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tag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鼓励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应用此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多年的实践结果让我体会到,这是一种体现“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创新精神,还有助于解决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
  鼓励教学法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美,渴望自我的人生价值能够实现。托尔斯泰也曾就此形象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虽然性格处于敏感的叛逆期,但他们同样也渴望着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赏识,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因此,从人本关怀的角度讲,在教学中多采取鼓励的方法,是符合人的心理特点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运用鼓励教学法,也是增强中学历史课吸引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容否认的是,中学历史教育目前面临着一种困境,即大部分学生对这门功课不够重视,缺乏起码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他们认为历史是副科、小科,成绩好坏对升学考试没有影响,所以不愿花精力去学习历史课;另一方面,历史学科属缺乏具有鲜活性特点的知识体系,且具有较高的识记性学习要求,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态,从而对历史课敬而远之。但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历史教育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要促使学生重视历史课的学习,教条的说教或冰冷的批评已难以奏效。相反,通过不断地鼓励,潜移默化地引导其喜欢历史课,却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多当众表扬,满足其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鼓励其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这些鼓励方式的实行,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而批评则有损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正如上文所述,历史课程由于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历史事件线索多,又稍显枯燥,多数学生普遍感到历史课不好学,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信心,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很少去批评学生做的不好,而是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表扬其与以往相比有进步的地方(哪怕是不起眼的一点小进步)。通过抓“闪光点”,暗示他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学好历史课,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出学习的乐趣与激情。一位男生原来历史成绩很差,历史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在我的不断鼓励下,他逐渐对历史课有了兴趣,开始认真学习。二个月后,他的历史考试成绩居然及格了,这个学生高兴地跳了起来:“原来我也可以学好历史课,真是太棒了!”这就是教师鼓励的魅力所在,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消极学习转变为积极学习。这种学习观念的转变,将对学生整个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多当众表扬,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为了给学生创造一种自我实现的环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非常注意利用课堂提问的机会,当众表扬学生。具体的做法是根据学生成绩优异的差别,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回答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比如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涉及到的主要历史人物,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我会选择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而这个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有什么深远的历史影响,这类较难的问题,则会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我毫不吝啬地予以当堂表扬;回答不正确的,也不批评,而是引导其认真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并对其勇于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在提问时,我还注意口气要亲切,表扬要诚恳、发自内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真诚地关心他们的。提问的难度也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学生通过思考能回答为宜,使他们既不觉得老师是特意挑选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又使他们通过回答提问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使他们更进一步地爱上历史课。
  因应“二期课改”的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我以为,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育要根据“二期课改”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辨证分析问题和积极对待未来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达到培养和造就一批迎接21世纪挑战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人才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向教师提问、假设和陈述。对于某一历史问题的讨论,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要求大家都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虽然学生的发言或观点不尽成熟,却也会出现一些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火花的一家之言。此种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把没有生命力的教材知识变得鲜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来,培养了其辨证看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提升了其主动思考的创新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法是一种真正闪耀着“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它不仅符合“二期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能够在实践中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难题,使我获益菲浅。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的进行研究。就此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美育,要求教师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倡导老师积极“引”,学生细心“观”、耐心“品”、用心“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启迪美、感受美、体悟美、塑造美,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美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中启迪美  学生美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数学创造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兴趣的培养;二观察力的培养;三想象力的培养;四探索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归纳推理能力
期刊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在课堂上了解学生、反馈教与学信息、增进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一环,更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关键词:有效提问 提问策略 问题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里所说的“问得巧”,实际上就是讲的提问的艺术。因此,深入探讨一下课堂提问的艺术,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期刊
语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学科。文章多如牛毛,难以计数,课文只是例子,掌握方法才是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没必要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掌握方法就行,时代需要高素质人才,而语文作为工具学科,更应起好带头作用。但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已落后于时代,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期刊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首先,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期刊
引用,顾名思义,就是用别人说过的话(包括书面材料)或做过的事作为根据,大致包括引用古诗词句、古今名言、凡人凡语、歌谣、谚语、俗语、歇后语等。总而言之,即是语言方面的引用和事例方面的引用。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可谓是众多考生的软肋,几乎出现了“成也阅读,败也阅读”的悲壮局面。这是因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在整张试卷中所占分值颇高,而且每一题赋分也不低,且所给答案要规范、标准,要求极为严格
期刊
薛家岛小学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批特色学校之一——海洋科技特色学校。我校一直坚持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从兴趣小组活动到全员参与,逐步形成科技教育特色。近年来,我们把科技教育作为课程来实施,并且抓住“海洋科技”这个地域优势资源进行延伸和拓展,海洋科技教育成为我校综合活动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主题资源。  那么,如何对小学生实施海洋科技教育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发挥地域优势,实施海洋科技教育  1.开
期刊
美国现代的心理学家鲁纳说:“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产生动机的重要的主观原因。”换言之,在教学中,兴趣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然形成求知的趋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即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得到顺利进行,才能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较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求知的前提,是发展能力的条件。  一、保持教师
期刊
摘 要: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一是教师的情感感染。二是学生学习情感激发。三是情感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总之,在教育教学中,实话情感教育,能使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和生活。情感教育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热情,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感 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