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在家乡还好吗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7454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时差党们,你们的妈妈有多坚强,你们知道吗?无论学业、生活多么繁忙,都要记得关注、牵挂你们的母亲!
  谈到留学相关的心理问题,以往人们大多谈论的是留学生只身在外的艰苦、孤独和寂寞,却忽略了留学生背后无数妈妈们的心理状态。面对负笈海外的孩子,做母亲的情绪总是复杂的。一方面,她们寄望于孩子能学有所成;另一方面,子女永远是父母心内的牵挂。
  子女缺席的生活不是每个妈妈都能应付的。心理学上把因子女长期离家而导致心理不适的群体称之为“空巢症候群(Empty Nest Syndrome)”,这个群体中不乏一些留学党的妈妈们。实际上,自子女拿到海外院校Offer的那天起,妈妈们就开始走上了心理上的新征 程。
  多位留学党的妈妈与《留学》分享了她们的心路历程。有的从一开始的喜悦骄傲,转为留恋与不安,发现孩子渐渐独立,就逐渐放下心来;有的从全职妈妈的角色脱离出来,初始还带着些许不习惯,但很快也能投入到新生活中;有的则一直在对子女的牵挂中过活。
  留学生、准留学生,你们的妈妈有多坚强,你们知道吗?
  Story 1:
  你独立 我才放心
  讲述者:高凤华,女儿将于今年9月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全球新闻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一直以来,我对女儿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无论是学习上要求她名列前茅,还是高中时为了锻炼她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她住校。人生好多事就是这样,当你希望的结局实现后,又会生出后续的烦忧。女儿收到Offer,办好出国手续,转眼就要等待登机,眼看着她终于能出国深造,我的焦虑却与日俱增。最初是七分喜,三分忧;到了现在却完全反了过来。我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担忧:不会做饭,生活上能适应吗?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学习环境能适应吗?她是一个很敏感的孩子,特别顾忌别人的感受,这种性格会否让她在自己身上加诸太多的压力……这期间,我陷入了一种茫然的状态,理性与感性交织。
  一段时间的纠结以后,我开始梳理自己的情绪。翻开手机,我们的短信聊天记录显示着女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已经足以令我放心:
  3月7日,雅思出成绩,“这是雅思成绩的截图,我已经给中介发了成绩单,考上什么学校就上什么学校,我不适合考试,不想再刷分”。
  5月14日,大使馆递签证,“今天视频签证,问题有点小多,不过在正常范围内,请放心”。
  5月29日,“体检疫苗完毕,没有过敏,一周后等报告就可以了”。
  这些短信记录着孩子这半年走过的路,我在感慨的同时也十分欣慰,当孩子已经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她用行动告诉你,你的担心是多余的。
  我认为,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持。虽然想象得到以后机场送别时我潸然泪下的情景,但在心里,我早已经把理性和感性的天平平衡得很好。孩子大了,要给她自由,给她一片广阔天空。然而,孩子也像信鸽,无论万水千山都会给你送来一封平安的家书。
  Story 2:
  女儿去追梦 我寻我精彩
  讲述者:白桦,女儿将于今年9月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本科。
  从女儿上初中开始,我的工作就是做一些辅助性的、无需坐班的财务工作,女儿的学习生活几乎占据了我的全部。无微不至地照顾她是我每天做的事。她爱睡懒觉,有时候功课太累导致晚睡,我会在早上叫她起床前给她穿好袜子,节约两分钟让她多睡会儿。今年,女儿能到美国顶尖名校普林斯顿大学读本科,作为母亲的我自然是倍觉欣 喜。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激动的情绪已经过去,在订好机票的那一刻,我的心突然一颤,猛地意识到她是真的要离开了,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每天和我亲密无间地在一起,分享她一点一滴的快乐和成长。女儿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妈妈,你永远是我的最爱!”然后,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女儿即将离开,我到时要如何度过?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后来终于想通,女儿离开是为了追求她自己的梦想,而我,也是时候过我想要的生活了。
  我心里计划着很多要做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出去旅游,给我压抑已久的精神放个大假。我可以去见见那些久违的朋友,和她们好好聊一聊。此外,我还想捡起被我搁置已久的舞蹈。年轻的时候我是舞蹈队的骨干,可惜后来因无暇练习也荒废许久,等有了时间,我要好好练习古典舞和民族舞。至于工作,从前的“女强人”如今在我身上已经看不到踪影。等有了时间,我也许会继续和朋友们开公司,抛弃以前不喜欢的财务工作,转到管理或者是行政上来。工作忙起来,或许能填补女儿走后的生活空白。
  女儿出国之后,我们的关系或许该有个新的定位。我会逐渐变为她情感上的一种依托,就像小船可以在外面漂,经风雨见世面,而母亲则是她可以随时停靠的港湾,是她最亲密的人。在我看来,如果孩子一味地“绑架”母亲,那么亲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伤害,最好的亲情应是相互促进的,可让母女二人都能活出自我,活得精彩。
  Story 3:
  我不溺爱 希望你能坚实羽翼
  讲述者:杨金朵,女儿即将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攻读生物医学专业硕士。
  因为忙于工作,我一直没怎么管过女儿的学习。不管是当年文理分科还是大学专业选择,还有如今的出国留学。随着女儿出国的日子临近,我变得没有以前那么急切地希望她奔向美好前程了。我更希望时间慢点走,内心充满了担心和焦虑,有的时候甚至会私心想想,女儿留在身边其实也挺好。
  她申请留学的那段时间,我工作特别忙,对她几乎没有过问。或许是因为这样,她以为我对她要出国读书这件事很不在乎。有一天一起吃晚饭,女儿冲我撒娇:“妈妈,我要走了,你会不会舍不得我?”
  “当然舍不得!”回答这句话的时候,我努力地睁着眼睛,不让眼泪掉下来。我一想到女儿要独自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心里的不舍和担心,言语难以尽述。然而我知道,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想过的生活,父母能做的就是经济支持和精神支持,其他的路都需要孩子自己走。   我也清楚,她亦舍不得我。我告诉她:“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悉心护在羽翼下的宝贝,父母舍不得他们受一点的挫折委屈。然而当初的幼雏已经长大,要给他们机会去经历风雨,这样才能坚实他们的羽翼,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的展翅翱翔。妈妈很爱你,但是不会溺爱你,也希望你将来走得顺风顺水。”听完,女儿用一句俏皮的玩笑话回应道:“妈妈,我知道你对我是真爱!”
  Story 4:
  若为女儿故 工作也可抛
  讲述者:彭思仁,女儿为加拿大约克大学传播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女儿跟我是绝对的朋友关系,她极少叫我老妈,总是“彭老师”、“彭大妈”地叫,没大没小。我很早就明白,女儿总要走属于她自己的路,所以当她自己提出要出国的时候,我十分支持。
  她到了加拿大之后,我采取完全放手的态度,甚至基本不怎么主动联系她,都是她打电话给我,聊聊今天过得怎么样,又遇到什么奇葩事情。有一次,她特别自豪地说,自己荣升女汉子了,因为第一次亲自通马桶和修电灯。我很欣慰,这是她一个人在外生活的收获。
  我时常会想念女儿。逛街的时候,看到她偏爱的店时会顺道进去看看新上市的衣服适不适合她;跟朋友出去聚餐时也会想等她回来后,带她去尝尝。
  因为正在教初三的学生,我的工作比较忙,不是在备课、做题,就是在帮学生补课。如果有休息时间,我又喜欢跟朋友一起打打牌,看看电影,生活充实得不得了,没什么特殊的事情还真想不起女儿来。有一次,我因为忙直接撂了她的跨洋电话,这让她很是“悲愤”。过后,虽然对她表示抱歉,但我也想让她明白,我有自己要忙的事情,不能无时无刻陪她聊天。
  平常把女儿当成朋友一样相处,只有在担心她身体的时候才觉得自己还是妈妈的角色。加拿大的冬天太漫长,女儿虽然也会给自己添置御寒的衣物,但我总觉得不靠谱,偷偷买了加厚的保暖衣裤托人给她带过去。幸好她的身体很争气,没生什么大病,让我很是放心。
  女儿希望自己以后能定居加拿大,我也无限支持她这样的决定。任何时候,只要她真的需要我,我就会飞过去,就算放弃现在的工作也无所谓,因为我只有这一个闺女。
  Story 5:
  我在思念里过活
  讲述者:黄华英,女儿为美国纽约大学公共关系与企业传媒在读硕士。
  有人问我想不想远方的女儿。怎么能不想?昨天晚上去妞妞房间里坐着发呆,一边翻看她以前的东西一边想着她,累了本来想在她床上躺一会儿,结果抱着枕头就睡着了,梦中全是妞妞。想起她各种时期的场景:小的时候去幼儿园接她,她老远就奔跑过来,肉肉的小手把我抱得紧紧的;她去参加比赛,穿上白色礼服裙背着琴;她上大学了,第一次走进宿舍。
  隔着十二个小时的时差,我时常会想象她的各种状态。她在美国吃穿住行习惯吗?安全吗?她过得快乐吗?快下班了,我就会想地球的另外一端是天快亮了,妞妞快起床了。晚饭后散步回来,就有一幅画面出现在我脑海中:妞妞背着书包在纽约街头赶地铁,奔走在学校的各栋楼中。等到我这边天亮了,起床洗漱的时候就会想,妞妞这会儿该回家了吧,晚饭吃什么?如此颠倒的昼夜,我和妞妞还是心依偎。
  妞妞今年第一次不在家过年。年前一个人在商场买年货的时候,有和她同龄、放假回家的孩子亲亲热热地拉着妈妈的手一起挑选商品,我一直盯着这母女俩的背影,不自自主地跟过去,恨不得把那个孩子拉过来当自己女儿。好不容易回过神来,对妞妞的牵挂更加强烈,却也只能做一桌她喜欢吃的菜,幻想她坐在我对面美滋滋地吃着。
  也许母亲对孩子思念和牵挂就是无法间断,我靠着对妞妞的想念过每一天。幸好,我的想念有所寄托。我丈夫曾说,自从女儿离家去了外地,跟我最亲的就是平板电脑了,在家中它和我形影不离。确实是这样,我每天都用它关注妞妞的微博,没事就看,总怕错过什么。看着她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分所拍摄的照片,变幻景色中我能读出闺女经历的每个季节与每个昼夜,我能清楚感觉到她在纽约生活的点点滴滴。看妞妞发的照片就像看到她的脸,读妞妞写的文字就像感受她的喜怒哀乐。
  从2013年8月20日到现在,差不多9个月的时间里,我一直以理解女儿的角度和态度去对待生活,母女之间都是报喜不报忧的,互相都有善意的谎言,就算遇到什么不太好的事情也不会跟对方讲,尽量让对方安心。让她放心地在国外完成她的学业,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何种类型的妈妈,那种为子女随时待命的情状无论如何也难以隐藏。嘿,时差党,无论学业、生活多么繁忙,也要记得关注牵挂你们的母亲哦!
  (实习生张馨月对本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作为具有全球化创意教育视野的教育旗舰,马来西亚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赢得了许多殊荣,得到了马来西亚政府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Limkokwing University of Creative Technology,下文简称LUCT),是马来西亚一所颇具影响力的创艺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91年的林国荣创意工艺学院,由荣誉教授丹斯里拿督林国荣博士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成立,林国荣博士作为创
在中国留学市场,CSYBI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利用自己开发的教育软件系统为国内的留学机构提供低龄留学服务,并搭建起国内机构、家长与海外院校间的桥梁。用CSYBI董事肖善文的话来说就是“留学圈子里,大家都是朋友,竞争不如联合”。  90年代出国念中学的孩子不多,低龄留学在那个时候还是个冷门。CSYBI(中国盛远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SYBI)董事肖善文却成为了最早一波的低龄留学生。1995年
从2007年本科毕业、涉足留学行业开始算起,胡文聪在行业内已经有了足足十年的积累。从咨询顾問到首席咨询顾问,再到业务主管和文案主管,最终晋升业务经理和业务总监,职位的不断攀升见证着胡文聪自身的成长。  十年间辗转于几大留学机构,沉沉浮浮,如今,他选择在立思辰留学360的平台上,继续自己的教育梦。  学业遗憾下的引路人  “我毕业之后,机缘巧合开始了留学顾问的工作,而且一不小心就坚持了十年。”提及自
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员_马想斌  导语:汇率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实力的直接体现,而一国经济的好坏不仅仅决定留学的生活成本,更重要的是影响着留学政策的变化。  相比于社交平台上流传甚广的欧盟招收实习生项目,近期关于留学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正在贬值的欧元了。  春节之前,受欧洲央行全面量化宽松政策影响,欧元兑多种主要货币的汇率跌至11年来低位,欧元兑人民币汇率破7。受此影响,人们纷纷算起了欧洲留学的经济账。
现总统朴槿惠和准总统希拉里都有大麻烦在身,她们之所以犯错也都是因为公私不分。一大一小,一西一东,美韩两个国家的民众正在轮番抗议,两位女人的政敌也正在疯狂补刀,川普将邮件门无限上纲上线,说这是水门事件以来最大的政治丑闻—十几年前赵本山是怎么说的来着:国外比较乱套,风景这边独好。  老在风景一直好着的地方呆着,容易消磨了意志。找中介帮忙,借留学之机到乱套的地方走走,既可以躲开厚重的雾霾,还可以在别人的
2017年10月1日,第四届《王者荣耀》高校联赛如期启幕,与之前不同的是,此届高校联赛下开设留学生赛。这是国内首次举行该类型赛事,此举不仅为外国留学生提供了电竞交流平台,也成为了中外文化碰撞的一个新场 域。  国内首例留学生电竞赛事,成中外文化碰撞平台  《王者荣耀》手游已经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游戏,并且它已经开启了传播到全球各地的旅程,使得这款游戏的影响力遍及世界。于是,它承担了一些文化传播和中外
懋,勉也,《说文解字》里这样写道。勉者,努力也。  这也是奥运四金王施廷懋整个跳水生涯的写照。  20岁成为第一个以地方队员身份拿到世界冠军的跳水运动员,21岁入选国家队,25岁才参加第一届奥运会,30岁参加第二届奥运会。  8月1日的东京水上运动中心,施廷懋以383.50分问鼎女子3米板,成为继郭晶晶之后第二个蝉联奥运女子3米板单人和双人金牌的运动员。  4枚奥运会金牌、5枚亚运会金牌、8枚世锦
最懂留学申请的人莫过于海外名校的招生官和招生主任,当这些铁面无私的“大学录取判官”摇身一变,成了学生留学申请途中的良师益友,其产生的效果显然不是普通留学顾问可以比拟的。  2015年,一家创办于耶鲁大学,为全球提供留学服务的教育咨询公司InGeniusPrep,中文名“引知”,在中国留学市场悄然崛起,他们的核心团队是来自包括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加州伯克利等美国顶尖大学的107位前任招生
当提到Lana del Rey时,谁能说出任何确定的东西?她身上到处都像谜一样。在大卫·里克特眼中,del Rey有玛丽莲·梦露的外表和莱昂纳德·科恩的内在。在舞台上她也会紧张得难为情,但她的歌词却肆无忌惮,行为也总是伴随着争议。作为一个流行巨星,她的歌曲几乎从不在美国的电台播放。相比其他明星,她招来了更多人的误解甚至是厌恶。  不享受成名  2011年,Lana 签约 Stranger Reco
浙江诗人叶坪邀我参加“中国作家走进江南名镇塘栖”活动,介绍塘栖是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个镇。由于我孤陋寡闻,却又充满好奇心,鼓足勇气问一句:“塘栖有什么?”叶坪想也没想就回答:“有运河。”够了,有这两个字就够了,足够代表塘栖的份量。叶坪犹嫌不过瘾,加了一句:“京杭大运河哟。”自隋唐以降,北京人与杭州人,因为这条运河,而比别处多了一种血缘般的关系,怎么也算远房亲戚。“我住运河头,君住运河尾。日日思君不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