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关注现实重现世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ls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道教素来有“我命由我不由天”这种人定胜天的主张。本文由此观点为切入点,分析道教与其他宗教相较而言的三个特性:对比佛教与道教的人生观;儒家与道家的自然观;基督教与道教的方法论。最终浅析在这种道教思想影响下的中国文化的特性。
  【关键词】:道教;特性;重现世;人生观;自然观;方法论
  一.道教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观点阐述
  “命由我造,福自我求”,道家有“制天命”,“抗天命”,“立天命”之说。道教提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张,在他们看来,要想做到超越生命,首先要爱护自己。为此,道教提出重命养身,乐生恶死的主张。他们热爱现世,相信人定胜天。认为人的生命可以通过修炼来延长,鼓励人们积极征服自然,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
  二.道教与其他宗教相较而言的三个特性
  1.道教重视现世与当下——对比佛教与道教的人生观
  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充满痛苦与烦恼,不可留念,所以要将希望寄托于天国或来世。而道教却认为人生在世是一件乐事,死亡才是可怕并且痛苦的,所以道教重视生命,主张乐生。
  佛教:上述那种悲观厌世思想体现的最为显著的当属佛教。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初始出发点来看,佛教就是一种厌世悲观哲学。而佛教教义认为人世社会滚滚红尘,充满痛苦,它们时时围绕着我们,控制着我们,使我们不能解脱。唯一的方法就是消灭了自身肉体之后,让痛苦的灵魂得到解脱,才能摆脱六道轮回的痛苦,最后进入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佛教主张寄希望于来世,放弃现世的反抗与斗争。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在诞生之初,道教就展现出神仙和后来对现实的超越心态和长生不老的追求,但是他们的关注点又紧紧地落在现世人生上,《太平经》主张乐生,重生,尊重生命是道教的一贯追求。再看其教义,超越现实的部分是他们对于神仙不受人世生老病死与贫困饥饿折磨的美好遐想;关注现实的部分则体现于其追求长生不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羽化登仙,然后永远地留在人世间,尽情地享受人生乐趣的精神追求,享受现世的美好。
  不得不说,佛教的悲观厌世思想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无力面对现世难题,才寄希望于来世。而道教的乐生重生思想却能看出其对生命的尊重,对现世的把握。
  2.道教认为人可以征服自然——对比儒家与道家的自然观
  大多数的宗教和学派都认为人寿命的长短皆有天定,例如佛教认为寿命长短取决于佛法与寿量;基督教也讲生命由上帝赐予由上帝决定;连中国信奉两千多年的儒家也提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天定论。然而,道教却在一众呼声中提出相反的声音。道教认为生命的长短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取决于自己。
  儒家:儒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崭露头角,到汉朝被确立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怀抱经世致用的思想,周旋于各国诸侯与士大夫之中,发挥政治效力。同时,他们却忽视了对于自然与人本身的探索,每当遇到难以解释的问题与困境,他们就作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感叹,在自然面前显露出一种怯懦无力的态度。儒家的自然观較为空白,一味相信天定论,没有考虑到人自身的能动作用。
  道教:历史上的道教人物一般会寻一片灵气山水,接触自然,潜心修炼,去不断地探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天人之际的奥妙。道教人士公然宣称“我命由我不由天”,显示了道教一种企图控制身心,驾驭自然的大无畏的气概。这也显现了道教仙学的一个特性,既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主动进取的精神去探索与追寻长生不老。
  可以发现,在儒家对自然问题避而不谈,盲目相信天命的时候,道教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人本身的作用,显现了一种积极生活,人定胜天的信念。
  3.道教强调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对比基督教与道教的方法论
  很多宗教文化中都有追寻长生不老色彩的体现,但是有很多宗教长生不老是追寻外界的既有帮助,都带有一些神话色彩。而道教追寻长生不老的方式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炼药寻丹,自己探索。
  基督教:在古代西亚苏美尔神话,西方凯尔特神话,北欧神话,爱尔兰民间传说等中也有长生不死的仙人;挪威神话中的众神是可能会老死的,有丰收女神伊登负责看管能使众神长生不死的魔法苹果;旧约圣经中,记载若人吃了在伊甸园内的生命之树的果实后,就能长生不死。但是,我们可以发现,魔法苹果或者生命之果都是外界固有的物什。其中不涉及到人为的努力,也缺乏人为的参与。
  道教:在道教中,长生不老是仙人的标志。秦朝时,徐福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携童男女各五百,出海寻找蓬莱,瀛洲上的仙人寻药,结果不知所踪。但是后来道教中有专门负责炼丹制作长生不老药的人,他们遍寻仙山,寻找药材,不断的炼丹制药。妄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长生不老的目的。他们没有寄托希望于外界,而是自己不斷地探索,总是失败也从不放弃掌握自己的命运。
  从追求长生不老的方式上看,基督教等其他教派将希望寄托于富有神话色彩的外在物体上,希望寻求外界的帮助。而道教却主动炼制丹药,长途跋涉寻丹问药,把命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企图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长生不老的方式。
  三.道教影响下中国文化“重现世”
  道教所追求的理想有两种,入世与出世。在世俗生活中,道教渴望和平,无争,自由,平等,人人安居乐业;在世俗之外,修道出家的志士排除杂念,清净修炼,想要得道成仙来外生死免轮回。
  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长久以来其思想一直作用于中国文化。它的入世说主张的宽容谦让,虚怀若谷让中国文化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以极大的包容性不断的填补着我们的文化体系。它的出世说显示的修行在个人,强调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掌握命运。
  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其“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观点,与其他宗教相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科学性,并且为中国文化赋予了一种重视现实世界的特性,显示了道教思想对我国文化形成的影响。
其他文献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彝族最古老的信仰里主要有土地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它不但具有原始的巫文化特征,同时还受儒家、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各地区的彝族既有彝族的原生性的宗教信仰,信仰巫族鬼怪的同时,同时也具有信仰儒家、佛教、道教,所以彝族的宗教信仰以 一个多元化的并存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彝族;崇拜  一、文化传播视野中彝族宗教概述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名词化是汉语英译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翻译方法。本文从语法隐喻视角出发,透过《狼图腾》英译本中的名词化现象,鉴赏其作为中国文学作品输出的成功所在。  【关键词】:名词化;英译;狼图腾  1 引言  《狼图腾》译者葛浩文曾在访谈中提到“美国销路最多最大的刊物《国家地理》也评了《狼图腾》,书评说:这是年度最佳图书。不仅是中国的最佳图书,而是全世界的
期刊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社会间的交流不斷加深,中外合作交流也变得日益频繁。但就目前而言,即使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西文化间仍然存有很多差异。本文浅谈了一些在口译活动中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问题。  【关键词】:中西文化;口译活动;文化差异  一、引言  口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原语中所包含的信息通过译员传递给听众,在此
期刊
(商丘市睢阳区文化馆,河南 商丘 476000)  【摘要】:主要研究文化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职能与对策,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以及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能,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内容,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结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民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藏文翻译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翻译藏文翻译能够充分的了解藏族文化,推动藏族的经济发展。翻译一直都受到我国的重视,近年来,翻译理论及实践更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汉藏翻译以一种新的开放式姿态逐渐向多元文化发展,形成了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独立性学科,是一种社会性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文化间交流和转化的过程。  【关键词】:现状;汉藏语法比较;词汇翻译 
期刊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摘要】:在被誉为文艺复兴的“摇篮”的佛罗伦萨,从15世纪30年代到18世纪30年代,其历史可以简要地归结为美第奇家族的历史。美第奇家族何以在15世纪纷繁动荡的政局中确立其在佛罗伦萨的统治地位,本文拟从经济实力、民心所向和统治者自身的原因三个方面初步探索美第奇家族掌握佛罗伦萨政权的原因。  【关键词】:美第奇家族;佛罗伦萨;乔万尼;柯西莫  佛
期刊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摘要】: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莎翁精通修辞,本研究试图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托,对朱生豪、梁实秋和方平《罗密欧与朱丽叶》译本中的几个经典双关语翻译片段进行赏析,得出在双关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将读者的可接受性放在第一位,实现翻译上的等效这一结论。  【关键词】:双关;《罗密欧与朱丽叶》;功能对等理论  一、总
期刊
( 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66)  【摘要】: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语言形式,即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是一种新型的语言形式,网络用语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本文主要是阐述文化语言学的定义以及研究内容、网络用语的定义和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解析网络用语的产生背景及对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用语;文化语言学  在写这篇论文时,首先要
期刊
(武警工程大学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86)  【摘要】:本文从翻译方向、文化地位和政治目的三个角度对翻译、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的关系进行阐述,随后分析晚清和20世纪50年代这两个时期中国翻译的现状,以诸多国内外实例说明重写(删改)是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干涉翻译的典型例证。  【关键词】:翻译;意识形态;重写  引言  正如André Lefevere在Translation, Rewritin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