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权益保障地方立法的创新发展及启示r——以四省区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为例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ker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天津、河北、江苏、宁夏四省区市相继修订本地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将法规名称一律改为“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以“条例”取代“实施办法”是保障妇女权益地方法规更加系统全面的体现.赋予地方法规和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的合法地位、确立提升妇女参政议政能力的具体措施、建立纠正就业歧视行为的联合约谈机制、增设父母共同育儿假,是四省区市“条例”在妇女权益保障制度机制上的创新举措.四省区市的修法实践有助于拓展地方立法空间,助推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
其他文献
根据不同认定标准,我国夫妻共同债务可分为“双方合意型”债务、“日常家事代理型”债务和“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型”债务三种.不同类型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区分适用不同清偿
[摘要]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是国家战略,人才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人才一体化是促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政策协同既是保障京津冀三地人才一体化目标的措施,也是推进三地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底层框架和有力抓手。以京津冀三地近五年联合发布的人才一体化政策文本内容为研究对象,从顶层制度设计、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四种政策工具分析京津冀人才政策协同进展,继而提出三地人才一体化发展政策协同的路径和策略。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和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所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举措,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征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在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重新梳理和学习延安时期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对我们深入思考新时期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有效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城市和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区域中心城市,亟须借鉴先行地区特别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理念和做法,加快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借力雄安新区、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解放思想,以西柏坡精神引领高质量发展;科学编制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擘画“一河两岸”发展蓝图;实施以产业为核心的创新发展工程,
陈独秀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不仅对整个近代中国社会状况进行了较为认真的审视和分析,而且针对妇女解放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激烈抨击封建婚姻制度对女性的摧残,提倡新式婚姻;号召广大妇女冲破封建礼教的网罗,追求人生幸福;宣告妇女之真正解放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方为可能,坚持妇女自身解放与民族解放的结合。陈独秀坚持从制度入手分析封建社会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层根源,力主妇女解放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方能实现,提出社会变革与女子自身觉悟相结合的妇女解放道路,其妇女解放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
为了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好地刺激农村养老消费市场,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品质,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政策基础性依据,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之期,为成渝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成渝地区公共服务一体化视角下的农村养老模式创新研究十分必要。一是可促进成渝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由单支柱向多支柱转变,二是有利于促进成渝地区农村养老体系的建设。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其文化动员方式主要是通过设立文化组织、开办教育机构、通过新闻媒介传递信息方式进行。文化动员调动了民众的抗日积极性;提升了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促进了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壮大。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借鉴。
《中国妇女》月刊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创办的妇女刊物,是党宣传传播妇女观的重要媒介。作为抗战时期领导妇女工作的舆论阵地,《中国妇女》月刊在实践中采用木刻版画进行女性叙事,通过关键词赋予女性社会典范身份,多用场景、对话和细节描写进行贴近性报道,塑造了模范妇女干部、抗日女英雄和模范劳动妇女等三类典型人物,在动员和组织全国两万万众妇女参加抗日战争、民族解放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风险社会生成的根源在于资本大工业生产方式无休止地攫取自然,严重破坏了相对平衡的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以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生成机理的动态的现代风险社会对原有的社会稳定结构产生了威胁,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必然要以历史传统视角和现实发展需要对现代风险社会作出中国审视,提出树立现代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完善现代社会风险防范机制、提高现代社会风险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的中国方略,为中国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