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的生命力在于人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er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诗歌,但是,不得不承认,诗歌教学容易碰到这样的尴尬:对很多同学来说,诗除了背诵,仿佛什么都不是。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经过思考,结合教学实践,有了以下拙见:创作时,诗歌的生命力在于作者;阅读时,诗歌的生命力在于读者;思考时,诗歌的生命力在于读者能否与作者进行沟通。所以,诗歌教学的生命力在于人。这里的人,可以是诗中人,也可以是诗外人——只有让诗中人走出,走到现在,只有让诗外人走进,走到当时当地,诗歌教学才能达到引导学生自发品读鉴赏的目的。下面我将从情境设想、迁移让人走出来和情境还原、再现让人走进去两个方面探索诗歌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情境设想,迁移让人走出来
  “知人论世”,从客观上讲,是由诗歌自身的特质决定的,这是解读诗歌的不二法门。诗的本质或隐或显是表现人的,它还能启迪人。因此,读诗,自然先要读懂诗人。
  当然,我们和很多作者确实隔着历史,隔着可能永远无法划等号的价值观,我们知道他们的遭遇,并不一定马上能领会出他们的心情;甚至即使我们知道他们在诗歌中或直接或间接的喜怒哀乐,也并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这份情绪的缘起。笔者以为,真正的“知人论世”必须不仅仅是对人对事有符号化、概念化的了解,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让人物走出来,走到我们身边,让我们尽可能地突破时间、地域的阻隔去感受他们的内心。下面我将以封建士大夫仕途不顺的情况为例,列举一个教学案例。
  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阅读到作者自叙身世的部分,我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父母多年的事业状况,既而让他们展望一下自己四十岁以后的工作状况,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被他们认可:除特殊情况以外,人生走下坡路的很少,要么蒸蒸日上,要么止步不前;但每一个人在最初的时候都是为自己光明的未来,为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而执着向前的。
  后来,我请大家让白居易走出来。他曾经和我们今天的“北漂”“南漂”一樣,怀抱理想来到京都,却被人调笑“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他也和我们的父辈、我们一样,一直努力从未放弃,最终在人才济济的帝都立稳脚跟。但是,人到中年小有成就,却因为坚持初心被同事排挤、被上司放弃,最后被放逐远方,屡遭磨难,难见出头之日。这个时候,是选择坚持还是选择放弃?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他们的出路只有那么几条:要么幡然醒悟,原来我并不适合“北上广”这条路,还是安心回家待着吧;要么虽然有这样的意识,但是毕竟半辈子的生命耗费其中,依然留念难以割舍。于是在矛盾中沉浮、挣扎;要么在怀疑中更坚定,在坚定中实现心灵的成长……白居易这样一个细腻敏感的“乐天”居士,他不会痛苦到死亡或者痛骂,也不会对自身苦难无动于衷,他的选择大概是在慨叹与眼泪中继续行走。
  王羲之曾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可见,曾经、现在、未来,在很多方面其实是相通的,古人以及他们的诗歌并不是被局限在历史的框子里的,相反,他们都源远流长、生命无穷。只有让他们走出来,才能再现他们丰满的血肉和鲜明的个性,才能更容易让他们走进我们的眼睛,走进我们的心灵。
  二、情境再现,还原让人走进去
  如果可以,我们每个人都愿意感受春夏秋冬的四时之美,感受天地山川的雄奇俊秀,感受古往今来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只有带着自己的生命体验走进诗歌,才能发现诗歌里的山山水水不再是字眼和符号,而是实实在在的风景。
  以《杜甫诗三首》为例,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尝试用自己的话表现《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场景,写完以后,发现“直译”的同学占大多数,比如:
  无数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不尽的江水奔腾不息。
  好一点的就是加上“纷纷”、“滚滚”等字眼,很少有入情入境的感觉。于是,我和他们一起探讨对场景的再现、还原,这个过程中,人的意识格外重要。
  1.把感官放进去
  首先,我肯定学生的“直译”,然后,我向学生提出“直译”只是最基础的一步,我们还应该在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加入合理的想象,于是我们稍加整合:
  凛冽的秋风呼啸而来,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万里长江奔腾不息,多少人事在其中沉浮!
  这样一来,场景有了色彩,有了声音,有了生命感。
  2.让自己走进去
  调动感官去感受始终偏向旁观者的立场,再真实都可能会有些微隔膜。于是,我提出了情境化最重要的一点,让自己直接走进去。
  关于这一点,我还是让学生先自己品读、感受两组句子。
  第一组:
  凛冽的秋风呼啸而来,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
  我站在高楼之上,听寒风呼啸,看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
  第二组:
  万里长江奔腾不息,滚滚而来,从远古洪荒到今时今日,从遥远天边到近在眼前,多少人事在其中沉浮!
  我伫立在江边高地,看脚下的江水滚滚而来,奔腾不息,想象着它从远古洪荒流到今时今日,从遥远天边流到眼前之地,不禁想起其中无数沉浮的人事,想起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看到的人事变迁……
  我特意加上两个省略号,意在说明还有很多内容可以补充,学生们品味过后纷纷表示确实越看越有感觉——这是入情入境之后才会有的感觉。
  “入情入境”,要求我们以人的主体意识深入诗歌情境,然后发现情境当中另外的人并与之沟通、交流。只有真正走进去,让我们的眼睛、耳朵、心灵等动起来,才能真正和诗心相通。所以,诗歌教学至少应该让大家进门聆听一下“故人”们的倾诉。
  诗歌从创作者到表现的对象,到感染、启迪的对象,方方面面都和人有关。所以,对它生命力的挖掘最终还得回到人身上。王羲之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历史厚重,人事无常,很多事情一直在变化,也有一些事情从未改变,走出也好,走进也罢,不过都是让我们后来者多一份生活的体验,多一份人生的思考,让我们以人的眼光审视这些变与不变,然后在其中找寻自己的定位与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导致急性食管损伤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3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适形放疗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我院血液肿瘤中心2006—2008年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用药频度分析方法,统计连续3年抗肿瘤药物的种类、数量、金额及D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工程作为整个园林工程的核心部分,已被当成一个重要议项提上日程。由于施工控制管理在整个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
一、职业院校教师问题行为的提出作为职业教育的关键群体之一,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以及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及成长上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近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院内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相关因素、护理要点。结果在印例患者单纯鼻饲的未切开(30例)与气管切开(30例)两组患者同其它神经外科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管切开与未切开组进行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加强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护理工作,改变鼻饲方法,防止误吸,
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期发展。建筑企业要在规模增长的基
【摘要】 目的 分析肾病合并带状疱疹(KDHZ)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有效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院治疗的25例肾病合并带状疱疹的临床资料,同时随机选取非肾病性带状疱疹25例作对比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两组比较,在前驱症状发生例数、神经痛程度上无显著差异,在疼痛与出疹时间关系、出疹部位、疱疹后神经疼及病程周期方面有显著差异。肾病合并带状疱疹主要特点:多较早期出疹、疼痛前出疹,结痂晚
阅读是语文教与学的主要内容,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字词句章分析与鉴赏能力基础上的自主创新阅读。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深入有效的阅读,能够获得个性的富有创新色彩的阅读呢?下面,结合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林清玄的散文《可以预约的雪》一文,谈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式阅读的实施问题。  一、认识体验。关注自我。学会生命体验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效率,快节奏强竞争的社会,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我们处于无形的紧张和压力之中。本来,适度的紧张和压力是健康的刺激剂,过度紧张却使我们长期面反复地处于超生理紧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复发性脑梗塞患者120例,男84例,女36例,其中35~49岁15例,50~59岁21例,60~69岁62例,70~79岁17例,80岁以上5例。距首次发病时间1年者8例,2年者15例,3年者45例,4年者47例,5年者以上5例。尤以发病后3~4年是脑梗塞复发的高发期,占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