书籍,可以在撰写记叙文和议论文时提供佐证。所以,围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应当是提高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前提,值得语文教师高度重视。
分析行文特点,归纳写作技巧
在欣赏课外阅读作品的同时,分析作品的行文风格和写作手法,是开展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以《巴黎圣母院》为例,这部作品在风格上不但流露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同时在行文的风格上还包含了大量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如,作者将“痛苦”这种感受拟人化,并写出了“痛苦总是守在欢乐旁边”的句子。这种经典的句子不但值得学生积累和借鉴,而且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重要“导火索”。
当然,在分析句子的描述手法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围绕课外阅读材料的行文框架、步骤进行分析,由此让学生懂得如何避免“流水账”,让文章更有悬念和可读性。比如,小仲马的《茶花女》,这部作品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记录一个人的生平,颇有人物小传的特点。而且,通篇穿插了茶花女这个人物的性格特色,以及第三人称的回忆和心理旁白,所以带给读者一种观看舞台剧又能听到旁白的错觉。另外,作者还利用倒叙和回忆的方式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构筑,让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有悬念。将这些丰富多样、特点鲜明的行文技巧传达给学生,并鼓励他们进行模仿,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技巧,也可以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作文质量。
鼓励仿写训练,落实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是落实写作练习的重要阶段,在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写作教学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课外读物的内容、特色与精髓。比如,在围绕《巴黎圣母院》的行文风格和文字特点来撰写文章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自行选择题目、体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其行文特色与写作技巧。不过,在这期间难免会有学生将仿写流于表面,导致创作出了“徒有其形,而无其意”的“三无流水文”。这时,针对学生具体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要及时点拨和纠正,帮助学生把握课外读物写作的精髓所在。
当然,也可以脱离课外读物的束缚,鼓励学生进行读后感和学习心得以周记的形式撰述,然后以周为单位,对学生作品进行阅评,优秀文章当堂朗读。自己的作文获得认可而且被当堂朗读的学生,不但可以瞬间提升自己的写作信心,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写作热情。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组织“课外阅读伴我行”的写作研究小组,定期开展小组写作竞赛,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由此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期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结束语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姊妹关系。实践证明:围绕阅读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是提高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此外,课外读物通常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写作技巧,从课外阅读着手培养高中生的写作技巧,还能够间接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从而让高中生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做到真正的胸有成竹、笔下有物,继而有效提升他们文章的可读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江海中学)
笔者认为:在汲取传统写作教学精髓的基础上,合理导入课外阅读机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汲取素材、语言;再在这个基础上,对作者的写作风格、语言特点进行仔细分析,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认知面,丰富他们的写作经验;再根据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鼓励他们进行模仿式练习,这可以将他们的想法和行文风格落实到笔端,打造出良好的写作练习平台,从而让高中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写作习惯。在具体操作方法上,本文将围绕素材收集、手法分析、模仿练习三个方面,分析课外阅读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继而指出如何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效性。
挖掘文字素材,丰富知识底蕴
课外阅读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他所撰写的文章往往会脍炙人口,甚至让人拍案叫绝。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在围绕课外阅读培养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时,语文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挖掘文字素材,由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比如,《呼啸山庄》《基督山伯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文学名著,这些著作不但在文字风格上别具一格,而且在内容上也与作者所处的年代背景遥相呼应,真实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文风貌和政治特色。在学生阅读期间,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书中暗指的历史事件及事件造成的影响,还有时间等问题进行记录,由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
当然,课外阅读的范围并不局限,也可以在社科、教育等方面,如有关地理、历史、军事航天等知识的书籍等,都是良好的课外阅读材料。像军事、航天等图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发展现状,他们撰写议论文时能提供有力论据;阅读地理和历史方面的书籍,可以在撰写记叙文和议论文时提供佐证。所以,围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应当是提高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前提,值得语文教师高度重视。
分析行文特点,归纳写作技巧
在欣赏课外阅读作品的同时,分析作品的行文风格和写作手法,是开展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以《巴黎圣母院》为例,这部作品在风格上不但流露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同时在行文的风格上还包含了大量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如,作者将“痛苦”这种感受拟人化,并写出了“痛苦总是守在欢乐旁边”的句子。这种经典的句子不但值得学生积累和借鉴,而且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重要“导火索”。
当然,在分析句子的描述手法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围绕课外阅读材料的行文框架、步骤进行分析,由此让学生懂得如何避免“流水账”,让文章更有悬念和可读性。比如,小仲马的《茶花女》,这部作品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记录一个人的生平,颇有人物小传的特点。而且,通篇穿插了茶花女这个人物的性格特色,以及第三人称的回忆和心理旁白,所以带给读者一种观看舞台剧又能听到旁白的错觉。另外,作者还利用倒叙和回忆的方式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构筑,让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有悬念。将这些丰富多样、特点鲜明的行文技巧传达给学生,并鼓励他们进行模仿,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技巧,也可以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作文质量。
鼓励仿写训练,落实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是落实写作练习的重要阶段,在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写作教学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课外读物的内容、特色与精髓。比如,在围绕《巴黎圣母院》的行文风格和文字特点来撰写文章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自行选择题目、体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其行文特色与写作技巧。不过,在这期间难免会有学生将仿写流于表面,导致创作出了“徒有其形,而无其意”的“三无流水文”。这时,针对学生具体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要及时点拨和纠正,帮助学生把握课外读物写作的精髓所在。
当然,也可以脱离课外读物的束缚,鼓励学生进行读后感和学习心得以周记的形式撰述,然后以周为单位,对学生作品进行阅评,优秀文章当堂朗读。自己的作文获得认可而且被当堂朗读的学生,不但可以瞬间提升自己的写作信心,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写作热情。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组织“课外阅读伴我行”的写作研究小组,定期开展小组写作竞赛,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由此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期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结束语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姊妹关系。实践证明:围绕阅读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是提高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此外,课外读物通常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写作技巧,从课外阅读着手培养高中生的写作技巧,还能够间接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从而让高中生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做到真正的胸有成竹、笔下有物,继而有效提升他们文章的可读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江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