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高职院校的招生竞争日益激烈,学生的素质教育凸显。然而在交流或沟通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各有特点,所以使用单一的教育方式不能见效。只要改变错误的教育方法,加深对学生的认识,正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个体的方式方法来教育,就会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艺术类学生 教育过程 教育方式
如何管理学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然而如何“管”?如何“理”?
高职环境下艺术类学生大都给人以“有个性”“有脾气”“桀骜不驯”的印象,从而冠以“傲慢”“无视纪律”的帽子。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所有的艺术类学生,处处用潜意识的印象去给艺术类学生打印象分,我觉得很不公平。我作了一些思索: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学生?
传统的教育模式,如灌输式教育、说教式教育、比较式教育等或许并不是很奏效,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影响着青少年的生理及心理成长。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或许应该设计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并进行有效的实施。
一、“忠言顺耳”式——措辞教育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顺耳岂不更好?
古有“魏征进谏”将“忠言逆耳”演绎得淋漓尽致,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这是他的可贵之处。反过来说,如果唐太宗是个“吃软不吃硬”的皇帝,那魏征岂不有被杀头的危险?从何而谈利国利民利于行呢?何不措辞委婉便唐太宗“舒舒服服”“和颜悦色”地去接受?魏征以直谏著称,但并非不讲究语言艺术,他有时也能以文才雅兴暗喻讽劝,委婉地开导唐太宗,使其醒悟改过。
糖衣药片利于病而不再苦口,如此说来,忠言顺耳岂不更好?高职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逆反心理较强,在家比较受父母的宠爱,吃苦耐劳精神,同时随众性也较强,可塑性比较大。从整体上看,这些学生群体的本质是好的,健康积极向上方面占主导地位。但也有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清高自负、放纵任性、盲目骄傲、强调自我、集体观念薄弱等消极的一面。但是一旦事理明晰,他们就会欣然接受,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总的来说,在学生教育方式上如果注重设计,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逆反心理较强的学生采用委婉的措辞,就能使学生欣然接受,从而接受老师的说服教育。
二、“大禹治水”式——宜疏不宜堵
高职学生处于叛逆成长的中期阶段,在教育过程中,总会有让老师“气得上火”“惹一肚子气”“太会气人了”,一味地控制或者压制学生的活动反而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禹之所以能把水治好,关键就在于他采用了“疏导”的方法。教育教学就如同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瞻顾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常常是随心所欲,批评指责,很少能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要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动辄批评甚至肆意挖苦,过度的指责将会使学生更加无措。我想,师生关系不应成为一种简单的角色定位,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情感与共鸣,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树立“先做人,再做事”的人生理念,帮助他们学习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通过引导教育,可以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调动学习主动性,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教学,学生可学得如鱼得水,老师也可教得得心应手。
沟通和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或许就会预示会有怎样的成效。我不善于说辞,但我觉得应该善于去倾听,引导学生去诉说,从分担他们的压力方面去引导。
多数艺术类学生的创新思维较强,个性较为独立,有个别学生有争强好胜、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特点,还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但是在他们身上,也还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注重引导,将高职教育的一线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学会欣赏他们,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充满自信,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就能把他们引导到专业学习上来。
三、“皮格马利翁”式——关注效应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老师仅仅注意到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运用鼓励的教育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的教育手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认可。
欣赏、关注、期待具有一种能量,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他人的欣赏、关注时,便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努力达到对方的期望,以避免对方失望。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赞美、欣赏学生表现出来的每一点进步,尽管这种进步可能很微小,发现学生身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并让他们感觉到这些与众不同之处给本人带来的变化。这意味着我们要接纳学生甚至他们的一些想法。当然,积极关注也有要注意的地方:态度要真诚,否则学生就会有不信任感,效果就不好;要实事求是,不过分夸大,不盲目乐观;要有针对性,是对方需要的,符合期望目标的。比如学生自卑,就要多赞扬他的长处,学生做事鲁莽,就对他表现出的细心谨慎的地方进行鼓励。进行积极关注时,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避免对方的故意迎合或逃避方式,最好是启发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学会鼓励自己。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长处,以实现成才目标。
高职艺术类学生,不是另类,因为每个学生都各有特点,可能有的学生心理上还没有成熟,只要改变错误的教育方法,正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个体的方式方法来教育,他们就会找到正确的轨道,从而走向希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艺术类学生 教育过程 教育方式
如何管理学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然而如何“管”?如何“理”?
高职环境下艺术类学生大都给人以“有个性”“有脾气”“桀骜不驯”的印象,从而冠以“傲慢”“无视纪律”的帽子。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所有的艺术类学生,处处用潜意识的印象去给艺术类学生打印象分,我觉得很不公平。我作了一些思索: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学生?
传统的教育模式,如灌输式教育、说教式教育、比较式教育等或许并不是很奏效,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影响着青少年的生理及心理成长。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或许应该设计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并进行有效的实施。
一、“忠言顺耳”式——措辞教育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顺耳岂不更好?
古有“魏征进谏”将“忠言逆耳”演绎得淋漓尽致,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这是他的可贵之处。反过来说,如果唐太宗是个“吃软不吃硬”的皇帝,那魏征岂不有被杀头的危险?从何而谈利国利民利于行呢?何不措辞委婉便唐太宗“舒舒服服”“和颜悦色”地去接受?魏征以直谏著称,但并非不讲究语言艺术,他有时也能以文才雅兴暗喻讽劝,委婉地开导唐太宗,使其醒悟改过。
糖衣药片利于病而不再苦口,如此说来,忠言顺耳岂不更好?高职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逆反心理较强,在家比较受父母的宠爱,吃苦耐劳精神,同时随众性也较强,可塑性比较大。从整体上看,这些学生群体的本质是好的,健康积极向上方面占主导地位。但也有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清高自负、放纵任性、盲目骄傲、强调自我、集体观念薄弱等消极的一面。但是一旦事理明晰,他们就会欣然接受,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总的来说,在学生教育方式上如果注重设计,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逆反心理较强的学生采用委婉的措辞,就能使学生欣然接受,从而接受老师的说服教育。
二、“大禹治水”式——宜疏不宜堵
高职学生处于叛逆成长的中期阶段,在教育过程中,总会有让老师“气得上火”“惹一肚子气”“太会气人了”,一味地控制或者压制学生的活动反而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禹之所以能把水治好,关键就在于他采用了“疏导”的方法。教育教学就如同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瞻顾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常常是随心所欲,批评指责,很少能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要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动辄批评甚至肆意挖苦,过度的指责将会使学生更加无措。我想,师生关系不应成为一种简单的角色定位,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情感与共鸣,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树立“先做人,再做事”的人生理念,帮助他们学习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通过引导教育,可以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调动学习主动性,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教学,学生可学得如鱼得水,老师也可教得得心应手。
沟通和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或许就会预示会有怎样的成效。我不善于说辞,但我觉得应该善于去倾听,引导学生去诉说,从分担他们的压力方面去引导。
多数艺术类学生的创新思维较强,个性较为独立,有个别学生有争强好胜、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特点,还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但是在他们身上,也还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注重引导,将高职教育的一线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学会欣赏他们,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充满自信,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就能把他们引导到专业学习上来。
三、“皮格马利翁”式——关注效应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老师仅仅注意到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运用鼓励的教育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的教育手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认可。
欣赏、关注、期待具有一种能量,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他人的欣赏、关注时,便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努力达到对方的期望,以避免对方失望。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赞美、欣赏学生表现出来的每一点进步,尽管这种进步可能很微小,发现学生身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并让他们感觉到这些与众不同之处给本人带来的变化。这意味着我们要接纳学生甚至他们的一些想法。当然,积极关注也有要注意的地方:态度要真诚,否则学生就会有不信任感,效果就不好;要实事求是,不过分夸大,不盲目乐观;要有针对性,是对方需要的,符合期望目标的。比如学生自卑,就要多赞扬他的长处,学生做事鲁莽,就对他表现出的细心谨慎的地方进行鼓励。进行积极关注时,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避免对方的故意迎合或逃避方式,最好是启发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学会鼓励自己。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长处,以实现成才目标。
高职艺术类学生,不是另类,因为每个学生都各有特点,可能有的学生心理上还没有成熟,只要改变错误的教育方法,正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个体的方式方法来教育,他们就会找到正确的轨道,从而走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