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教师首先必须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充分发掘教材中美育因素,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去发现美育因素,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还要有意的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向上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学生都能充分领悟美术活动的无穷魅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能力
美术教育是针对学生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过程。它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要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教师首先必须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充分发掘教材中美育因素,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去发现美育因素,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还要有意的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向上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学生都能充分领悟美术活动的无穷魅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1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于视觉与知觉的感知来完成的。要感受美术中的美,就必须投入到大自然中去,随着画面色彩的鲜艳、线条的流畅、展开丰富的想象。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美术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提升了美术的教学品位。
布鲁达说:“学习的刺激是针对所学科材料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准备大量不同类型的资料在电脑中集成软件使其运用,学生则可按教师的引导收集信息,可任意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素材。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有一定的感性材料支持。比如:在二年级美术课《我和昆虫》一课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观察各种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等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样学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另外,在一年级的《卡通明星总动员》一课中,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课前教师搜集很多卡通故事,学生在上课时,通过观看卡通故事的同时了解各种卡通形象,这样给了学生一个直观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学生就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儿童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利用具体的感悟形象,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到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的理论知识。任何创作都离不开生活,作品是生活的概括、提炼、总结和再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创作的基础,如在二年级教材《拓印身边的痕迹》一课中,让学生走出教室并亲自触摸物体的纹理,课前教师在教室里边说明有关拓印的注意事项,再把学生组织到校园里寻找能拓印的图案,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了解到哪些图案能够拓印,哪些不能,之后学生再回到教室,用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形成完美的图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组织引导学生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到他想知道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其次是要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授六年级《学画国画——花鸟》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在屏幕上欣赏名家名作,并配有适当的音乐,让他们体验到这些花鸟作品实在很美,更让他们有一个想学的意识,接下来老师进行示范,让学生确实想跟我学,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或故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画人物》一课中,在讲授人物的表情时,我让部分学生上台来表演,体验人物的各种不同表情,这样即起到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让学生观察了不同人物表情的五官变化,这样省事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
只有让学生大胆创作,作品才能够多样化,才能培养出更好的人才来。
3 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时期。需要不断挖掘,促进成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我们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的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感情。作业中的优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人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 增强学生自信,使每个学生大胆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示自己
自信心是人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拥有了自信,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已经成功了一半。同样对于学生而言,要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形成“我能行、我最棒”的心理,那么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评价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教师的评价决定一切,然而现在的美术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学生自评、互评、师生评等。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能吸取别人作品的精华;师评,首先老师要给予学生作品的肯定,任何作品,即使再不出色,也有自己的发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就产生了“老师还是肯定我的作品”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学生就有了创作的自信。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是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能力
美术教育是针对学生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过程。它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要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教师首先必须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充分发掘教材中美育因素,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去发现美育因素,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还要有意的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向上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学生都能充分领悟美术活动的无穷魅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1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于视觉与知觉的感知来完成的。要感受美术中的美,就必须投入到大自然中去,随着画面色彩的鲜艳、线条的流畅、展开丰富的想象。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美术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提升了美术的教学品位。
布鲁达说:“学习的刺激是针对所学科材料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准备大量不同类型的资料在电脑中集成软件使其运用,学生则可按教师的引导收集信息,可任意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素材。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有一定的感性材料支持。比如:在二年级美术课《我和昆虫》一课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观察各种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等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样学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另外,在一年级的《卡通明星总动员》一课中,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课前教师搜集很多卡通故事,学生在上课时,通过观看卡通故事的同时了解各种卡通形象,这样给了学生一个直观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学生就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儿童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利用具体的感悟形象,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到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的理论知识。任何创作都离不开生活,作品是生活的概括、提炼、总结和再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创作的基础,如在二年级教材《拓印身边的痕迹》一课中,让学生走出教室并亲自触摸物体的纹理,课前教师在教室里边说明有关拓印的注意事项,再把学生组织到校园里寻找能拓印的图案,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了解到哪些图案能够拓印,哪些不能,之后学生再回到教室,用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形成完美的图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组织引导学生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到他想知道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其次是要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授六年级《学画国画——花鸟》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在屏幕上欣赏名家名作,并配有适当的音乐,让他们体验到这些花鸟作品实在很美,更让他们有一个想学的意识,接下来老师进行示范,让学生确实想跟我学,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或故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画人物》一课中,在讲授人物的表情时,我让部分学生上台来表演,体验人物的各种不同表情,这样即起到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让学生观察了不同人物表情的五官变化,这样省事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
只有让学生大胆创作,作品才能够多样化,才能培养出更好的人才来。
3 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时期。需要不断挖掘,促进成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我们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的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感情。作业中的优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人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 增强学生自信,使每个学生大胆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示自己
自信心是人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拥有了自信,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已经成功了一半。同样对于学生而言,要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形成“我能行、我最棒”的心理,那么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评价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教师的评价决定一切,然而现在的美术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学生自评、互评、师生评等。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能吸取别人作品的精华;师评,首先老师要给予学生作品的肯定,任何作品,即使再不出色,也有自己的发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就产生了“老师还是肯定我的作品”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学生就有了创作的自信。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是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