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一个人,他出生在船上,一生往返于欧洲和美洲,从未下过船,没有踏上陆地一步,同时他还是一名绝世钢琴师,最后决定和报废的弗吉尼亚同归于尽,如果说这样的故事不算传奇、传说,那还能是什么?”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主人公的经历仿若一种隐喻:人生如寄。对于邮轮控而言,夏天游览地中海,冬天去加勒比海,航行于风景迷人的海岛与港湾之间,无需为旅途而奔波劳累,躺在甲板上看着蓝天碧海发呆,穿梭在餐厅品尝世界各地美食,邮轮旅行是一种“慢生活”,它也诠释着旅行的本质。
19世纪初期的邮轮,定点定线,主要运送邮件,顺带运送人。1846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350人包租一艘邮轮到苏格兰旅游,这是世界公认的首次产业旅游活动。直到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客机投入使用,邮轮一直是值得信赖的交通工具,乘坐邮轮旅行也是英国上流社会的传统。
进入飞行时代,传统意义上的邮轮不复存在,彻底转型为“游轮”。只是,出于习惯,它们仍然被称为“邮轮”。相对于飞机的“快”,船是“慢”的,选择了船,就得让自己慢下来,包括生活节奏、心态。邮轮旅行,适合真正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愿意花些时间从容地对待旅行。
飞机有飞机的文化,船有船的文化。茫茫大海上,再庞大的邮轮也只是沧海孤舟,乘客和船员在这里暂时结成了一个共同体。署名“罗宾逊”的网民写有博文《海上漂流记》,记录在歌诗达旗下邮轮上担任海乘的经历,他最头疼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记住自己负责的所有客人的名字。哪个房间住的是谁,来自哪个国家,都需要随时能答得出来;连续抽查几次不过关,会被警告。
这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正是很多人迷恋邮轮的原因之一。美国人比阿特丽丝·穆勒1995年和丈夫一起乘坐伊丽莎白二世号进行跨大西洋旅行,1999年丈夫在船上病逝,她变卖所有家产,住在了船上。2008年年底伊丽莎白二世号退役,她的故事也就在那时被媒体广泛传播。
亦舒小说中曾虚构了一艘六星级的豪华邮轮“不羁的风”号,女主人公索性长年以邮轮为家。看她的小说会让人有这样的感受:人的一生至少应该有一次邮轮体验,要不然,人生将不完整。
虽说邮轮像一座孤岛,但既然有人,就有江湖。对于普通人来说,戏剧冲突毕竟是非常态,在邮轮上需要做的,就是享受孤独,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就像亦舒所说,如果觉得坐邮轮闷不可言,那说明你还没到享受悠闲的年龄。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主人公的经历仿若一种隐喻:人生如寄。对于邮轮控而言,夏天游览地中海,冬天去加勒比海,航行于风景迷人的海岛与港湾之间,无需为旅途而奔波劳累,躺在甲板上看着蓝天碧海发呆,穿梭在餐厅品尝世界各地美食,邮轮旅行是一种“慢生活”,它也诠释着旅行的本质。
19世纪初期的邮轮,定点定线,主要运送邮件,顺带运送人。1846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350人包租一艘邮轮到苏格兰旅游,这是世界公认的首次产业旅游活动。直到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客机投入使用,邮轮一直是值得信赖的交通工具,乘坐邮轮旅行也是英国上流社会的传统。
进入飞行时代,传统意义上的邮轮不复存在,彻底转型为“游轮”。只是,出于习惯,它们仍然被称为“邮轮”。相对于飞机的“快”,船是“慢”的,选择了船,就得让自己慢下来,包括生活节奏、心态。邮轮旅行,适合真正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愿意花些时间从容地对待旅行。
飞机有飞机的文化,船有船的文化。茫茫大海上,再庞大的邮轮也只是沧海孤舟,乘客和船员在这里暂时结成了一个共同体。署名“罗宾逊”的网民写有博文《海上漂流记》,记录在歌诗达旗下邮轮上担任海乘的经历,他最头疼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记住自己负责的所有客人的名字。哪个房间住的是谁,来自哪个国家,都需要随时能答得出来;连续抽查几次不过关,会被警告。
这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正是很多人迷恋邮轮的原因之一。美国人比阿特丽丝·穆勒1995年和丈夫一起乘坐伊丽莎白二世号进行跨大西洋旅行,1999年丈夫在船上病逝,她变卖所有家产,住在了船上。2008年年底伊丽莎白二世号退役,她的故事也就在那时被媒体广泛传播。
亦舒小说中曾虚构了一艘六星级的豪华邮轮“不羁的风”号,女主人公索性长年以邮轮为家。看她的小说会让人有这样的感受:人的一生至少应该有一次邮轮体验,要不然,人生将不完整。
虽说邮轮像一座孤岛,但既然有人,就有江湖。对于普通人来说,戏剧冲突毕竟是非常态,在邮轮上需要做的,就是享受孤独,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就像亦舒所说,如果觉得坐邮轮闷不可言,那说明你还没到享受悠闲的年龄。