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化:读出散文类课文的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zr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教材的散文类文本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文本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诵读,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深化、审美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情境、技法、活动、实践等角度展开引导,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感知的机会,让学生在诵读体验中形成审美认知,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关键词]散文类文本;语境化;诵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6-0024-02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散文类文本。教学这类文本时,教师要做好诵读引导,让学生读出文本的美。创设诵读情境、解读诵读技法、创新诵读活动、延伸诵读训练,能给学生创造诵读体验的机会,提升散文阅读学习的品质。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在示范诵读、技法传授、诵读活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意象美。
  一、创设语境化诵读情境,读出文本意境美
  散文类文本以写景和叙事为主,具有优美的意境。在引导学生诵读时,教师要对文本意境进行深入分析,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自然进入文本意境中,体验文本的意境美。写景散文大多描绘景物的形状、颜色、动态等。在设计时,教师可通过画面、动画等手段进行展示,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中;叙事散文一般有一定的情节,教师要从人物、事件考虑,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分析,对语境意义进行诠释。只有这样,才能创设适合的诵读情境,使学生读出文章的意境美。
  散文中的景、事、物等,一般都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引导学生诵读时,教师要先把握诵读的情感基调,然后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和解读,最后找到诵读的情感释放点,这样才能形成文本诵读的基础。诵读不同于一般朗读,需要学生进入角色中、语境中,这样才能读出文本的情感。如,五年级上册的《白鹭》一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散文,作者描绘了白鹭的优美形态,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在指导学生诵读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对白鹭所处的环境进行直观呈现;然后,教师对诵读情感的基调进行提示,要求学生读出赞美之情。环境描写是文本的亮点所在,在诵读中要读出其美感,给读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尝试诵读,逐渐找到诵读的感觉。教师对学生诵读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诱发学生的诵读情感,教师以轻音乐作为诵读背景,将学生带入特殊的诵读情境中。
  教师从情感基调出发,提出诵读任务,并利用图片进行必要的引导,给学生带来立体的学习认知。在学生诵读体验时,教师提供了背景音乐,将诵读气氛推向高潮。这样,学生对白鹭所处的环境有了更真切的感知,自然能调整好诵读情绪,在诵读过程中感悟了文章的意境之美。
  二、解读语境化诵读技法,读出文本语言美
  诵读是有情感的朗读,对技法要求是比较高的。小学生诵读基础普遍不高,因此教师要正视现实,对学生进行方法传授,让学生形成诵读的基本能力。诵读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要对节奏、音变、停顿、抑扬等进行把握。为此,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对学生进行准确引导。教师的示范诵读、专家配乐诵读音频、对比诵读分析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诵读技法的重要性。
  诵读有很多方法需要传授。教师要对其进行梳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做出针对性引导,这样才能获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诵读中有不同的表现,教师要区别对待,进行不同的引导。如,《四季之美》是一篇精美的写景散文,语言优美。在诵读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语言,说说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感受语言的魅力。学生对经典的语句有特殊敏感性,教师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如,有的学生找到这样一句话:“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这一句写秋天的夜晚,给读者帶来视觉、听觉、触觉的感受,这样的美景真醉人。诵读这样的句子需要有激情,呈现出美感。教师反复示范诵读,给学生提供学习模仿的机会。
  教师从语言鉴赏角度展开方法指导,让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感受环节,这是比较合理的。在鉴赏中,学生进行了情感体验,在诵读中展示了相应的技巧,获得学习认知的内化。诵读的方法很多。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感受、领悟诵读的技巧方法,这样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三、创新语境化诵读活动,读出文本情感美
  散文的语言比较精美,其内涵也很丰富,不仅具有意境美、节奏美,而且还有情感美。在引导学生展开诵读体验时,不仅要关注其语言之美,还要从情感的角度进行深度体验,以便形成更多的情感共鸣点,这样才能形成诵读的美学认知基础。示范诵读展示、诵读比赛、角色诵读、演绎诵读、配乐诵读等,都属于诵读活动范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做出设计,以调动学生参与诵读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体验中感受散文的情感之美。诵读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有筛选意识,根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诵读形式,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
  如,《桂花雨》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在诵读方法指导时,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先对文本进行梳理性阅读,然后为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让学生体会诵读情感的抒发。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聆听示范诵读,画出一些经典的语句,注意体会诵读的技巧、方法。其次,教师对诵读方法进行重点传授。这篇散文是回忆性文本,作者对家乡桂花雨的渴望和热爱之情是真挚的,诵读时要读出这样的情感。叙事散文有情节的转换,在诵读时要根据需要做出具体的调整,要注意放缓语速,给听众留下思考的空间。写杭州的桂花是为衬托家乡桂花的美好,诵读时要注意抑扬的问题。哪里需要抑,哪里需要扬,学生要有明确的认知。最后,让学生找出精彩描写的语句,尝试进行诵读展示,看谁诵读更有味道。学生接受诵读任务后,都能够快速行动起来。他们先找出那些精美的语句,然后进行针对性训练。在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发动学生进行互评。教师深入学生中,对小组的诵读情况进行观察,适时做出点评,让学生的诵读更到位。   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诵读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诵读需要情感体验,也需要技法支撑。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短板,因此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的诵读能力不断提高。诵读是一种有个性特点的活动。在诵读中,学生会形成不同的体验。教师从技巧和方法的角度展开指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感知体验的机会。特别是诵读交流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集体学习的机会。只有相互交流、评价,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学习他人的长处,才能弥补自己的短处。
  四、延伸语境化诵读训练,读出文本意象美
  诵读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注意筛选课外诵读材料,与课内诵读相互补充,让学生迁移运用课内所学的方法。课外诵读内容有很多选择。教师可在诵读方法运用、诵读呈现方式等方面思考,给学生提供一些诵读材料,对诵读活动进行组织。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课外诵读展示创造了良好条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制作诵读视频,放到网络交互平台上展示交流,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语境化诵读要体现具体的情景。在具体组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展开观察,将观察体验融入诵读之中,这样能让学生形成具体的认知。如,《鸟的天堂》一文,作者描绘的景色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教学时,如果教师能要求学生带上课本,到大自然中去诵读,他们的体验就会更为深刻、丰富。如果能够录制成诵读视频,有大自然做背景,这对学生心理的冲击就会更为明显。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适合的课外阅读文本,展开创新性诵读,在展示体验中形成诵读感知。接受任务后,学生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因为大自然具有无限的魅力,能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教师借助网络交互平台进行引导,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让学生及时上传诵读视频,并展开互评,促进学生形成学科认知。
  让学生进入大自然展开诵读体验,这是很有创意的设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需要立体呈现,如果能够吸收大自然的力量,就会对诵读产生深刻的影响。文本诵读训练形式众多。教师要做好筛选和创新设计,给学生提供适合的环境,这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越深刻,他们的诵读就越有感染力。文本的美感体现在很多方面。教师要深度发掘,给学生提供审美体验的機会,促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形成学科能力。文本之美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这对学生来说是难得的体验机会。因此,教师要进行对接性思考,从教与学和谐的角度展开指导,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散文类文本诵读要体现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创设诵读情境、传授诵读技法、创新诵读活动、延伸诵读广度,能让学生顺利形成诵读美感认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象美。学生在诵读理解上存在一些短板,教师要从正面给予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欣赏环节,以有效矫正诵读中存在的偏差,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升华。语境化诵读,要体现语境特点。教师要注意提供适宜的诵读背景,深化学生的诵读情感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走进语境,不断获得诵读能力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周薇.酿出浓浓的“语文味”——小学写景叙事散文教学方法思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3).
  [2] 权露.关于小学高年级散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课外语文,2020(22).
  [3] 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09).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及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等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几何的初步知识时,能
依据“一个项目玩一节课”的理论,将“三角尺”作为“项目学习的素材”,让学生在探索操作、整理数据、发现规律等过程中再认识三角尺,使得学生的数学智慧得到发展,数学思维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思维与个性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
体积和体积单位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只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面对这个由平面到空间跨度较大的知识点,可依据“
[摘 要]分数四则运算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性质和定律一脉相承,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分数更难。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不断降低对学生学习分数计算的要求下,应把握好“尺度”,有效实施分数计算教学。  [关键词]分数;计算教学;尺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7-0036-02  一、一道多解的分数计算题引发的尺度讨论  笔者偶然读到《把
[摘 要]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礎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试卷应注重学科的整合,努力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思想,做到不出偏题、怪题、过难的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既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又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试卷讲评;
[摘 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运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必备的基本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运算的算理和算法,创造合理的运算方法,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能力,最終实现数学课程标准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  [关键词]深度学习;运算教学;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自觉理解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优秀传統文化;全面发展
数学建模能够使学生深入数学问题的探索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由原来的机械式识记转化为主动探索知识,由原来的解决单一问题转化为解决同类问题.以“植树问题”教学为
[摘 要]学生自主活动并非自作主张、我行我素,它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活动并非只有看得见的肢体动作和语言神态交流,思维活动也是数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饱满的活动经验,应是感知活动与智力活动的完美融合,不论哪种形式的活动,数学本质永不过时。  [关键词]数学活动;数学本质;引领;操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