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庚子退款”始末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452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1年9月7日,英、美、法、德、日、俄、奥、意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中国国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从此中国背负起4.5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赔款分39年付清,按年息4厘,共本息9.8亿两。美国作为当时的受益国,获得赔款3293.9万余两(折合美金约2444.1万),但当时美国的实际“损失”只有1365.5万美元。对此美国进行了两次退款。
  究竟美国的退款善举是一种自我赎罪,还是另有图谋?
  一、驻美公使梁诚发现1901年美国向中国索取的庚子赔款数额,与其在北京等地受义和团焚杀劫掠的实际损失不相符合,捏造的赔款数额远远超过实际损失
  1904年美国同意庚子退款,首倡列强退款之风,当时的驻美公使梁诚功不可没。
  梁诚,原名丕旭,字震东,广东番禺人,1875年作为第四批留美幼童成员之一赴美留学,1881年尚未毕业,即随全体留美幼童被召回。回国后,初任总理衙门章京,后来以候选县丞资格,随张荫桓公使赴美,升任使馆参赞,从此开始外交生涯。跟随张荫桓出访英国时,展现出出色的外交才能。1901年,奉命作为醇亲王载沣的首席随员赴德国“谢罪”,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要求中方叩头示歉,中方拒绝受辱,随即梁诚建议以鞠躬代替,妙解争执,逐渐在外交界崭露头角。1903年3月,因前驻美、日(日西巴尼亚的简称,即今西班牙)和秘鲁等国公使伍廷芳任期届满,梁诚继伍廷芳出任上述诸国钦差大臣。
  梁诚担任驻美公使,可谓身负重任。由于签订条约时清政府没有考虑到金银汇率的浮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政府愈发感到一律用黄金偿付赔款,财政压力太大。因此梁诚受清政府之命,与美国政府商议辛丑条约赔款支付问题,试图与美交涉商议暂改收银。1905年1月,梁诚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讨论赔款用银的问题,海约翰借口关于此事驻华公使康格(Edwin H.Conger)已经提过了,希望和其他国家一同办理,态度坚定,表示婉拒。梁诚借机迂回拉拢,因为在列强争议用银用金偿付时,美国曾经提议用白银支付赔款。然而这次海约翰出尔反尔,回应“当时用金用银之说未定,美国顾念邦交,特允暂行用银,以待各国公议,今各国既得贵政府允认还金,美国自当一例相待”。
  梁诚见此情形,晓之以利弊,“中国财政支绌,贵大臣所深知,现筹赔款已穷罗掘,一概还金,势须加增租税,民间艰于负荷,仇洋之念益张,大局或有动摇,祸患何勘设想。贵大臣素主保全宗旨,当能为我筹也策”。梁诚的话戳中了海约翰心底的忧虑,之前赴华专使柔克义(William W. Rockhill)曾致信海约翰,提到要尽可能防止因偿付赔款而对中国百姓征收新税,因为这样做会加深和延续他们的敌对情绪,最终导致的损失将要比现在所取得的几百万还要多得多。为此,海约翰深思良久,态度稍显动摇,“庚子赔款原属过多,现在各国还金已有成议,美款较少,即使收银亦省无几”。梁诚见海约翰立场动摇,趁机提议“各国若将赔款核减,于我财政殊有补益,贵国如能倡首,义声所播,兴起闻风矣”(《清华大学史料选集》第一辑,74页),海约翰称所言极是。
  和海约翰的第一次交涉让梁诚看到了希望,尤其是在得知海约翰说赔款“实属过多”之后。随即梁诚展开了调查,在美国国务院秘藏档案和美京国会图书馆翻阅各种记载的文件,发现1901年美国向中国索取的庚子赔款数额,与其在北京等地受义和团焚杀劫掠的实际损失不相符合,捏造的赔款数额远远超过实际损失。于是梁诚将这些文件和数据分别编录成册,继而与海约翰谈判。在铁证面前,海约翰不得不承认“虚构捏造,不合事实”,此时梁诚一展其高超的外交手段,据理力争,步步紧逼“以美国之富,与中美邦交之厚,美国岂吝此区区资财。若能根据切实之调查,将其中‘多取、不应取’之部分,全数退还中国,又须善为使用该款。例如派遣中国男女学生,赴美国留学,则在美国既光明正大、改正其错误,中国亦感激受惠之深,从此更诚心倾向美国矣”(《吴宓自编年传》,151页)。海约翰对梁诚的提议深为其动,于是积极促成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以助兴学。
  二、梁诚获得罗斯福的私人允诺,允诺美国将多得的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
  然而就在梁诚筹备退款,呈请清政府款项具体用途时,1905年5月29日海约翰病逝。美国国务卿一职由路提继任,路提是之前代表美国合兴公司与梁诚交涉要求巨额赔款的赔偿者,其还款态度与海约翰不同,梁诚见此情形只能暂停提议退款之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时中美关系也出现前所未有的低潮,美国虐待华工、抵制美货运动、中国强烈要求收回粤汉铁路、广东连州杀害美传教士事件等,为此美国总统罗斯福将退款之事搁置。梁诚通过多方活动皆不奏效,反而引起国务卿路提的不满。直到1907年初,梁诚疏通新任的内部大臣格斐路(J.R.Garfield)与工商部大臣斯特劳斯(O.S.Straus)的关系,向总统密申前议。罗斯福和路提商议,决定退回。梁诚趁此机会,在3月初会见总统共进午餐时,再提此事,终于获得罗斯福的私人允诺,美国将多得的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
  一波三折。四五月份,梁诚极力交涉局势好转之际,接到外务部的诏令,命即刻回京供差。梁诚担心功亏一篑,回文表示等到退款事宜基本谈妥,便即刻起程,最终外务部强令于7月4日交卸。直到5月份,退款之事大致达成,梁诚于23日起程回国,之后的退款交涉由伍廷芳办理。
  1907年6月15日,梁诚接到美国正式照会,基本确定中国应赔款额“仅照收美金十一兆(按即一千一百万)六十五万五千四百九十二元六角九分……其余原定所开之数,即行减免,毋庸贵国担任付给”(另扣除二百万美元作为义和团美国在华教士民间财产损失费)。12月3日,美国总统正式将议案提交,最终经过两院投票,次年5月通过,退款从1909年1月1日开始,第一次庚子退款取得圆满成功。
  三、为了争取退款议案通过,中美双方赞成退还的人士都利用各自的私交,极力促成   从1909年开始的第一次庚子退款一直持续到1917年,共计退款本利2892.3万美金。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俄力劝中国参加协约国,打击德国在中国的政治活动和远东的贸易。1917年,中国宣布与协约国并肩作战,便于此中与有关诸国商定,从这一年起,庚款缓付5年,当然美国的退款也随之终止。直到届满缓付期(1922年)的前后,由于美国退款成功和赔款缓期的援例,中国政府开始向各个国家交涉,争取免付或者无条件退还庚款。
  相比第一次退款交涉,第二次退款经历少了几分坎坷崎岖。尤其是在第一次退款取得了很好成效的基础上,第二次退还余款,只是时机问题。1920年(民国九年),中国政府拟请美国将未付赔款余数一并退还。1921年,驻美公使施肇基向各方接洽,3月11日,美国参议员洛奇(Henry Cabot Lodge)提出退還庚子赔款的议案。8月11日,参议院未加讨论便予通过。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也认为可行,但是众议院担心其他国家会因此拒付欧战时美国的借款,同时恰好又发生了美侨在华被中国士兵伤害的事件,美政府要求赔偿,因为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回应,所以退还赔款余额被搁置,议案宣布无效。
  为了争取退款议案通过,中美双方赞成退还的人士都利用各自的私交,极力促成。中国方面,外交总长顾维钧、驻美公使施肇基,以及国内的教育团体各自活动,与在华美国教育人士交换意见,对退还庚子赔款用于兴学进行交流。美国方面,哥伦比亚大学孟禄教授(Prof.Paul Monroe)积极活动,哥大校长也受孟氏之请,分函各界要人请助。此外,最热心的当属武昌文华大学图书馆主任韦棣华女士(Miss M.E. Wood),听闻有退款之事,特意来到美国华府,恰巧遇到了海密勒氏评论报(The Millard's Review of the Far East)编辑鲍惠尔(John B.Powerl)。于是韦女士请教他如何进行退还庚款余额,以促成建立公共图书馆。鲍惠尔将一本国会记录(Congressional Record)交给韦,并指出国会议员名单,建议韦女士分别拜访。韦女士为了促成退款余额之事,在华府六个月期间,拜访了82位参议员,420位众议员,其热诚令人感动。
  终于在各方努力之下,1923年(民国十二年)12月6日,参议员洛奇再提退款案;1924年1月11日,众议员麦基(Magee)也提出退还案;2月28日,经过施肇基的多次交涉和努力,众议员外交委员会主席包德(Porter)也提出类似提案。同一事件提案如此之多,证明活动退还者的努力与接触之广,此等现象实属罕见。最终经参议院通过后,于5月8日众议院投票表决,211对114,107票弃权,10日提案通过。总统柯立芝于21日正式批准退还庚子余款以助学之用。
  直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政府指作清偿庚款保证的关税几乎全被日敌所劫持。在美国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下,从1939年1月起,庚款暂停偿付。1943年,中国与美、英、荷等国结成同盟。中国与美、英、比、荷、法各国先后签订“平等新约”,条约规定废除1901年的《辛丑条约》。同时,新约签订日上溯至1939年1月的暂停偿付部分,所以,中国对庚款的清偿,实际止于1938年12月。据统计,第二次退款1254.5万美元,中国于1939年1月停付美国庚款,尚有653.8万美元属停付之列,美国两次实际退款3493万余美元。
  中国近代因不平等条约所蒙受的屈辱,让历史也蒙上了一层阴影。铅华褪尽,历史的真相有待我们用理性去审视。纵观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两次庚子退款过程,中国外交家们的努力和美国友人对华教育事业的贡献举足轻重。不管美国是对当初赔款过多的一种自我赎罪,还是对华利益另有所图,不可否认,退款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尤其是退款用于清华学校的创设,更是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美国首创退款兴学,带动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其积极意义也不容忽视。
其他文献
一、好男儿参军最光荣,家中事情你放心,烧柴担水和耕种,政府各救来照应,唉……呀,抗属生活有保证。  二、游击战术真高妙,不打硬仗光取巧,此次赤峪大战斗,敌死千余我伤少,唉……呀,勇敢参军没计较。  三、全县同胞齐动员,参军浪潮里起模范。只有扩大正规军,根据地才能保安全。唉……呀,根据地才能保安全。  黎城县庆祝反扫荡胜利大会印  1941.12.6
期刊
黄兴(1874—1916),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原名轸,字克强。湖南善化县(今长沙县)高塘乡(今黄兴镇)人。  黄兴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是他的先祖。父亲黄炳崑生前为长沙府岁贡生,先后在本乡和省城任塾师。母亲罗氏出身名门,贤淑知礼,育有二男四女,黄兴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黄兴早年就读于长沙两湖书院,后进入武昌两湖书院学习,因成绩突出,于19
期刊
整理者按:孟庆贤,字一平,曾用名孟绛龙,1920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杨白村。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又称王曲分校)第十八期学员。1937年4月参加国民革命军陆军七十师阳明堡补充第一团学兵,后编入陆军六十六师二○六旅四三一团。曾任陆军十三军五十四师通信连通信员、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交通处上尉技佐、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交通处上尉处员、太原绥靖公署第四处三课课员。曾参加过人祖
期刊
大汖村(汖:pìn,此处读chǎng,当地人读cè)位于太行山深山沟谷的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梁家寨乡,是一个宁静悠远、饱经风霜的古老村落,明确记载的历史已有500多年。民居依山而建,“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既经济实惠、冬暖夏凉,又蜿蜒曲折、造型美观,户与户之间由弯曲而又高低错落的石板小路相连,风格独特,完整记录了村子的古老传统和民俗风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当地人称“深山里的布达拉宫”。目前村
期刊
我是从1945年4月1日由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的秘书转任伪九台县长的。下面要写的是我“八一五”光复后的一段经历和在苏联俘虏营的一些感受。  光复前后  8月11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伪满皇帝溥仪和伪总理张景惠等日“满”要人悄悄地从长春逃到通化大栗子沟避难。这暗示着他们大势已去,末日之将临。九台县的日本人于8月11日夜间,聚集在县公署开秘密会议。伪副县长江幡(日本人)突然到我家来报告了
期刊
我是通州人,自幼以务农为业。31岁那年在通州下落垡村被伪新民会特务抓走送到日本当劳工,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国。现将我亲身遭受的奇灾大难,回忆记述如下。  由通州押解至塘沽  被抓到通州伪新民会集合  1943年6月24日我在老家被伪新民会的特务给逮捕了。不容分说,他们把我们几个被捕的人送到通西海子伪新民会。那里是个大礼堂,进屋一看,黑压压地挤了不下数百人。办完登记手续后,大家面面相觑,全不知道犯了什
期刊
在我国古代,表演歌舞戏曲节目的少年儿童,称为童伶。翻开我国剧坛上的童伶史,可追溯到2100年前的汉代。汉代设立“乐府”,也就是当时音乐歌舞的总机构。乐府命令各地戏曲教坊培训童伶。汉高祖刘邦为了颂扬自己反秦起义的武功,亲自作了一首《大风歌》,在一次招待来宾的盛大宴会上,由童伶126人演唱。  汉武帝时出现“百戏”。武帝一面把民间乐曲搜罗到乐府里来,一面在教坊中蓄童伶。武帝爱看《总会仙昌》,这是一出大
期刊
滹沱河是我国北部一条比较古老的河流,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从北往南再向东进入河北与滏阳河相汇后入海。在山西一侧的流域均属晋北地区,河流两岸分布了大小近百个村落,其中从西到东的蒋村、河边村和永安村三个村子相距仅数十里之遥,却出了近代中国史上最出名的三个山西人。人称“阎老西”的阎锡山曾经慨叹:“我山西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文有薄一波,武有徐向前,如果这两个人都为我所用,我就可以统治全中国,可惜他们都跑到共产
期刊
1955年,陕西半坡人面鱼纹盆的出土,震驚世界。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一个标本,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发掘清理出房屋遗迹40多座、地窖200多座、灶坑80多个、柱洞400多个,以及陶窑6座和墓葬170多座,出土了近万件生产和生活用具,以及大量的彩陶、雕塑饰品,其中人面鱼纹盆最为珍贵。  人面鱼纹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陶盆是以细泥为原料,捏成型后着彩,放在窑里烧制而成
期刊
三国时期,孙权继承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打下的基业,据有江东,建立吴国,史称“东吴”,孙权就是吴国的开国皇帝。这样一来,孙权就成了当时吴国最高层的领导人。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孙权这个人的性格中有着好几个重大的缺点,这些缺点对于吴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首先,孙权是一个遇到事情犹豫不决的人。当时,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彻底打败袁绍之后,曹操派遣使臣前往江东去见孙权,命令孙权送自己的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